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虹
(商務印書館,北京 100710)
《語言學名詞》編輯實踐與思考
蔡長虹
(商務印書館,北京 100710)
《語言學名詞》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公布的第一部社科名詞辭書。從2001年編寫到2011年出版,歷時十年?!墩Z言學名詞》分支學科大致根據(jù)《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的分類,但“世界諸語言”“心理語言學”等闕如,而增加了“辭書學”“計算語言學”等,實際完成了13個分支。這13個分支分別是“理論語言學”“文字學”“語音學”“語法學”“語義學、詞匯學”“辭書學”“方言學”“修辭學”“音韻學”“訓詁學”“計算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民族語言學”。《語言學名詞》總條目控制在近3000條,每個分支學科基本不超過300條。術語的每一條均列出中文名稱、英文名稱和簡明的定義。
語言學在中國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術語繁多,含義復雜,理解歧異,缺乏足夠全面的整理。在《語言學名詞》的撰寫階段,在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組織籌劃下,趙世開、王惠、黃德寬、林茂燦、陸儉明、周建設、蘇新春、章宜華、侯精一、王德春、魯國堯、劉廣和、王寧、馮志偉、傅愛平、祝畹瑾、戴慶廈等一批語言學界權威專家學者擔任各分支學科首席或主要負責人,通過深入的討論研究、反復推敲、慎重定名、科學釋義,對語言學名詞進行編寫、審訂、修改、統(tǒng)稿。定稿交出版社后,在編輯加工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各式各樣的問題,既有各學科建設中的概念框架,也有分支學科間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同時也涉及學界觀點的分歧處理,全稿又經(jīng)過多次編輯加工、分支學科編寫負責人修改、全國科技名詞委負責人審改等過程。編輯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都要在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董琨主任、李志江秘書長、李蕓博士、杜翔博士,以及全國科技名詞委研究與審定室鄔江主任、溫昌斌博士、王琪博士的共同探討下處理,所有處理意見都征得分支學科編寫負責人的同意,同時所有分支學科編寫負責人的修改也要簽名返回存檔。
這樣一次梳理,相信會對構建語言學學科框架、確立語言學名詞規(guī)范,加強海峽兩岸和全世界華語社區(qū)之間的術語協(xié)調(diào)發(fā)揮重要作用。本文把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交出版社時的定稿稱為“原稿”,對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梳理總結(jié)(這些問題均已在出版前的編輯加工階段改正),以期對之后的社科術語編輯出版有一些參考。
《語言學名詞》中的名詞遵守義序排檢法,按照各概念之間在學科中的重要性,靈活處理并列概念與上下位概念的位序。有的并列概念接排,然后排列其下位概念;有的是上下位概念接排,然后是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的并列概念。
在包含“關系釋義”的條目內(nèi),有些下位概念也要出條,這里就要保證微觀結(jié)構的“關系”排序與宏觀結(jié)構的條目排序一致。比如在原稿的“辭書學”分支中,“義序排檢法”的釋義指出:“可分為分類排檢、主題排檢、時序排檢和地序排檢等”,但是各下位概念出條后的順序卻是:“時序排檢法”“地序排檢法”“分類排檢法”和“主題排檢法”。這里一要注意釋義中分類概念出現(xiàn)的順序與其出條后的順序保持一致,二要注意釋義中列舉的概念與出條后的名詞保持一致,不能前為“分類排檢”,后為“分類排檢法”。同樣,“歷時性詞典”的釋義指出,它包括“歷史詞典和詞源詞典”,但是下文出的詞條卻是先“詞源詞典”再“歷史詞典”。
