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秩序審美”的倫理向度
——以群體性事件生成機制為解讀路徑

2012-01-29 19:11:10曾粵興
關鍵詞:城市管理者城管秩序

曾粵興, 于 濤

(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兩則一度引起網絡熱浪的新聞令人值得深思。一是2011年5月9日,沈陽小販夏俊峰刺死城管案終審宣判,夏俊峰被判處死刑;[1]一是2011年4月27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在官網發(fā)文,規(guī)定5月1日至9月30日,嚴禁農民工通過群體性上訪等非正常手段討要工資,否則造成嚴重后果或惡劣影響的,追究其刑事責任。[2]

我們冷靜地分析這兩則看似不相關事件背后的玄機。在兩個事件中,民意為何出現一邊倒的反對和質疑?刑法的適用有沒有出現什么問題?如此刑法適用背后有著怎樣的倫理選擇?沖突的暴力化、群體化折射出怎樣的價值取向?我們需要構建什么樣的倫理生態(tài)?本文將圍繞上述問題,結合群體性事件的生成機制,以倫理向度為方法論,嘗試解讀和反思新聞背后的社會機理。

一、隱藏在城管暴力符號背后的“秩序審美”

網絡里關于城管的新聞,基本上和暴力執(zhí)法相伴,可以說城管被貼上了暴力的標簽,成為城市里最不和諧的符號。打開各大網站,都有城管街頭武戲的視頻,因為城管暴力執(zhí)法引起的群體性事件也早已不鮮見——2011年4月28日,長沙城管打人釀成群體性事件;2010年3月26日晚,昆明五華區(qū)城管在北市區(qū)北倉村農貿市場門口與小攤販發(fā)生糾紛,隨后引發(fā)群體性沖突;2009年3月31日下午,因不滿城管暴力執(zhí)法,四川南充市數千市民集結城市中心進行抗議,致使最為繁華的五星花園各交通要道交通中斷;2009年7月1日,上海普陀區(qū)城管打傷小販引發(fā)群體性事件。[3]當人們對城管打人“審美疲勞”時,對暴力抗法、傷害城管的不法或者犯罪行為卻有了潛意識的期盼和鼓動。這種心態(tài)不僅源于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對正義的向往,更源自對城管執(zhí)法正當性基礎的質疑和對執(zhí)法方式簡單粗暴的深惡痛絕。

不斷遭遇暴力反抗和輿論聲討的城管部門,為什么能理直氣壯地公開“城管實戰(zhàn)操作手冊”并明目張膽地在街頭上演武戲?筆者認為,除卻宏觀上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引發(fā)社會變遷,農業(yè)人口向城市大規(guī)模遷徙讓城市管理者面臨巨大壓力以及微觀上城市管理亟需高效、強力等客觀需要外,城市管理者主觀上在潛意識里形成的對“秩序審美”的頂禮膜拜,客觀上在化解矛盾和防范糾紛的方法中形成慣性維穩(wěn)的“路徑依賴”,才是城管暴力化的罪魁禍首。

對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類自古不懈的源動力。對國家或者社會而言,美更是被賦予了特殊的期許和定義。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給出如下定義:“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對稱和確定性。”[4]建立并捍衛(wèi)秩序是國家的內在功能,與之相應的是,國家統(tǒng)治者和城市管理者對“秩序審美”的堅定追隨。被譽為“當今用英語寫作的最偉大的社會學家”的齊格蒙特·鮑曼以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為研究路徑,對自由與安全、陌生人與秩序、大屠殺的深層次誘因等問題做了精辟的剖析。按照鮑曼的理論,現代性的目標是追尋美麗、保持整潔、建立和維護秩序。建立和捍衛(wèi)秩序是現代性的不懈追求,這種“秩序審美”的價值取向,驅動著國家統(tǒng)治者不斷地做著掃除臟、亂、丑的努力;不斷地與現代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模糊性、異質性、多元性和多樣性相抗爭。鮑曼甚至做了極端的比喻,將現代性比作從“荒野文化”(wild culture)向“園藝文化”(garden culture)轉變的過程?;囊拔幕械娜藷o需有意識的計劃、管理、監(jiān)督,過著代際復制的生活;而在園藝文化中,“園中的野草”增強了社會秩序的脆弱性,它們讓園丁們想到需要對田園進行不間斷的管理和監(jiān)視。[5]因為除草是“園丁”的職業(yè)本能,對外來的猶太人而言,不僅本身屬于“陌生人”的范疇,而且?guī)砭蜆I(yè)競爭、擠占社會上升渠道、海量吸收財富,在大蕭條的時代背景之下,被視作野草慘遭大屠殺就有了“合理性”依據。

