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林蘭香》主旨新探
—— 世情小說雅俗系列研究之十一

2012-03-19 18:08:58申明秀
關(guān)鍵詞:儒道道家屈原

申明秀

(復(fù)旦大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林蘭香》主旨新探
—— 世情小說雅俗系列研究之十一

申明秀

(復(fù)旦大學(xué)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林蘭香》有著三重意蘊,最表層是燕夢卿的個人悲劇,中間層是屈原的儒家精神,最里層則是塵夢蘇醒之后的道家追求,所以作品雖有大量的儒家敘事,但其根本的意旨卻是道家思想,具體表現(xiàn)為耿朗的由儒及道、燕夢卿的臨終悟道、田春畹的儒道兼?zhèn)湟约靶麗勰?、平彩云的道家本色等?!读痔m香》雖過于文人化,而在雅俗結(jié)合上差強人意,但它依然是出色的明清世情小說之一。

《林蘭香》;雅俗;世情小說

明清世情小說的主旨一般都與儒道釋有關(guān),如《金瓶梅》、《醒世姻緣傳》宣揚因果報應(yīng),《歧路燈》弘揚儒家精神,《紅樓夢》演繹佛教色空真諦等等,雖思想內(nèi)涵不一,但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實現(xiàn)作品的勸世宗旨?!读痔m香》承接《金瓶梅》,雖汲取了一些才子佳人小說的因子,但不足以改變其世情小說的基本面貌。今人主要用現(xiàn)代話語來闡釋《林蘭香》,如“《林蘭香》以其長篇巨制、深刻的激進意識和悲劇精神,展示了 18世紀(jì)悲劇的前期景象。為《紅樓夢》的成功在思想和藝術(shù)形式上做出了探索”[1]、“《林蘭香》繼承了《金瓶梅》的敘事模式和才子佳人小說崇才重情的特點,在此基礎(chǔ)上又有所發(fā)展,力求更真實地展示女性的生存狀況,從而寫出了才女的悲劇,小說中女性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強化?!盵2]等等,當(dāng)然也有用傳統(tǒng)話語來解讀《林蘭香》的,如“燕夢卿在理智上絕對接受的道學(xué)思想和她的不可泯滅的個性、才華的微烈沖突以及她本能上的對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渴望和她的實現(xiàn)方法之間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構(gòu)成了這個悲劇的基礎(chǔ)”[3]、“《林蘭香》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面對死亡的思想深度,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身上所傳承積淀下來的儒道思想不斷交匯而得來的,作者所推崇的道家生存方式并不能真正解脫死亡焦慮,因為忘卻的本身就是帶有自發(fā)的強制性的。”[4]等等,這些研究從不同的視角探討了《林蘭香》的思想內(nèi)涵。本文依然從儒道釋的視角,立足文本的分析,努力探尋作品的思想脈絡(luò),以進一步厘清作品的主旨,并從小說雅俗結(jié)合的維度來總結(jié)其創(chuàng)作的成敗得失。

一、“林蘭香”的寓意

《林蘭香》原書題“隨緣下士編輯”,每回末都附有“寄旅散人”的大量點評,從點評細(xì)致與到位的程度,可以推斷作者與點評者實際上是同一個人,且這兩個化名都一樣帶有道釋的意味,由這兩個化名讀者也能推測作品大致的思想傾向與藝術(shù)風(fēng)貌。

