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梅 溫元云 曹運迪
通訊作者:曹運迪(1972- ),醫(yī)學學士,云南龍俊太極研究會教練,中國武術(shù)四段,國家武術(shù)二級裁判。研究方向:太極拳,武術(shù)器械。E-mail:caoyund@sohu.com;溫元云(1963- ),云南龍俊太極研究會會長,中國武術(shù)六段,昆明市武協(xié)常委,國家武術(shù)一級裁判。研究方向:極拳,鄒家拳,武術(shù)器械。E-mail:candias@126.com。曹運迪、溫元云并列本文通訊作者。
當前,太極拳作為強身健體的新寵,學習人群遍布世界各地,但對于其他國家的人來說,要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來領(lǐng)悟太極文化的精髓,顯得困難重重,所以,太極拳的外宣翻譯勢在必行,只有做好這一工作,才能使更多的人真正懂得尊重、欣賞太極拳,使其以強勁姿態(tài)屹立于民族之林。
“語言是文化的符號,好比鏡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語言反映和記錄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風貌。[1]”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支脈,太極拳把語言與文化這種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它的外宣翻譯顯得內(nèi)涵豐富,充滿挑戰(zhàn)。
首先,太極拳“是以儒道家思想為基礎(chǔ),結(jié)合古代導引吐納術(shù)、陰陽學說、中醫(yī)經(jīng)絡(luò)學說等所創(chuàng)立的拳術(shù)”[2],其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被體現(xiàn)到各種獨到的言說之中。例如,“不可有力,不可無力,折其中而已”,這一用力原則正是儒家中庸之道的運用;“立身中正頂頭懸,腹內(nèi)松靜氣騰然”,這一起勢口訣正是老莊虛境學說的物化;“以慢生柔,以勻求活,柔極生剛,剛?cè)嵯酀保@一運動特點與中醫(yī)“入靜”的養(yǎng)生之道不謀而合。至于“借力打力”、“一動無有不動”、“四兩撥千斤”等拳理無一不是中華文化的長期沉淀與精髓體現(xiàn)。
其次,除了凝聚文化的各種言說外,太極拳里更具大量有國俗語義特點的詞語?!皣渍Z義是語義民族性的一種表現(xiàn),它反映使用該語言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民情風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盵3]這類詞在太極拳基本概念和拳式名稱里最為突出。例如,“太極”本是中華文化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疤珮O拳之所以稱謂為‘太極’,無非就是通過‘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修練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太極狀態(tài)。[4]”再如,太極拳概念“八門五步”是按“八卦五行”的區(qū)分和變化規(guī)律通過取類比象進行推演而出的功法,“八卦”正是中國古代象征意義符號,而“五行”則是中國古代物質(zhì)觀。此外,醫(yī)拳同源,中醫(yī)概念“陰陽、精、氣、神、意、虛、實”等也是太極拳的基本術(shù)語,而太極拳里的“巨闕、命門、丹田”等穴位也正是中醫(yī)經(jīng)絡(luò)學里的名稱。至于拳式里的國俗語義詞更是不勝枚舉。例如,“攬扎衣”反映著明朝男子撩衣應(yīng)戰(zhàn)、沉著冷靜之英姿;“玉女穿梭”使人聯(lián)想到古代美女翩翩之舞動;“青龍出水”里的“青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四象之一,“金雞獨立”里的“金雞”則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神鳥。還有“金剛搗碓、五龍捧圣、老君煉丹、仙人過街、丹鳳朝陽”等,它們無一不在凸顯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藝術(shù)審美。
綜上所述,太極拳用身體技能來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生命智慧和哲學思想,它的文化歸屬性造成了其語言的獨特性,很多言說和概念名稱在西方文化和語言里屬于空缺,它們正是太極拳外宣翻譯中的難點所在。