“秩序審美”的泛濫最終演變?yōu)樯鲜兰o發(fā)生在歐洲的大屠殺的助推器,這絕非鮑曼聳人聽聞的自我演繹。我國恰好處在現代化的社會轉型期,正如我國學者鄭杭生所言:“社會轉型……,意即社會從傳統(tǒng)型向現代型的轉變,或者說由傳統(tǒng)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轉變的過程,也即從農業(yè)的、農村的、封閉半封閉的傳統(tǒng)社會,向工業(yè)的、城鎮(zhèn)的、開放的現代社會的轉型?!蜕鐣F代化是重合的,幾乎是同義的”,[6]他還指出:“陌生人世界形成、價值觀開放多元時代到來,表明我們社會異質性的加強,同質性的減弱,多樣性的提升,統(tǒng)一性的弱化,預示著多樣性的統(tǒng)一,要由舊的形式轉變?yōu)檫m應新情況的新形式。這正是我國社會轉型,即從傳統(tǒng)型社會到現代型社會轉型的突出表現之一”。[7]并且,西方發(fā)達國家用了兩百年完成的現代化轉型之路,我國在短短三十余年里就快速走過,現代化所伴生的流動性、多元性、異質性、不確定性等元素在我國城市中更顯突兀和尖銳。每個城市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治下的城市是美輪美奐,有序、順暢、整潔和安全的。并且,城市管理者們上任伊始即投入極大的熱情按照“秩序審美”的目光去清理、整頓城市里不和諧的因素,就像每一位稱職的園丁一樣,每天巡視著自己的美麗花園,努力掃除一切污垢、仔細剪除每根雜草。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也當然喜歡自己的城市如花園般美麗、整潔和安全。但是,現代化帶來了大量的外鄉(xiāng)人,他們突如其來地闖入自己的花園,穿著是那么不入時、或許還臟還破;在原本干凈、順暢的大街大聲叫賣著、擁擠著,甚至留下一地的瓜皮菜葉和湯汁,妨害市容市貌,和“秩序審美”格格不入。交通、衛(wèi)生、工商、稅務等七八頂大蓋帽管不住一頂破草帽的尷尬,在這樣的治理矛盾中,城管自然應聲而出了。隨著我國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城市人口不斷擴張、城市日漸龐大,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堆積,而市民對城市的期望值在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的難度也不可同日而語,城市管理者的“秩序審美”也漸入誤區(qū)。在大勢拆遷、大規(guī)模改造舊城的努力中,合肥放言要建“無攤城市”,不遺余力驅逐流商攤販;昆明十余年屢戰(zhàn)屢敗要“創(chuàng)衛(wèi)”,甚至向臨街防盜籠發(fā)起攻勢;更有甚者,不少城市劃下紅線,讓面積不足的小吃鋪通通關門。

如此“秩序審美”下的城市管治思路,“城管”隊員們的壓力可想而知,艱巨的政治任務、宏大的治理目標不斷下壓,面對“你來我走,你走我來”、“屢教不改”的“陌生人”,焦慮的“城管”又怎能不收車砸稱、拳腳相向呢?涌入城市的農民工、城市里下層“待業(yè)”的體制外人士、堅守“孤樓”的“釘子戶”,在追求完美秩序的現代化城市里,就意味著不安全和失序,無論城市管理者,抑或城市“精英”,都隱有視其為野草雜物的審美沖動。

二、“秩序審美”催生的“刑法剪刀差”

