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柯麗
(茂名衛(wèi)生學校,廣東 茂名 525000)
“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笔钦f學校教學在傳授知識和提升學生智力的同時,必須重視這樣一個事實:知識和智力有可能為邪惡勢力服務。這就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如何培養(yǎng)具有健康人格的學生”的嚴肅課題。由于中職學校的職業(yè)技術性,大多數學生只重視專業(yè)課、技能課,認為只要學到一技之長,便能立足社會。而專業(yè)課、技能課教師多注重傳授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操作技能,較少涉及德育,因此,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教學生“做人”的任務就落到了基礎課教師的肩上。
語文課是中職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課程任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fā)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yǎng)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先進文化,為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服務。
語文不是德育課,但“文道統一”是語文教學的自身要求。中職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闭Z文教學自身的特點要求教師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德、智兩方面均得到發(fā)展。
中職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重視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文學作品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主體,“文以載道”決定了語文教材的課文中承載著大量的思想內容。作者通過藝術手法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思想傾向,體現自己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及時對學生進行德育,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從點滴做起,做一個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如用作者的愛國情感教育學生,用文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的積極內容陶冶學生情操。學生通過了解作者,學習課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必能從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方面受到熏陶。同時,語文教師在進行“文道統一”的教學中,亦能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語文是祖國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載體。中專語文教材選編的都是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而這些文章往往凝結著作者的情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抓住上新課前的“作者簡介”這一環(huán)節(jié),把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巧妙地融于作者簡介之中,使學生在了解作者的同時自然地接受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這比單純說教更有效。如學習《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時,作者是大家熟悉的魯迅,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學過他的文章。于是,上課伊始,教師便可以問學生:“魯迅年輕時本是學醫(yī)的,可為什么后來要棄醫(yī)從文?”通過學生回憶,教師補充,學生了解到魯迅棄醫(yī)從文的目的是為了喚醒國民,拯救祖國。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性的啟發(fā):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應該像魯迅先生那樣,把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結合起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將為了社會進步、國富民強而無私奉獻作為自己的理想。又如講授龔自珍《病梅館記》一文時,教師分析作者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秉c明作者在詩中大聲疾呼要愛才,用才。引出將要學習的《病梅館記》同樣是表達要珍惜人才。教師再進一步引導:作為一名普通知識分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有這種勇氣振臂高呼,反復表明心跡,那種渴望人才的精神正是關心國家興亡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具體表現。而在現實生活中,努力學習、認真做事、愛護環(huán)境、善良待人等都是愛國的具體表現;“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弊鰝€文明的公民,也是一種幸福。
在中華民族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和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軍事家以及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們身上,無不閃爍著我們民族最耀眼、最動人、最可以世代相傳的人文精神和光輝思想。語文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抓住這些實施德育。如講《世間最美的墳墓》時,先引導學生設想若自己為名人去世后將如何安息靈魂?再指導學生分析課文的對比描寫,突出托爾斯泰崇高的人格美,使學生理解擁有如此輝煌成就的偉人將自己的靈魂安息于樹林中的一個小小的長方形土丘,回歸平凡,其墓之美在于樸素。講《跨越百年的美麗》時,注重引導學生理解居里夫人美麗之所在及其美麗何以能跨越百年之久,讓學生感受人物偉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產生巨大的心靈震撼和共鳴。久而久之,可使學生辨別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創(chuàng)作者之所以能“辭發(fā)”,在于“情動”,文章之所以“雖幽必顯”,在于觀文者的“入情”。語文教學若做到“披文以入情”、“講文以入情”,必使學生在情感上得以認同并引起共鳴,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將自己的“情”與作者或作品中的優(yōu)秀人物作比較,清除自身的不良思想,努力向上,積極進取。所謂“讀名人的書,等于請名人指教自己”,這個“指教”既包括知識的教導,更是對讀者的思想道德起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語文課中有很多涉及愛情、親情、友情的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與德育聯系,能讓學生從中受到情感教育。如語文教師在講授女詩人舒婷的《致橡樹》時,若先讓學生聯系實際談對中職生談戀愛的看法,便能初步了解現代學生的愛情觀;繼而指導學生閱讀詩歌,就詩歌中幾種愛情意象,由學生根據理解選擇一種認同的愛情觀,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愛情觀;再結合現實生活中一些學生錯誤的愛情觀,組織學生討論并明確各種意象的含意及作者的觀點,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以形感人”的“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利用好課文的“形”,還可通過穿插一些社會熱點事件和一些感人的事跡,以實實在在的“形”教育學生。如汶川地震、長江大學學生舍己救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感動中國人物等。
