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仙琴
(臺州市玉環(huán)縣清港鎮(zhèn)初級中學,浙江 臺州 317600)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讓科學學習多姿多彩
鄭仙琴
(臺州市玉環(huán)縣清港鎮(zhèn)初級中學,浙江 臺州 317600)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科學教學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將科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科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科學活動經(jīng)驗。根據(jù)這一理念,科學課堂是讓學生經(jīng)歷“生活——科學——生活”這樣一個科學學習過程。課前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憑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做好課前嘗試探究,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組織開展活動探究。課后延伸探究生活內(nèi)容,創(chuàng)設大課堂情境。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實踐緊密結合。這樣的課堂教學能大大增加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平時注重觀察生活,使學生能真正地領略到科學來自生活,應用于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并不是一句空話。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科學學習似曾相識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生活又是創(chuàng)新的唯一源泉。生活中處處涉及科學知識,教師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表及里地認識科學世界。
在學習《物質的溶解性》時,可以布置學生回家觀察食鹽、蔗糖等物質的溶解情況?;蛘哳A先在教室里放有等量水的燒杯,并準備好食鹽和蔗糖,請學生課后一起做。設計問題1:在一定量的水中是否能無限的溶解食鹽?問題2:在相同的條件下,食鹽和蔗糖的溶解能力一樣嗎?如果改變了外界條件,那又會怎樣呢?學生通過家庭實驗及課上實驗,很容易得出正確答案。再比如學習《浮力》時,可以先讓學生去井中打水,親身感知浮力的存在。學習《月相》時,提前布置學生觀察一個月中月的圓缺情況。這樣學生整個過程都參與了學習,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在潛移默化中告訴學生,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善于去發(fā)現(xiàn)、觀察和思考。
如教《花的構造》一課,除了課前要求學生采集一些植物的花以外,老師還有目的地準備一些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花,讓學生動手解剖,仔細觀察花的構造,直到形成對花的構造的準確認識。課堂上可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老師只需要最后小結就可以了。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科學學習具有直觀性
根據(jù)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堂上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事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科學知識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展開想象。例如:在學習“液化”這個概念時,可以這樣去做:用蘸有酒精的毛筆(棉花球),在黑板上寫上“液態(tài)”兩字,觀察幾秒鐘后,(由學生觀察現(xiàn)象),回答問題。學生在生活中都碰到過類似的事情,但學生并沒有認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課堂上以后,一下子成為了學生關注的焦點。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老師問:黑板上“液態(tài)”兩字還有嗎?
學生答:沒有了
老師再問:到哪里去了?
學生答:變成氣態(tài)跑了。
老師得出結論:像這種物質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汽化。
這樣的教學既簡單又能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興趣,在情感目標上,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究的欲望。
欣賞生活情境是指在課堂上通過錄像或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學美,從而引發(fā)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科學問題,分析思考科學知識的發(fā)生過程。例如,教學《常見的植物》一課時,教師可用攝像機錄制天天陪伴學生學習生活的校園花草樹木。在學生欣賞熟悉的花草樹木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花草名稱,以及還想知道有關花草的哪些問題。在學習《運動和能的形式》一課后,可以播放同學在學校運動會期間各種優(yōu)美鏡頭,也可以播放我國選手在奧運會期間的精彩表現(xiàn)。接下去學生可以自主討論這些精彩畫面向我們展示了哪些運動和能的形式。又如,教學《種子的萌發(fā)》一課,教師可配合“農(nóng)民在田地播種”的畫面,娓娓道來:“春天到了,小草從地里鉆出來了,大地一片綠油油;山坡上,各種野花開了,五顏六色,美麗極了。農(nóng)民伯伯將種子播種到田地里,等到秋天就會結出累累果實?!痹趯W生還沉浸在春天美麗景色中時,教師提問“種子長成植物需要萌發(fā),種子萌發(fā)需要條件嗎?”接著,通過討論、交流、爭辯等,進行猜想假設、設計與實驗,完成種子萌發(fā)的必要條件的探究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科學的美。