城市管理者建設“美麗”城市的良好愿望,在現代化、城市化的進程中,似乎總是事與愿違——拆遷釘子戶、亂搭亂建者、亂停亂放者、占道經營者等等影響市容市貌的人在不斷地制造著無序和混亂,破壞著城市管理者的審美標準?,F代化又偏偏是流動性的,我國以制造業(yè)為主的工業(yè)化和城市的擴張都決定了城市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現實的城鄉(xiāng)二元剪刀差,也必然迫使、誘導農民離開土地到城市尋夢。面對大量涌入的“陌生人”,城市管理者既愛又怕——愛,因為他們是可以創(chuàng)造財富的勞動力;怕,因為隨著他們的遷入,還帶來了舉家遷入、舉村流入的剩余勞動力,“秩序審美”的無序預設和“除草”沖動讓城市管理者對“城管”愛不釋手,甚至不惜揚起最后的盾牌——刑法,來塑造理想的城市之美。

還是拿新聞說事,打死城管者被判了死刑,對暴力執(zhí)法致人死亡的城管又當如何呢?滕彪在《夏俊峰案二審辯護詞》中列舉了本世紀每個年份城管致人死亡的典型代表——2000年9月6日,四川眉山縣城管監(jiān)察大隊管理中隊鄭光永、吳順乾、駕駛員張衛(wèi)東等人上街整治亂擺攤設點將杜某亂拳擊傷,唐德明被甩下貨車身亡。2001年5月29日,寧夏靈武市城建局城市監(jiān)察大隊執(zhí)法人員強行沒收鍋灶時,將楊文志打死,并打傷楊建榮夫婦等人。2001年11月12日,因與市容執(zhí)法人員發(fā)生爭執(zhí),安徽宿州市個體工商戶張福才在多名執(zhí)法人員的推搡與踢打中身亡。2002年1月18日,重慶市沙區(qū)城管人員在檢查市容衛(wèi)生過程中與沙區(qū)雙碑村陳家連生產隊的個體戶余波發(fā)生爭執(zhí),他們開執(zhí)法車從余波腹部碾過致其死亡。2003年2月,西安市雁塔區(qū)城管在小寨興善寺東街清理占道經營時,一工作人員竟將擺攤的孕婦金昌艷推倒在地,并在金的肚子上踩了兩腳。后經醫(yī)院檢查,金昌艷腹中的胎兒不幸死亡。2004年7月20日,廣州天河區(qū)員村街道辦城管人員在野蠻執(zhí)法過程中將商販李月明打死。2005年7月20日,經營蔬菜的56歲江蘇農婦林紅英被城管人員打死。2006年10月9日,廣西來賓市象州縣的一名流浪漢被喝醉酒的城管隊隊長覃宗權毆打致死。2007年1月8日下午15時40分左右,山東濟陽縣經一路宏偉酒業(yè)經營部老板李光春被11名城管打死。2008年7月30日,重慶市渝中區(qū)兩路口綜合執(zhí)法大隊的周某等4名執(zhí)法人員在大田灣體育場附近將正經營的攤販劉建平毆打致死。2009年10月27日,昆明市福發(fā)社區(qū)城管分隊在野蠻執(zhí)法時與一三輪車夫潘懷發(fā)生沖突,并將其打死。2010年11月16日湖北武漢黃陂區(qū)龔澤林駕車撞傷11名城管執(zhí)法隊員后被群毆致死。2011年5月3日,遼寧省遼陽市城管執(zhí)法局宏偉區(qū)分局數名執(zhí)法隊員,與龍源小區(qū)居民周曉明發(fā)生沖突,后者在沖突后一個多小時即被醫(yī)院宣告“猝死”。[8]

筆者沒能找到太多的后續(xù)報道,僅僅從中國法院網查到重慶渝中區(qū)08年周某案的審判結果,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如下:被告人周鵬因故意傷害罪,依法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被告人代劍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被告人肖在元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9]

如果說上述死者本身尚有違法甚至犯罪行為(如龔澤林)在先,那么魏文華則純屬死得冤屈。2008年1月7日,湖北省天門市水利建筑公司總經理,曾被評為“湖北省優(yōu)秀企業(yè)家”、“天門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學雷鋒標兵”的魏文華路過該市竟陵鎮(zhèn)灣壩村時,發(fā)現城管執(zhí)法人員與村民發(fā)生激烈沖突,他掏出手機錄像時,被城管人員當場打死。湖北潛江市人民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原天門市城管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孫代榜有期徒刑6年,原天門市環(huán)衛(wèi)局局長熊巍5年,原天門市城管局城南執(zhí)法大隊長鄢志明5年,原天門市城管局城北執(zhí)法大隊長胡落紅3年。[10]

