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梁啟超“復古與解放”概念對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趨勢之影響

2012-04-07 22:07符思毅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古史梁氏學術史

符思毅

(西南民族大學 政治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論梁啟超“復古與解放”概念對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趨勢之影響

符思毅

(西南民族大學 政治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在對清代學術史回顧中,“復古與解放”概念可謂梁啟超之卓越見識。這一思想概念對清代近三百年學術發(fā)展規(guī)律性之揭示,不僅說明了“復古”與“解放”相反相成的辯證關系,還指出了中國學術在近現(xiàn)代發(fā)展之趨勢,即由對學術本身重新反思、定位、追溯本源的復古運動,來解放當下學術之困境。

學術史;近現(xiàn)代學術;復古與解放;梁啟超

關于學術發(fā)展趨勢之論述,或者說對當時學術之總結(jié),古已有之,如《莊子·天下》、《尸子·廣澤》、《荀子·非十二子》、《荀子·天論》、《荀子·解蔽》、《呂氏春秋·不二》、《淮南子·要略》、司馬談《六家要指》、《漢書·藝文志》、王弼《老子指略》、《抱樸子·明本》、《文心雕龍·諸子篇》等等文獻,既是對以往學術之總論,又以窺見將來學術發(fā)展之趨勢,諸如此等篇章,常為學者所依據(jù),其影響之大不言而喻。

那么,近現(xiàn)代之學術發(fā)展趨勢又如何呢?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學術發(fā)展又將呈現(xiàn)怎樣之軌跡呢?梁啟超“以復古為解放”之概念,可謂一語“驚心”,其對清代二百多年學術發(fā)展規(guī)律性之揭示,不僅說明了“復古”與“解放”相反相成之辯證關系,還指出了中國學術在近現(xiàn)代發(fā)展之趨勢。同時,當下學術發(fā)展之實踐也驗證了梁啟超“復古與解放”概念之先見性和學術價值之重要性。

一 梁啟超“以復古為解放”之概念

梁啟超關于“以復古為解放”之概念,早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近世之學術》中就指出:“本朝二百年之學術,實取此前二千年之學術,倒影而繅演之。如剝春筍,愈剝而愈盡里;如啖甘蔗,愈啖而愈有味。不可謂非一奇異之現(xiàn)象也……宋學極盛數(shù)百年,故受以漢學;漢學極盛數(shù)百年,故受以先秦。循茲例也,此通諸時代而皆同者也?!灾硕儆嗄觊g,總可命為‘古學復興時代’?!盵1]認為清代學術為“古學復興時代”,其復興之方法為上推歷史,逐代復古,其復興之目的則是為了解放當時學術之困境。

而在《清代學術概論》一書中,則正式提出了“以復古為解放”之概念,是書第二節(jié)《略論“清代思潮”》認為“清代思潮”是“則對于宋明理學之一大反動,而以‘復古’為其職志者也?!盵2]又說:“縱觀二百余年之學史,其影響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蔽之,曰‘以復古為解放’。”[2]第三節(jié)《清學的出發(fā)點》又說:“吾言清學之出發(fā)點,在對于宋明理學一大反動?!盵2]認為清代學術思想之解放,是以反對宋明理學為起點,來回復到六朝、唐之學,逐漸“倒影而繅演之”。梁啟超弟子蔣方震為本書作序時,說:“震惟由復古而得解放,由主觀之演繹進而為客觀之歸納,清學之精神?!盵2]認為“由復古而得解放”是清代學術之發(fā)展精神。近代朱維錚為本書作導讀時,對此觀念亦表示認可。

那么,清代學術“復古與解放”究竟要到怎樣境地呢?梁氏認為順治、康熙間,孫奇逢、黃宗羲、李颙仍主王學,故明學占學界第一之位置??滴踔腥~,考據(jù)家言盛起,于是宋學占學界第一之位置。自顧炎武勸讀注疏,六朝、三唐學逐漸占學界第一之位置。自惠棟、戴震而后,則東漢學占學界第一之位置。自今文家莊存與、劉逢祿、魏源、邵懿辰而后,則西漢學占學界第一之位置。自康有為前后諸子學興起,先秦學占學界第一之位置。同時,他又提出“夫既已復先秦之古,則非至對于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由此可知,清代學術是以復先秦學為最后境地。

此后,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基礎上寫成《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首章題為“反動與先驅(qū)”,說道:“凡研究一個時代思想,必須把前頭的時代略為認清,才能知道那來龍去脈。本講義所講的時代,是從它前頭的時代反動出來?!盵3]可見,各時代逐次復古之概念已成為梁氏治學之一基本方法。