主副條的問題在原稿中比較突出,主要表現(xiàn)在“又稱”較多和主副混用。
“又稱”是副條的一種表達方式,說明學界一般也在用,但規(guī)范度不如主條。原稿有的又稱沒有必要列,比如“術語”,原稿“又稱‘專門術語’”。有的學界已經(jīng)有比較統(tǒng)一的術語,不必再列出用得很少或者大家基本都不知道的又稱,比如“頂真”,原稿“又稱‘頂針’‘繼踵’‘蟬聯(lián)’‘聯(lián)珠’‘連珠’‘鏈式結(jié)構’”,后經(jīng)商議,減省為“又稱‘頂針’‘連珠’”。還有的又稱跟簡稱混淆。
主條是規(guī)范的術語,在釋義部分和文中其他地方出現(xiàn)此概念時推薦使用,但原稿有時多使用副條,而不用自己推薦的主條。比如,“X杠理論”,原稿“又稱‘X階理論’”,但在此條的釋義中,多處使用X階、0階、1階、2階。再比如,原稿的詞目是“動詞性短語”“名詞性短語”,又稱“動詞性結(jié)構”“名詞性結(jié)構”,但是在釋義中都是“動詞性結(jié)構”“名詞性結(jié)構”。再比如,原稿中立的主條“塞音”,釋義中“又稱‘爆發(fā)音’”,在修改稿中將主條改為“爆發(fā)音”,釋義中“又稱‘塞音’”,但在“方言學”“音韻學”“民族語言學”等其他分支學科以及“語音學”的其他地方,基本都使用“塞音”而非“爆發(fā)音”,這就造成詞典推薦主條在該詞典中未能貫徹的矛盾。經(jīng)過商議,在“爆發(fā)音”的釋義中補充:“在與‘塞擦音’等對舉時,通常使用‘塞音’”,來緩解該矛盾。
《語言學名詞》雖為社科類專科詞典,但收詞涉及物理學、聲學、計算機科學等自然科學,存在術語統(tǒng)一的問題。比如“語音學”中以前用“噪音”,但已公布的聲學名詞統(tǒng)一為“噪聲”,“X光”改為“X射線”,“浪紋計”改為“記紋器”等。這里需要與聲學術語保持一致。
《語言學名詞》涉及較多外國人名,存在人名使用的規(guī)范問題。是按照各學科約定俗成的翻譯,還是按照新華通訊社編《英語姓名譯名手冊》等翻譯參考資料的翻譯?是使用姓名全稱,還是只使用名或只保留姓;或者第一次出現(xiàn)時使用姓名全稱,其后只保留姓名之一?經(jīng)過多次討論,最后處理方式是,對學科內(nèi)使用較多并已有約定俗成譯名的,一般按照各學科的使用規(guī)范。比如Bloomfield,譯為“布龍菲爾德”,而不是按《英語姓名譯名手冊》譯為“布盧姆菲爾德”;Mathesius,譯為“馬泰休斯”,而不是“馬西修斯”;Verner's law,譯為“維爾納定律”,而不把“Verner”譯為“弗納”。
英語的使用主要遇到以下問題:
1.大小寫、單復數(shù)
英文詞的首字母,大寫、小寫均可時,一律小寫;英文詞除必須用復數(shù)的,一律用單數(shù)。如原稿“真理論語義學truth-theoretic Semantics”中的Semantics要小寫;而“漢語歷史詞匯學historical chinese lexicology”中的chinese首字母要大寫。
2.換行
根據(jù)英文換行的規(guī)范要求,對英文單詞一一查對。如“藝術言語修辭學artistic speech rhetoric”,最后一個單詞“rhetoric”,原換行是“rhet-oric”,實際應為“rhe-toric”。
3.拼寫
英文拼寫要特別注意,原稿中有些不易發(fā)覺的拼寫錯誤,如“數(shù)量賓語quantitivel object”,“quantitivel”應刪掉“l(fā)”;“意義三元論meaning triadism”,“triadism”應為“trialism”;“類后綴quasi-prefix”,英文后綴一詞用成了前綴,應為“quasi-suffix”;“人機界面”中的“man-manchine interface”,“manchine”應為“machine”;“單義詞 nonoseme”,“nonoseme”應為“monoseme”。
4.對應性
“定義式釋義logical definition”,其英文更適合翻譯為“邏輯釋義”,即該條的又稱,于是調(diào)換主副條,改為“邏輯釋義 logical definition”。再如“‘田野調(diào)查field work;field study’又稱‘田野工作’‘實地調(diào)查’”,就英文的對照關系,把此條改為“‘田野調(diào)查field study’又稱‘田野工作’(field work)‘實地調(diào)查’”。
