摘 要: 關聯(lián)理論認為,聽力理解的過程就是不斷尋找關聯(lián)的過程。本文從關聯(lián)理論角度出發(fā),測試分析了學生認知環(huán)境和聽力理解能力的關系,從而提出教學建議,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聽力水平。
關鍵詞: 關聯(lián)理論 高職高專 英語聽力教學
聽力理解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然而,長期以來,國內的英語教學通常著重于語法、單詞和句型等方面,而忽略了語言的交際功能。英語學習者和傳統(tǒng)的英語課程主要強調讀和寫,而忽略了聽和說。因此,盡管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對聽力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改進仍然有待發(fā)展。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Sperber和Wilson把認知與交際結合研究,于1986年在《關聯(lián)性:交際與認知》書中提出了基于認知心理學的關聯(lián)理論,對交際作出了許多獨到和令人信服的闡述,從而為語用學帶來了新的研究熱點。關聯(lián)理論經過國內學者的研究和發(fā)展,已廣泛應用于語用學的各個領域。本文主要從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研究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聽力理解,從而提出有效的教學建議,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1.關聯(lián)理論簡介
關聯(lián)理論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認知原則,認為人們的認知傾向于同最大關聯(lián)相吻合;二是交際原則,認為交際行為都應該設想為它本身具有最佳關聯(lián)。關聯(lián)是話語的根本屬性,聽力理解是以關聯(lián)性為前提,話語理解的過程就是尋找關聯(lián)的過程。
關聯(lián)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話語的關聯(lián)程度取決于話語所獲得的語境效果的大小與處理該話語所付出的認知心理努力程度,在同等條件下,語境效果越大,處理話語時所付出的努力越小,關聯(lián)性越強;相反,語境效果越小,處理話語時所付出的努力越大,關聯(lián)性越弱。
從關聯(lián)理論角度看,語言交際是一個認知推理的互明過程。明示是對說話人而言的,是指說話人明確地向聽話人表示意圖的一種行為,而推理是對聽話人而言的,是指聽話人根據自己的認知語境(舊信息)對所聽到的話語(新信息)進行推理而達到對話語信息的正確理解。
關聯(lián)理論認為,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說話者首先產生一個明示刺激作為語音信號,即明示行為,其作用是通過說話引起聽話人的注意,誘發(fā)聽話人去思考并向聽話人表達更深層的目的或意圖。說話人的最終目的是使聽者明白其交際意圖。當說話人產生某個語音信息時,他會利用其語言學知識,并假設他和聽者有共同的認知環(huán)境,即說話者認為聽者應該知道的客觀事實和假定等。當聽者接收到說話者的語音信息后,他首先利用其語言學知識進行解碼,從而獲得該信息的語言學意義?;谠撜Z言學意義,聽者根據語境產生一系列假設,而語境是建立在聽者的認知環(huán)境基礎之上的。然后,聽者進行一系列語用推理,以排除不可能的語境假設并形成新的假設,同時更新其認知環(huán)境。推理過程不斷反復地進行,直到某種假設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以滿足聽者的關聯(lián)期望,即取得最佳關聯(lián),此時說話者的交際意圖得到正確的表達。在這個過程當中,聽力理解的程序就是基本的尋找關聯(lián)的過程,其中涉及許多因素,例如,聽者的認知環(huán)境,主要包括文本信息、背景知識和語用推理能力等方面;語境假設;語境效果和關聯(lián)等方面。所有的因素對聽者的聽力理解能力都有影響,而個人的認知環(huán)境是其他方面因素的基礎,因此,以下對聽力理解的研究主要從個人的認知環(huán)境與其聽力理解能力的關系方面進行,通過結果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學建議。
2.認知環(huán)境和聽力理解能力的關系
為研究學生的認知環(huán)境和其聽力理解能力之間的關系,本文以高職高專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聽力測試為研究手段,并對結果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對象為四川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100名非英語專業(yè)新生。所有學生均已學習英語數年,并且他們的入學成績均超過80分,從而確保他們具備基本的英語聽力理解能力,以保證測試的有效性。在測試之前,根據入學成績,將這100名學生被分成英語水平相當的兩組,每組各50名學生,其中第一組被提前告知聽力測試內容的相關信息,包括相關的背景信息和詞匯信息等,而第二組則直接進行測試。所有的聽力材料均選自大學英語三級考試真題(CET3 0806 and 0812),包括10個短對話和兩篇短文,滿分為14分。
根據關聯(lián)理論,通過相關的背景信息和詞匯信息,第一組的學生能夠對聽力測試內容形成可能的語境假設并尋找關聯(lián)信息,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所聽內容。如果第一組的測試成績高于第二組,則可得出結論,豐富的背景知識和詞匯信息對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為比較兩組學生的測試成績有無本質差異,通過假設檢驗中的t檢驗法,做出兩種假設,即,
H0:兩組學生的成績無本質差異
H1:兩組學生的成績有本質差異
根據t分布表,自由度為(50+50-2)的關鍵值為1.984,如果測試成績的t值超過1.984,則說明兩組的測試成績存在本質差異,否則說明兩組的成績無明顯差別。測試成績通過統(tǒng)計計算,結果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第一組學生成績的平均值為9.6,第二組的平均成績?yōu)?.8,兩組成績相差0.8,關鍵值t為3.041,遠遠大于1.984。由此可得出結論,第一組學生的成績在本質上高于第二組學生的成績,說明豐富的背景知識和詞匯信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聽力內容,從而有利于其聽力理解水平的提高。
3.教學建議
3.1通過關鍵詞尋找關聯(lián)
訓練學生具備豐富的詞匯知識,并引導學生注重聽文中的各種信息詞,如表達遞進關系的詞和短語,表示轉折的詞和短語,表示列舉次序的詞和短語,表示總結的詞和短語,表示因果關系的詞和短語,等等。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如果對這些信息詞很敏感,他們便能很快通過這些關鍵詞尋找關聯(lián),判斷上、下句、段之間的關系,跟上說話者的思路,從而更好地理解全文。同時要訓練學生利用其他上、下文線索猜測關鍵生詞的確切意思。不同的談論內容有不同的語境,而聽話人可利用語境對詞義的確定作用,理解生詞的意思。
3.2豐富學生的背景知識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期待心理和價值尺度,不同的語言思維模式,不同的語言修辭習慣,都會導致語言信息理解上的差異”。由于我國學生聽英語時,不熟悉英美人的生活習慣、文化特色、志趣和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宗教、歷史等背景知識,常會感到所聽材料雖無具體新詞句,但聽不懂內容。在聽力理解過程中,中西方兩種語言所載的文化信息差異會直接影響聽力理解。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語言教學向學生傳授所學語言國家的社會文化等國情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百科知識的積累,特別是注重文化背景知識介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3.3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Sperber和Wilson認為,任何話語都是有關聯(lián)的,話語的推理過程就是尋找關聯(lián)的過程,因此在聽的過程中,聽者要正確理解話語就要努力尋找其中的關聯(lián)性,結合語境進行語用推理。在聽力過程中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和一切可提供信息對所聽內容作合乎邏輯的分析、推理和判斷,從而正確地理解所聽的內容。因此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連貫性的語感操練和思維層面上認知推理技能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根據說話者的語音、語調及語境來捕捉對話的“弦外之音”,推出作者的真正意圖或會話的真正含義。
參考文獻:
?。?]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Wilson,D.Relevance and Relevance Theory.http://www.google.com.hk.
?。?]何自然,吳亞欣.語用學概略[J].外語研究,2001,(4):10-16.
?。?]劉紹忠.關聯(lián)理論的交際觀[J].現代外語,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