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代驪靬故縣是否為驪靬降人而置

2012-04-08 00:55宋國榮徐蓉蓉
關(guān)鍵詞:漢簡西域

宋國榮,徐蓉蓉

(甘肅永昌縣文化館,甘肅永昌737200)

·文學與文化研究·

漢代驪靬故縣是否為驪靬降人而置

宋國榮,徐蓉蓉

(甘肅永昌縣文化館,甘肅永昌737200)

驪靬縣是西漢時期設(shè)在今甘肅省永昌縣境內(nèi)的一個故縣,這在中國史書當中多有記載。長期以來中外媒體就此多有報道論述。以漢唐至清代諸多經(jīng)學家的考證為基礎(chǔ),對不斷提出的就此問題的看法與推斷進行梳理,全面展現(xiàn)當代學術(shù)界對此縣為何而置所引發(fā)的爭議與討論,并以金關(guān)漢簡所反映出的信息進行推理分析,驪靬縣為自西域內(nèi)遷的驪靬降人而設(shè)這一觀點更為可信。對歷史材料與對已有成果的梳理串連,對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民族遷徙融合有著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驪靬故縣;驪靬降人;漢代;羅馬

驪靬,是西漢時期設(shè)在今甘肅河西走廊中部永昌縣境內(nèi)的一個故縣。有關(guān)驪靬縣的設(shè)置,歷史典籍和地方史志多有記載和注解。其遺址在今永昌縣城西南10公里處,又名者來寨。2000年改設(shè)為驪靬行政村。其地處祁連山下,海拔約2000米,轄面積約30平方公里,大部屬前草地和山坡林地?,F(xiàn)有居民80余戶,300余人。該地多數(shù)居民有著明顯不同于周邊地區(qū)住民乃至東方人種的一些特殊的體貌特征,而關(guān)于這個人群的來歷則也漸漸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并且在數(shù)十年以來關(guān)于其成因的探討可以說綿綿不絕。本文對驪靬故縣與驪靬降人這一文化迷團進行探討。

一、歷代學者對驪靬的解讀與認知

東漢經(jīng)學家應(yīng)邵《漢書集解音義》注:“驪靬,大秦也,張掖驪靬縣為西域蠻族而置。”唐初學者顏師古《漢書·張騫傳》注解中說:“驪靬即大秦國也,張掖驪靬縣蓋取此國為名耳?!薄稌x書·張祚傳》載涼王張祚“永和十年,遣其將和昊率眾伐驪靬戎于南山,大敗而還。”《后漢書補注》、《二十五史補編·新斛地理志集釋》、《大秦一統(tǒng)志》、《甘肅通志》、《乾隆府廳州縣志》、《涼州府志備考》、《永昌縣志》記載略同:“蓋驪靬國人降,置此縣以處之也?!薄敖駴鲋莞啦h南,本以驪靬降人置縣,者來寨是其遺址。”1936年中國出版的《辭?!?,1989年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馬部驪靬條均說:“古縣名。西漢置,西域驪靬人內(nèi)遷居此,故名。北魏以后作力乾,隋廢。在今甘肅永昌縣南?!鼻皼鰪堨袂矊⒎ンP靬戎于南山,大敗而還,即此。《漢書·地理志·顏師古注》:“今其土俗人呼驪靬,疾言之曰力虔。按《隋志》開皇中并力乾縣入番和,當即此縣?!?/p>

清代學者惠棟,在其著《后漢書》補注中說:“驪靬縣,本以驪靬降人置?!蓖跸戎t在《漢書補》、《后漢書集解》中說:“驪靬縣,蓋以其驪靬降人置?!敝谓?jīng)史并精于西北地理之學的張穆(即石州)說:“驪靬本西域國,漢以其降人置縣,有定音,無定字,故《張騫傳》作嫠靬,《西域傳》作犁靬,與此作麗,皆同音也?!卞X坫、徐松、王筠等清代經(jīng)史學家,考證認為“驪靬縣,本以驪靬降人置”是具有可信度的。