《林蘭香》這一書名與《嬌紅記》、《金瓶梅》等顯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它的寓意卻更顯豐富、深刻?!读痔m香》一書深得莊子寓言寫法之真?zhèn)?,小到人名書名,大到謀篇布局,字里行間無不充滿了寓意,小說正文之前的“林蘭香叢語”就已透露了作品的這一重要特色,而給了讀者解讀《林蘭香》的一把關(guān)鍵的鑰匙。作品開篇就詳細(xì)交待了“林蘭香”的基本寓意:“林者何?林云屏也。其枝繁雜,其葉茂密,勢足以蔽蘭之色,掩蘭之香,故先于蘭而為首。蘭者何?燕夢卿也,取燕姞夢蘭之意。古語云:‘蘭不為深林而不芳’,故次于林而為二。香者何?任香兒也。其色嬌柔,足以奪蘭之色。其香霏微,足以混蘭之香。故下于蘭而為三。合林蘭香三人而為名者,見閨人之幽閑貞靜,堪稱國香者不少,乃每不得于夫子,空度一生,大約有所掩蔽,有所混奪耳。如云屏之于夢卿,所謂掩蔽也。如香兒之于夢卿,所謂混奪也。掩蔽不已,至于坎坷終身?;鞀Z不已,至于悠忽畢世。”①參見: 隨緣下士. 林蘭香[M]. 于植元, 校點. 沈陽: 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 1985. 本文所涉及《林蘭香》文本內(nèi)容均出于此, 以下不再一一注明.但從全書看來,作者的用意遠(yuǎn)不局限于此,因為代表“蘭”的作品主人公燕夢卿不僅來自于《左傳》的“燕姞夢蘭”,其實更來自于《離騷》的“吾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敝?,而使得燕夢卿儼然成了屈原的化身。屈原常以“香草美人”來抒懷,喻示自己高潔的君子人格,他因為周圍各種小人的誣陷、挑撥,得不到國君的重用,無法實現(xiàn)自己“美政”理想與救國抱負(fù),而長期被“掩蔽”、“混奪”,所以作者設(shè)計的“林蘭香”這一人物組合關(guān)系無疑是屈原一生處境的翻版。