在對清代學術史回顧中,“復古與解放”概念,可謂梁氏之獨到見識。認為學術由于歷史原因遭割裂、中斷,而對其重新反思、定位、追溯本源,作復古運動,即便是對當下學術困境之解放。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可以說復古即是解放,解放即是復古,復古與解放呈現(xiàn)出不可分割之辨證統(tǒng)一性,正所謂“由闡舊學而致新知,致新知必包含著闡舊學”。故“復古”與“解放”之辯證關系,以及二者于“辯章學術,考鏡源流”之深意,對研究中國近代學術史之發(fā)展都具有積極作用。

二 民國諸學者對梁氏“復古與解放”概念之學術共識

胡適評價梁啟超曾說:“二十年來的讀書人,差不多沒有不受他的文章的影響的”[2],可見作為“開一代風氣”之學者,梁啟超確有其真知灼見處,由此亦可窺見梁氏學術概念之影響力。

胡適評價顧頡剛治古史之方法時,稱之為“剝皮主義”,說:“顧先生的這個見解,我想叫他做‘剝皮主義’,譬如剝筍,剝進去才有筍子吃。”又說:“凡是一件史事,應看它最先是怎樣,以后逐步逐步的變遷是怎樣”[9],認為這是顧頡剛討論古史之根本見解和根本方法。胡氏這一形象之比喻,卻正是來源于梁氏“如剝春筍”、“如啖甘蔗”之說。

對于梁氏“復古與解放”概念,錢穆則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曾記梁任公在《清代學術概論》里有一番話,大意是說(手邊無其書,不能直引),清代一代學術,以復古為解放;最后到今文學家上復西漢之古來解放東漢鄭許之學,譬如高山下石,不達不止,為學術思想上必有之一境。其說良是。惟其不免自站在今文學家一面,專為清代學術立說,其實所謂以復古為解放者,至于晚清今文學派,尚未達到最后之一境。自今以往正該復先秦七國之古來解放西漢,再復東周春秋之古來解放七國,復西周之古來解放東周,復殷商之古來解放西周,復虞夏之古來解放殷商,溯源尋根,把中國從來的文化學術思想從頭整理一過,給予一種較為新鮮而近真的認識,對于將來新文化新思想的發(fā)展上定有極大的幫助?!盵5]承接梁氏之意,錢穆認為“以復古為解放”之概念不僅僅是清代學術發(fā)展之規(guī)律,更是中國學術思想上必有之現(xiàn)象,并預言將來要“復虞夏之古”,尋求民族文化之本源,甚至把中國文化思想從頭整理一遍。

錢穆又在《國學概論》說:“此今日考論古史一派,實接清儒‘以復古為解放’之精神,而更求最上一層之解決,誠為不可忽視之一工作也?!盵6]進一步提出了治史學者誠要因循“以復古為解放”之概念以治史之見解。

而疑古學者顧頡剛在《古史辨》第二冊《自序》所說:“我真想拿戰(zhàn)國之學來打破西漢之學,還拿了戰(zhàn)國以前的材料來打破戰(zhàn)國之學,進攻這最后兩道防線,完成清代學者所未完之工?!盵7]單就方法論上說,與梁氏這一發(fā)現(xiàn)也是大致相同。

關于“復古”一詞,并非是說要“回復古代、”“恢復古代”,相反,“大同”局面無法再現(xiàn),三代四代之學更不可能恢復。然而“復古”卻具有“變通”之意,與“解放”相反相成,所謂非“復古”不得“變通”、不得“解放”,如清人吳喬《圍爐詩話》所說:“詩道不出于復變,變謂變古,復謂復古。變乃能復,復乃能變,非二道也。”又傅斯年曾將“復古”與“新生命”并稱,他說:“我以為清朝一代的學問,只是宋明學問的反動,很像西洋Renaissance時代的學問,正對著中世的學問而發(fā)。雖說是各新生命,其實復古的精神很大。所以我平日稱它做‘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8]可見梁、傅二人對“復古”之“變通”、“求善求真”之意有著共同之認識。

要之,梁啟超“以復古為解放”概念之發(fā)見以及對學術發(fā)展趨勢之預見性,已經(jīng)在當時學術界中形成了共識。

三 梁氏“復古與解放”概念于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趨勢之作用

關于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趨勢,從外部環(huán)境看,似乎受到西學沖擊,而表現(xiàn)出中西交融之態(tài)勢,正如近代新儒家對中國學術以及文化“一體性”之確認,發(fā)揚自我,同時也不排斥西學。但另一方面,從中國學術自身之內(nèi)在理路發(fā)展看,則表現(xiàn)為“復古與解放”運動,即對近代學術思想進行清理、反思、定位、追溯本源,作復古運動。清代可謂集古學之大成,而近現(xiàn)代保守學者正是沿著清人之路,對學術自身之發(fā)展做一清理,這一清理表現(xiàn)為反思當下學術、暫時不顧西學,而打破、甚至跳出現(xiàn)狀,直指尋求中國學術之真實,來走出當下學術混亂之局面。這種學術發(fā)展趨勢與既不能解決學術、文化混亂問題之“不中不西”之學,以及脫離中國學術而一味追逐西學者相比,表現(xiàn)出學術理路之純粹性、正統(tǒng)性和中和性。

