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富有個性的生命個體。學生思維是開放的、有差異的,他們總是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思考參與課堂活動,這就使課堂教學呈現出真實性、豐富性和多變性的特點。因而,課堂上的自主嘗試、開放探究必然生成比以往教學更多的差錯,錯誤生成不可避免。面對學生的錯誤生成,如果教師能夠進行有效的引領,錯誤生成也可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從而使課堂更加精彩、有效。如我執(zhí)教“直線和射線”一課,其中一個片斷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案例描述:
?。▽W生在黑板上畫好直線后)
師(指著黑板上的直線):還有和這個同學畫得不一樣的嗎?
生1:我和他畫的不一樣。他是水平方向畫的,我是豎直方向畫的。
生2(急著回答):我也和他畫的不一樣,我是斜著畫的。
(本來,在教學直線的特點后,我的預設是學生會認為畫的一樣,但突然冒出這個答案,這是我沒有想到的。這時我鎮(zhèn)靜了一下,改變了自己的預設,按照學生的生成引領教學)
師:好,把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一下,好嗎?(投影展示)
師(指著學生畫的直線):他們畫的是直線嗎?
生:是的。
師:無論我們是水平方向、豎直方向,還是斜著都能畫出一條直線??磥?,直線與畫的方向是沒有關系的。
生3:我畫的和黑板上的不一樣,我畫的要長一些。(他在一張八開的紙上畫了一條長長的直線)
師(將這張畫有直線的紙放在黑板上的直線旁):他認為自己畫的直線比黑板上的直線長,你們的看法呢?
生4:我也發(fā)現他畫的的確要長一些。(有學生表示贊同)
生5:我不同意前面幾個同學的看法。我認為,直線是無限延長的,無法比較。
?。ù藭r,班上有大部分人贊同這種觀點,但少部分學生仍舊堅持自己的看法)
師:現在給同學們一個辯論的機會,贊成無法比較的為正方,贊成比黑板上的直線要長一些的為反方,先請反方發(fā)言。
反方:我又仔細觀察了,我畫的的確要長一些。
正方(指著黑板上的直線說):延長這條直線的一端,現在誰長呀?
反方:黑板上的直線長。
正方:假設你的紙也有無限大,你畫的這條直線還是能無限延長呀!現在誰長呢?
反方:紙上的長。
正方:再延長黑板上的直線呢?
反方(恍然大悟):都能無限延長,所以無法度量、無法比較,也就不能說誰長誰短了。
……
反思:
射線、直線的概念比較抽象,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很多學生在判斷直線時,往往抓不住直線的本質屬性,而是抓住非本質屬性來判斷,走不出“現實中的線有限長”與“直線、射線無限長”的怪圈。出現這樣的意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面對這樣的生成又該如何處理呢?是教師再重復講一遍嗎?學生會覺得無趣。是反復練習記住結論嗎?學生又會不知其所以然。最好,還是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正如《數學課程標準》中所說:“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币踩绗F代教學思想中說的,學生的錯誤必須有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而“自我否定”又是以“自我反省”與“觀念沖突”為前提的。抓住這樣一個生成有效引導,組織學生爭論交流,讓還不懂的學生真正地從理解的基礎上經歷一個“自我否定”與“自我重建”的過程,而對那部分早懂了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思維梳理、鞏固提高的過程。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無時無刻地在運動變化著。我們可以深切體驗、感受到知識、思維、情感的流動和知識、能力、情感的生成。我們應該抓住課堂有效生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憋@然,面對學生的錯誤生成,如果教師進行有效的引領,這節(jié)課就呈現出了不一般的思維價值,深化了學生對直線內涵的理解和把握,教學效果會更佳。成尚榮老師在《教室,出錯的地方》一文中也談到:“既然如此,我們的教學不要刻意去求順、求純、求完美。其實,出錯了,課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課堂才是最活的,教學才是最美的,學生的生命才是最有價值的。”
差錯的價值有時并不在于差錯本身,而在于師生從中獲得新的啟迪。對教師來說,學生的“錯誤”是機遇、是挑戰(zhàn),更是教育智慧的折射。我們說“課堂因錯誤而精彩”,并不是說有了“錯”很精彩,而是指用了“錯”更精彩,精彩在教師藝術地處理了隨機生成的差錯,巧妙彰顯了錯誤的寶貴價值,用真正富有生命價值的氣息浸潤發(fā)展著的學生生命。
?。ㄘ熅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