1920年,史學家向達在《中外交通小史》提道:“漢代中國人稱羅馬帝國為大秦,又稱之為犁靬,其實都是羅馬帝國的別名。”“漢書地理志,張掖郡有驪靬縣,此外有隴西郡的大夏縣和上郡的龜茲縣,都是為處置歸義降胡而設(shè),而漢時羅馬帝國與中國交通之盛,于此也可概見。”[1]1944年,中外交通史研究專家馮承鈞認為:“公元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發(fā)西域諸國兵四萬余人攻康居,擒殺郅支單于。羅馬士兵參加了此次戰(zhàn)役,支持郅支單于,這是羅馬人首次和漢兵發(fā)生接觸?!保?]林干編《匈奴史論文集》所錄著名歷史學家齊思和的《匈奴西遷及其在歐洲的活動》中提到公元前36年陳湯伐郅支時說:據(jù)現(xiàn)代學者考證,羅馬士兵參加了此次戰(zhàn)役,支持郅支單于,首次和漢兵發(fā)生接觸。北匈奴郅支單于既死,臣服于漢的呼韓邪單于遂統(tǒng)一匈奴[3]。有關(guān)研究驪靬的歷史學家和著述還有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張維華[4]、西北師大歷史系教授王宗維[5]、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孫毓棠[6]、北京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常征[7]、法國學者L.布爾努瓦的《絲綢之路》[8]、美國歷史學家羅茲的《亞洲史·中國文明·中國和羅馬帝國》等。他們都論證到驪靬縣的設(shè)置與驪靬人來華有關(guān),尤其是張維華提出“驪靬為祁連譯音”之說,然后又接著說:“茲采眾說,重加考核,大抵仍以服虔、師古之說,似為近于事實,雖其間亦有若干不可解決之問題,然終較他說為長。”[4]

從上述學者對驪靬的解注中可以看出:驪靬縣的設(shè)置是為安置從西域歸降的一批特殊人群——驪靬人而設(shè),古來就有記載,是有歷史傳承性的,并不是今人的所謂新的發(fā)現(xiàn)。

二、20世紀以來有關(guān)驪靬的學術(shù)爭議

20世紀中葉,美國漢學家德效謙曾發(fā)表一篇著名的論文《古代中國之驪靬城》,當時因受到歷史條件的制約,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在1989年,時在甘肅省蘭州大學任教的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里斯,通過法新社在新華社《參考消息》發(fā)表了《中國西部有古羅馬城市》一文,不久,《人民日報》發(fā)表了內(nèi)容更詳細的報道。一石擊起千層浪,國內(nèi)外許多媒體和學者紛紛就此發(fā)表不同意見和觀點。而且,這里并沒有發(fā)表哈里斯等人在學術(shù)上的任何成果性的東西,為此,這種說法實際上被學術(shù)界持根本的否定態(tài)度。

這件事情的緣由是西北民族學院副教授關(guān)意權(quán)、蘭州大學蘇聯(lián)史學者陳正義、蘇聯(lián)專家弗·維·瓦謝尼金和在蘭州大學任教的澳大利亞教師戴維·哈里斯等,通過合作研究認為:公元前53年,古羅馬軍事首領(lǐng)克拉蘇率領(lǐng)7個軍團、4萬多人的軍隊進攻安息(今伊朗東北),第二年在卡爾萊(今敘利亞的帕提亞)與波斯人的一次大戰(zhàn)中失敗,克拉蘇被殺,只有部分軍團士兵突圍逃脫。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卡爾萊戰(zhàn)役。這些逃出突圍的羅馬人后來流落到西域的烏孫、康居等國做雇傭軍。十余年后的公元前36年,漢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聯(lián)合康居、烏孫等西域15國兵討伐匈奴郅支單于,戰(zhàn)于郅支城,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支奇特的部隊,“步兵百余人,夾門魚鱗陣,講習用兵”。且“土城外有重木城”。他們認為,這里的“魚鱗陣”和“重木城”只有羅馬軍隊采用。而這些使用“魚鱗陣”和“重木城”的士兵就是克拉蘇兵敗后逃亡西域一帶,后來依附匈奴郅支做雇傭兵的一批羅馬士兵。這次戰(zhàn)爭漢朝軍隊獲勝,西漢政府便設(shè)了驪靬縣來安置這批羅馬戰(zhàn)俘。

20世紀80年代至今,永昌驪靬古縣引起國內(nèi)外有關(guān)人士的關(guān)注。中國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專欄于2001年7月15日,在永昌驪靬村作了現(xiàn)場直播報道。中國的香港電視臺、廣東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浙江電視臺、甘肅電視臺,還有西班牙、美國、加拿大、韓國、新加坡等國外的電視臺都來永昌拍制過有關(guān)驪靬的專題片。此外,美國的《時代周刊》、英國的《泰晤士報》、日本的《朝日新聞》、德國的《鏡報》、波蘭的《共和國報》、法國的《歐洲時報》等中外百余家報刊對永昌驪靬故縣和驪靬降人的歷史文化脈絡(luò)均進行了有關(guān)報道。

