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建均(浙江省慈溪育才初中)
“德”字當頭 憂何以堪
——對一堂語文綜合性教學課的思考
屠建均(浙江省慈溪育才初中)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學科的課程內容,分布在每個單元后,起到總結和深化的作用,實質上是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的過程,有其濃濃的語文味。但現今的綜合性學習,往往淪為純粹的德育教育,語文味索然,使課堂過于生硬,教師流于說教,學生無法真正地從情感上引起共鳴,從而導致課堂氣氛看似活躍、而德育教學收效甚微的尷尬局面。
那么,如何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有效地融入德育教育呢?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滲透”兩字。作為語文學科,“滲透”的意境在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則更為恰當,從而達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為此,我校開展了一堂以“黨在我心中”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公開課,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大板塊。第一板塊為“圖片歷史”,圖片由學生講解,完整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史;第二板塊是“故事重提”,講述了周總理的事跡和發(fā)生在長征路上的故事;第三板塊“詩歌寄情”,學生分段落朗讀《世界,請聽中國朗讀》;第四板塊則為“紅歌唱響”,學生通過合唱《少年中國》《紅星歌》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育才之歌》等,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課堂展開過程中,學生表現突出,課堂氣氛活躍,德育彌漫課堂。聽罷便知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在事先經過了精心雕琢。
縱觀全過程,這堂課應是一堂典型的班隊課。語文教學的功能缺失,德育教育又流于形式,這怎能引導學生從內心真正感受到黨的偉大?特別是作為初一學生,又怎能切身感知黨在中國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真可謂聽聽激動,想想感動,事后毫無所動。
筆者認為,在綜合性學習中語文味越濃,德育味也就越濃。沒有對語言文字運用的深入理解,一切都不是語文,任何其他的教育都將成為無本之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的根本。針對此類型的綜合性學習課,以下幾點做法可供參考:
“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所謂針對性,既是指我們的德育教育要緊扣每篇課文教學的實際,也指教學工作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結合學生的具體特征?!彼鞔_指出了面對德育教育的對象——初中生,關鍵就要立足學生的實際特點和具體特征,借助初中語文教材,從初中生日??梢越佑|的范圍入手進行挖掘,將學生與德育教育主題之間的距離縮短,使德育教育擺脫傳統(tǒng)的說教,變成學生的主動感知和主動探索。
因此,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作為德育教育的素材來源,符合各地初中生的實際,從小處著眼、步步深入,進而引導學生感知“理想”“愛國”等較為崇高、又較為空泛的主題。先進人物、歷史人物樸實的語言、感人的細節(jié)、真摯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親切感、真實感,真切地認識到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最終使其對“黨”的感激和崇敬之情流入心田?!皽贤ㄉ?,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富有教育教學價值的契機,讓這些學生最熟悉、最親切的事件、情感走進語文課堂,走進語文教學活動中,影響學生,往往能產生很好的效果。”試問:聆聽那樸實的語言,品味那感人的細節(jié),感受那真摯的情感,不正是語文的味道嗎?
初中生已初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作為教師,可以在確定主題的前提下,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從問題著手,尤其要注重啟發(fā)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討論、梳理、分析、思考形成結果,訴諸文字。因此,以“黨在我心中”為主題,可以嘗試將學生分成四個組,第一組為材料收集組,負責根據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搜集材料;第二組為整合組,將第一組的材料加以整合;第三組為展示組,將第一二組的成果在課堂上加以展示,可以是幻燈片展示,也可以是學生表演等;第四組則是課堂記錄和課后總結;最后以一篇對本堂綜合性學習的總結,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在整個過程中,讓每個學生在組內說說為何要收集這樣的材料,為何要這樣整合,為何要這樣展示以及怎么總結。前組學生對后組進行評價,并讓組長對此過程和結果進行小結反思及全班交流并改進。
上述整個過程都圍繞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展開,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這種能力培養(yǎng)看似散漫,實則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說本環(huán)節(jié)的收獲,也是說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指導意見;并且,該方式較有吸引力,且參與度高,讓每一個學生均能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真實地有所收獲。更為重要的是,沒有人會比學生更了解學生自己。既如此,我們何必越俎代庖,吃力不討好呢?
綜合性學習是每單元的最后部分,作為一條獨立的“線”貫穿于教材始末。那么,在品讀教材的基礎上,再加以拓展,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涵。以“黨在我心中”的綜合性學習為例,可以穿插毛澤東詩詞,如采用多種形式朗讀《七律·長征》,在讀中析內容、品主旨、感理想、樹能力,從關鍵字詞中理解毛澤東的人格魅力,領略共產黨人的情懷?;蛘咦プ≡摴_課上的一首詩歌《世界,請聽中國朗誦》,教師示范朗讀,學生競賽朗讀,在讀中作內容、情感和主題的賞析,感受詩歌中所蘊含的對中國大跨步發(fā)展的自豪,以及洗刷封建末期中國那段不堪歷史的驕傲,凸顯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復興的偉大領袖作用,真正將黨品在我心、印在我心。由此,由讀推動懂,由懂又培養(yǎng)讀的能力。葉圣陶曾說:“如果能引導學生細讀本文,獲得透徹之理解,則學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響。語文教學之思想政治教育之效果,宜于此求之?!必M不是最好的詮釋?
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最后一項就是“寫”。讓學生在課堂展開過程中,以各種題材形式練習寫作,能夠提高學生“寫”的能力。書寫有助于加深學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成其心靈的洗滌和升華。以“黨在我心中”的綜合性學習為例,在課堂的后十分鐘,或讓學生寫寫對本堂課內容的感想;或寫寫對新中國某一歷史人物的頒獎詞,或寫寫他們心中的英雄形象、身邊的英雄事跡,或寫寫詩歌“中國,請聽我朗誦”,或寫寫今天的我們最缺什么等??傊?,明確“寫”的目的之后,不管以何種方式呈現,均可水到渠成。
筆者認為,這堂課沒有必要分成四塊。抓住一點,步步為營,層層豐厚,何“德”而不得?
以上述及的“聽”“說”“讀”“寫”能力,必須充分考慮在初中各年級的能力層級,不可過早、過高地要求學生。同時,德育滲透也必須充分考慮初中階段的德育目標,圍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進行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培養(yǎng)優(yōu)秀道德品質。
總而言之,在綜合性學習中語文味越濃,德育味也就越濃?!罢Z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語文課首先要上出語文味兒,要上得樸素自然,要向學生傳遞出語言深處的美?!苯處煈耘囵B(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原則,在語文性的基礎上,立足學生實際特點和具體特征,從學生熟悉的、易產生共鳴的小處著眼加以感悟,德育味自然而然也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