1.釋義程度
釋義應遵循準確性、簡明性、閉環(huán)性、對應性、解釋性等原則,不因簡明而廢準確,也不因準確而廢簡明。對于多達幾百字的釋義要盡量精簡,而對于有些過于“簡潔”的釋義,則要增加必要信息。比如,“理論語言學”中的“標準理論”,原稿釋義為“一種語言學理論。是生成語法的一個發(fā)展階段”,這種解釋既未揭示該詞條的內(nèi)涵外延,也沒有表明它的主要觀點或使用原則。再比如,“語音學”中的“舌面元音”,原稿釋義為“即常態(tài)元音”,而何為常態(tài)元音?原稿并未解釋,可歸為無效釋義?,F(xiàn)將“舌面元音”改為“發(fā)音時,舌面的某個部位隆起而發(fā)出的元音。舌面元音是較為常見的元音”。
2.觀點傾向
前文已說,語言學術語有時理解歧異。同樣的語言學術語在不同的學者或?qū)W派那里可能釋義不同,選擇哪個學派的觀點需要考量;甚至有些術語在另一學派那里為偽概念,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也要考量。比如“全民語言”的說法、“副+名”的概念、兼類詞、語言與言語、語素與詞素、時體范疇、方言分區(qū)等。學界有爭議的盡量尊重不同分支學科約定俗成的用法,角度不同、側(cè)重點不同而不互相矛盾的不必勉強統(tǒng)一;非學界共識而僅僅屬于某一學派觀點的內(nèi)容,一般不予寫入;有的內(nèi)容可能見仁見智,但不應有明顯的知識性硬傷。
3.釋義行文
釋義行文應盡量避免用語艱深晦澀,但也要避免隨意和口語化。如“計算語言學”中,均把“讀者”改為“用戶”。再如,“辭書學”中,“派生詞典”的釋義提到:“在另一部較大詞典的基礎上編纂而成”,“較大詞典”概念模糊,改為“較大規(guī)模的詞典”。
此外,詞目盡量不出現(xiàn)“的字結(jié)構”。釋義盡量精練,如“辭書學”中對“順序詞典”的釋義,原稿為:“詞典的一種類型。按詞頭的首字母、首音節(jié)或字形為序編排的詞典”,最后的“的詞典”為不必要的重復。釋義中還應盡量避免“指”“故稱”等說法。
1.術語統(tǒng)一
比如詞目“巴克斯—諾爾范式”,原稿釋義卻把“巴克斯”寫作“巴科斯”;詞目“維特比算法”,原稿釋義卻把“維特比”寫作“韋特比”;詞目“馬爾可夫鏈”,原稿釋義卻多次出現(xiàn)“馬爾科夫”。
2.互對統(tǒng)一
正文中有并列概念,有時會注明與某詞目相對。如“約喻”與“博喻”是兩個相對概念,在“約喻”中就會注明“與‘博喻’相對”。同樣,在“博喻”中,也應注明“與‘約喻’相對”。此類情況不少,原稿中有的沒有互對,即只在一個詞目中寫出對應,相對詞目卻沒有標明,如“預設”有“與‘焦點’相對”,但是原稿的“焦點”就沒有“與‘預設’相對”,需要統(tǒng)一。
3.對比統(tǒng)一
有些術語是對比統(tǒng)一的,有些釋義是對比統(tǒng)一的,比如“擴大夸張”的釋義為:“夸張的一種。把事物盡量向多、長、高、大、重、快、強等方面夸大?!薄翱s小夸張”的釋義為:“夸張的一種。把事物盡量向少、短、低、小、慢、弱等方面夸張?!边@幾個形容詞應該是相對的,但是“擴大夸張”的“重”在“縮小夸張”中沒有對應,應在“縮小夸張”中補充“輕”。
4.分支統(tǒng)一
有的術語出現(xiàn)在不同的分支學科中,比如“兒化”“兒化韻”,在“語音學”“方言學”中都有。這里的英譯、釋義等可能就存在差異。語音中用為“兒化rhotacized”“兒化韻rhotacized final”,方言中是“兒化 er diminutive”“兒化韻 er diminutive final”,經(jīng)過商議,處理為兩個術語在兩個分支中統(tǒng)一翻譯為兩種英文名詞,即“兒化rhotacized;er diminutive”“兒化韻 rhotacized final;er diminutive final”。再如“零形式”在“理論語言學”與“語義學、詞匯學”中都有,但兩處表述不一樣:“理論語言學”中“零形式”的英語是“zero”,用符號“?”表示,“語義學、詞匯學”中“零形式”的英語是“zero from”用符號“0”表示。經(jīng)過商議,統(tǒng)一處理為翻譯成“zero form”,用符號“?”表示。
5.不必統(tǒng)一的情況
