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成敗,系于教師。隨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逐步深入,社會上對教師的綜合素質的要求亦愈來愈高。結合我國教育現(xiàn)狀,尤其是中西部的教育現(xiàn)狀,本文簡要分析提高基層教師素質的緊迫性及其途徑。
關鍵詞: 基層教師 教師素質 繼續(xù)教育 教師資源
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進一步加大,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將日益迫切。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沒有一支強有力的教育力量,更不可能培養(yǎng)出一流的人才?!敖處熕刭|”即教師勝任并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應具備的內(nèi)在的基本條件,即教師身上的能夠對學生產(chǎn)生教育作用的基本的穩(wěn)定的要素,主要包括: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敖處熕刭|是關系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同時也是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鶎咏處熕刭|的高低則直接關系著基礎教育的成敗,進而影響到我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能否順利實施,因此提高基層教師的素質是大勢所趨。本文從以下幾方面簡要分析提高基層教師素質的有關途徑及方法。
一、提高教師待遇
提高教師待遇包括提高教師的政治待遇和物質待遇。教師的狀態(tài),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沒有教師教的積極性,就不可能有學生學的積極性,更談不上教育質量的提高。
?。ㄒ唬拔母铩敝校處煴淮虺伞俺衾暇拧?,十年內(nèi)亂剛結束時,廣大教師還心有余悸;即便在當前,仍有一些人對中小學教師這個職業(yè)持有偏見,特別是在農(nóng)村。鄧小平曾說:“就今天的現(xiàn)狀來說,要特別注意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要強調尊重教師,小學教師同大學教師一樣光榮。”1988年他重申:“我們不論怎困難,也要提高教師的待遇”,而“尊師重教”的風氣的形成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關鍵是要在人們的心目中達成一種尊重教師的共識。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只有在教師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才有可能談得上教學方面的改革,否則只會是“紙上談兵”。
(二)近年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jīng)費支出增長較快,但占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比例仍然較低,一直徘徊在2.5%左右,不僅大大低于發(fā)達國家6.21%的平均水平,與發(fā)展中國家4%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小差距。即使這樣低的教育經(jīng)費投入在有些地方也不能得到保障,甚至拖欠教師工資的事情仍時有發(fā)生。根據(jù)教育部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00年4月,全國22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拖欠教師工資總額2.05億元,而且拖欠面越來越廣,拖欠時間越來越長。況且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面對東西部地區(qū)的差異和各行業(yè)之間的激烈競爭,教育上若要留住并吸引一批高素質人才,就必須提高待遇以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同時政府需以立法的形式使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物質地位的雙重提高在法律上制定上得到保證,“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政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是提高基層教師素質的基礎和前提。
二、綜合素質培訓
《教育探索》曾刊登題為《對義務教育法在西部農(nóng)村地區(qū)貫徹現(xiàn)狀的思考》的文章,作者在對兩個西部地區(qū)12個縣市和90個自然村(鎮(zhèn))進行了實際調查后做出了這樣的評論:“目前小學教師整體情況比較復雜,綜合素質較差,部分教師職業(yè)道德意識淡化,教學觀念陳舊,事業(yè)心和責任心不強;教師學歷偏低,業(yè)務能力不強……”此外,據(jù)粗略統(tǒng)計,全國中小學教師缺編50萬人。有些地方甚至為節(jié)省開支雇傭所謂的“代課老師”(未經(jīng)專業(yè)培訓),即使是一些專職教師,也是水平參差不齊,城鄉(xiāng)差別明顯,等等,這一切都為提高全體教師的素質增加了難度。針對這樣的情況,國家通過舉辦培訓班的形式分期分批地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在一定程度上無疑緩解了燃眉之急,但這終不是長久之計。尤其在教育走向產(chǎn)業(yè)化、制度化的今天,更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職前培養(yǎng)——職后培訓的體系,并最終使其走上職業(yè)化的軌道。正如第五次全國師范教育工作會議報告所說的:“要在逐步改革單純由教師進修學校(培訓中心)主干作用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普通師范院校和教師任職學校在師資培訓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并通過聯(lián)合辦學、合作辦學等各種形式加強職前,職后教育的聯(lián)系,有條件的地方逐步實現(xiàn)培養(yǎng)培訓一體化?!痹谂嘤枙r各地方可以結合實際,制訂適合于本地教師的培訓方案,在具體的實施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A.在時間上,應盡量避免與正常的教學時間沖突,可以把短期性培訓(如假期培訓)同長期培訓(如專職進修)有機結合起來。
B.在內(nèi)容上,應有的方矢,針對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開展專題性培訓,輔導,但要把握好具體性與全面性的關系。