“以理導人”講的是“文道統一,文以載道”。主要體現在文言文的學習上,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揭示了只有廣開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國家強盛的道理;《諫太宗十思疏》論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才能“垂拱而治”的道理,勸誡唐太宗積德義、察民心,善始善終地治理天下;《勸學》則講了“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學生在學習這些課文時,明白了其中道理,便會在現實中以此為鑒。
“以境育人”就是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語文課程新標準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課不僅具有人文性,還具有工具性。利用語文課程工具性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是語文教學的一大優(yōu)勢。教師在語文教學時精選典型性、教育性強的課文和事例,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使他們健康成長。如學習老舍的《我的母親》時,先放映一段十幾分鐘的感恩片,讓學生從有形的視頻中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短短的視頻,使一大片學生掩面而泣,深感母愛的偉大;然后教學生理解母親、尊敬母親、報答母親,使學生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語文教學除了利用課堂情境外,還可積極創(chuàng)設課外教學情境,如組織學生到市博物館參觀香港回歸圖片展、改革開放成就展,聽名人事跡報告等,使學生接受教育,提高道德修養(yǎng)。
語文新大綱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贝缶V還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日常生活和職業(yè)崗位需要的語文能力,要求我們著眼于“做中學、做中教”,把語文課的理論教學變成實踐教學,這也有利于教師在語文實踐課中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3.4.1 根據課文內容,建議學生多讀課外作品 中職生沒有升學壓力、繁多的作業(yè)及考試,有較充足的課余時間。因此,教師可建議學生在課余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并從中受到教育。教材中推薦的課外讀物,多是具哲理性或思想非常健康、積極的,可推薦給學生讀。如《平凡的世界》使人懂得,即使作為一個平凡人,亦會有平凡人的幸福;《人性的弱點》可幫助學生解決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避免憂慮,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學習改變命運》倡導的“學習是個人最重要的能力”等理念讓無數人受益。通過這些讀物使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閱讀能力,學生的語文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也助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
3.4.2 鼓勵學生寫生活日記和讀書筆記 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和記。教師引導學生在日記中,或抒發(fā)內心所思所想,或進行文學練筆,或評述班級發(fā)生的瑣事,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并能陶冶性情。寫讀書筆記就是在讀書過程中注意摘錄一些名詞雅句、名人名言,對豐富學生的語言庫及陶冶情操大有好處。
3.4.3 結合語文教材開展實踐活動 結合語文教材開展演講、辯論、采訪、社會調查、課本劇創(chuàng)作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組織協作能力和陶冶高尚的道德品質。如開展“在現實生活中要不要做善良人”的課堂辯論,使學生在查找相關資料、展開辯論時,不但知道“人善被人欺”的含義,而且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真諦,真正理解“善良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自信,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快樂”,和人們?yōu)槭裁础跋矚g善良,歡迎善良”,在現實生活中樂于做個“被人欺”的善良人。這種實踐教育比空洞的說教更為實用。在“關于企業(yè)歡迎什么樣的中職生的調查”中,要求學生從職業(yè)道德、工作態(tài)度、專業(yè)知識、協作能力、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深入企業(yè)進行調查研究,并如實寫好調查報告。學生通過實踐,既完成了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又知道了用人單位對中職生職業(yè)道德、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視,就會在學習、生活中自覺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又如通過“模擬應聘”使學生對即將到來的求職進行一次演練,不僅可以了解一些求職應聘技巧,還可以積累經驗,通過對活動設計案例的分析,明確個人道德、信心對應聘成功很重要。課本劇的創(chuàng)作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論是劇本改編還是演出,學生的參與熱情都非常高,教學效果很好。如學習《白洋淀》時,讓學生分組扮演角色,既使學生理解課文的學習要求,又可以從人物中受到思想教育,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語文教學中無不滲透著德育,語文與德育二者也有密切的聯系:沒有語文,德育像是沒有綠葉的光桿;沒有德育,語文像是只剩下河床的枯河。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接受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需要,成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充分體現了教書育人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