教師富有情感的風趣幽默的語言、親和的教態(tài)容易感染學生的情趣,在教師用心創(chuàng)設的和諧情境中師生情感交融,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習情趣和學習動力倍增,思維有效碰撞并閃現(xiàn)智慧的火花,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如在講到“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要注意兩先兩后的實驗注意事項時,可以將酒精燈比做“一位懶惰、不稱職的人上班遲到、早退,故又矮又胖”,把導氣管比做“一位勤勞敬業(yè)的人上班早出、晚歸,故又瘦又小”,用滑稽的比喻幫助學生記住實驗操作的先后順序。再比如,在“水的三態(tài)變化”中可以這樣來引入,給學生猜個謎語:“大哥平易近人,表面明朗似鏡;二哥喜歡高溫,常在空間飛騰;三弟生在冬天,性情比較生硬;雖然性格不同,但屬同一家人。”這樣就很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生活情境不僅是一種“刺激”,而且也是與教學目標相應的知識活動,與情境活動相應結合的一種人為優(yōu)化的情境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在教師語言的啟迪下,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場景,如臨其境,不僅能夠促使其全神貫注地參與教學過程,而且還能激發(fā)其情感地主動參與學習。生活中時時處處有問題,每個學生都有與眾不同的經(jīng)歷和感受,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教材內(nèi)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藝術特點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通過對事物的觀察、體驗、想象、思考,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
如在《動能》的教學中,可視頻播放:一頭溫順的耕牛帶給我們的感受是:一片柔和的田園風光……但當它向你疾奔而來時,你的第一反應將是什么?海邊微風輕拂,發(fā)絲飄舞……但當它怒不可遏,呼嘯著席卷大地時,會令你不寒而栗,這種能量來自哪里呢?從而引入動能的概念。
如教學《動能的探究》(視頻播放)一課,一只足球飛來用頭去頂不覺得什么,但若是一只鉛球飛來你還敢用頭去頂嗎?一顆氣槍子彈拋給你,用手去抓不覺得什么,但若這顆子彈是從槍口飛出來的,你還敢用手去抓嗎?引導學生猜想: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通過猜想,讓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運用“控制變量”進行自主探究,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運動物體的質量相同,速度越大,動能也越大;運動物體的速度相同,質量越大,動能也越大。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一些生活情境通過適當?shù)姆绞揭M課堂,讓課堂成為生活的舞臺,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讓他們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學習中也處處有生活的影子。比如,在講《摩擦力的影響因素》這一節(jié)課時,可以讓大家推選全班公認的力氣最大和最小的兩位同學,然后問:大家怎么知道他們誰力氣大?誰力氣小?根據(jù)同學們的提議:讓兩個同學到臺上來進行一場拔鐵棒比賽。當大家都認為這是沒有懸念的比賽時,結果讓大家出乎意料的卻是那個大家公認的大力士手中的鐵棒被力氣小的同學給拔了過去。于是大家都納悶了,這時老師讓大力士告訴大家為什么今天拔不過別人的原因:他那端的棒上涂了油。當大家哈哈大笑的時候老師引入為什么涂了油的棒就不容易用力呢?從而引入了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學生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體驗,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
在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走進社會,變“小課堂”為“大課堂”,再變“大課堂”為“小課堂”。例如:學完《浮力》后,安排學生參觀造船廠,感受排水量與所受浮力;學完《液體壓強》后可以參觀水庫大壩;學完《動物的生命周期》,可以布置學生養(yǎng)蠶,寫下觀察記錄,感悟蠶的生命周期。又如,學完《水的利用和保護》,布置學生用明礬凈化河水,有條件的可以參觀自來水廠;學完《酸堿鹽》后,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化工廠。學生把自己調(diào)查了解到的信息作為課堂教學的資源,這樣,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熱情高漲了,從而既學會了知識又增長了才干。
[1]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北京:民教育出版,2007.
[2]楊開城.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原則[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付蓉.科學課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0(6).
(責任編輯:張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