屈原首先是浪漫詩人,然后是政治家,雖不是正宗的儒家傳人,但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救世精神卻蓋過了儒家思想的鼻祖孔子??鬃与m也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zhí)著,可比屈原理性得多的他在現(xiàn)實面前一次次碰壁之后也一再宣稱:“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保ā墩撜Z·公冶長》)而顯示了儒家中庸的智慧,甚至帶有道家的意味。可深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钡那瓍s一條道走到黑,最終舉身赴清流,而讓自己“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钡纳氯欢?。偉大人物的心靈其實是相通的,魯迅曾經(jīng)深有體會道:“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5]老子、陶淵明、王維、白居易等人從“儒家夢”醒過來之后找到了或道家或釋家的出路,當(dāng)然沒什么大的痛苦與焦慮,而屈原、阮籍、李白、王國維等人的“儒家夢”幻滅之后,一時找不到或不愿走別的道路,或借酒消愁忘憂,或吟詩詠懷,痛苦、絕望不堪之時甚至自殺,魯迅曾經(jīng)也經(jīng)歷了一段彷徨、寂寞的人生低潮。蕓蕓眾生,一輩子渾渾噩噩,大夢不醒,倒也無事,而那些極少數(shù)的夢醒之人,如果找不到人生的新坐標(biāo)與出口,那就成為人世間最痛苦的另類了,屈原就是這樣的典型,漁夫吟唱的孔孟所提到的《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孟子·離婁上》)也不能動搖其“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钡膱?zhí)著,而“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保ā冻o·漁夫》)儒家堅持“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奔啊斑_(dá)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信條,所以后人對屈原也褒貶不一,比如司馬遷就對屈原崇拜有加:“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拼酥疽?,可與日月爭光可也?!保ā妒酚洝で袀鳌罚┒浜蟮陌喙虅t不盡以為然,對屈原貶多褒少:“露才揚己……責(zé)數(shù)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不容,沉江而死……雖非是明智之士,可謂妙才也。”(班固《離騷序》)李白曾感嘆:“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李白《送蔡山人》)事實上一般世人并不能感知那些“獨清”、“獨醒”之輩心靈的孤獨與痛苦,也無所謂拋棄他們,還是屈原們不甘隨波逐流而拋棄了自己的生命,同時也拋棄了“皆濁”、“皆醉”的蕓蕓眾生。如是壯舉雖也有警醒后人之意,可知者寥寥,他們永遠(yuǎn)是寂寞的。那么,《林蘭香》的女版屈原敘事究竟是何用意呢?作者對屈原的化身燕夢卿持什么態(tài)度呢?我們看到燕夢卿各方面堪稱完美,像她那樣的孝女節(jié)婦已是不可多得,婚后因為丈夫的多疑加之任香兒的挑撥,而漸漸被丈夫所冷淡,可就是在忠信見疑的處境下,她仍有為耿朗斷指做藥、剪發(fā)制袍等壯舉,實在是難能可貴,深受眾人稱贊,但她生前就是沒有贏得丈夫的心,而演繹了與屈原極為相似的人生悲劇。表面看來,《林蘭香》似乎是通過燕夢卿的形象來歌頌屈原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積極入世的儒家精神,可對比二人的結(jié)局,又發(fā)現(xiàn)“林蘭香”另有深意。屈原自稱為“獨醒”之人,是他與世人相比而言的,可在道家眼里,他依然是一個“醉人”,至死都沒有從其“美政”的“儒夢”中醒悟過來。當(dāng)郢都被破,屈原心中最后的一絲希望也隨之徹底破滅,他那顆漸至枯竭的執(zhí)著的救國之心至此也完全死了,以身殉國是其必然的結(jié)局。如果說唯利是圖的世人做的是“小夢”,那么“儒夢”便是“大夢”,“獨醒”的屈原確實超越了世人的“小夢”,而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可他不知道他其實只是進入了另一個“大夢”而已,同樣沒有執(zhí)著的必要。而燕夢卿的結(jié)局顯然與屈原不同,雖然都是因絕望而亡,但燕夢卿是絕望后完全醒悟了,棄世仙化而去。當(dāng)燕夢卿第二次做那個“林蘭香之夢”后,她“想了多時,恍然悟道:‘是了,那樹木分明是大娘真形,那萱草分明是三娘小照,那柔茅浮萍,分明是四娘五娘現(xiàn)身,那蘭花分明是我的結(jié)果。一聲響后,萬樣皆空,可見人生世上,壽夭窮通,終歸烏有,又何必苦相爭執(zhí)哉!’想至此間,頓覺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保ǖ?35回)此時的燕夢卿已從儒家的“大夢”中基本蘇醒過來了,正如此回回前詩所概括的那樣:“全憑慧劍斷三尸,悟徹塵緣不作癡。事到頭來渾是夢,炎涼空自費爭持?!倍⒗誓欠狻叭耸俏鍌€,詩只四首?!钡募倚艅t給了燕夢卿最后的一擊,而使得燕夢卿幡然醒悟,溘然仙逝前她草書一絕:“夢里塵緣幾度秋,卿家恩意未能酬。仙源悟處歸宜早,去去人寰莫再留!”(第36回)此回末寄旅散人點評道:“三尸斬而夢卿亡,分明見得妄念息而塵夢醒。莊子寓言,觀者自知。”“三尸斬”是道教術(shù)語,指斬掉自己的善念、惡念及自身,顯然燕夢卿是悟道而夢醒,道家是其最終的歸宿,其死后居住的“藍(lán)田舊府”宛若仙界,也是一個明證。

