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手》是舍伍德·安德遜著名的短篇小說,小說通過描寫主人公飛翼彼得爾鮑姆手的活動,著力刻畫了他的“古怪”。毫無疑問,飛翼彼得爾鮑姆的這種古怪正是描述了由于現代社會引起的人類生存的孤獨境地,表達了主人公對愛與被愛的渴望。本文通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本我”、“自我”和 “超我”理論對飛翼彼得爾鮑姆的行為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小說《手》 自我 本我 超我
舍伍德·安德遜一反傳統形式創(chuàng)作的《小鎮(zhèn)畸人》,被譽為美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筆觸深入到了人物的精神層面,勾勒出了一群小鎮(zhèn)居民“畸形”的心理世界?!妒帧肥恰缎℃?zhèn)畸人》的第一個故事。在完成故事的創(chuàng)作后,安德遜離開房間,過了幾個小時后才有勇氣回去讀他自己寫的故事。它赤裸裸地面對人的本性,講述小人物飛翼彼得爾鮑姆在現代社會如何壓抑自我、孤獨生活。故事里彼得爾鮑姆強烈地渴望愛與被愛,但這種本能的愿望卻因受到現實社會的壓制而無法實現。手的古怪動作正反映了這一矛盾。本文以小說《手》為研究范本,運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自我、本我和超我的理論對故事的主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本我”的沖動與“超我”禁令的沖突使“自我”受到壓抑與抵制。
“本我”位于人格的核心,是個體完全意識不到的心理領域,它經常通過追求本能欲望來滿足減低張力?!氨疚摇弊裱鞓吩瓌t,是原始的、混沌的、無意識的、不可變的、不合邏輯的、沒有組織的?!氨疚摇蓖獠渴澜绮荒苤苯咏佑|,所有的本能、欲望、沖動等必須通過“自我”這個環(huán)節(jié)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白晕摇钡闹饕饔檬菂f調“本我”意念,給予其適當的滿足,同時又依照現實環(huán)境的客觀要求從事?!俺摇眲t代表社會的倫理道德和良心,它與“本我”直接沖突,以符合社會要求、規(guī)則等。至善原則對其起作用,并通過監(jiān)督“自我”去限制“本我”的本能沖突,從而指導、引導和控制個體自己的行為?!俺摇边€表現為給好的行為提供內在的獎賞,如驕傲、自尊、自愛等,并對“壞”的行為給予懲罰,如內疚、慚愧、自卑等。在人格結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間總是處于對立與矛盾之中,正是這種矛盾、沖突和斗爭引起了個體自身紛繁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
飛翼彼得爾鮑姆喜歡做夢,習慣通過撫摸別人傳達自己的關愛,就像對他的學生那樣。當他還是一個年輕老師的時候,他就用這雙手去撫愛他那些可愛的學生來表達他的感情,喜歡跟學生談論他的啰嗦、不切實際的夢想。這是飛翼彼得爾鮑姆“本我”的表現,他沒有關注外部世界對教師的看法,而是任意滿足自身愛做白日夢和撫摸別人的本能和沖動。長期下來,學生們變得和他一樣喜歡做夢,談論不切實際的東西。然而,“超我”代表的是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觀念,與彼得爾鮑姆的“本我”發(fā)生了根本沖突。在傳統的現實環(huán)境下,作為一名教師,他不僅沒有盡到教書育人的社會職責,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社會對一名教師的職責要求是教授學生科學知識,而非給學生講述無用的夢,讓學生最終變成愛做白日夢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飛翼彼得爾鮑姆失去了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但他并不是有意使學生誤入歧途,更諷刺的是事發(fā)一年后他“還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由此來看,問題在于飛翼彼得爾鮑姆完全忽視了他的社會職責。進一步說,在他的思想意識里缺少了“超我”對行動的指導和約束。他完全按“本我”的欲望和直覺追尋快樂原則,滿足自己的私欲,忽視了社會界定的“正誤”標準,即“超我”的要求。而他愛撫摸學生的行為被人們誣陷為同性戀,慘遭毒打,并險些喪命。就這樣,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在人們的棍棒和泥塊的威脅下被趕出了小鎮(zhèn)。他對學生的真摯的感情變成了一場可怕的噩夢。從那以后,他受盡迫害,遭受冷遇,被人們當成了怪人?!氨疚摇焙汀俺摇迸鲎驳慕Y果是他的學生變得和他一樣,成了別人眼中的怪人。二者的根本對立需要“自我”的調節(jié),而若沒有這個調節(jié),“本我”將釀成不堪設想的后果,此時,“超我”便承擔起“高級法院”的功能,懲罰“本能”的行為。因此,飛翼彼得爾鮑姆被人趕出了學校,在賓夕法尼亞的這段時期里,他的“自我”基本沒有發(fā)揮任何實際作用。
意識到自己的本能需要和周圍環(huán)境的尖銳矛盾后,飛翼彼得爾鮑姆開始努力壓抑與別人交談時手的動作。這里他的“自我”開始與自己的本能和周圍的環(huán)境展開了斗爭?!白晕摇遍_始發(fā)揮調節(jié)“本我”與“超我”的作用。在俄亥俄,他永遠都盡力將他的手藏在口袋里或者身后,即使在和他唯一的朋友喬治談話的時候,也不忘如此。例如一次在和喬治談話的時候,他幾乎又要迷失在自己的夢里,“自我”再次提醒了他,“他馬上起身,將手深深地插進褲子口袋里”。在俄亥俄,“自我”幫助他躲避了矛盾,雖然看上去“手”非常古怪,但“自我”的仲裁確實幫助他平衡了本能和環(huán)境的矛盾,使“本我”與“超我”相對和平。
對于一個孤獨并且缺乏溝通能力的人來說,“本我”、“自我”、“超我”更容易處于不和諧的狀態(tài)中,如果“自我”無法協調“本我”與“超我”的矛盾,他便會成為別人眼中的“怪人”。在《小鎮(zhèn)畸人》里面,安德遜以極大的同情心和細致入微的筆觸描寫了這些性格迥異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其筆下,長久以來的道德觀念一直占著主導地位,狹隘的思想意識和令人窒息的氣氛緊緊地包圍著這些怪人。他們的人性在傳統觀念下扭曲,他們對生活的追求被麻木不仁的物質文明所吞噬。作為美國現代小說的發(fā)起者,安德遜用細膩深刻的感情對現代人孤獨、冷漠的心理作出了完美的詮釋。
參考文獻:
[1]Sherwood Anderson.Winesburg,Ohio[M].New York:Penguin Books Ltd.
?。?]Bocock,R.Sigmund Freud.New York:Ellis Horwood Limited,1983.
?。?]Dilman,I.Freud and Human Nature.New York:Basil Blackwell Inc,1986.
?。?]張強,舍伍德·安德遜研究綜述[J].外國文學研究,2003,(1).
[5]胡鴻.本我,自我,超我——《呼嘯山莊》中凱瑟琳悲劇命運的解析[J].安徽文學,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