“城管”和民眾的生命價格與刑罰對價在刑法面前出現了“剪刀差”。無獨有偶,深圳市《關于切實做好建筑行業(yè)農民工工資結算支付工作共同維護大運會期間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通知》(深建管(2011)15號文件),為了維穩(wěn),悍然動用作為后盾法的刑法來對付討薪的農民工。深圳市已經多次出現在輿論漩渦里了,公安局反恐演練以農民工討薪為假想場景,住建局用追究刑責來威懾農民工集體討薪。當農民工自身的合法權利受到不法侵犯時、當農民工辛苦幾年拿不到報酬交不了孩子的學費、老人的住院費,不能回家連生存都出現危機時,城市管理者們沒有想著怎么為其尋找有效快捷的維權渠道,沒有想著如何將惡意欠薪者繩之于法,而是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怎么防范、威懾要求自身合法權利的農民工。這和“城管”致人死亡不被判極刑而對致“城管”死亡者施之極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過度的“秩序審美”思想在作祟。小販和農民工一樣,都是城市里的“陌生人”,都被預設為無序、混亂甚至犯罪的制造者;而“城管”是城市管理者用著順手的利器。剪刀差刑法漸有市場?,F代化進程的突飛猛進,大量農業(yè)人口涌入城市,尋找農村無法提供的職位和機遇,打破了城市原本的寧靜和熟人社會的管治模式。在“秩序審美”的“野草”預設中和追求美麗城市的理想化沖動下,城市管理者們和刑法權執(zhí)掌者們,漸漸淡忘了刑法的保障功能,為了維穩(wěn)不斷擴張刑法的保護功能,放縱著刑法的極端功利性。

城鄉(xiāng)二元化分治管理模式,從體制上造就了經濟和社會領域諸多剪刀差的存在,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就業(yè)、交通等等優(yōu)勢資源匯集到城市中,農村日益邊緣化;戶籍管控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限制了農民的身份轉變——農民工,他們城進了,工人的活也干了,但還是農民的身份;農民在社保、醫(yī)保、養(yǎng)老保險等基本保險制度中,天然地有別于城市人口。眾多剪刀差的現實存在,雖不合理,但有著歷史和現實的必然性,經濟、社會領域的剪刀差可期待制度創(chuàng)新帶來改革。但是,“刑法剪刀差”的出現,卻是極其危險的信號。外地人與本地人、鄉(xiāng)下人和城里人、小販與“城管”、農民工與企業(yè)主、“草根”與“精英”等等的身份撕裂,一旦折射到刑法上,突破公正的倫理底線,個案不公正宣導出的刑法倫理,將加劇區(qū)割不同群體的交流和融合,無形中助長了社會敵意的醞釀。

刑法本身就是社會某一時段公共倫理的體現。普通民眾對刑事立法的理解是滯后的、后覺的,對刑事司法個案的感觸卻是切身的、敏感的。國家刑法權執(zhí)掌者透過對個案的判決,明確表達了國家對特定事件、特定行為人所持的否定的態(tài)度和評價。這種否定和評價帶有十分強烈的道義譴責性,國家借助這種蘊含倫理價值的懲罰來教育國民。同時,在個案中,刑法除了實現懲罰、威懾、矯正的功能外,還必須實現補償功能、鼓勵功能、安全閥功能(安撫和泄憤功能)。刑法在維護社會秩序的同時,又宣揚、倡導國家推行、社會認可的公共倫理價值和道德規(guī)范。流商游攤們已經無奈于同城異權的時代剪刀差,如果在捍衛(wèi)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刑法的面前,再遭遇“不同命”的剪刀差,包括刑法在內的國家法治體系努力宣導的公正、人道等等倫理價值,可能因為變質而與社會長久以來形成的公共倫理產生錯位和沖突,民眾的守法意識和倫理取向都將大受其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專門將欠薪行為規(guī)定為犯罪,對用工者進行威懾,就是在宣揚一種誠信、公正的價值觀,對被欠薪的農民工則體現了補償和安全閥的功能。如果城市管理者和刑法權執(zhí)掌者不善用刑法,而是用慣性維穩(wěn)來滿足“秩序審美”,打壓無處伸張權利而走上街頭的農民工,正義的天平發(fā)生傾斜,國家構建和諧倫理的努力將毀于一旦。

