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曹文軒的小說《根鳥》講述了一個名叫根鳥的男孩成長的故事。根鳥在一個美麗夢境的指引下,歷經(jīng)磨難,最終完成了男孩向男人的蛻變,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zhuǎn)換。文章運用了大量的象征,隱喻了根鳥成長的四個歷程。
關鍵詞: 小說《根鳥》 成長 象征 隱喻
雪花從一點開始結(jié)晶,在一個平面上形成一個六角形的精美圖案;大樹從一粒種子開始成長,在歲月的打磨中枝繁葉茂。一粒受精卵雖然無法用肉眼看到,然而,一個人的生命就是從這里開始啟程,一路磕磕絆絆,直到有一天我們長大。成長成了兒童文學永恒的話題。成長小說多是講述青少年在經(jīng)歷了成長的磨難,從幼稚的少年時期逐漸走向成年時期,最后獲得成長的故事。成長小說作為小說的一個分類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主人公是青少年,內(nèi)容主要敘述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具有相對模式化的敘事結(jié)構(gòu)。曹文軒的《根鳥》鮮明地體現(xiàn)了成長小說的基本特點,但又與一般的成長小說不同。成長小說一般都是用寫實的手法描寫現(xiàn)實中青少年的成長,而《根鳥》卻是一部理想化的作品,它鮮明地體現(xiàn)了作者小說創(chuàng)作的理念及風格,以深刻的象征意蘊和濃郁的浪漫色彩,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美的追求。曹文軒在談《根鳥》的創(chuàng)作時談道:“兒童小說應該有意境,要有詩和散文的氣質(zhì),而要獲得這一切,則需要借助象征。我喜歡象征?!保郏保菰谡麄€成長過程中,主人公往往要經(jīng)歷各種考驗、忍受各種苦難,然后完成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考驗之后,長大成人,才被整個社會所接納,成為這個社會中的一員。經(jīng)歷了成長之后的主人公,一方面,他們認識到自己在人世間的位置和作用。另一方面,他們形成了與社會一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備了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品質(zhì),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zhuǎn)換。
一、誘因——成長的美麗開始
在生活中人們習慣性的理解里,“成長”一詞,伴隨著從童真到青春的“常態(tài)”,往往意味著“天天向上”并“欣欣向榮”的過程,是人從小開始,身體和心智慢慢健全,直至長大成人,顯然這里不僅是生活倫理的積習成德,還含有習以為常的“正確理解”。但是,在這常態(tài)背后,一般都隱藏著過來人觀察、欣賞和審視下一代的眼睛,蘊含著昵愛、嗔怪、期盼和自得的情感因素,終究是一種成人對未成年人的照耀。這猶如身高所帶來的視角的高低,客觀上造成的效果是:對成長主體來說,成長,更多的是被看管的價值外在的體驗,沒有多少“主語感覺”,是為滿足社會的普遍要求或者家長的規(guī)約,最符合日常生活倫理意愿的尺度就是“我成長,但是長成你們希望的樣子”,向著給定的榜樣仰視著成長,于是“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曹文軒的成長小說,卻揭開這些溫情脈脈的面紗,用極具隱喻性的故事講述著“另類成長”,把成長的主動權交還給主人公自身。
導致十四歲的根鳥離家出走的是一個美麗得有點不真實的夢:夢中長滿百合花的大峽谷、白色的鷹、名叫紫煙的姑娘,他們共同震顫著根鳥的靈魂。在這個夢的誘惑下,根鳥離家出走,踏上了追尋之路、成長之路。作者用非寫實的、富有神秘色彩的浪漫手法,處理敘事結(jié)構(gòu)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很有象征意味的,作者把夢作為人物成長的誘因,象征著成長的誘惑,人物心靈深處對成長的渴求。從作者來看,夢是人生命中的一種精神體現(xiàn),對夢的追尋,象征著作者對生命形而上的思考,人的生命應該超越物質(zhì),追求精神的完美。這種近似童話的尋找使作品具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幽遠和深邃,并呈現(xiàn)出哲理層面的詩意和魅力。
