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淳波
(天津外國語大學 英語學院,天津 300204)
2001年11月,高盛集團首席經(jīng)濟學家吉姆·奧尼爾發(fā)表《全球需要更好的經(jīng)濟之磚》(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首次將巴西 (Brazil)、俄羅斯 (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的英語國名首字母連起來創(chuàng)造了BRICs 一詞,因其拼寫和發(fā)音與英文中的“磚塊”(bricks)一詞非常相似,故被譯為“金磚四國”(張幼文,2010)。作為世界上經(jīng)濟發(fā)展最為強勁的四個新興經(jīng)濟體,金磚四國的崛起具有深遠的國際影響。2009年6月16日,金磚四國領(lǐng)導(dǎo)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首次正式會晤,標志著金磚四國從一個概念發(fā)展成為一個日益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其名稱也成為近年來使用頻率最高、內(nèi)涵最豐富的外來詞語之一。翻譯過程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內(nèi)涵豐富,涉及隱喻的移植、譯者的操縱以及范疇詞的運用,還體現(xiàn)出英漢兩種語言強大的創(chuàng)造新詞的潛力以及創(chuàng)造者和翻譯者的杰出智慧,值得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
隱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wù)摯祟愂挛锏男睦硇袨?、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美國認知語言學家萊考夫和約翰遜(Lakoff & Johnson,1980:15-32)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指出:“隱喻的實質(zhì)是通過甲事物來理解和體驗乙事物。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段,它更是人們認知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眹鴥?nèi)學者束定芳教授(2000:28)也認為,隱喻不但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在本質(zhì)上是人類理解周圍世界的一種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
隱喻作為一種在語言中普遍使用的修辭手段和認知現(xiàn)象,自然也引起了翻譯研究者的高度關(guān)注和深入研究。紐馬克(Newmark,1982:87-91)認為,翻譯隱喻主要有七種方法:(1)形象重現(xiàn)(reproducing the same image in the TL);(2)形象轉(zhuǎn)換(replace the image in the SL with a standard TL image);(3)以明易隱(translation of metaphor by simile, retaining the image);(4)附詮釋喻(translation of metaphor by simile plus sense, or occasionally a metaphor plus sense);(5)化 喻 為 詮(conversion of metaphor to sense);(6)喻詮皆刪(deletion);(7)喻詮結(jié)合(same metaphor combined with sense)。劉法公教授(2008:200-201)在專著《隱喻漢英翻譯原則研究》中也提出了隱喻漢英翻譯的三個原則:(1)保持隱喻特征;(2)接通漢英隱喻的關(guān)聯(lián)文化內(nèi)涵;(3)根據(jù)語境彌補文化喻體的缺失。兩位中外學者都把保持隱喻特征或曰形象重現(xiàn)作為隱喻翻譯的首選方法和原則,因為隱喻不僅是一個構(gòu)思精巧的修辭格,而且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體現(xiàn)出作者對客觀事物深刻的理解,是語言的精華、智慧的結(jié)晶。若采用歸化手段,消解原作的異質(zhì)感,使譯文變得通俗易懂,意可能是達到了,但原作中的形象美卻可能因此缺失(莫旭強,2010:48)。因此,應(yīng)該首選異化手段翻譯隱喻,充分發(fā)揮并挖掘譯入語的優(yōu)勢和潛力,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原汁原味的異國情調(diào),將隱喻翻譯得神形皆似,甚至神形兼?zhèn)洹H绻捎谡Z言文化差異巨大而實在無法做到兩全其美,也可以考慮其他替代性或補償性的翻譯方法。