綜上所述,“林蘭香”有著三重意蘊,最表層是燕夢卿的個人悲劇,中間層是屈原的儒家精神,最里層則是塵夢蘇醒之后的道家追求。

二、《林蘭香》的主旨

對人生短暫與現(xiàn)實無味的焦慮,是道家思想得以形成與傳播的兩大重要原因,《林蘭香》對此做了生動的演繹。自古以來,智者、詩人對生命短暫的感觸尤其強烈,而留下了一系列千古名句,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墩撜Z·子罕》)“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保ā肚f子·知北游》)“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保ú懿佟抖谈栊小罚叭松鋈缂?,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迭,賢圣莫能度。”(《古詩十九首·驅(qū)車上東門》)“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保愖影骸兜怯闹菖_歌》)等等,無不透露出沉重的感傷與憂慮,《林蘭香》亦充滿了這樣的議論:“天地逆旅,光陰過客,后之視今,今之視昔,不過一梨園,一彈詞,一夢幻而已?!保ǖ?1回)“可見人生世上,真如夢幻泡影,反不及這一片紙,千里萬里,千年萬年的流傳不朽。”(第49回)“然則人本無也,忽然而有;既有矣,忽然而無;論其世,不過忽然一大賬薄?!保ǖ?4回)同時作者又通過人物之口來進一步強化這樣的思想,如“鄭文勸道:‘人生如白駒過隙,何須自求困苦’?!保ǖ?回)“(彩云)自嘆道:‘世事如漆,人生若夢。我現(xiàn)在雖有所托,而從前之悠悠忽忽,奇奇怪怪,至今兀自不解。何造化之顛倒人以至此哉’?!保ǖ?2回)“愛娘道:‘人本如寄,生死何傷?但疑釋而后身死,身死則心安’?!?第30回)等等,使得作品籠罩了一層感傷的色調(diào)與翼求解脫的渴望。

古人給出的消解因生命短暫而引起的心靈焦慮的方案,無非是忘憂與去憂兩種。前者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保ú懿佟抖谈栊小罚┛伞芭e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酒只能使人暫時忘憂,卻不能從根本上去憂。后者如“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優(yōu)。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dāng)及時,何能待來滋?愚者愛惜費,但無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這里似有及時行樂的意味,《林蘭香》開篇詩中也有相近的表述:“暮鼓晨鐘作荏苒,何為秉燭不倘佯?!钡@里的及時行樂并非指像書中耿朗、任香兒那樣沉溺色欲,而是提醒世人不要太被物所累,不要太世俗,活得太沉重、壓抑,相反,應(yīng)盡量看破紅塵,重視精神追求,活得灑脫一些,正如作品中宣愛娘所自我剖析的那樣:“至于我的為人,若說無一可愁,那有許多可喜?只是人生百年,所樂者有限,所憂者無窮。若不尋些快事,豈不白白過了此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與其憂無益之憂,何如樂現(xiàn)成之樂!”(第 43回)就是說,如果運用道家的智慧來觀照短暫人生如夢如幻的實相,就可以達(dá)到去憂、無憂的逍遙境界?!读痔m香》中的宣愛娘、平彩云這兩個人物就有著這樣的寓意:“逢場作戲之宣愛娘,隨遇而安之平彩云,雖與蘭有和不和之異,究其終,則皆蘭之可以忘憂,可以為鑒者也?!保ǖ?回)“宣”即“萱”,中國自古就有萱草忘憂的說法,所以宣愛娘就是道家“無憂”的化身,而屢屢為燕夢卿排憂解難,并多次勸導(dǎo)燕夢卿:“忍之一字,固息事之源,實乃生病之胎也,莫若忘字為上。古人云:‘大道玄之又玄,人世客而又客。直至忘無可忘,乃是得無所得。”(第21回)“生死命也,遇合時也。如以不遇而即言死,則先妹而死者,不知其幾多矣,何吾未之多見也。素患難行乎患難,妹總不能取法乎上,亦何至如匹夫匹婦之自經(jīng)于溝瀆者哉。”(第 30回)而灌輸給燕夢卿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道家哲理?!读痔m香》書名中雖然沒有嵌入宣愛娘的名字,但宣愛娘顯然在“林蘭香”這一人物組合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預(yù)示著以儒家道學(xué)自居的燕夢卿在宣愛娘的影響、幫助之下,最終也會向著宣愛娘所代表的道家靠攏。平彩云,正如其名字所喻示的那樣,她沒有主張,沒有性格,就像天上飄蕩的彩云一樣,隨遇而安,與宣愛娘一起成為作品道家精神的寓言載體。