C.在對象上,要有層次性,有側重(重點是青年教師)。
D.在原則上,要堅持面向全體教師和整體素質的提高這兩大原則不動搖。
三、教師資源的開發(fā)和管理
教師資源是指存在教師個體身上顯性的基本的穩(wěn)定的要素和隱形的潛在能力,它是整個教育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最核心的內(nèi)容,同時也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育專家經(jīng)常指出:世界上有一種資源是永遠也開發(fā)不盡的,即人腦;在教育資源中對教師資源的開發(fā)亦是無止境的。
?。ㄒ唬淞⒅魅宋桃庾R。我國古代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樂”指的是“興趣”,而興趣的來源莫過于主動地參與,也就是樹立主體意識。西方管理學家實驗表明:職工只是被動地接受管理,工作效率會降低39.6%;職工參加管理,工作效率可提高16%。這說明主題參與管理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工作效率。在“效率”為愈來愈多的人們所關注的今天,許多企業(yè)紛紛推出所謂的“人性化管理”,其實都體現(xiàn)了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同樣,教育教學工作也追求高效率,我們應該改變以往那種“只教不管”的被動局面,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教學管理工作中來,充分發(fā)揮其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意識,從而為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思想上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校方可以鼓勵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和開發(fā),提高教師的理論研究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各科之間開展競賽或開展優(yōu)質課比賽,使教師在互相交流和競爭中發(fā)現(xiàn)不足,取長補短,從而實現(xiàn)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雙贏的目的。
?。ㄈ┙⒔∪慕逃u論機制。教育評價就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評價技術來評量教育所期望的一切效果。目前教育評價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教育評價包括對教育活動一切方面的評價;狹義的教育評價主要是對學生發(fā)展的評價,又稱學生評價。這里指的是廣義教育評價,我國目前的教育評價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片面追求分數(shù)的誤區(qū)。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發(fā)展,而且對教學改革也是一種制約,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要改變這種不正常的評價體系,必須切實貫徹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對“教育活動的一切方面”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評價,使教師能在一種良好的評價機制中充分發(fā)揮教學才能,實現(xiàn)價值。
(四)狠抓管理體制。用設崗定編,競爭上崗,優(yōu)勝劣汰來取代“鐵飯碗”制。沒有競爭就沒有壓力,沒有壓力何來動力?以前沒有什么就業(yè)壓力,一名教師自從踏上講臺的那一刻起便“高枕無憂”了,很多人都在混日子。而這樣的教師思想守舊、不思進取、懶惰成性等所有的惡習都暴露出來了,這固有人性本身的原因,但關鍵還是制度不完善?,F(xiàn)在競爭激烈了,人們要日夜為自己的“飯碗”而奮斗,這無疑迫使人們時刻“充電”,對于教師來說,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過程。它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帶動了全體教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這是提高我國農(nóng)村基層教師素質的關鍵,也是振興我國基礎教育的有力保障。
四、結論
“未來社會賦予教師更加重要的責任和使命,教師必須具備心得知識技能、教學才能、職業(yè)意識、獻身精神,特別是要發(fā)展那些社會期待的倫理的、智力的、情感的和人文的品質,才能在他們?nèi)蘸蟮慕逃ぷ髦性趯W生身上培養(yǎng)起同樣的品質”。介于我國教育現(xiàn)狀的復雜性,基層教師素質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時間,需要社會、學校、個人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更需要國家能從體制、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保障?!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我們邁出了這堅實的第一步,基層教師素質的提高就指日可待,素質教育宏偉藍圖的實現(xiàn)就不再是虛幻的泡影。
參考文獻:
?。?]陳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53-69.
?。?]馬振海.素質教育代寫論文讀本[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吳進業(yè).外語素質教育論[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
?。?]馬慶發(fā).當代職業(yè)教育新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17.
?。?]布魯巴克.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論問題[A].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目的[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12-218.
?。?]費圖里.國際教育局關于教育目的研究的綜述[A].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目的[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80.
[7]約翰·懷特.再論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