筆者多次強調,刑法以公平正義、自由、秩序、人道、謙抑、寬嚴相濟等價值為自身的倫理價值標準,這些價值還只是手段性的,只有和諧才是人類社會的目標性價值,刑法體現倫理性的最大價值就是促進社會和諧。[11]對犯罪的小販和“城管”判決的剪刀差、對農民工和欠薪企業(yè)主的刑法剪刀差,慣性“維穩(wěn)”造就的剛性秩序帶來的有限的正價值遠遠小于傷害公共倫理、制造不和諧的無法預知的負價值。

三、“秩序審美”的倫理向度探析

鮑曼在《現代性與大屠殺》一書中,從社會學的角度為我們描述了正是道德盲區(qū)的普遍存在使得大屠殺得以在現代性的進程中,發(fā)生在秩序的統(tǒng)治和秩序審美的精心設計之下,而不是發(fā)生在缺乏秩序管制的前現代文明社會。政治倫理和社會倫理的缺位,使得秩序統(tǒng)治在對秩序的非理性追求過程中隱藏著巨大的弊端和危險。羅爾斯明確指出:“由正義所保障的權利決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會利益的權衡?!保?2]4即使城市管理者的“秩序審美”出于好心,也能讓大多數人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城市美好,但如果以犧牲一部分人的權益為代價,就是非正義的?!澳撤N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基于正義的不可侵犯性,這種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會整體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保?2]3不可否認,對秩序的追求是現代性的特征,塑造秩序之美也是每個城市管理者的理想。關鍵是,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秩序?秩序的構建需要怎樣的倫理生態(tài)?

(一)理性的審視

理性作為衡量一切事物是否合乎自然性、合乎人性的判斷標準,能幫助我們正確把握秩序和自由的博弈,以及權力的邊界。我們理性的目光,至少應當審視下列問題:

第一,“秩序審美”背后,是否有部分官員因為我國現行政治體制造成的官員只對上負責、與民眾脫節(jié)的客觀現實,在追求秩序之美的過程中,對自身政治利益高度熱忱而漠視了底層民眾的基本利益?筆者認為,此種情形當不在少數。

第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秩序?高壓管控下產生的秩序是不可持續(xù)的,筆者為這種秩序命名為“無氧秩序”——高壓管控無法讓“社會安全閥”正常運轉。城市管理者如果不能提供順暢的利益表達渠道和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矛盾各方往往選擇非法的手段來表達意見。這就是為何“城管”習慣暴力執(zhí)法,又往往引起眾多無直接利益相關人參與的泄憤型群體性事件的原因。就在筆者寫作本文時,貴州安順7月26日因小販疑被城管打死引發(fā)千人圍觀,并最終釀成群體性沖突事件,[13]不幸成為本文的注腳。

城市管理者基于政治前途抑或其他利益驅動產生“秩序審美”的沖動時,往往忽略了管理城市的成本考量。好的城市管理者應當制定理性的、公開的、穩(wěn)定的、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來維護“有氧秩序”。這種機制需要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來界定政府、社會和個體三者間的權益邊界,各自守住自己的邊界又共享邊界利益。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在于守住政府權力運作的邊界,即保證權力運作不缺位,又保證不錯位不越位。對于諸如游攤流販、城市美觀之類的管理,完全可以交給社會自我管理,無須政府付出巨大成本去直接面對矛盾,出力不討好。城市管理者需要做的是指導和協調,為各利益參與方提供公平的博弈平臺。好的秩序,一定是高回報高效益的,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和城市管理成本是“有氧秩序”的內在要求。