無疑,梁氏“復古與解放”概念正為近現(xiàn)代保守學者所資用,以“復古”求“解放”之概念也逐漸指出了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之一大趨勢。如近代學者鄧實、黃節(jié)等人創(chuàng)辦之“國學保存會”及《國粹學報》,即以“存學”為一大宗旨,與梁氏“復古與解放”概念頗具相通之處,都強調(diào)保存?zhèn)鹘y(tǒng)文化,恢復民族精神,希借復興古學來實現(xiàn)民族之復興和強盛。鄧實《古學復興論》中說:“吾人今日對于祖國之責任,唯當研究求古學,刷垢磨光,鉤玄提要,以發(fā)見種種之新事理,而大增吾神州古代文學之聲價?!盵9]并舉例說明,“至于羅馬強盛,在于古學復興,日本振興,基于保存國粹。前事不遠,彰彰可考也?!盵9]亦如研究史學者,諸如張爾田、柳詒徵等等,均致力于探討六藝、百家道術之本源,而又未嘗不以“復古”為標示,探幽發(fā)微,借古鑒今,以期大明經(jīng)世治道之學,以見復興華夏民族之功效。這也正如錢穆所說,“以復古為解放”之概念于考論古史一派為“不可忽視之一工作也”,那么在此,也可以說“復古與解放”概念為治史學者之要訣,為現(xiàn)代史學研究發(fā)展之一大趨勢。

然而,以“復古”而求“解放”之概念,不僅對于保存與發(fā)揚古學,及流略學、史學研究影響甚大,而且對進一步研究經(jīng)學、諸子學、文學、義理學、倫理學、以及社會學之影響亦是存在。例如文學一端,近學者多引西說,持文學起源于游戲,此說與吾國《尚書》、《詩經(jīng)》以及《左傳》之所表現(xiàn)之嚴謹、整飭、富麗之文學固有所不合,更與民國學者江瑔所說“六經(jīng)曰文學、曰文章”相差甚遠,那么,探吾國文學之真正起源、及其本身之內(nèi)涵,則非打破現(xiàn)有之文學觀念而求諸古不可了。

由于社會種種因素之影響,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差不多一直都處于反思狀態(tài),或是反思經(jīng)學、或是反思新文化運動、或是反思西學、或是反思疑古思潮,或是反思新儒學等等,然而反思之最終出路在何方呢?反思之后又要達到怎樣之境地呢?就各學派各學者反思所占之理據(jù)而言,高下境界各自不同,故所得認識也應是各得一見,終為“一曲之士”而已?!疤煜轮畏叫g者多矣”,然而“大道”不明,治術何由而出?反思亦有何歸宿?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趨勢之以梁氏“以復古為解放”之發(fā)見,似乎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它不追新立異,按圖索驥,找回“自己”,不失為回復“大道”之一光明路徑。由“復古”而追溯中國文明淵源,而明歷代學術之走向,而明治世之所由出,正本清源,一發(fā)學理之精微,一破當下學術之陋見,此所謂明學術發(fā)展之本末者也??梢?,近現(xiàn)代學術反思現(xiàn)狀、追溯大道之發(fā)展趨勢,有其內(nèi)在之合理性和文化現(xiàn)實之可靠性。

學術講保守,重繼承,貴發(fā)揚,如賀麟所說“在思想和文化的范圍里,現(xiàn)代絕不可與古代脫節(jié)”[10],那么,近年來中國學術史研究之所以逐漸興起?一個重要原因是,學者深刻反思當下學術困境,意識到了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趨勢“以復古為解放”之重要性。如陳平原認為近現(xiàn)代學者“大概是意識到學術嬗變的契機,希望借‘辯章學術,考鏡源流’來獲得方向感?!盵11]進而又說:“同樣道理,20世紀末的中國學界,重提‘學術史研究’,很大程度也是為了解決自身的困惑。因此,首先進入視野的,必然是與其息息相關的‘二十世紀中國學術’。”[11]這正如李帆所說,“大體是考量學術發(fā)展的內(nèi)在理路與外在環(huán)境而出來的”[12]。學術自身之困惑和外在環(huán)境之影響,促成了近現(xiàn)代學者于學術發(fā)展之趨勢研究之必然性。而其研究之方法,則正是遵循了“以復古為解放”之概念,這也如李帆認為,“世紀之交,借學術史的研究,‘辯章學術,考鏡源流’,反思和檢討走過的路,以使中國學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成熟地走向未來,不失為一種非常好思路和方法?!盵12]