《林蘭香》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田春畹,雖也沒有嵌入書名中,但同樣頗有深意。田春畹為燕夢卿的伺妾,與燕夢卿在外表、心性諸方面都很相像,燕夢卿死后,成為燕夢卿的“后身”,繼續(xù)燕夢卿未完成的諸多心愿,而由妾升至大夫人,年登七十,含笑而逝,正如小說開篇所預(yù)言的那樣:“故睹九畹之良田,宿根尚在,國香不泯?!鼻喑鲇谒{(lán)而勝于藍(lán),處處以燕夢卿為榜樣的田春畹,很多方面都超越了燕夢卿,正如寄旅散人所一再稱贊的那樣:“春畹不讀書勝于讀書,于夢卿為忠婢,于順哥為仁母,于耿瞞照為賢妾,于棠夫人為義婦。忠也,義也,仁也,賢也,春畹固深有得于讀書之旨者也?!保ǖ?6回)“春畹為侍女是賢侍女,為妾是賢妾,為妻是賢妻,為母是賢母。攸往咸宜,真令人愛之敬之,壽而且康,不亦宜乎。”(第 57回)德才兼?zhèn)涞难鄩羟湟驗槿狈Φ兰业男男囟鴮?dǎo)致自己人生的悲劇,沒有文化的田春畹卻抒寫了非常成功、圓滿的人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田春畹儒道兼?zhèn)洌缧麗勰锼_導(dǎo)的那樣:“六娘嗣后須當(dāng)放開懷抱,凡事隨緣,切莫效二娘自討苦吃也!”(第 43回)醒悟后的燕夢卿雖死猶生,作者設(shè)計的燕夢卿的“替身”、“后身”田春畹的圓滿人生,顯然就是象征了儒道結(jié)合的成功與完美。

對現(xiàn)實的失望與否定是滋生道家思想的另一重要原因。儒道釋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文化脊梁,明清時期,社會日趨糜爛,跟儒道釋自身的墮落也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作者在第 52回對此作了集中的表現(xiàn)。首先作者借俠客之口對道釋的現(xiàn)狀大加鞭撻:“古之釋子明心見性,銳志慈仁。今之釋子指佛吃穿,滋意淫盜。以我想不作這和尚也罷。古之羽流,守一抱元,逍遙世外。今之羽流,燒鉛煉汞,混濁人間。以我想,不作這道士也罷。”然后又借兇醫(yī)蠱婢、賊道淫僧之口揭露儒家的丑惡嘴臉:“古之儒者,窮理盡性,止于至善。今有一等人,冠儒冠,服儒服,人面獸心,背常亂理,或閨門不整,或淫義不分,自家早得罪了周公孔子,反來責(zé)備別人。卻不識羞!”接著又借俠客之口總結(jié)道:“周程不作,世乏真儒。皆這些兇醫(yī)蠱婢,賊道淫僧,惑世侮民之所致也?!弊髡咄ㄟ^儒道釋的古今對比,揭示了世風(fēng)日下、人心不古的文化原因,顯然作者并非是要否定儒道釋,而是對儒道釋日益衰敗的現(xiàn)狀大為不滿,正如寄旅散人在回末所點評的那樣:“醫(yī)巫僧道,借此一罵,非借此概罵之也,罵其為奸為利者耳。末于儒又痛罵之者,蓋農(nóng)工商賈皆本于儒,而僧道亦皆儒者之人為之也。安得不罵之,安得不痛罵之!”四個惡人雖被誅殺,而社會的污濁亦可見一斑。