驪靬古城為驪靬戰(zhàn)俘而設(shè),或者說也就是與甘延壽、陳湯俘獲的戰(zhàn)俘有關(guān)聯(lián)這一說法,同樣也受到了學術(shù)界的質(zhì)疑。如援引《漢書·陳湯傳》中的記載,漢軍伐郅支匈奴所俘獲的千余戰(zhàn)俘都“賦予城郭諸國所發(fā)十五王”而根本未被漢軍帶入玉門關(guān),跟驪靬城的設(shè)置似乎沒有關(guān)系;哈里斯等人也沒有發(fā)表過相關(guān)的后續(xù)學術(shù)研究報告。為此,一些學者根據(jù)新聞報道中的一些相關(guān)內(nèi)容,提出一些疑問和商榷的觀點。其主要有復(fù)旦大學葛劍雄教授對此說有感而寫的散文《天涯何處驪靬城:讀書獻疑》[9]、北京大學教授楊共樂的《中國境內(nèi)哪有羅馬城:西漢驪靬城與羅馬戰(zhàn)俘無關(guān)》[10]、甘肅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德芳的《漢簡確證:漢代驪靬城與羅馬戰(zhàn)俘無關(guān)》[11]等等,顯現(xiàn)出一部分學者通過研究史料得出的對驪靬城與驪靬戰(zhàn)俘的關(guān)系的各自看法,并以自已的觀點對前文支持性說法提出疑問甚至于否定意見。

三、對居延金關(guān)漢簡所記載驪靬苑、驪靬縣的不同解讀——兼與張德芳先生商榷

漢代著名的居延海在張掖以北,當時是重要的邊防關(guān)塞。現(xiàn)在這里留有不少漢代烽燧遺址。1972—1976年,甘肅省文物考古隊在這里挖掘出兩萬多枚漢簡。簡冊內(nèi)容廣泛,涉及漢代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其中以屯戍內(nèi)容為多,且保存了一部分漢代官方文獻。這批簡又被稱為居延金關(guān)漢簡?!豆饷魅請蟆?000年5月19日第四版張德芳先生發(fā)表文章[11]公布了這批漢簡中涉及驪靬內(nèi)容的13枚,這是至今見證驪靬的文物之一,而且張德芳先生的文章見解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過,到底如何解讀,似存在還需要商榷之處。在具體探討之前,茲將這13枚漢簡,先行抄錄如下:

簡一:“□和宜便里,年卅三歲,姓吳氏,故驪靬苑斗食嗇夫,乃神爵二年三月庚寅,以功次遷為□?!?/p>

簡二:“□公乘,番和宜便里,年卅三歲,姓吳氏,故驪靬苑斗食嗇夫,乃神爵二年三月辛□?!?/p>

簡三:“閏月丙申,驪靬長東亡,移書報府所□?!?/p>

簡四:“驪靬尉史當利里呂延年,年廿四□?!?/p>

簡五:“□出錢五十,栗五斗,驪靬。”

簡六:“觻得□□,驪靬常利里馮奉世□,”

簡七:“驪靬萬歲里公乘倪倉,年卅,長七尺二寸,黑色,劍一、己入、牛車一輛。”

簡八:“出栗二斗四升,以食驪靬單門安?!焙喚牛骸绑P靬武都里戶人,大女高者君,自實占家當乘物……”簡十:“□過所遣驪靬稟尉劉步賢□?!焙喪唬骸绑P靬苑奴牧番和宜道里□□?!?/p>

簡十二:“驪靬苑大奴尹福長七尺八寸?!?/p>

簡十三:“驪靬苑監(jiān)、侍郎古成昌以詔書送驢橐”。

上列漢簡,乍一看來,確實有點繚亂無章。簡一中“神爵二年三月”六字,張德芳先生文中認為:“驪靬建縣與古羅馬人無關(guān),因為神爵二年已經(jīng)有了驪靬縣,神爵二年是公元前60年,古羅馬入侵安息的卡爾萊戰(zhàn)役發(fā)生在公元前53年?!?/p>

但是,這里有“神爵二年”字樣的簡文,毋庸置疑講的是驪靬苑,而不是驪靬縣。苑、縣之別,前者是馬場,后者是行政建置,放得無論怎樣錯亂,仍然能夠分辨出上列漢簡的時間段。

