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教育觀念也在不斷更新,美術教育的內涵在日漸豐富。美術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造用多種感官去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實現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追求真、善、美相結合的人生境界。
關鍵詞: 美術教學 審美能力 感受美 欣賞美 創(chuàng)造美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標已打破了傳統(tǒng)的過于關注美術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框架,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增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產生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引導他們多聽、多想、多看、多做,促進在成長中感受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能力的發(fā)展。逐步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意識,不斷提高在生活中發(fā)現美、鑒賞美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為了使美術教學更能充分發(fā)揮審美效能,我注意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美
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活動中,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能力。在美術教學中,美術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很直觀的形式之一,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美術課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美。
多媒體教學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美術課當然也不例外。在欣賞課教學中,它更是一個很好的助手。例如學習《北京故宮》和《巴黎羅浮宮》時,借助于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觀看欣賞大量的中、西方經典美術作品,在欣賞作品的同時,還可以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韻味中賞畫,感受作者的情感,由此轉入對美術知識的學習。美術是視覺藝術,音樂是聽覺藝術,兩者都是不可觸摸的,但都能帶給人們強烈的感受。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設置懸念情境,可以在學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種強烈的掛念,使學生產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狀態(tài),由此激發(fā)參與美術活動的欲望,引導學生積極而主動地學習和創(chuàng)造。如學習《薩莫德拉克的勝利女神》時,先在PPT中展示羅浮宮各展廳及收藏的王冠、鉆石、金銀飾品的圖片,學生往往會發(fā)出感慨,這時我說這些都算不上羅浮宮里的鎮(zhèn)宮之寶,從而引出羅浮宮的鎮(zhèn)宮三寶之一是《薩莫德拉克的勝利女神》,PPT中展示出勝利女神像,讓學生對女神像有了直觀的感知,提問為什么它會成為羅浮宮的三寶之一呢?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美術活動的欲望。這座神像雖然沒有頭和雙臂,只剩下身體和翅膀,但作品的藝術造詣仍然令人贊嘆。一件薄薄的衣衫給浪花打APum8f1rwsTEPKw44f6ZUQ==濕,緊緊貼著肌膚,顯出健美的肌肉和細致的紋理,最難得的是衣褶的處理,順滑的衣褶栩栩如生,就如真實的一樣自然流動;猛烈的狂風將女神的裙子吹向身后,如隨風抖動,令原先沉甸甸的石頭變得輕柔靈巧;神像的形態(tài)自然流利,充滿動感,以右腳前、左腳后的站姿,有力地穩(wěn)固自己的身子,加上一雙龐大而舒展的翅膀,平衡了整座雕像的重心。無論是形態(tài)、曲線還是明暗的效果,都彰顯出這座神像的巧奪天工。即使無法看到女神的面貌,也能想象到她所擁有的英姿,指揮著乘風破浪的船艦,邁步迎向勝利的呼聲。在感受作品構圖、造型美的同時,也要讓學生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社會風俗等相關信息,輕松實現多元知識的完美吸收。
古今中外,優(yōu)秀作品數不勝數,在美術教育的舞臺上,我們應充分挖掘資源,通過對藝術品的高層次的欣賞,使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等都得到提高,這就是新課程標準中美術欣賞課應該起到的作用。
二、讓學生在自然與生活中體驗美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huán)境等)進行美術教育。”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边@些都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自然中轉瞬即逝的美。在美術教學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感知訓練,即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美”的眼光去認識和觀察周圍的世界。比如在教學《美麗的西湖》時,先在PPT中播放西湖十景和西湖春夏秋冬、陰晴昏曉、雨雪風霜等能呈現各自特點的風光圖片及校園和校園周圍的風景照片,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大自然的美,善于發(fā)現身邊的自然美,然后用西湖水彩畫和西湖自然風光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體驗自然和藝術之間的美。這樣既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水彩畫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其次,教師在幫助學生捕捉大自然美好瞬間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良好人格品質的養(yǎng)成。在一部分學生的心里,“紅毛”、“黃毛”成了一種時髦,假期中,更有一些中學生忙于整容,讓自己的著裝、外表更接近酷哥、靚姐。更有甚者,有些學生揮起拳頭,操起家伙,學起了“行俠仗義”的黑社會老大,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危害。針對這種現象,在進行美術教學時,組織學生展開“真、善、美”的大討論。并利用畫家刻苦求學的曲折經歷、美術作品描繪出的動人畫面、我們身邊發(fā)生的感人事跡等典型資料,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教育,讓學生了解人的美分為外在美和內在美,而內在美重于外在美,逐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由此可見,美術教育不僅僅是一種藝術美的創(chuàng)造過程,更是一種心靈美的塑造過程。
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美
新課標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離不開生活。我國近代著名美學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边@說明了在實踐生活中,學生才可以真實地體驗到各個方面的美。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把美術創(chuàng)造活動與學生日?;顒泳o密相連,比如在學習《校園環(huán)境標識設計》時,課前讓學生觀察校園中已有的標識及校園中還缺少的標識,課中我在PPT中展示本校園中的標識,讓學生從中找出標識的作用、特點及了解標識的設計流程,同時也引導學生從環(huán)境中發(fā)現美,激發(fā)美化環(huán)境的強烈欲望。然后讓學生制作校園中還缺少的標識,課后把學生制作相對完美的標識放置在校園中。此外,比如《版面設計》時,進行“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手抄報比賽,比如在教學《老師您好》這課實際上就是卡片制作課,讓學生設計感恩教師卡片,固然很好,但時間過緊,這樣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結果就不能在實踐中得到體現,因此我把它調到圣誕、元旦前一兩周上,這樣學生既可以選擇是設計圣誕卡片還是設計元旦卡片,又可以把設計好的卡片送給親朋好友,真切體會自己的愛給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帶來的喜悅和溫暖。把美術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在美術課中審美理想得到實現,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發(fā)展,達到“以美啟真、以美儲善、以美怡情”的審美教育作用。
讓美術教育走進生活,變生活為美術學習的大課堂。讓學生熱愛美術,并學會從生活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逐步提升審美觀,從而以藝術美熏陶日常的思想言行。以豐富的情感、正確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價值觀去熱愛祖國傳統(tǒng)美術文化,去熱愛世界的多元文化。
參考文獻:
?。郏保萁逃?《美術課程標準》解讀(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
[2]楊建濱.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