根據(jù)萊考夫隱喻理論中的跨域映射,隱喻是通過一個概念域向另一個概念域的映射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BRICs一詞的隱喻特征非常明顯,其巧妙之處在于將四個新興經(jīng)濟體大國的英語國名的首字母按照英語構(gòu)詞規(guī)則,組成一個與bricks(磚塊)拼寫相似、發(fā)音相同的單詞,將源域建筑材料映射到目的域國家中。在這個隱喻中,bricks已經(jīng)不是普通的建筑材料,而是構(gòu)建世界經(jīng)濟大廈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其基本特征與四國在國際經(jīng)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謂不謀而合,具有很強的相關(guān)性。正是由于這種巧合,加上奧尼爾的天才創(chuàng)意,BRICs一詞一經(jīng)提出便風靡全球。
在BRICs的漢譯過程中,譯者采用了異化的手法,將喻體bricks直接移植到漢語中,保留了磚的意象,從而保存了原文獨特的創(chuàng)意和隱喻特征。然而,磚在漢語中只是一種建筑材料,廉價而普通,單憑一個“磚”字不僅不能充分傳達BRICs在英語中的所有文化內(nèi)涵,也無法讓漢語讀者聯(lián)想到四個不同的國家,甚至還會造成誤解。因此,需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漢語造詞的獨特手段,在前面增加一個修飾詞,明確磚的特殊性,并且在后面補上范疇詞,將原文隱含的本體顯示出來,構(gòu)成一個詞義明確、結(jié)構(gòu)穩(wěn)定的四字詞語——“金磚四國”。
操縱翻譯理論代表人物勒弗菲爾在著作《翻譯、重寫、文學聲譽之操縱》(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中證明翻譯活動受一系列外部因素的限制和操縱,包括譯者自身性格和所在社會環(huán)境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ideology)、詩學觀(poetics)、贊助商(patronage)、論域(universe of discourse)、編輯(editing)、讀者反映 (reader’s response)等因素。這些因素對譯者翻譯方法及策略的選擇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張彩虹,2008:140)。從BRICs到“金磚四國”,譯者顯然在翻譯過程中受到了意識形態(tài)、詩學觀的影響,對原詞進行了操縱和改寫,添加了獨特的中國元素,把英語的“磚塊”美化成了漢語的“金磚”。
ideology(意識形態(tài))源自希臘文idea(觀念)和logos (邏各斯),字面意思是觀念邏各斯,即觀念的學說?!冬F(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對意識形態(tài)作了概括:“在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上形成的,人對于世界和社會的有系統(tǒng)的看法和見解,哲學、政治、藝術(shù)、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體表現(xiàn)。意識形態(tài)是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在階級社會里具有階級性。也叫觀念形態(tài)。”(王東風,2003:16)“金磚四國”不僅是一個經(jīng)濟術(shù)語,而且?guī)в性絹碓綕夂竦恼紊?,因此不僅要求語義準確,而且要求政治準確,體現(xiàn)積極正面的國際形象,為贊助人和譯入語讀者所接受。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的趙念渝(2010)把此類美化原文的翻譯方法定義為政治翻譯,即在語言轉(zhuǎn)換中把一些詞義或語義有意無意地按照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或政治方向加以拔高或貶低,以彰顯譯者的好惡或政治立場。把BRICs的形似同音詞bricks(磚頭)美化成“金磚”就是出于政治準確的需要,對源語的轉(zhuǎn)換符合目的與政治概念的改變。
對比2008年歐洲金融界和新聞界照葫蘆畫瓢造出的“笨豬四國”(PIGS)一詞,意識形態(tài)對翻譯的影響顯而易見。PIGS是由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臘(Greece)與西班牙(Spain)四國英文首字母拼寫而成。這四個歐洲國家主權(quán)債務(wù)危機四伏,財政逆差高居不下,有的甚至瀕臨破產(chǎn),四國經(jīng)濟像豬一樣步履蹣跚。但無論從政治影響、民族情感還是國際形象來看,這個名稱都是這四個國家無法接受的,遠遠不如“金磚四國”那么響亮,那么聞名遐邇。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意大利銀行堅持要求將I讓給愛爾蘭 (Ireland)。