外宣翻譯是指將漢語譯為外語(這里指英語),以外國人為對象,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以宣傳中國為目的的翻譯?;谕庑g的這一所指和太極拳翻譯的難點所在,筆者認為太極拳的外宣翻譯應(yīng)重視三點。
優(yōu)秀的譯語應(yīng)力求與原語達到最貼近的自然對等,這種對等既是語意也是文化風格的對等,所以,在翻譯中應(yīng)重視對原語文化的保留,外宣翻譯宣傳的是中國,所以中國的文化應(yīng)用中國的聲音或符號來傳播。
太極拳孕育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進行英譯時,不能為了“走出去”而一味附會英語。例如,為了回避解釋的繁瑣,把 “手揮琵琶”譯為“Play the Guitar”,“金雞獨立”譯為“Rooster Stands on One Leg”,這種簡單處理犧牲了中華文化內(nèi)涵,也是對外國人的誤導。為了守護這一拳種的民族特色,可以借助直接轉(zhuǎn)換和拼音等方式進行翻譯。例如,把“以靜制動”譯為“the Static against the Dynamic”,“提手”譯為“Lift the Hands”,“斜飛勢” 譯為“Diagonal Flying Posture”等,就是漢語到英語的一種直接轉(zhuǎn)化,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語的內(nèi)容和形式,能把太極拳的韻味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給譯語讀者。再如,把“太極”、“八卦”、“陰陽”等譯為“Taiji”,“Bagua”,“YinYang”,“巨闕、命門、腰眼、丹田”等穴位譯為“Juque,Mingmen,Yaoyan,Dantian”等,就是通過借用拼音來處理“不可譯”的詞語,這種注音法雖非最有效,卻能使譯語顯得易記易寫又能保留原語完整信息。還如,把“單鞭” 譯為“Single Bian”,“手揮琵琶”譯為“Play the Pipa”,“氣沉丹田”譯為“Sink Your Breath to the Dantian”等,就是英語加拼音的義音混譯,這種譯法可用于部分與英語吻合,部分又與英語不等值的太極拳詞語,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漢語步入英語外來詞的行列并維護太極拳術(shù)語的原始氣質(zhì)與色調(diào)。
以上“守護式”翻譯可以使譯語讀者在學習太極拳的同時領(lǐng)略中國文化的玄妙,而這些由文化元素與語言概念共同建立起的“中式話語”可以幫助太極拳語言在世界話語權(quán)中占有一席之地。
太極拳英譯的對象主要是西方愛好者,他們渴望更多的了解太極拳,但受西方思維和語言習慣等的影響,又可能因為不精通漢語或缺乏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中式化”的譯語對他們而言難免顯得晦澀難懂。所以,在進行太極拳的外宣翻譯時,應(yīng)明確翻譯的對象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人,本著“受眾內(nèi)外有別”的理念進行“變通式”翻譯。變則通,變通策略就是對太極拳原語做一些非原則性的變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使很多太極拳語言無法進行字對字,詞對詞的直譯,音譯又難以見詞明意,對于它們,只能根據(jù)原語大意,使用為譯語讀者所喜聞樂道的語言進行轉(zhuǎn)化。例如,“兩,斤”是中國重量單位,無論直譯或音譯都無法實現(xiàn)有效的語言轉(zhuǎn)化,所以,根據(jù)以小力勝大力的基本含義,把“四兩撥千斤”意譯為“the Minor Force Winning Energetically”更顯簡潔明快?!笆质帧钡摹笆本哂邢笮魏x,用“Cross”把它譯為“Cross Hands”比用“ten”或拼音“shi”更顯直觀形象。利用意譯,雖只能保持原語內(nèi)容,不能保持原語形式,但譯文可以避免冗長費解或引起歧義。此外,受文言特點的影響,太極拳語言崇尚古雅,行文簡練,遣詞造句中常有很多省略。翻譯時,必須還原原語中的隱潛信息,通過適當增補詞語,使譯語讀者產(chǎn)生與原語讀者大致相同的閱讀感受。例如,把“撇身捶”譯為“Turn and Punch”,“左蹬腿”譯為“Kick with the Left Hands”是分別通過增補“and”和“with”來滿足譯語語法結(jié)構(gòu)的需要;把太極拳式“活膝扣足”和太極劍式“左右平帶”譯為“Keep the Knees Flexible and the Feet Solid on the Ground”和“Draw with the Flat Sword Left and Right”則是增加了原語中暗含或不需明說的語義;把“如封似閉”譯為“Pull Back then Push, as if to Close”,“云手”譯為“Move the Hands Like Clouds”則是出于修辭需要進行的增補。