如果再加仔細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清楚地分為驪靬苑、驪靬縣兩大類,凡是記錄苑的,都牽連著番和縣,凡是記錄縣的,就找不到番和的影蹤;凡提到苑內(nèi)的工作人員,必然來自番和縣,凡在縣衙服差的,都與番和縣無關(guān);凡涉及苑的村莊,都是番和縣的村莊,凡涉及驪靬縣的村莊,也都與番和縣無關(guān)。為何對苑、縣的記錄是如此的涇渭分明,道理也很清楚:苑跟番和脫離不了聯(lián)系,是因為苑本身就設(shè)在番和縣境內(nèi),所以勤雜人員必然也只能來自周圍的番和縣村莊,作為馬場的驪靬苑不可能有自己的行政村;驪靬縣跟番和沒有糾葛,是因為驪靬苑已從番和境內(nèi)分割出來,以縣的面目出現(xiàn),有了驪靬縣自己的行政村,所以其當差人員不是來自番和而是來自驪靬本縣。至此,我們再回頭來看,毋須假設(shè),也毋須估算,和驪靬有關(guān)的13枚簡文,已一一顯山露水,清晰地呈現(xiàn)出它們的真面貌。他們歷史地分成兩大類,屬于兩個歷史時期。其中:簡一、簡二、簡十一、簡十二、簡十三等五枚,為一大類,屬于驪靬苑時期的文書內(nèi)容;簡四等另外八枚,為另一大類,屬于驪靬縣時期的文書內(nèi)容。驪靬苑時間在前,驪靬縣時間在后。前者表明,驪靬苑設(shè)在番和境內(nèi),故嗇夫、雜役、牧奴等固然都來自番和,負責人為苑監(jiān);后者表明,從番和分割出來的驪靬縣,以行政建置獨立存在,人員再不需要從番和招募,自然要從驪靬本縣的行政村招募來,負責人為縣長。

有“神爵二年”字樣的紀年簡面目也清楚了。神爵二年為公元前60年,它明確告訴我們,此時只有驪靬苑,沒有驪靬縣,此簡是驪靬苑時期的。換句話說,漢簡確定地告知我們:公元前59年之前沒有驪靬縣,它是在公元前59年以后若干年的某年,驪靬作為行政縣的面目得以出現(xiàn)。

西漢王朝為抵御外侮,在西北邊郡建立養(yǎng)育軍馬的牧苑三十六所。祁連山下,番和之地,有豐富的草場,西漢政府在這里建立了驪靬苑馬場。《漢書》告訴我們,西漢建縣有一條基本準則,即就是“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保ā稘h書·百官公卿表序文》)也就是以百里見方為標準,民稠則可在方百里以下,民稀則可超過方百里。河西屬“稀則曠”的地區(qū),還為什么從民眾稀少的番和縣內(nèi)切割出一地另建起一個在歷史地圖上緊緊相靠的縣呢?

顯然,其中當有著極其特殊的歷史原因。也就是說,不建置這樣一個驪靬縣,很大程度上就不能最妥善地處理當時出現(xiàn)的特別事件。那么,究竟又是何特殊事件呢?這就是后來的公元前53年至公元前36年之間,一批自稱驪靬人的異族從西域內(nèi)遷,或者說流亡在中國西界之外的古羅馬的士兵歸順了西漢,他們正好來自遙遠的“驪靬”國,番和縣有個驪靬苑①漢武帝時,已知西域有所謂“驪靬”國;大宛、安息等國又獻驪靬魔術(shù)師若干名于皇上。作為對大漢眼中蠻戎的稱呼,用字以含“馬”、“革”為旁的字是正常的,故以“驪靬”之類給馬場苑進行命名并不奇怪?!绑P靬苑”之名出現(xiàn),但與驪靬縣是兩碼事。,漢王朝將這批異族安置在驪靬苑,因設(shè)置縣條件具備,故將者來寨從番和縣分割出來,以把這批人安置在這里,建縣以領(lǐng)之。驪靬縣為驪靬降人而設(shè),正是。

結(jié) 語

近年來,雖然人們在驪靬的相關(guān)問題上熱情不減,但爭論的焦點較多集中在一個“古驪靬城與驪靬降人是否有關(guān)”。其中存在的疑點還需要有關(guān)專家學者繼續(xù)進行研究和商榷。但如果把學術(shù)界、媒體報道中的一些人和事,拿來做否定驪靬縣在歷史上的存在和為驪靬降人而設(shè)的理由和論點,顯然是有失偏頗與欠妥當?shù)?。在可能的前提下,根?jù)考古實物旁征引據(jù),捕捉歷史信息,避免斷章取義,而作出符合邏輯的推理,可以針對一些質(zhì)疑觀點與聲音進行討論層面的反駁。例如針對上文張德芳先生就漢簡問題而提出的反對觀點,筆者本著學術(shù)爭鳴以及“求真而不求勝”的態(tài)度予以回應(yīng);通過出土漢簡反映出的信息,提出了不同觀點,一定程度上從一個側(cè)面支持了驪靬縣為驪靬降人而設(shè)。