無論從意識形態(tài)還是詩學觀分析,“貼金”都是必不可少的?,F(xiàn)代漢語中的“磚”字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用黏土等材料燒制而成的建筑材料,二是形狀像磚的東西。遍觀用“磚”字組成的詞語,如“磚頭”、“磚塊”、“瓷磚”、“空心磚”、“金磚”等,唯有“金磚”與經(jīng)濟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是財富的象征,而且具有正面積極的意義,符合意識形態(tài)的要求。而“金”字的添加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這四個國家充其量不過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雖然占有世界總?cè)丝诘?3%,但是GDP總量只占世界總量的16%(2009),簡直是四個貧窮的大國,翻譯成“金磚四國”無異于往自己臉上貼金。還有人認為,漢語“金磚”的對應(yīng)詞goldbrick在英語中含有貶義,表示假金磚、冒牌貨、虛有其表的東西①,翻譯成“金磚”容易產(chǎn)生誤導(dǎo)。
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譯成“金磚”其實并不為過。從1999年開始,四國經(jīng)濟年均增長率遠遠高于世界同期平均增長率,四國GDP 總量占世界總量從1999年的7.46%上升到2008 年的15%。根據(j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fā)布的《新興經(jīng)濟體藍皮書:金磚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報告(2011)》,按照市場匯率估算,金磚四國的GDP總量將從2008年占世界份額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2%,四國經(jīng)濟總量將超過美國,同時四國的GDP增量也將占世界增量的1/3。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在題為“與BRICs一起夢想:通往2050 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經(jīng)濟報告中預(yù)言,四國將在2050年位列世界最強經(jīng)濟體。中國可能會在2041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jīng)濟大國,BRICs的GDP總量在2041年可能會超過西方六大工業(yè)國(G7中除去加拿大)。到2050 年,世界經(jīng)濟格局將會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jīng)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羅斯。
從英語的bricks到漢語的“金磚”,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根據(jù)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觀對原文進行了合理的操縱,在漢語詞語中增添了中國元素,這種翻譯過程是不可逆的,簡單的回譯不可取,因為此“金磚”非彼“金磚”。英語中的goldbrick由于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而含有貶義,并不表示漢語中的“金磚”也有貶義,而漢語中的“金磚”所代表的財富的喻意也不會改變英語中g(shù)oldbrick的貶義。就像當年我們把the four tigers of Asia譯成“亞洲四小龍”,但不會把“亞洲四小龍”回譯為the four dragons of Asia。
然而,“金磚”在漢語中仍然不能完全表達BRICs的含義,而且容易造成誤解。因為漢語讀者很有可能只是按照本義去理解,而不會以隱喻的角度去解讀這個漢語的常見詞語,把它和四個特定的國家聯(lián)系起來。因此,還必須通過增加范疇詞,才能最終完善BRICs的漢譯。
范疇是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普通本質(zhì)的概括和反映。范疇化是認知科學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人們認識世界萬物的重要思維工具。范疇化的結(jié)果就是大量的范疇,大多數(shù)的范疇在語言中都能夠用詞匯表現(xiàn)出來 (王燕,2008:132)。范疇詞就是在語言中表示范疇的詞匯, 是現(xiàn)代漢語中廣泛運用的構(gòu)詞手段,可以表示物體屬性、組織機構(gòu)名稱、地理概念等具體概念,也可以表示各種抽象概念,如“火車”、“汽車”、“卡車”、“工程車”、“救護車”、“公交車”;“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腐敗現(xiàn)象”、“瘋狂行為”、“驕傲情緒”、“緊張局勢”等。
增加范疇詞也是現(xiàn)代漢語吸收外來詞的重要輔助手段。很多新詞的翻譯無論采用音譯還是意譯的方式,都需要增加表示屬性的范疇詞來補充詞義,如“沙丁魚”(sadine)、“古蘭經(jīng)”(Koran)、“霓虹燈”(neon)、“左輪手槍”(revolver)。尤其是翻譯含有隱喻的外來詞時,在很多情況下范疇詞甚至必不可少。隱喻涉及到兩個不同的領(lǐng)域,英語中含有隱喻的概念和術(shù)語譯成漢語的對應(yīng)詞后,由于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在移植過程中往往會喪失原文的隱喻功能,無法讓漢語讀者將該詞語從源域映射到目的域中,很容易導(dǎo)致誤解。翻譯時常常通過增加范疇詞的手段將目的域顯現(xiàn)出來,將隱喻轉(zhuǎn)譯為明喻,如“燕尾服”(swallowtail)、“鼠標”(mouse)、“盜版”(piracy)、“太空穿梭機”(space shuttle)。