《林蘭香》男主人公耿朗的一生,同樣形象地演繹了塵心見冷、由儒及道的心靈嬗變過程。耿朗一生前后共有一妻五妾,正如《林蘭香叢語》所提示的那樣;“唐云叟寄秦尊師云:‘翠娥紅粉婢娟劍,殺盡世人人不知?!⒗誓缬谏?,以致促其年是也?!惫⒗手耙布臣秤诠γ?,沉溺酒色,可自從燕夢卿死后,他也漸漸有所醒悟。為紀(jì)念燕夢卿,耿朗將九畹軒改名冷梅軒,九回廊改名冷竹廊,九皋亭改名冷心亭,對耿朗的這一舉動,宣愛娘有一段詳細(xì)的闡釋:“我想,二娘當(dāng)日讓居?xùn)|一所,不肯專理家私,使人名利之心可冷。后來分辨朋友的好歹,不教官人受馮、張之累,使人交游之心可冷。不與同類分是非,不與一家分彼此,使人爭競之心可冷。及至夫妻反目,猶然割指醫(yī)病,使人愛憎之心可冷。孝義感動得宦官內(nèi)侍,恩德感動得女子小人,使人抑郁之心可冷。且至于嗣有人,遇毒不能傷,遇邪不能害,使人毒惡之心可冷??偠灾?,看得二娘的一生,則人人的心都當(dāng)冷了?!保ǖ?49回)就是勸人冷卻私心、惡念,而生起善心、真心、道心。耿朗臨終前病中曾有感言:“想到四老爺哭燕岳父的祭文,把功名心灰了。想到任家送四娘為妾的事,把財帛心灰了。想到大老爺病中遺言,及今年楊岳母病故事體,把兒女心灰了。想到公明、子通、季子章與六娘之言,把恩愛心灰了?!保ǖ?54回)其塵心漸死,道心始發(fā),只可惜他的生命已近枯竭,但畢竟有所醒悟。耿朗兒子耿順在夢見生母燕夢卿對他說“你要反本窮源,須尋自家本來面目。功不可居,名不可久。汝從我言,雖滄海重新,桑田再變,亦可無恙也?!敝螅ǖ?4回),急流勇退,隱居西山近30年,99歲去世,同樣是典型的道家敘事。另外,小說中有意安排了大量的死亡與墳?zāi)箶⑹?,也無疑增添了作品的道家氛圍。

總之,《林蘭香》雖有大量的儒家敘事,但其根本意旨卻是道家思想,作者精心設(shè)計的諸多人物、人名、細(xì)節(jié)、情節(jié),無不是為作品的這一中心意旨服務(wù)的。作者宣揚道家思想,但并沒有否定儒家思想,而是讓儒道并行不悖,和諧統(tǒng)一,同時展現(xiàn)了儒道各自的偉大力量與至高境界。

三、《林蘭香》的雅俗結(jié)合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钡朗请y以用言語表達(dá)的,《道德經(jīng)》已勉為其難,而要用小說來演繹道家精神,其難度可想而知,所以《林蘭香》的寫作難度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宣揚因果報應(yīng)的《金瓶梅》與弘揚儒家精神的《歧路燈》。應(yīng)該說《林蘭香》在雅俗結(jié)合這方面還是作了很大努力的,一方面作者塑造了燕夢卿、田春畹、宣愛娘、任香兒、耿朗等一系列比較豐滿的藝術(shù)形象,另一方面作者充分運用莊子的寓言寫法和自己淵博的學(xué)識,巧妙地化用前人的各種典故,隨機說法,比如用“林蘭香”來喻寫屈原、用宣愛娘來代表道家等等,既有形象的演繹,也有直接的議論,多層次、立體地展現(xiàn)了道家的真諦。

