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委婉語是語言中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也是人際交往中一種重要的語言手段。本文從語用學的角度來分析委婉語,探討委婉語與語用原則之間的關(guān)系。委婉語違背合作原則各準則而產(chǎn)生,其選擇及理解都依賴于語境,并遵循禮貌原則、間接言語行為理論和面子論。
關(guān)鍵詞: 委婉語 定義 語用分析
委婉語(Euphemism)作為英語中的一種修辭格,是用一種含蓄、隱晦、含糊的說法代替令人不悅的含義或不夠尊敬的表達法。委婉語的使用,能夠淡化和消除某些“直言不諱”、唐突、失禮的言語給人們帶來的不愉快和反感。同時,委婉語能從多方面、多層次反映一種語言的特征和規(guī)律。語用學的任務就是把特定的話語置于特定的語境中,來探索在不同交際環(huán)境下如何運用語言和規(guī)律。本文以語用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論為指導來分析委婉語,探求語用規(guī)律與委婉語的關(guān)系。
1.委婉語的定義
委婉語是有標志性的、常規(guī)語言的變異,使人們常用的一種吉利話(use words of good omen)。福勒(H.W.Fowler)在《現(xiàn)代英語用法詞典》給“委婉語”的定義是“Euphemism means(the use of a)mild or vague or periphrastic expression as a substitute for blunt precision or disagreeable truth.”(一種溫和的或模糊的或迂回說法的表達方式,用以代替直率確切的、令人不快的實話)。為了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交際者“不直抒其意”,“拐彎抹角”,其目的是遵循交際中的禮貌原則。委婉語的使用正好體現(xiàn)了這種“得體”、“禮貌”的交際效果,委婉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語用策略(孫世明,2003)。
2.委婉語的語用分析
2.1委婉語和社交語境
人們在社會上的言語交往都是在某個特定的社交語境(social context)中進行的,從委婉語的定義可見,其使用是交際參與者根據(jù)語境、交際目的思考后進行選擇的結(jié)果,社交語境直接影響委婉語的選擇和理解,如果他們對社交語境有足夠的了解,并能恰當?shù)丶右岳茫湍塬@得較好的語境效果,取得交際成功。例如:
?。?)偉大的法國作家雨果(Victor Marie Hugo)在紀念伏爾泰逝世一周年時所作的講話:
A hundred years ago today a man died.He died immortal.He departed(與世長辭)laden with years,laden with works,laden with the most illustrious and the most fearful of responsibilities,...He went(離去)cursed and blessed...and these are the two super forms of glory...He was more than a man was;he was away(離開了人世)...Let us take counsel of him whose life,useful to men,was extinguished(他的生命之火已經(jīng)熄滅)a hundred years ago,but whose,work is immortal.
在這特定的語境下,選用與die同義的委婉語(斜體部分),淋漓盡致地表露了雨果對這位享有“時代”稱號的偉人所有的欽恭與崇敬。
2.2委婉語與合作原則
Grice(1975)在談到會話含義理論中提出,言語交際雙方都有相互合作,取得交際成功的愿望,因此人們要遵守一些諸如真實、充分、關(guān)聯(lián)、清楚等原則和準則,這就是“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這一原則由四個準則組成,即量的準則(Quantity maxim)、質(zhì)的準則(Quality maxim)、關(guān)系準則(Relation maxim)和方式準則(Manner maxim)??偟恼f來,這四大準則要求講話人講實話,講得簡明扼要,不含糊離題。而委婉語的使用恰恰違背了這四個準則,聽話人一方要根據(jù)當時的語境,推斷出說話人在言語交際中隱含的意義,即“會話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量的準則要求所說的話應包含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并不應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委婉語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這一準則。為收到更好的交際效果,委婉語會因需要而采用省略手段,省去某些字眼,使其語義含混或隱去卑俗、刺耳或不禮貌的部分;另外,也可能采用繞圈子的迂回陳述。例如:
?。?)失業(yè)總是不那么令人愉快,與其說“Someone is out of work.”,倒不如說:“Someone is out.”
再看一家公司寫給一個老客戶的信:
?。?)Dear Sir:
Account No.6257
As you are usually very prompt in settling your accounts,we wonder whether there is any special reason why we have not received payment of the above account,already a month overdue.
We think you may not have received the statement of account we sent you on 31st May showing the balance of US $55,000 as then owing.We enclose a copy and hope it may have your early attention.
