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全面推行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改變教育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做學生的引路人,做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者,努力使語文課堂教學實現(xiàn)“四變”:變“苦學”為“樂學”,變“死學”為“活學”,變“難學”為“易學”,變“學會”為“會學”。
關鍵詞: 新課改 語文課堂教學 “四變”
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fā)展,民主、科學、開放的課程理念保障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權,求得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從“精英主義”到“大眾主義”的“全人教育”新理念的建立,使人們越來越感覺到教學藝術的重要。
因此,在全面推行新課改的今天,語文教師要改變教育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會傾聽、尊重、批判、反思、合作、對話,學會向?qū)W生學習,尤其要關注人際溝通、需求評估、互動技巧,做學生的引路人,做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者,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四變”:變“苦學”為“樂學”,變“死學”為“活學”,變“難學”為“易學”,變“學會”為“會學”。
一、變“苦學”為“樂學”
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誘導,變“苦學”為“樂學”,打破課堂上教師至上的觀念,變“以灌輸為中心的教學”為“以對話為中心的教學”,解除“一綱多本”的傳統(tǒng)課程編制的束縛。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此時的學生是冷漠呆滯還是興高采烈?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廣泛地開展小組討論、辯論、課本劇表演等課堂活動,讓學生各抒己見?!霸谡嬲袑嵉念A習的基礎上,整個課堂的結構將會發(fā)生變化。學生不是一味地聽講,而是報告和討論”。當學生在討論中匯報自己預習的結果,或提出疑問、答辯,或補充別人的答案,這就使學習由苦差事變?yōu)閷W生因需要而主動探究的活動,其樂無窮。此時的教學就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李清照的詞《如夢令》中有一句:“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庇行W生說“沉醉”是指作者喝醉酒,但有的則認為是作者被溪亭日暮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他們還舉了《茶花賦》中“一腳踏進昆明,心都醉了……”,以及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間也”為據(jù),證明自己的見解,并且表演了李清照沉醉的樣子,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整個課堂,學生彼此交流、分享自己查閱的資料,并采用辯論、短劇等形式豐富學習內(nèi)容,增加了趣味性。
二、變“死學”為“活學”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教師只負責教,學生只負責學,教學就是師對生單向的“培養(yǎng)活動”。它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學關系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這樣,教代替了學。其結果是學生大搞疲勞戰(zhàn)術,大抄大背,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因此,教學陷入困境,學生只會死讀書,只會泯滅自己的“天性”。而在新課改中,教學注重探究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但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發(fā)展、創(chuàng)造所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把過程和方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并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閱讀、探索、思考、質(zhì)疑、創(chuàng)新的過程,最終培養(yǎng)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的理念。所以,在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常規(guī)思維,而且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參與小組討論,觀察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xiàn),及時指出學生在討論中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同時,運用啟發(fā)性提問,遵循知識遷移規(guī)律,引導學生從已知經(jīng)驗出發(fā)探究未知的問題,做到活學活用。如學習了朱自清的《春》的景物分析法,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自行分析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校圖書館,經(jīng)常性地出墻報,開展作文比賽、詩歌朗誦、社會調(diào)查、參觀游覽、社區(qū)活動等研究性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在各方面得以應用發(fā)揮,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進行知識遷移和擴展,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三、變“難學”為“易學”
傳統(tǒng)的教育是以學科為本位的教育,它把教師學科化、工具化而非學者化;課堂教學也以學科知識為本位,造成對人性的肢解。新課程也關注學科,但更關注人的教育和培養(yǎng)。它強調(diào)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fā)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引導者。同時,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和傾向,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實踐、體驗,以達到鞏固、掌握知識的目的,促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比如,提倡作業(yè)(包括作文)自改自批、互改互批,或利用刊物,搞好爭鳴互動,讓學生各自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及才智,或?qū)ν瑢W的作業(yè)(含作文)提出中肯的意見,訴諸口頭、筆頭,形成書面語言文字。當一篇篇精美的文章發(fā)表在刊物上,學生就形成能激發(fā)自己的靈感、熱情和才智的能力。學生一旦具備這種能力,學習便容易、輕松多了。
語文教師也可以利用朗讀和聲音的技巧、幽默的語言、豐富的表情手勢、圖片等啟發(fā)想象,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易于接受、理解。例如《聽潮》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錄音朗讀和大海的錄像,相信學生很快就會被那有節(jié)奏、有情感的聲音和畫面吸引住,心潮澎湃。而后,全體師生再朗讀感受,這時學生就能更進一步感受到潮起潮落。最后師生再一邊朗讀一邊討論分析,或提示或質(zhì)疑或歸納。又如閱讀蘇軾的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可以先播放課件Flash:當代歌星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長久》(配有天上人間的動態(tài)畫面)以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來歸納閱讀古詩詞的步驟:了解背景、反復朗讀、理解意境、體會感情。接著師生一起交流蘇軾的有關材料、配樂朗誦及評點、討論質(zhì)疑互動、擴展遷移(引入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罚寣W生全面認識詩人情感的兩面性,更深入理解作品)。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同學們在輕松、愉快、民主的氛圍中理解蘇軾的詞作,學得輕松自如。
四、變“學會”為“會學”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學生“會讀書、會辦事、會做人”?!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們的教育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敖淌菫榱瞬唤獭?,正道出了教師的天職就是向?qū)?,它要求教師用教的藝術去熏陶、感染、培養(yǎng)學生學的藝術,讓學生自由馳騁于語文知識的天地。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把大部分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變“講堂”為“學堂”,指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目標指導下,通過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來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自學能力。在全球信息化時代,語文教師更要致力于培養(yǎng)新型的“有教養(yǎng)”的人,寓德于教,加強學生的人文教育,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全球意識、生命意識、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真正培養(yǎng)學生具備生存、生活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總之,在教育教學改革浪潮的沖擊下,每一位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都應該進行深刻反思,吸取傳統(tǒng)教學中的精華,剔除糟粕,使之成為合乎新時代的教學方法,再加以實踐、提煉,最后形成課堂教學藝術,使語文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民主自由、多層次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