多個分支學科之間要盡量統(tǒng)一,不能統(tǒng)一的不強求,比如語素與詞素等。正如董琨主任在本書《前言》中所說:語言學術語,作為學科概念,較之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為:或者同一中文名稱可能屬于不同的學科分支,或者同一英文對應不同中文名稱。例如“詞”(word)既是詞匯學的單位,又是語法學的單位;它的下位概念morpheme,既作為“詞素”(語義學、詞匯學)的英文名稱,也作為語法學的“語素”的英文名稱。
數(shù)字的核算歷來是一個極為必要的程序,如果對數(shù)字不敏感,很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還要注意各分支學科之間涉及相同概念時的數(shù)字統(tǒng)一。
應避免絕對的話,盡量客觀、中性、準確。比如“綜合性詞典”的釋義指出:“科技綜合性詞典則收錄普通語文詞匯以外的所有學科或知識領域的術語和專名,并提供專業(yè)釋義”,“所有學科”有些絕對,改為“其他學科”。
“典故詞”的釋義指出:“出自民間傳說和典籍中的故事或割裂典籍中的語句而形成的詞”,其中“割裂”指“把不應當分割的東西分割開”,色彩不夠中性,改為“摘取”。
“語言規(guī)劃”的釋義指出“包括語言地位規(guī)劃、語言本體規(guī)劃”,但語言規(guī)劃除了這兩種外還有聲望規(guī)劃等,因此在本體規(guī)劃后加“等”。
“詞匯統(tǒng)計法”的釋義指出:“有助于了解某種語言的詞匯構成特點或評價某一著作的語言風格”,“著作”限定范圍較小,改為“作品”。
“古語詞”,釋義為“過去曾經(jīng)用過而現(xiàn)在一般已不用的詞語”?!斑^去”一說不嚴謹,查相關資料,劉叔新曾解釋為“產(chǎn)生流行于古代而只在現(xiàn)代書面語中沿用下來的詞語”。經(jīng)商議,改為“古代”。
“聲調(diào)語言”的釋義為:“……聲調(diào)可用來傳達情緒,但不會影響其意義”,四聲是可以區(qū)別意義的,此句容易引起誤解,經(jīng)專家同意后刪除。
再比如,文中區(qū)別“義項”與“義位”,區(qū)別“詞目詞”與“詞條”,但原稿中混用,類似的情況也應嚴謹。
索引在詞典中是非常必要的查檢工具,《語言學名詞》分為漢英索引和英漢索引,索引容易出現(xiàn)出條和排序問題。
1.出條問題
索引詞條分為三個單位,如漢英索引中包括漢語詞目、英語翻譯和分布的篇章序號。其中正文中出條的詞目和又稱、曾稱、簡稱等正文用楷體表示的內(nèi)容進入索引。
各分支學科可能出現(xiàn)相同的詞目,在索引中如何處理?一種意見是相同的詞目同時列出;一種意見是相同的詞目只出一個,下一個再出現(xiàn)時用空格代替;還有一種意見,認為空格容易引起誤解,可用破折號表示。最終還是采用第一種意見,即同時列出。
2.排序問題
(1)英漢索引按純英文字母排序,空格、短杠、引號、括號、星號等均不參加排序。英文詞尤其要注意,正文中常有英文單詞換行現(xiàn)象,其中自動換行時的連字符在索引中應刪除。
(2)漢英索引按漢語拼音排序,空格等其他也不參加排序。漢英索引中,中文詞目相同,英文不同的,按后接篇章序號排序。漢英索引中的多音字問題要做專項檢查。
《語言學名詞》的出版是語言學名詞審定的階段性成果,爭取做到權威性、可接受性、科學性、適用性。當然,書中有些原則還可以更加完善;隨著學科的發(fā)展和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現(xiàn),還有不斷補充和完善的必要。董琨主任在本書的《前言》中說,“本次出版的語言學名詞審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還帶有征求意見的性質(zhì)”。希望更多的學者關注本書,提出更多的意見和建議,這既是對本書的支持,也是對語言學學科發(fā)展的支持。
N04;H06
A
1673-8578(2011)04-0005-05
2011-05-03
蔡長虹(1978—),女,中國傳媒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商務印書館編輯,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的歷史及理論。通信方式:caichanghong37@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