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問是無疑問而問。目的是引起讀者的注意。設問的修辭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突出內容,提請注意;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啟人深思,耐人尋味;加強語氣。加深印象。恰當使用設問,可以加強修辭效果,使讀者產生美的享受,提高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設問;修辭特征;藝術魅力
一、設問的定義
英語的rhetorical question與漢語設問在修辭作用上類似,是心中早有定見卻故意提出問題,以便引起讀者或聽眾的注意,啟發(fā)他們的思考,加深他們的印象;或者借以突出某些觀點和思想感情,使文章層次更加分明,結構更加緊湊,更富有起伏變化和藝術感染力。例如:
張生雖是一介寒士,但畢竟是官居一品的禮部尚書的遺孤。且又來自向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之故鄉(xiāng)、唐時之陪都洛陽,用張生自己的話說,他見過的玉人何止萬千,為什么獨有崔鶯鶯使他“眼花繚亂口難言,靈魂兒飛在半天”呢?
這是因了鶯鶯是一美于眾美的殊美之女子。
李存葆《飄逝的絕唱》
作者提出問題:“他見過的玉人何止千萬,為什么獨有崔鶯鶯使他‘眼花繚亂口難言,靈魂兒飛在半天’呢?”然后自己做了回答:“這是因了鶯鶯是一美于眾美的殊美之女子?!蓖ㄟ^一問一答。作者所要表達的語意得到了強調。
二、設問的分類
根據(jù)英語運用的具體情況,rhetorical question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提問和反詰。其中提問又分為自問自答和問而不答兩種類型。
(1)提問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宋·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這首詞連續(xù)三處運用設問形式?!昂翁幫裰?滿眼風光北固樓?!焙翘煲粏?,巧妙一應,強烈地抒發(fā)了風景不殊,山河改易的感慨。“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這一問,綜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疤煜掠⑿壅l敵手?曹劉?!苯钁{吊千古英雄,慨嘆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扭轉乾坤。全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
(2)反詰
反詰就是反面提問,是一種用疑問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意義的句式。用反問句表示或強調一個概念,比用一般肯定句或否定句語氣更重,更有力量。反問句的句法形式與其表示的意義相反,肯定形式表達強烈的否定內容,否定形式則表示強烈的肯定內容。兩者都是無疑而問,明知故問,不要求回答,也不作答,也不需要回答。英語中的rhetorical question,主要就是這種問句,相當于漢語辭格中的反問。例如:
Can a man be too eruel to 11is mother's enemy?
難道一個人采取行動來對付他母親的仇人,還會嫌太慘忍嗎
三、設問的修辭特征和藝術魅力
設問是無疑問而問,目的是引起讀者的注意。修辭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突出內容,提請注意;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啟人深思,耐人尋味;加強語氣,加深印象。
1、突出內容,提請注意
設問的修辭作用主要是引起對方的注意、思考,因為提出的這些問題往往是人們所關心的,感興趣的。有時,為了啟發(fā)讀者思索,文章的標題就是設問。例如:
The Elderly Man and the Sea?
長者與海?
《英語學習》2004年第6期
How Normal Are You?
你有多正常?
《英語學習》2004年第5期
設問用在全篇的開頭,或某個段落的開頭。不僅能提挈全文,而且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啟發(fā)讀者的思考。
2、承上啟下,引出下文
寧宮兩側是東西配宮,東配宮有關雎宮、衍慶宮:西配宮有麟趾宮和永福宮。東西配宮均為皇太極和妃子們居住之所。清寧宮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壘起、低于屋脊的煙囪,人們從正面是看不見的。從清寧宮這一系列建筑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沈陽故宮的兩大建筑特點:一是保存了濃厚的滿族住室特色即口袋房、萬字坑、煙囪豎在地面上。二是宮高殿低。清寧宮及其是四所配殿均高于皇帝議政的崇政殿和一會兒去參觀的大政殿。為什么宮高殿低呢?這是因為清朝奪取政權前,滿族是一個牧獵民族,受生活習慣的影響,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處,以防野獸和洪水的侵襲。這與北京故宮恰好相反。
朱麗麗《沈陽故宮》
這對沈陽故宮官高殿低的建筑特點直接發(fā)問,并進行了合理的解釋。這類位于中間的設問。既能整理思路、連接思路,承上啟下,又能緊扣主題,使表達重點突出,結構緊湊,在表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3、啟人深思。耐人尋味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零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宋·柳永《雨霖鈴》
4、加強語氣,加深印象
青年里面,當然也不免有洋服上掛一只萬年筆,做做裝飾的人,但這究竟是少數(shù),使用者的多,原因還是在便當。便于使用的器具的力量,是決非勸諭,譏諷。痛罵一類的空言所能制止的,假如你不信,你倒去勸那些做汽車的人。在北方改用騾車,在南方改用綠呢大轎試試看,如果說這提議是笑話,那么,勸學生改用毛筆呢?
魯迅《論毛筆之類》
魯迅諷刺那些“不看報紙。味于世界的大勢”的不現(xiàn)實的“國貨”提倡家們。最后一句設問強烈表達了對那些“國貨”提倡家們味于世勢、不切實際的無知愚昧的強烈諷刺之意。由于表達者所建構的修辭文本語言形式上的提示(反問語氣),接受者就易于引起“不隨意注意”的集中,從而深刻體會出表達者文本建構的用意,進而在表達者強烈情緒的感染下達成與表達者思想情感的共鳴——即體會到愛國并不是簡單地拒絕洋貨,而應該切實地看清世界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潮流,發(fā)展自己的現(xiàn)代化,使中國富起來,才是真正的愛國。
總之,設問在并無疑問的地方,故意提出問題,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表達者之所以采用問句表達自己明白確定的見解,為的是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在寫作時恰當使用設問??梢约訌娦揶o效果,使讀者產生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402。
[2]李定坤,漢英辭格對比與翻譯[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438。
[3]劉瑞琴、石紹云、韓淑芹,漢英辭格對比研究[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321。
[4]吳平,英漢修辭手段比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