Yours faithfully
信里首先寫了一句動聽之言,贊賞老客戶的信譽,并花不少筆墨猜測客戶這次沒及時付款可能是特殊情況,而不是故意拖欠。這種委婉的催款使得客戶不會太難堪。其實,這封信委婉語的使用違背了質(zhì)的準則,即要求不要說自知是虛假或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
另外,關(guān)系準則和方式準則要求講話要有關(guān)聯(lián),即要切題,緊扣中心,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澀和歧義。而委婉語的使用往往表現(xiàn)為旁敲側(cè)擊,閃爍其詞。例如,漢語中把“跛腳”說成“腿不方便”,把“上廁所”用模糊說法“去方便一下”來代替。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也常常利用委婉語的這一特點,使用委婉的策略表達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例如:
?。?)He has difficult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imaginary and factual information(He lies.).
(5)He 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adhere to rules and standards of fair play(He cheats.).
?。?)He 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respect the property rights of others(He steals).
這些委婉說法,既讓學生和家長會其意,又讓他們有面子,兩全其美,比直接的批評更容易被學生家長接受。
2.3委婉語和間接言語行為理論
人是“社會人”,與別人和整個社會總是有各種聯(lián)系,Searle(1969)提出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即“通過一個言語行為來間接地實施另一個言語行為”,從而避免直接要求或命令而達到委婉的目的。委婉語最大的特點是含蓄和間接,間接言語行為就是一種委婉的語用手段。顯然,對“Can you pass me the book?”一句不能用“能”或“不能”回答,這實際上是一個禮貌的請求而非問句。又如:
?。?)A: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this evening?
B:I have got a headache.
顯然,B并不想去看電影,但他的回答改變了原話的言內(nèi)之意(locutionary act),“顧左右而言他”并沒有掩蓋說話的真正意圖(illocutionary act),且能更有效地貫徹自己的言后之意(perlocutionary act)。
2.4委婉語與禮貌原則
Leech(1987)效法Crice的合作原則提出另一語用原則——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解釋了說話人有意違反合作原則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真意,是出于禮貌的考慮使話語得體。
這個原則有六項準則,即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譽準則、謙遜準則、一致準則和同情準則。在這些準則中貫穿著一個中心內(nèi)容,那就是多給別人一點方便,盡量讓自己多吃一點虧,盡量贊譽別人,貶低自己。在語言形式上采取贊美對方和自謙的手段,從而取悅對方。而委婉語的使用其實一個根本的目的就是使對方感到你和善不強迫他人,不使人無臺階可下,所以人們在交際中使用委婉語正是遵守了禮貌原則。其中有些很明顯的例子,如英語中有稱對方的“Your majesty”;漢語中問對方的姓說“貴姓”,談及對方的父親稱之為“令尊”,母親則是“高堂”。又如英語中自稱“Your humble servant”;漢語中稱自己為“鄙人”、妻子為“賤內(nèi)”、兒子為“犬子”等,是說話者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來抬高對方,以示尊敬和謙虛。而用委婉語來表達不快、拒絕、請求、批評等,可以使雙方以禮相待,氣氛融洽。
2.5委婉語與面子論
言語交際的最高標準是準確得體,如果說話者不分場合信口直言,就很可能會傷及別人的面子,自己的面子也必定受到威脅。Brown & Levinson(1978)把面子分為“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前者指希望得到別人肯定和贊許,后者指有自主的自由,不因遷就別人或受到干預、妨礙而使自己感到丟面子。為了保護他人和自己的面子,言語交際中就必須講究語用策略,其中使用委婉語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講別人窮易得罪人,說自己窮會被人瞧不起,別人聽了也怕你借錢,所以經(jīng)常用disadvantaged代替poor,請看下面兩個例子:
?。?)disadvantaged home environments條件不好的住房環(huán)境,意即poor home environments。
?。?)the school dropouts,who are the most educationally and socially disadvantaged group退學者,他們是被剝奪了受教育權(quán)利,社會地位最低下的一群人,意即socially poor group。
3.結(jié)語
由上文可見,委婉語是違背合作原則各準則而產(chǎn)生的常規(guī)語言的一種變異,它的選擇及理解都依賴于語境,并遵循禮貌原則、間接言語行為理論和面子論。委婉語在日常交際中使用頻率非常高,對交際效果影響也很大。本文從語用學角度對委婉語,尤其是交際策略中的委婉語,進行了初步分析,探討了委婉語與語用原則的關(guān)系,希望對日常交際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參考文獻:
?。?]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束定芳.委婉語新探[J].外國語,1989,(3).
?。?]孔慶成.未完語言現(xiàn)象的立體透視[J].外國語,1993,(2).
?。?]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5]Geoffrey 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