第三,當秩序與生存權發(fā)生沖突時,秩序優(yōu)先還是生存權優(yōu)先?夏俊峰們都是因為賴以謀生的工具被“城管”沒收后,或者被暴力執(zhí)法傷害后,才磨刀霍霍向“城管”的。古人將此稱為“布衣之怒”,今人則稱為“弱者的武器”,①城市管理者的“秩序審美”不斷擠壓底層民眾的生存空間,一旦越過生存權的最低邊界,在生存難以保證時,個體的“怒”和“武器”就不會再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出現了,“生存理性”②會引爆個體的暴力,或者自焚抗議、或者武力抗法。這些極端行為,又特別能換來圍觀者的同情,并激發(fā)出群體對正義的訴求。如果這種對弱者的同情與正義的被剝奪感得不到及時的合理釋放,最終只會以群體性的泄憤方式表達出來。在城市發(fā)展和現代化進程中,是社會優(yōu)先還是個體優(yōu)先?在我國這樣有國家主義和集體主義傳統(tǒng)的文化語境中,城市管理者更應該找到社會權益和個體權益、公正和效益、自由和秩序、權利和權力間的最佳平衡點,體現中道和均衡的倫理價值。

第四,幸福城市是誰的城市?當執(zhí)政黨和城市管理者紛紛提出打造“幸福城市”的新概念時,我們不僅要問:什么是幸福?幸福是誰的幸福?筆者認為,幸福城市當然是美麗的,她應當包括但不限于秩序之美,還應包括生態(tài)之美、和諧之美。幸福不是針對哪一部分人的,應廣蔭于原住民與外來人口、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草根與精英。城市管理者應當用包容性增長的思維來管理城市,為各階層人士提供充分發(fā)展的平臺和理性博弈的渠道?!澳吧恕眰儽尘x鄉(xiāng),在城市游走,更加缺乏安全感和認同感,更應該得到關注、關心和關愛。幸福不是政治的定義,沒有“指數”的量化,但幸福一定是個體真實的切身體驗,是城市管理者和所有市民共同營造的城市靈魂。秩序之美是幸福城市的必要條件,生態(tài)之美與和諧之美才是幸福城市的充分條件。

(二)善的路徑

理性是種美德,問題的提出更有利于我們構建幸福城市的倫理生態(tài)。筆者完全贊同鮑曼的兩個論點,一是現代化的過程是伴隨著無序而展開的;二是對秩序的追求只能是理想的愿景。秩序只可能是相對的,這是客觀規(guī)律。在秩序和自由、權力和權利的矛盾對立范疇中,對秩序審美的道德約束,必須有倫理的向度,必須以公正、人道作為評判標準——秩序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為籌碼、不能侵犯任何公民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維護秩序,則更應當捍衛(wèi)分配正義,倡導以人為本的政治準則;對權力邊界的劃定,必須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刑法應當力行謙抑特性,不能過度介入,和諧才是善的終級價值追求。

太多的城市管理者熱衷于GDP崇拜,醉心于靚麗的摩天大樓和齊整寬闊的馬路,而忘記了對城市底層的民生關注。執(zhí)政黨提出“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就在于要求城市管理者和城市“精英”們多一些底層關注,學會理解人、同情人和關心人。外來務工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偏低,他們受制于自身條件,大多只能從事勞動密集型工種,高強度的職業(yè)特征和城市所能提供的有限職位,必然將一部分人排除在職場之外。本來流商攤販們依靠自己的小本經營和努力,既解決了自身的生存問題,沒給領導添麻煩;又迎合了市場的需求,使社區(qū)生活更加便利。但“秩序審美”隱含的功利思想,卻將“陌生人”預設成麻煩的制造者,打著為了絕大多數人利益的旗號,冠冕堂皇又霸道地斷絕了他們享受城市美好的權利,將之生硬地阻擋在幸福之門外,“秩序審美”的語境下,城市管理者的人道再次缺位。部分城市管理者為了城市的光鮮外表和自身的順暢仕途,忘記了以人為本的政治倫理,忘記了社會主義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民本思想,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謀發(fā)展、促發(fā)展,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