反思學術問題,闡發(fā)學理之內(nèi)在發(fā)展路徑,是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所表現(xiàn)出來之一深刻而獨到之見解。然而,借鑒王國維之“二重印證法”,并用地下出土實物證據(jù)與現(xiàn)代先進科技設備儀器,又綜合各大學科之全面考證,來探索文明之淵源,恢復民族之自信,亦是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趨勢“以復古為解放”之一大表現(xiàn)。由李學勤主持之“夏商周斷代工程”,則又是一以探索“古學”來解放當下學術“困境”之好例子,而且研究成果斐然,使夏商周三代有了確切年代表,這于破除疑古思想意義重大,并為繼續(xù)探索中華民族文明起源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鑒于華夏文明史進一步向前推進,張京華主編《湖南科技學院學報》于2005年創(chuàng)辦“虞舜文化與三代文明”欄目,至 2009年第 2期,以“考之文獻,實以‘四代’更為確切”為由,將欄目改名為“虞舜文化與四代文明”。三代,指夏商周,四代,指虞夏商周。由三代到四代,不僅是學術“復古”,對現(xiàn)行學術禁錮思想之解放,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淵源之追溯。而其所著《古史辨派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走向》,資料詳實,觀點新穎,抉幽顯微,以證古史之不誣,以明現(xiàn)代學術之走向,多是發(fā)前人之未發(fā),覺前人之未覺,正如鄭光評價所說:“是對現(xiàn)代學術思想的一種清理和反思,有相當?shù)膶W術價值?!盵13]

由上可知,近現(xiàn)代以來,學者多致力于對當下學術自身之反思和對傳統(tǒng)文明之追溯,表現(xiàn)出梁氏“以復古為解放”之研究態(tài)勢。然而,這種態(tài)勢已逐漸成了近現(xiàn)代中國學術發(fā)展之一趨勢,那么,這種趨勢又究竟要運動到怎樣境地呢?或許如陳祖武評價梁氏“以復古為解放”概念時所說,這“是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個獨立思潮”[14],而這個“獨立思潮”以及其“層層遞進的上溯趨勢”卻得到了近現(xiàn)代學者之共識和發(fā)揮,如錢穆所預見到了要“復虞夏之古”,那么,在將來或許更要復“三皇五帝”之古不可了。

綜上所述,對舊學之闡釋,對學術之復古,既是尋求新知、對學術本身之解放,又是對傳統(tǒng)文化之繼承,更是對中國歷史文明之體認和探尋。而近現(xiàn)代中國學術發(fā)展之趨勢,也正是表現(xiàn)為“以復古為解放”,即對學術本身重新反思、定位、追溯本源,作復古運動,來解放當下學術之困境。或許,當下學術這種“以復古為解放”之趨勢,在可預見之未來,亦將繼續(xù)存在。

[1]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M].夏曉紅導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朱維錚導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

[4]胡適.古史討論的讀后感[A].歐陽哲生.胡適文集(3)[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錢穆.評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A].顧頡剛.古史辨(第五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

[6]錢穆.國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7]顧頡剛.自序[A].顧頡剛.古史辨(第二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

[8]傅斯年.清代學問的門徑書幾種[A].傅斯年.傅斯年全集(卷一)[C].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9]鄧實.古學復興論[J].國粹學報,1905,(9).

[10]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賀麟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11]陳平原.中國現(xiàn)代學術之建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2]李帆.古今中西交匯處的近代學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3]張京華.古史辨派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走向[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

[14]陳祖武.清初學術思辨錄[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K092

A

1673-2219(2012)01-0013-03

2011-09-11

符思毅(1986-),男,湖南張家界人,西南民族大學政治學院中國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校:張京華)

猜你喜歡
古史梁氏學術史
改革開放以來苗族頭飾研究的學術史梳理與回顧
吐蕃王權研究海外學術史鉤沉①
梁氏情境應激箱對小鼠抑郁樣行為的誘導作用
遼代定州梁氏興盛原因研究
近年出土戰(zhàn)國文獻給古史傳説研究帶來的若干新知與反思
美國梁氏文化交流基金會白內(nèi)障復明項目已惠及百余名患者
“視角轉(zhuǎn)換與史實重建——第二屆古史新銳南開論壇”會議綜述
“首屆古史新銳南開論壇”會議綜述
臨洮考古之余的“學術史”尋訪
流亡時期梁啟超的憲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