“金磚四國”的翻譯就是將BRICs所映射的目的域通過增加范疇詞的方法顯現(xiàn)出來,讓我們聯(lián)想到這四個國家而不是四塊金磚。經(jīng)過隱喻的移植、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觀的操縱和美化、范疇詞的運用,BRICs的漢譯工作才算大功告成,“金磚四國”橫空出世。
最近BRICs這個詞語又發(fā)生了頗為戲劇性的變化。2010年12月,中國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輪值主席國與巴西、印度、俄羅斯商定,吸收南非作為正式成員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成員國由四國擴大到五國,并更名為金磚五國,相應(yīng)的英文名稱則由BRICs改為BRICS,原來表示復(fù)數(shù)的小寫s變?yōu)槟戏牵⊿outh Africa)的英語國名首字母大寫S (馬巖,2011)。
從“金磚四國”到“金磚五國”,從BRICs到BRICS,體現(xiàn)出英漢兩種語言強大的造詞能力、不同的造詞機制以及兩種語言之間神奇的契合。英漢兩種語言分屬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英語是綜合分析語(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運用屈折變化表示語法關(guān)系,而漢語是一種分析語(analytic language),不用形態(tài)變化而是詞序及虛詞來表達語法關(guān)系。英語中的小寫字母s變成大寫的S,在讀音不變的情況下,復(fù)數(shù)變成了南非英語國家名稱的首字母。漢語則按照自身的規(guī)律和優(yōu)勢,相應(yīng)地將數(shù)字四改為五。就像兩位中西武林高手過招一樣,西方打過來的一記重拳,被中方一招太極拳法輕松化解。變化過程異曲同工,不由讓人感嘆語言的奇妙以及兩種語言之間神奇的契合。單純從詞匯的角度來看,BRICS一詞仍然暗藏玄機,K席虛位以待,如果某個K字頭的國家經(jīng)濟崛起,加盟金磚國家組織,英語單詞bricks就拼寫完整了,將漢語“金磚五國”改為“金磚六國”,那簡直妙不可言。
含有隱喻的外來詞語的翻譯既要保留源語的神韻、隱喻特征及其體現(xiàn)的異國情調(diào)和別出心裁的獨特創(chuàng)意,又要充分利用漢語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出符合漢語構(gòu)詞法的新詞。尤其是諸如“金磚四國”這類含有濃厚政治色彩的術(shù)語,還需要進行恰當?shù)牟倏v和美化,以適應(yīng)贊助人和譯入語讀者的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觀。
注釋:
① goldbrick的字面意義為金磚,但實際含義卻是假金磚。該詞源自19世紀中期的美國淘金熱,礦工采出金子以后,為了便于搬運,往往把金子鑄成金磚,goldbrick一詞就應(yīng)運而生。一些人貪婪的用鉛或鐵鑄成塊,然后在表面鍍上一層金,goldbrick一詞就開始用來喻指假金磚、冒牌貨、虛有其表的東西。
[1]Lakoff, 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Lefevere, A.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4.
[3]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4]劉法公.隱喻漢英翻譯原則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08.
[5]馬巖.金磚五國經(jīng)濟走勢研判[N].中國信息報,2011-02-16(7).
[6]莫旭強.《紅樓夢》隱喻法譯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10,(3).
[7]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8]王東風.一只看不見的手——論意識形態(tài)對翻譯實踐的操縱[J].中國翻譯,2003,(5).
[9]王燕.中英文命名中范疇概念詞應(yīng)用情況對比[J].科技信息(學術(shù)版),2008,(2).
[10]張彩虹.操縱翻譯理論介紹及其對中國文學翻譯的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4).
[11]張曉娟.淺談勒菲弗爾操控理論的三大要素對翻譯的影響[J].西安社會科學,2010,(4).
[12]張幼文.“金磚四國”的由來及其國際經(jīng)濟合作[J].求實,2010,(8).
[13]趙念渝.從“金磚四國”看政治翻譯[N].社會科學報,2010-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