《林蘭香》的思想內(nèi)涵是深刻的,但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與《金瓶梅》、《紅樓夢》等世情杰作相比,還有差距。首先,作者的寫實能力不夠,像《金瓶梅》、《紅樓夢》中撲面而來的那種行云流水般的細(xì)節(jié)描寫并不多見,不少描寫顯得生硬、做作。其次,直接或間接說理、說教過多,沒能充分發(fā)揮小說的藝術(shù)特性,盡量讓形象說話,而是讓人物成了單純的作者觀念的傳聲筒,削弱了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另外,《林蘭香》也顯得不夠通俗。一是過多地運用寓言的寫法,增加了讀者閱讀的難度;二是白話與韻文的摻雜使用,雖然增強了語言的文學(xué)性,卻是以犧牲小說的通俗性為代價的,而有違通俗小說的基本屬性,過于文人化。所以《林蘭香》在雅俗結(jié)合上有所欠缺,盡管如此,《林蘭香》所摹寫的紛繁的明清北京的世態(tài)人情及其所蘊含的道家思想,在明清世情小說中還是獨樹一幟的,而大放異彩,其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種種創(chuàng)新雖有遺憾,但其積極的探索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且給了后人不少有益的啟示。

[1] 王旻. 困惑與選擇: 《林蘭香》悲劇散論[J]. 社會科學(xué)輯刊, 1989, (1): 124-127.

[2] 何小蓉.《林蘭香》與古代小說女性意識的覺醒[D]. 漢中: 陜西理工學(xué)院文學(xué)院, 2010: 33.

[3] 吳存存. 道學(xué)思想與燕夢卿悲劇: 讀《林蘭香》隨筆[J]. 明清小說研究, 1988, (3): 137-150.

[4] 駱錦芳, 馬曉霞. 從《林蘭香》的生死觀看儒道思想的沖突與融合[J]. 云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 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5, (1): 89-95.

[5] 魯迅. 墳[C] // 魯迅. 魯迅全集: 第1卷.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81: 159.

New Exploration in Theme of Lin Lanxiang—— The Eleventh Study on Elegance and Popularity of Novels about Human Relationships

SHEN Mingxiu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er,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200433)

Three layers of meanings were contained in Lin Lan Xiang. They are: Yan Mengqing’s personal tragedy (the outermost layer), Confucianism of Qu Yuan (the middle layer), and Yan Mengqing’s pursuing of Taoism after waking up from secularity (the innermost layer). So, even plenty of narrations of Confucianism were introduced in the novel,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novel is to promote Taoist thought. The purpose is concretely embodied in Geng Lang’s changing from Confucianism to Taoism, Yan Mengqing’s understanding Taoism on her dying breath, Tian Chunwan’s knowledge in both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Xuan Ainiang and Ping Caiyun’s air of Taoist. Though the combination of elegance and popularity is barely satisfactory for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elegance, Lin Lan Xiang is still one of the superior novels about human relationship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Lin Lan Xiang; Elegance and Popularity; Novel about Human Relationships

I107.419

A

1674-3555(2012)02-0060-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2.010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劉慧青)

2011-07-23

申明秀(1967- ),男,江蘇泰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文學(xué)古今演變的地域性

猜你喜歡
儒道道家屈原
中國樂派形成的思想傳統(tǒng)中儒道釋的特殊闡發(fā)與貢獻(xiàn)
中國音樂(2022年3期)2022-06-10 06:27:36
圣王與革命——由“湯武革命”看宋儒道統(tǒng)論中的“排荀”
夢見屈原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26
端午思屈原
少先隊活動(2020年6期)2020-07-27 01:35:04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2
漫畫道家思想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6:45:11
漫畫道家思想
牢記道家養(yǎng)生“十不過”
紅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6:11
屈原送米
道家思想に學(xué)ぶ現(xiàn)代的ガバナンス
荣昌县| 辽源市| 井冈山市| 米泉市| 黎平县| 平阴县| 松原市| 梅州市| 尖扎县| 沙洋县| 都安| 瑞安市| 兴海县| 吉安市| 得荣县| 长治县| 商河县| 荥阳市| 内乡县| 临颍县| 淅川县| 红安县| 通山县| 社旗县| 杭锦后旗| 寻甸| 清远市| 舒城县| 蛟河市| 台南市| 水富县| 宁陕县| 灌云县| 拉孜县| 铜陵市| 志丹县| 诏安县| 潼关县| 石泉县| 昌江|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