另外,太極拳語言里有很多形象表達法和獨特的文化概念,在翻譯時,應(yīng)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注釋,這種補償性處理的關(guān)鍵在于把原語神韻直接融入譯文。例如,“懸頂正容” 譯為“Push the Head up; Be Calm and Natural”,通過“Be Calm and Natural”對“懸、正”概念進行了注解;“海底針”,“金剛搗碓”分別譯為“Needle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Using Fingers Like Needles to Spear the Opponent’s Crotch”,“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 Pound Mortar —Stamp Foot and Hammer Fist”,這種譯法能生動展示這些招式的內(nèi)涵和特點,使西方讀者既能明白動作的形式,也能體會動作的內(nèi)涵。
以上“變通”式翻譯通過化隱為顯,變模糊為清晰,保障譯語更能貼近外國受眾的思維習慣與語言表達習慣,增強了可讀性。
翻譯是一項艱巨的勞動。除了具備語言與知識基本功,懂得翻譯理論,經(jīng)常進行實踐并熟悉語言間的文化差異外,作為譯者,還必須具備刻苦的鉆研精神和嚴肅的工作態(tài)度,這也是從事外宣翻譯的譯者必備的品質(zhì)。
太極拳流派眾多,流派之間對運動特點、姿勢要求、用勁發(fā)力等都有獨到理解與說法。所以,在做翻譯時,譯者腦海里一定要清楚翻譯對象的流派,此外,耐人尋味的太極拳語言也需譯者的細細揣摩。例如,太極拳術(shù)語里存在大量一詞多義現(xiàn)象,“意義的分項缺少固定的標準,粗細難定”[5]。以“虛實”為例,它們既可表示實戰(zhàn)中的“虛”“實”部位,也可表示負擔身體重量較多的腿為實,反之為虛,根據(jù)不同情況,這組概念可譯為“empty,full”也可譯為“weight-free,weight-supporting”等。再如,因為動作重點的不同,太極拳里的“掌”也有不同的語義轉(zhuǎn)換:分掌separate palm,抱掌hold-ball gesture,推掌push hands等,對于這些有多重內(nèi)涵的詞語,“翻譯時應(yīng)根據(jù)具體語境采用適當詞語,切忌一概而論?!盵6]
總之,為做好太極拳的外宣翻譯,譯者在翻譯前要能不辭辛勞,查找根據(jù),充分領(lǐng)會原語含義,否則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就匆忙下筆或開口,很可能會陷入各種翻譯誤區(qū),直接影響太極拳知識的對外傳播。
做好太極拳的外宣翻譯是促進其國際化發(fā)展的保障,在翻譯過程中既要善于保留其獨有的中華文化特色,又要從外國讀者的立場出發(fā),盡量確保譯文通俗易懂,“更要在開口或下筆前勤查多問,不畏難,不草率?!盵7]當然,太極拳翻譯工作有待深研,在此過程中,約定俗成的原則很重要,對于一些慣用譯語不要輕易改動。有關(guān)部門還可通力協(xié)作,組織學術(shù)力量對太極拳翻譯的情況進行收集、整理,編寫相關(guān)的翻譯辭典等,對太極拳語言的翻譯進行規(guī)范引導,使其逐步走上正軌。
參考文獻
[1] 刑福義.文化語言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
[2] 易鵬.太極拳的哲學闡釋[J].體育文化導刊,2011,(8):122-124.
[3] 吳有富.國俗語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1.
[4] 石如平.王宗岳《太極拳論》的中庸思想觀辨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2,(1):111-115.
[5] 趙麗梅.從翻譯適應(yīng)選擇論看中醫(yī)術(shù)語“同字異譯”之現(xiàn)象[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2,32(6):852-854.
[6] 趙麗梅.淺析中醫(yī)英語翻譯障礙[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0,30(4):426-428.
[7] 趙麗梅.從外宣翻譯的特殊性看中醫(yī)英譯[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1,4(6):47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