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更注重人文與科技教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健康的情趣品位,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與個性發(fā)展意義重大。
從學科本身來看,語文雖然是一門基礎學科,但同時具有很強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綜合性等特點,使語文學科不可避免地具備各種情感的非智力因素,因而,無論新舊大綱都強調它的人文性。這表明語文教育的目標不應一味追求培養(yǎng)知識淵博的人,而應是具有獨立判斷的、獨特個性的人。素質教育把人文教育提到了關鍵位置。人文教育的核心,我認為就是情感教育?!墩Z文新課程標準》更把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作為最重要的目標。用什么去喚醒學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
語文情感教學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師生的情感培養(yǎng)
有人認為師生的情感培養(yǎng)與語文教學沒有根本的必然的聯(lián)系。其實不然,中學生正處于特殊的心理階段,反抗意識、破壞意識特強,如果教師不以情感去打動學生、引導學生,而總是采用高壓手段,必然會加劇師生矛盾,也不能體現(xiàn)素質教育所提倡的人文精神,更達不到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教學目標。師生間保持正常的情感十分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老師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yè),熱愛自己的學生,心甘情愿地為學生付出一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如此學生自會熱愛和尊敬老師,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這中間,老師是主體,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鼓勵和贊賞,更體現(xiàn)在課后改作業(yè)時的一圈一點。有時候,一笑一怒、一聲問候,都可能改變學生,甚至影響他的一生。教師應盡量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更有利于營造理解、信任、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師生交流,情感共鳴。
二、借助教材,培養(yǎng)情感
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主要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通過什么交流?主要還是課文的思想內容。通過教材內容的情感因素,教師情感的傳達,對文學作品中的事件、人物性格特征、主題思想的探討,以及學生情感的調動和培養(yǎng)等方面,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達到教育學生,師生相互理解,情感得到溝通的目的。
語文教材中選編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偉大人物的故事,可以成為教育下一代人的優(yōu)秀題材。除了教會學生讀寫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外,在這個過程中,還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陶冶他們的情操,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如《“布衣總統(tǒng)”孫中山》、《少年毛澤東》、《一件珍貴的襯衫》等記敘了名人的生活或創(chuàng)業(yè)救國歷程,體現(xiàn)出作品人物的偉大形象和高尚的品質,在學生的人格教育中起到了模范作用。了解了那些人的生命歷程、人生軌跡,學生可以獲得很多人生啟示,從而更加熱愛生活,增強面對困難的意志力,不斷追求高尚的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
例如老舍的《我的母親》一文,母親的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作者細致地描寫了母親的手,通過這些細節(jié)來刻畫母親熱愛勞動、勤勞能干、不怕吃苦,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勞動婦女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學生感受了父母的那種深沉的愛,感悟了親情,學習了作者的感恩親情,反省了自身,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字詞句式等基礎知識的教學,而且重視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及其與當代社會的聯(lián)系。一些優(yōu)秀的文言文可以使現(xiàn)代中學生找到精神的寄托,提高學生的人品修為。如孔子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浩然正氣”對中學生處事修身是很好的規(guī)勸。儒家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可以增強中學生的社會使命感、義務感和責任感。古代文選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我國歷代志士仁人經世濟民的真實寫照,對社會、對人類的憂患意識,還有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引導學生多讀不同的古代文言文,可以把中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自強、忠誠、謙虛、守信用、有進取心等不同優(yōu)秀品質的人。教育把中學生培養(yǎng)成在挫折中站起來的人,人生挫折在所難免,關鍵在于能在失敗中接受教訓,重新振作圖強。我還著重分析儒家學說對當代中國社會,以及對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積極影響和消極負累,從而幫助學生辯證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覺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的情感,提高他們觀察、分析社會的能力。
三、寫作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情感
當代中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是,寫不出真情實感,千人一面,情感干癟。原因在于平時不注意感悟生活點滴,不喜歡接觸情感教育型的文章或影視作品,以至于對社會和生活缺少應有的熱情,寫成文章也便不疼不癢,干澀生硬。文章乃作者感情之載體,無情之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得其表之活潑燦爛,不久便會枯竭而死;情感充沛之文章,匠心畢現(xiàn),文心斐然,如夜花千樹,觀者如潮。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真情實感可以使學生感動,感動的過程是心靈凈化的過程。如果學生經常處于感動之中,他們心中真、善、美的種子就會發(fā)芽、開花、結果。
在作文課上,我經常鼓勵學生寫真實的事,抒發(fā)真情,不說套話、假話。在用真心換真情的作文中,學生描述了同桌之間、同宿舍之間及親人之間的動人故事,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觀察、體驗、感受,用自己的心寫出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筆寫出自己的心靈,寫出許許多多真實感人的好作文。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必須重視情感教學,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發(fā)展,更好地達到語文教學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