在出走的最開始,根鳥的西行是另一個隱喻?!白詮碾x開菊坡后,他就一直往西走。他在直覺上認定,那個長滿百合的大峽谷在遙遠的西方”。提起西行,家喻戶曉的是古典文學《西游記》中的西天取經(jīng)。在佛教中,西行是求取真經(jīng)的必經(jīng)之路,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同時,太陽的東升西落,也象征著人的出生、成長和死亡,或許開啟旅途的時間、旅途的經(jīng)歷及最后的結(jié)果不盡相同,但是西行是人生的必然旅程。根鳥選擇了在十四歲的某天開啟了這必經(jīng)的旅程,這正是少年即將進入成年時期的特殊年齡,根鳥從離開菊坡的那一天開始了從無性別特征的男孩階段向全新的成年男子階段的邁進。
二、磨難——成長的痛苦歷程
“少年兒童的心理動力,向著‘生長’的方向,而不是留戀于童年狀態(tài)”。[2]“成長需要的不是時光,是磨難”。稚鷹成長為翱翔藍天的雄鷹,是何等的威風,但也要經(jīng)歷被父母摔下山崖的打擊。曹文軒在根鳥西行的路上設置了各種各樣的磨難,有明有暗,有人間地獄有溫柔天堂,根鳥在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中成長。每一個空間領域和每一段生命經(jīng)歷都象征著根鳥生命狀態(tài)在不斷轉(zhuǎn)變。
一種磨難來得明明白白,那是幾乎可以預知的種種:疲勞、饑餓、疾病、死亡等等諸如此類。根鳥一路西行,第一站就是一望無際的沙漠?!艾F(xiàn)在,沙漠向他顯示的,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空曠,幾乎沒有生命的氣息”。來到青塔,身無分文的根鳥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被人認識的乞丐,饑餓和疾病結(jié)伴而來,“他覺得血熱乎乎地很濃稠地在血管里奔流,腦袋嗡嗡地響著,想事情總也想不清楚。他眼皮沉得難以張開,眼珠好像銹住了一樣難以靈活地轉(zhuǎn)動,一副神志不清的樣子。他又昏昏沉沉地睡去了”。同樣是在青塔,十四歲的根鳥就在那里開始和成年男子一樣當起了伐木工人?!俺3J窃陔x江邊還有一大段路時,兩腿就開始發(fā)軟,肩膀也疼得難以忍受。身體一晃蕩,長長的木頭就在肩上翹上墜下地難以把握,不是前頭柞到地上,就是木梢挨了地面”?!耙雇硖稍诖采?,他全無別的感覺,有的只是腰腿酸疼和肩膀在磨破之后所產(chǎn)生的針刺一般的銳痛”。根鳥在這個伐木場里工作了半個月之后,他已具備了成年男子的一些特征?!霸诒鈸闹貕合?,長時間被野外寒風侵蝕的根鳥,皮膚粗糙起來,眼中居然有了成年男人的神情”。在伐木場的考驗也成為他接受成人儀式考驗的第一場??简灥膬?nèi)容也正符合社會對成年男子的性別期待。伐木這種消耗大量體力的勞動,正是社會中成年男子所必須承受的勞動。在鬼谷,根鳥的考驗也到了所能承受的極致階段,那是人間地獄,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除了黑暗、邪惡、神秘、野蠻、陰森、恐怖之外,這里幾乎與人類世界所擁有的一切美好事物絕緣。他最終成功地逃出了鬼谷,并用一把大火燒掉了能控制人意志的紅果。大火的點燃也暗示著根鳥與以往生活的徹底道別。
一種磨難來的隱隱約約,方式更隱蔽,殺傷力卻更大,更容易摧毀人的意志,例如孤獨、不被理解、欺騙甚至是溫柔富貴鄉(xiāng)。在菊坡,少年根鳥的小心翼翼呵護的夢想在小伙伴們的眼中是一場玩笑,他們把菊坡最丑的女孩用竹椅抬到根鳥的面前,守衛(wèi)夢想的根鳥一場惡戰(zhàn)之后,鄉(xiāng)親們覺得根鳥病了,還病得不輕。在沙漠中,根鳥承受著肉體劇痛和精神孤獨的雙重折磨,在沙漠中偶遇的一支駝隊,把根鳥珍藏的夢境當成一錢不值的瘋話。在青塔,根鳥伐木所掙的血汗錢被黃毛打著交情的幌子騙得一干二凈。騙根鳥入鬼谷的長腳,“是一個長得十分氣派的男子”,并對那些乞討者、流浪者“問寒問暖,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那樣子使根鳥很受感動”。鬼谷中最讓根鳥動搖的食物是紅果子,“橢圓的,為紅色,色澤鮮艷”,“它們閃動著迷人的光澤,撩逗著人的眼目,也撩撥著人的食欲”。甜美無比的紅果子讓根鳥忘記了饑餓,忘記了傷口的疼痛,忘掉了處境的危險,也幾乎忘記了最初的夢想。最危險的考驗是在米溪,米溪的秀氣、溫馨、閑適,杜府的溫暖、舒適,尤其是一個叫秋蔓的姑娘的愛戀,是根鳥艱難西行路中一抹最溫情的亮色。藍天、紅花、碧草、美女,牽絆著了根鳥的腳挪不得半步。根鳥不禁慵懶起來,差不多快忘記了一切。在磨難中已經(jīng)成長起來的根鳥,在溫暖甜蜜中經(jīng)受不住誘惑,幾乎失卻了信念。這是人性中固有的惰性,在一個人的成長中要戰(zhàn)勝別人不太難,而要戰(zhàn)勝自我卻絕非易事;拒絕丑惡是本能,可是拒絕這樣美好的疑似愛情則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在大峽谷之夢的召喚下,根鳥終于找回了信念,再次踏上西行之路。經(jīng)過米溪的浸潤,根鳥對荒漠、寂寞、孤獨、苦難已經(jīng)陌生了,從內(nèi)心拒絕它們,米溪給他留下了惰性的種子。而這一種子在鶯店這個糜爛的城市膨脹,根鳥喝酒、賭博、泡戲園子,人性中的丑陋在這里得到了宣泄。他甚至咬牙切齒地恨大峽谷,恨紫煙,恨夢。曹文軒試圖通過根鳥的經(jīng)歷,告訴讀者這樣的哲理:艱難困苦似乎更能磨煉人的意志,催人奮進,而溫暖舒適更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慵懶。這兩種或明或暗的磨難,以不同的形式摧殘著人類的意志,但同時,他們也迅速讓一個男孩離童年的美好漸行漸遠,向著成人的世界逐步靠近。