驪靬故縣與驪靬降人,以及兩者之間一系列因果關(guān)聯(lián),在歷史上千百年來引起眾多學者們的關(guān)注和研究。它相關(guān)的史料體系與引發(fā)的現(xiàn)象關(guān)聯(lián)性,是深博的歷史長河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獨特的文化遺產(chǎn),是中國早期以漢朝時期為代表階段的高度發(fā)達的東方文明和當時同時代的西方文明、歐亞地緣文明的交匯點與表征之一,也是以古代絲綢之路這樣的顯性符號為代表的多元文化的具體反映。研究、揭示和保護性地適度開發(fā)驪靬,尤其是適度地開發(fā)高端的深度文化旅游,在新的歷史時期展現(xiàn)地方人文風采,使更多的人體驗這種神秘的歷史因緣,對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往,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形成,充分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基石,都具有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特殊的現(xiàn)實價值。

[1]向達.中外交通小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20:7.

[2]馮承鈞.西力東漸記[M].重慶:中華書局,1944:1.

[3]林干.匈奴史論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3:124-125.

[4]張維華.漢史論集[M].濟南:齊魯書社,1980:329-339.

[5]王宗維.漢朝西域路的開辟和驪靬人來華[J].西北歷史資料,1985,(1):1-10.

[6]孫毓棠.漢代的中國與埃及[J].中國史研究,1979,(2):142-152.

[7]常征.中西關(guān)系史上失記的一件大事——數(shù)千羅馬兵歸化中國[J].北京社會科學,1992,(1):39-50.

[8][法]布爾努瓦.絲綢之路[M].耿升,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1-4,58-73,140-149,284-294.

[9]葛劍雄.天涯何處驪靬城[G]//讀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4,(2):144-151.

[10]楊共樂.中國境內(nèi)哪有羅馬城:西漢驪靬城與羅馬戰(zhàn)俘無關(guān)[N].光明日報,1999-05-21.

[11]張德芳.漢簡確證:漢代驪靬城與羅馬戰(zhàn)俘無關(guān)[N].光明日報,2000-05-19.

Former Liqian Town and Liqian Surrendered Peop le

SONG Guo-rong,XU Rong-rong
(The Cultural Centre of Yongchang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Yongchang 737200,China)

Liqian Town is an old town which is located in present-day Gansu Province in Yongchang County.This fact is clearly recorded inmany Chinese History Books.Since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a have reported much about this.This paper quotesmany scribes constantly raised by the issue to sort out opinions on why this town set,from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to Qing Dynasty,to the contemporary academic circle.Through the analysis,specially bymeans of Jinguan bamboo-slips of Han Dynasty,people have amore credible view that the Liqian town was built up for peopleswho came from Roman and surrendered to Han Dynasty in the war.Historicalmaterials cited and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of the series have an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ing on cultural exchange,ethnicmigration,and nationality amalgamation.

former Liqian town;Liqian surrendered people;Han Dynasty;Roman

K232

A

1009-1971(2012)04-0095-04

[責任編輯:鄭紅翠]

2012-03-17

宋國榮(1960—),男,甘肅永昌人,永昌縣文化館《驪靬》雜志執(zhí)行副主編,從事文史研究及驪靬文化研究;徐蓉蓉(1982—),女,甘肅永昌人,館員,從事永昌地方文史研究及驪靬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漢簡西域
張騫探西域
西域門戶——兩關(guān)遺址
永不褪色的武威漢簡
《肩水金關(guān)漢簡(貳)》釋文訂補
班超出使西域
《肩水金關(guān)漢簡》(壹)(貳)釋文校訂
西域散章
《西域圖志》纂修略論
北大漢簡五《大羅圖》題名商榷
馮其庸先生西域論著目録
宁晋县| 新龙县| 巴彦淖尔市| 宁夏| 安龙县| 理塘县| 醴陵市| 区。| 无锡市| 中山市| 合水县| 象山县| 八宿县| 白山市| 繁昌县| 新丰县| 深泽县| 凉城县| 凌海市| 亳州市| 新乡市| 定陶县| 昌图县| 施甸县| 淮阳县| 盘锦市| 伊吾县| 邓州市| 霍州市| 海原县| 山东省| 灵丘县| 剑川县| 陈巴尔虎旗| 新晃| 丽水市| 克拉玛依市| 肇东市| 丹阳市| 葫芦岛市| 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