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guī)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tài)度。責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fā)展的催化劑。
然而,隨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一些學生卻忽略了甚至喪失了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責任心。要知道,一個人的責任心,既不是與生俱來的,又不會在規(guī)定的年齡自動出現(xiàn),學生的責任心需要在長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經(jīng)歷和體會不同的情境,需要家長、老師的精心指導才能慢慢地獲得。我覺得班主任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
一、應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
所謂“責任”,用最通俗的話講就是每個人分內(nèi)應做的事。作為小學生,毫無疑問,《小學生守則》、校紀校規(guī)等都是學生的最基本的責任內(nèi)容?,F(xiàn)在,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照顧得無微不至,真可謂“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新型的家庭結(jié)構(gòu)及其教育導致孩子責任心的削弱,而責任心的削弱又決定了他們在上進心、紀律心和集體榮譽感上的普遍弱化,這是值得包括班主任在內(nèi)的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個現(xiàn)象。
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年齡小,他的生活經(jīng)驗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鮮明的形象對于他的思想影響就越強烈?!币虼?,班主任在適當?shù)臅r候,可以用榜樣人物的優(yōu)秀行為或有意義的事例去教育、影響學生,以形成責任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尊敬父母的責任心之后,再教育學生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尊敬父母之心推廣到尊敬所有的老人,推廣到熱愛所有的人們。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他只會渾渾噩噩,無所事事,長大后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是不可能“以天下為已任”的,他只會成為家庭、社會的累贅。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一生渴望收復失地,始終不渝地把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職責,幾度“鐵馬冰河入夢來”,直到臨死還不忘“王軍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所以他們才會世世代代地受人景仰;毛澤東年輕時就發(fā)出“誰主沉浮”的感慨,周恩來少年時就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所以,他們才會為中國革命樹下不朽的豐碑。
二、應培養(yǎng)學生承擔責任的能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負責的品質(zhì),就是說要培養(yǎng)學生承擔責任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通過他自己的行動和體驗,要讓學生親自實踐,隨時隨地讓學生對與他有關的事作出選擇。
教師一方面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行為實踐環(huán)境。教學實踐經(jīng)驗表明,學生的責任心一定要在具體的行為情境中才能培養(yǎng)。為此,在班級里應設立各種為集體服務的崗位,并制訂相應的檢查評比制度,在實踐中讓學生養(yǎng)成做事認真負責的習慣。
另一方面,為了讓學生明確怎樣做才是對工作認真負責,就必須對學生加強行為實踐的指導。如在晨間談話和班隊活動中指導學生“怎樣做好值日工作”等。每期出黑板報后,組織學生進行評定。若班里出現(xiàn)責任心不強的人和事,班主任也可以召開主題班會,暢談自己對責任心的理解和認識,及時進行討論、辨析,幫助學生分清是非,提高認識,讓他們在行為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做事認真負責的方法和態(tài)度。
三、應讓學生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責任”的另一個含義是指:“沒有做好分內(nèi)應做的事,因而應當承擔的過失?!币话銇碚f,學生有了過失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nèi)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有可能是刻骨銘心的。1920年,有位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踢壞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美元,闖了大禍的美國男孩向父親認錯后,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兒子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借你12.5美元,一年后還我?!睆拇?,這位美國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掙足了12.5美元,還給了父親。這位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tǒng)的里根。里根后來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責任。我想,里根父親對兒子責任心的培養(yǎng),對里根后來的發(fā)展一定起了極大的作用。里根父親教子的方法也值得我們借鑒,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抓住點點小事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學生對自己的過錯行為能夠勇于承擔責任,而不是逃避責任,如學生忘了掃地,就應讓他自覺地補掃;作業(yè)沒完成,就應該讓他獨立補上;公共財物損壞了,就應該讓他自覺地通過少吃零食來賠償。不論學生有什么過失,只要他有能力,就應該讓他自己來承擔責任,并從中引以為戒,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這樣做,才是教師對學生的真正的愛護,過分的寬容只會給學生帶來不利。
四、應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
對家庭不能承擔責任心,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心?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名成員,既應享受其權(quán)利,又應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承擔一定數(shù)量的家務勞動。父母可通過鼓勵、期望、獎懲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職責,培養(yǎng)責任心。讓孩子在家庭的崗位上感受責任的分量,哪怕只是倒一次垃圾,洗一雙襪子,忠于職守時都應給予表揚鼓勵;失責時應給予批評和懲罰。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超越“以自我為中心”,了解自己周圍的世界,從而強化自己對他人負責,對周圍環(huán)境負責的責任心。在家庭教育中,只有通過實踐體驗,才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意識,家長越俎代皰是無濟于事的,有的家長求子成才心切,竟代孩子整理書包,幫助檢查作業(yè)錯誤,這是一種責任心的“錯位”和“越位”。父母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如何,對孩子來說也是一面鏡子。班主任要善于呼喚家長和學生共同的責任心,首先讓家長有了責任感,才能配合班主任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對自己都不負責任的人,怎么可能去負家庭、社會的重任?怎么可能去承擔“天下興亡”的重任?支撐明天祖國大廈的重任自然會落到當代的青少年的身上,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使在校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負責,培養(yǎng)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已成為教育界的主流意識。責任心的培養(yǎng)正在引起人們的關注,而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的重任,對于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理應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