三、引領——成長的指明燈
西行途中,圍繞在根鳥身邊的,有黃毛、長腳、黑布、疤子等或暴力或陰險的男性,也有秋蔓、金枝等或清純或妖艷的女性,他們共同阻礙著根鳥靠近大峽谷。但是也有一種人,他們是根鳥成長的引路人,如父親、駝隊老人、駝背老人、獨眼老人等。根鳥的父親,菊坡上一個普通的獵人,貧困,沉默,堅毅,愛子。他的妻子生下根鳥后就失蹤了,父子相依為命,根鳥幾乎是他在世界上的唯一意義。在自己的命運面前,他選擇了隱忍,以一種幾乎是卑屈的方式承受著生活給予自己的一切??墒撬膬?nèi)心是豐富的感性的,他支持根鳥的追夢,他讓根鳥上路,自己卻孤零零一個人度過沒有妻子沒有兒子的余生,甚至死后都不忘兒子夢中督促他要堅持夢想。駝隊老人是根鳥的旅途中第一個不把他當瘋子的人,他親口告訴根鳥:“我小時候聽說過,在西邊的大峽谷里,確實有白色的鷹?!迸R走時的那句話幾乎是所有青年人的座右銘:“不管別人說什么,你只管走自己的路?!备B第一次獲得了來自同類的認可和鼓勵。板金先生是根鳥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同時也是根鳥的旅伴。他與根鳥做著同樣的事,向西尋找自己的“夢”。板金家族的男子到18歲便不再做夢,長長黑夜,要么睜著眼熬等天亮,要么死一般睡去?!皦簟笔且粋€意蘊豐富的意象,18歲是成人的年齡標志,意味著成人沒有夢,生命就如同黑夜,這是對生命形而上的思考,生命之中不能沒有色彩。板金先生使根鳥懂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什么,堅定了根鳥的信念,給予根鳥直面苦難的力量,并用自己堅定的行動帶領根鳥再上西行之路,完成最后的成長。它告訴讀者:沒有夢的人尚且要尋夢,有夢的人更不能放棄夢。這些引導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理解根鳥,相信根鳥的夢,并幫助引導著根鳥成長。他們是智者,是成熟的象征,是下一代成長的物質(zhì)給予者和精神導師。
四、涅槃——成長的艱難完成
很顯然,根鳥的成長道路就是一條英雄成長的道路。當十四歲的根鳥在一次打獵過程后,萌發(fā)了離家出走尋找大峽谷和拯救大峽谷中等待被救的少女的夢想。于是,根鳥就開始離家出發(fā)了。根鳥的出發(fā)具有強烈的英雄色彩,去尋找看不見的大峽谷,這同此后邂逅的板金一樣,為了整個家族去尋找已經(jīng)失落的夢,根鳥的尋找也帶有集體的意義。拯救那個等待被救的紫煙姑娘,這也是一項帶有英雄色彩的使命。但是,根鳥的這些英雄行為,是他所處世界彌足珍貴的東西。因而,在這個世俗社會中,根鳥就成了具有特殊天賦的英雄人物。從家鄉(xiāng)走出來的根鳥,受神秘力量的誘惑,踏上了一條艱辛的尋找和拯救的道路,在路上,根鳥遇到了許多難以置信的困難,這些困難有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的,也有來自超自然的。但是,最終根鳥依靠自身的意志和眾多精神的引領者們?nèi)〉昧藙倮???傊B的成長是一位少年經(jīng)歷成人儀式成為成年男子的儀式道路,同時,根鳥的成長道路披上了英雄色彩,根鳥的成長也是一位英雄的成長。
作者曹文軒是一個心中有愛的作家,他讓根鳥夢想的種子開花結(jié)果,“根鳥突然兩眼一黑,從馬上滾落到百合花的花叢里。當山風將根鳥吹醒時,他看到那些白色的鷹仍在空中飛翔著。他讓整個身體伏在地上,將臉埋在百合花中……”。根鳥在歷經(jīng)磨難到達終點的同時似乎又回到起點,這預示著人生或許是個周而復始的圈,沒有終點亦無起點,我們永遠只能“在路上”,如同一位詩人的感嘆:“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盡管如此,人類仍“執(zhí)迷不悟”,這正是人生的終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曹文軒.兒童文學論集[M].北京:21世紀出版社,1998:37.
[2]班馬.前藝術思維[M].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199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