就在大陸各大城市的街頭“城管”武戲粉墨登場、群體性事件風起云涌之際,臺北榮獲了“多元美食文化城”的美譽。筆者在臺北沒看到雄偉的地標性建筑和太多的高樓大廈,卻在寧夏夜市、士林夜市和那些靜靜的巷陌,見到了全國各地的美食和輕聲慢語的熱情款待,品嘗到了許多美食。漫步臺北街頭,很少見到警察和城管,秩序依然井井有條;夜市散后,攤販自覺組織保潔工作,街面始終保持清潔;除了美食還可享受臺北的溫馨愜意。幸福城市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所在,幸福應該是城市里所有人的共同感受,包括原住民、打工者、流浪者和觀光客。在幸福的城市里,人們盡管有貧富之別,但沒有貴賤之分,平等是各人群交往遵循的準則。和諧的社會氛圍,是靠大家去營造的。城市管理者天然具有政治上的主導性和道德上的引導性優(yōu)勢,理應把握好這種優(yōu)勢,這就需要掌握著倫理話語主導權的城市管理者,在管理城市的過程中,不懈地追求和彰顯公平和正義,不懈的提供人性化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公平地為個體提供生存的尊嚴和自由發(fā)展的機會;公正地提供各階層對話和博弈的平臺以及有效的矛盾解決機制;在維護秩序的同時,實現分配正義。城市管理者只有通過與民共治城市的互動,不遺余力地推行社會倫理,才能真正構建幸福城市。

筆者認為,不堅持科學發(fā)展觀,無法實現包容性增長;大拆大建的運動式跨越發(fā)展,底層的生存境況被政績工程、面子工程所掩蓋,城市越來越光鮮,卻越來越沒人情味。普遍存在的“剪刀差”現象,制度性地撕裂了人群,制造了階層對立和社會敵意。藥家鑫喪心病狂的背后,就掩藏著城鄉(xiāng)保障體系剪刀差的禍根。富二代、窮二代、民工二代等“二代傳遞”現象,折射出了社會上升渠道的閉塞已經制造出了科層板結型社會。城市管理者不能引導階層和解、不能構建“有機團結”③的社群關系,不能開放流暢的社會上升渠道,不能保證市民體面地工作、尊嚴地生活,幸福城市從何談起!

善治,在于好的制度安排,其價值在于為社會、經濟、政治活動以及人際交往提供激勵—約束機制,形成合乎理性的、有氧的秩序。城市管理者在這樣一種秩序框架內,提供出的“公共產品”應當為所有市民的交往創(chuàng)建平等交換、有機博弈、正當競爭的平臺,而不是搭建階層對立、族際隔閡、街頭武戲的斗爭舞臺。善治,在于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正貫徹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是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政治倫理的體現。善治,更在于與民共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動員一切可能的資源,才是和諧之美的演繹。善治,絕非隨意動用刑法威懾、打壓。刑法作為后盾法,不可能解決社會的一切矛盾、包攬一切問題,并且,強調刑法的社會保護功能,更不應有意無意地淡化其對公民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障功能。濫用刑法,甚至出現“刑法剪刀差”,無異于濫用抗生素,一旦社會肌體起了抗藥性,刑法這道最后的防護網也就失去了作用。

四、結 語

古代中國的“秩序審美”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整個社會秩序都被嚴格籠罩在“禮”、“樂”的規(guī)制之中,甚至建筑的格局、方位朝向、色彩裝飾、屋頂式樣、建造用材等等都有極其嚴格的尊卑區(qū)分和等級限制。如此秩序的追求,必然以壓制社會發(fā)展和侵犯民眾個體權利為代價,國家統(tǒng)治者殫精竭慮營造出的秩序,也就必然與和諧的終極價值背道而馳。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一個經濟良性運行、社會有序發(fā)展、人們安居樂業(yè)和諧相處的社會。”[14]秩序之美,更在于對多元性的包容、對自由權利的尊重。2011年7月23日,一個應該銘刻在史書中的悲情時刻。在動車相撞后的第一時間,雙岙村的村民們自發(fā)地沖向現場實施救援。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們、小商販們,是地地道道的“陌生人”,正是這些住在城市邊上的“陌生人”,為動車上素不相識的傷者打開了一條條生命通道,為我們演繹了大愛無疆。希望城市管理者們在看了視頻或者圖片之后,能對城里城外的“陌生人”們,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包容、多一點關懷、多一份愛。

