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麗麗(山東省肥城一中)
對于高三階段復習的思路,很多學生乃至教師將之定位于對考點的梳理循環(huán)和重復訓練,教材往往被認為不會直接考查而放棄不用。即使復習教材也只是復習必背篇章來應對6分的名句填空。我認為,只有在第一輪復習中全面閱讀、鉆研課本教材,查漏補缺、掃除理解上的障礙,才可能在今后復習中節(jié)省出更多的時間去攻克一些綜合性強、難度高的題目。
例如,《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寫就極具代表性,如果能對這個點做有效的復習,那么小說、散文以及詩歌中相關(guān)的知識點便可迎刃而解。
復習《荷花淀》,我們一定會將景物描寫作為復習重點。一般先讓學生回顧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暗示社會環(huán)境、深化作品主旨。然后讓學生找出文中三處典型的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每處的作用。比如:
第一次景物描寫——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
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砝镆彩且黄y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渲染清新寧靜的氣氛,襯托人物的勤勞善良美。)
第二次景物描寫——
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到晌午了,萬里無云,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渲染了環(huán)境的寧靜,烘托出人物內(nèi)心的惆悵、迷惘。)
第三次景物描寫——
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里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渲染了緊張的氣氛,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暗示即將發(fā)生激烈的伏擊戰(zhàn)。)
然而,第一輪復習講求課堂的密度和容量,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掌握最多的知識點,將備課內(nèi)容向縱深拓展,這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這篇課文如果僅僅局限于復習這一個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
高考大閱讀題,除了景物描寫的作用,分析景物的“表達特色”也是常見考點,這種題型作答點在于寫景的角度。所以,除了掌握景物描寫的作用,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分析描寫的角度。從《荷花淀》中三段景物描寫可以發(fā)現(xiàn),描寫景物時包括以下幾種角度:視角,即由近及遠或由遠及近(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視覺,即色彩(銀白世界、薄薄透明的霧);觸覺(涼風);嗅覺(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修辭格(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像銅墻鐵壁)。
我們可以用高考題來驗證。例如2007年江蘇省高考大閱讀《麥天》第2題:
“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吼個不停,進了麥田,就如機船下了海,所過之處,留下的只是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fā)著濕潤的草香?!边@句話描寫關(guān)中麥收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
答案:選取了麥田中的代表性事物;從視覺、聽覺、嗅覺多角度描寫;運用比擬的修辭方法。語言表達富有韻味。
又如2010年江蘇省高考大閱讀《溜索》第1題:
“萬丈絕壁垂直而下,馱隊原來就在這壁頂上。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隱隱喧聲騰上來,一派森氣。俯望怒江,驀地心中一顫,再不敢向下看?!泵鑼懥藣{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xiàn)特色。
答案:以壁頂為觀察點變換視角,從視覺、聽覺、內(nèi)心感受多方面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將《荷花淀》的復習擴展到這個層面,組織答案時就容易多了。
而且,這一復習對詩歌鑒賞的答題也很有啟發(fā)。比如2011年山東省高考詩歌鑒賞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zhuǎn)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從答題技巧出發(fā),本題需分兩步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方面作答。而考查的又是景物描寫的詩句,所以要得到全分,必須從景物描寫的表達特色和作用入手組織答案,有了這兩方面的知識儲備,題目自然迎刃而解。
答案:1.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tài)。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2.這兩句與前面兩句形成了先抑后揚的效果。前兩句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這兩句突顯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如此描寫也為最后兩句稱贊山泉做了鋪墊。
總之,在課本里淘金是語文復習備考最有用的方法之一。所以在高三階段復習中,要重視基礎(chǔ)知識的整合,把零碎的、不成體系的知識系統(tǒng)化。只有循序漸進、鞏固基礎(chǔ),才能使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