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音樂欣賞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欣賞讓學生感受音樂情緒、情感的變化,領會節(jié)奏、旋律等音樂要素和速度、力度等音樂表現(xiàn)手段與音樂情感的關系,從而理解音樂,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他們享受音樂。
關鍵詞: 音樂欣賞教學 參與體驗 音樂美
參與體驗音樂,是指有簡單的演唱、演奏、律動、創(chuàng)作等方式,貫穿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教學大多是教師先講一段相關的故事引入,然后打開音響,讓學生靜靜地聆聽音樂;或者老師邊播放音樂邊用描述性的語言向學生解釋音樂。這種教學模式下,老師成了音樂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參與性差,十分被動,不能從音樂中獲得想得到的東西,從而失去對音樂的熱情和興趣,課堂上表現(xiàn)出坐立不安、煩躁不已,教學效果不理想。
但是,如果我們讓學生在欣賞課中從聆聽音樂到欣賞音樂,并通過參與體驗感受音樂的美,則會大大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反之,不參與何來興趣,無興趣何來激情,無激情何來投入,無投入何來效果?何況學生缺乏生活積累,讓他們作為純粹的觀賞者來準確理解音樂是相當困難的,只有讓他們成為音樂課堂的主體,將創(chuàng)作、表演、欣賞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他們全身心地“進入”音樂。
一、強化“進入”心理誘導,營造“參與”氛圍
所謂“進入”心理誘導,就是指學生在欣賞之前,能對欣賞的曲目引起注意和興趣,從而使欣賞成為學生內在的需要,使學生處于主動參與的狀態(tài)。在欣賞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必須強化“進入”心理誘導,用各種方法來刺激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要求欣賞的欲望,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氛圍。以欣賞舒伯特的《魔王》為例,可先讓思維學生分角色朗讀歌詞,以充滿戲劇性的情節(jié)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和注意。學生有了內在的迫切需要感,聽時就會非常的主動,形成一種熱情、主動的氛圍,這種氛圍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欣賞的催化劑,為下面的欣賞做好良好的心理準備。
二、聽與視的參與
音樂是聽覺藝術,聽是音樂欣賞的基礎,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聽什么呢?我認為主要聽旋律、聽節(jié)奏、聽音樂的發(fā)展和變化過程等。聽的基本方法是:初聽—細聽—復聽。初聽是感知,細聽是理解、記憶,復聽是想象、聯(lián)想。聽的前提是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必要的背景材料,啟發(fā)、引導他們要聽些什么?如何去聽?視是音樂欣賞的輔助環(huán)節(jié),運用直觀教學法,給學生一個視角上的感知印象。例如在欣賞《百鳥朝鳳》時,在聆聽當中配上標題的幻燈片和電視畫面,為學生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無限美妙的大自然。如此這般耳聞目睹就把抽象的音樂內容變得更加生動、直觀,使學生的聽與視完全參與到音樂欣賞中來。
三、演唱主題與節(jié)奏參與
主題音樂是樂曲的核心,是樂曲結構與發(fā)展的基本要素,演唱并熟記主題音樂能讓學生深刻地領會音樂的發(fā)展與變化,并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只有跟隨主題,不僅在它再次出現(xiàn)時能辨認出來,而且注意到它在發(fā)展過程中的變化,音樂思維才會真正發(fā)散。
熟悉音樂主題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學生哼唱主旋律,避免了繁瑣而枯燥的識譜,降低難度,從而很輕松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音樂表現(xiàn)要素、音樂情感、音樂體裁和音樂風格上。例如在欣賞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時,通過哼唱主題音樂,學生很快被感染,和音樂一起嘆息、痛苦、憧憬,在音樂中體味作者積淀的深刻而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
節(jié)奏是音樂的基礎,因此為主題音樂設計符合樂曲結構和音樂情緒的節(jié)奏模式,并以各種方式去擊拍,是對音樂產(chǎn)生共鳴的最自然的方式。例如《彩云追月》是一首具有探戈風格的民族管弦樂曲,那叮當起伏的探戈節(jié)奏,像是描繪皓月當空、彩云飄逸,又似感慨嘆息、傾吐衷情。可以讓學生拍出這富有特點的探戈節(jié)奏,既活躍課堂氣氛,又使學生領悟探戈的特點,立刻進入到音樂的情境中。
四、體態(tài)律動與樂器演奏
以律動帶動聽覺欣賞,就是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xiàn)音樂,使學生的思維在動作的支配下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聽音樂上來。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說過:離開動作的音樂是無法想象的,律動和音樂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它們是音樂的自然反映。
體態(tài)律動強調的是聆聽者對音樂的即興動作反應,它可以根據(jù)音樂的情感及其變化(如:旋律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節(jié)奏的剛柔以及音色的明暗等)通過動作來體會這一過程。例如在欣賞印尼民歌《劃船曲》時,為了體現(xiàn)曲子的明快、活潑的節(jié)奏,可以讓學生跟著曲子做劃船的動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形象、更準確地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學習效果甚佳。
在欣賞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運用、拓寬和延伸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樂器演奏是學生表現(xiàn)音樂的方式之一,打擊樂器是初一學生最喜歡的樂器,在感受、鑒賞了《鴨子拌嘴》后,老師就可以讓學生用打擊樂器來演繹。首先,老師以生動的語言導入:池塘里一群鴨子向我游來,可不知怎么的,有兩只鴨子吵起嘴來,這時讓學生敲響手中的打擊樂,節(jié)奏忽緊忽慢,邊用身體動作和神態(tài)把兩只鴨子吵架的情景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
以打擊樂器、豎笛等簡單樂器來參與音樂,不僅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全神貫注地聆聽和感受音樂,加深作品的印象并與樂曲產(chǎn)生共鳴,而且學生獲得表演成功的自信和歡愉,這種實踐會讓學生享受到音樂那無窮的樂趣。
五、簡單創(chuàng)作活動
學生聽懂了一些樂曲并不是欣賞課的結束,教師應該進一步鼓勵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改變作品的節(jié)奏、速度、演奏樂器等方式來參與音樂,就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意識和創(chuàng)作熱情的一種手段,使他們不僅了解音樂的神奇,而且體驗到創(chuàng)作的快樂。
總之,音樂欣賞教學是一項較為復雜而細致的工作,教學方法很多,常言說得好:教有法而無定法,但一定要讓學生參與到音樂中來,使欣賞、表演、創(chuàng)造融為一體,只有讓學生親身參與體驗音樂,才能真生走進音樂,感受到音樂之美,攜手共同跨入音樂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