注釋:

①“弱者的武器”最先由美國學者斯科特提出,其在《弱者的武器》一書中,通過對馬來西亞農民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的網絡,以低姿態(tài)的反抗技術——偷懶、裝糊涂、開小差、假裝順從、偷盜、裝傻賣呆、誹謗、縱火、暗中破壞等,進行自衛(wèi)性的消耗戰(zhàn),用堅定強韌的努力對抗無法抗拒的不平等,以避免公開反抗的集體風險。

②筆者認為“生存理性”源自求生本能的驅使,會讓掙扎在生存底線邊緣的人做出任何事情,去偷、搶、騙、殺人、販毒等等犯罪都有可能,這種“理性”是反倫理的。

③涂爾干在其博士論文《社會分工論》中提出了“機械團結”和“有機團結”的概念,機械團結意指建立在社會同質性和個人相似性基礎上的一種社會聯系方式;而有機團結則是建立在社會分工和個人異質性基礎上的聯系方式。前者是傳統(tǒng)社會的聯系方式,而后者則是現代社會的聯系方式。

[1]李婧.沈陽小販夏俊峰扎死城管終審判死刑[EB/OL].[2011-07-21].http://legal.people.com.cn/GB/14588313.html.

[2]古成.深圳發(fā)文:農民工群體性上訪討薪可被追究刑責[EB/OL].[2011-07-21].http://news.sz.js.cn/china/topnews/1892592.shtml.

[3]百度視頻.城管暴力執(zhí)法[EB/OL].[2011-07-22].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3%C7%B9%DC%B1%A9%C1%A6%D6%B4%B7%A8&fr=ala0

[4]苗力田.亞里士多德全集:第7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296.

[5]齊格蒙特·鮑曼.立法者與闡釋者[M].洪濤,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67.

[6]鄭杭生.轉型中的中國社會和中國社會的轉型[M]//于建嶸.抗爭性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0.

[7]鄭杭生.陌生人社會的裂痕黏合難題[J].人民論壇,2009(9):36-37.

[8]滕彪.夏俊峰案二審辯護詞[EB/OL].[2011-07-21].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06365.

[9]劉璐璐.重慶三城管隊員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一審公開宣判[EB/OL].[2011-07-21].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811/05.

[10]褚朝新.湖北天門城管打死人案一審4名官員獲刑.[EB/OL].[2011-07-21].http://news.sina.com.cn/c/2008-11-11/034716626815.shtml.

[11]曾粵興.刑法倫理性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4):75.

[12]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13]歐陽艷琴.小販疑被城管打死引千人圍觀(組圖)[EB/OL].[2011-07-26].http://roll.sohu.com/20110728/n314744985.shtmlhttp://roll.sohu.

[14]葉暉.和諧社會視角下的收入分配公平問題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4(6):98-102.

猜你喜歡
城市管理者城管秩序
中國城市攤販治理政策的特點和差別
中國市場(2024年9期)2024-03-20 06:14:24
城管執(zhí)法的“民生溫度”
秩序與自由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城市管理者自我職業(yè)認同的現狀調查與改進策略
孤獨與秩序
現代裝飾(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流動攤販治理困境與反思
城管遞煙執(zhí)法,無需批評卻要檢討
在踐行“三嚴三實”中提高城管水平
學習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8
遏制違約頻發(fā) 重建藥采秩序
亂也是一種秩序
日土县| 三台县| 富川| 简阳市| 潼南县| 铁岭市| 教育| 沂水县| 定西市| 汤阴县| 阳山县| 静安区| 渝北区| 乳源| 林口县| 禹州市| 清丰县| 日土县| 蓬安县| 庆云县| 汪清县| 东丽区| 铜川市| 荔浦县| 醴陵市| 阳城县| 嘉峪关市| 石棉县| 锡林浩特市| 长丰县| 通辽市| 雅江县| 漳平市| 水城县| 综艺| 敦化市| 衡山县| 汉源县| 田东县| 潮州市|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