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順東 徐文升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是實現新課程目標的一個良好載體,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條極好途徑。而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存在著教材內容的滯后、教師主導地位的“過分”和學生學習方式陳舊等諸多弊端,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信息技術喪失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功能。
因此,要讓信息技術教學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就必須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 有效的教學內容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的前提
許多教師在準備教學時,總以為教學不能離開教材上的內容,因此不敢偏離教材一步。而新課程強調“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即是要求教師在使用教材時,不能停留在教材的框架之內,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在教學內容上有所作為、有所創(chuàng)新。
筆者曾經參加過一次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目標是通過在網上查找有關地理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搜索技能。前兩位教師在教學時,都將學生搜索內容準備得十分充分,我們聽來大同小異,且學生對這方面知識似乎也不是十分感興趣,課堂的教學氣氛比較沉悶。而第三位教師將課題換成了“網上旅游”。整堂課,學生始終在一種興奮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學生不僅很自然地學到了網上搜索的技能,而且還學到了許多地理、資源知識,過了一把網上旅游的癮。
這堂課的啟示是: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因循守舊,抓住教材不放,應該根據教學實際,大膽創(chuàng)意、設計,讓教學內容更生動。只有抓住真正有效的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學習得更加有效。
● 合理的教學組織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的關鍵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能較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科。對此,教師應該很好地利用這個有利條件。
1.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讓學生想創(chuàng)新
在傳統(tǒng)教學的組織中,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fā),教學常常用枯燥的示范演示開始,使學生的學習激情一開始就處于低谷。因此,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教師在教學組織上,就要為學生設置新奇、困惑、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產生創(chuàng)新動機。
例如,在學習調整幻燈片的順序時,筆者這樣設計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個關于雷鋒叔叔的故事(出示四幅有關雷鋒故事的圖片,但打亂了順序),請同學們想辦法把這個故事通過幻燈片演示講給大家聽。這個導入設置了聽雷鋒故事的情境,又激發(fā)了學生想調整好幻燈片的順序來講好這個故事的愿望,從而為學生后面的創(chuàng)新行為創(chuàng)造了條件。
2.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創(chuàng)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有利于解放思想,喚起自尊、自強和自我實現的情感需要,從而敢于創(chuàng)新。教師要尊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實行教學民主,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
例如,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走到學生的中間和他們一起做游戲,通過操作繪制和制作一些課堂使用的物品等,使氣氛變得融洽。到開始上課時,游戲的內容又正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基礎。
3.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創(chuàng)新
在日常的課堂中經常出現教師用教學廣播軟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程控制的情況,甚至時常中斷學生的學習,“好心”地為全體學生示范如何操作。但過多的教師講解和示范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而信息技術課本身是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凡學生能操作的、能闡述的,教師絕不代替。通過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4.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學生會創(chuàng)新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基本途徑。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練習題,并注意練習的層次性,特別要設計好發(fā)展練習,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繪畫時,筆者給學生設計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用幾何圖形設計一個機器人。這道練習題既讓學生練習了幾何圖形的繪畫,又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最后設計出了許多新穎獨特的機器人形象。
● 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的動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新課程則強調改變學生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使之成為一個真正的會學習的人。這里結合筆者教學實踐談談幾種基本的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充分發(fā)揮個體主觀能動性而進行的創(chuàng)新性學習。即學習過程呈現自主、主動、創(chuàng)新相互依存的三個層次。信息技術課中有許多教學內容都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如計算機的認識、開機與關機、認識窗口、用畫圖畫畫、整理桌面等。在自學產生問題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小組來進行討論,然后歸納出問題解決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完成新的任務。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培養(yǎng)了其創(chuàng)造能力。
2.問題學習法
問題學習,就是學生能帶著問題學習,并不斷尋找信息,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學習。在信息技術課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計算機病毒知識》一課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針對這一課題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如計算機病毒會傷害人嗎?計算機病毒是如何產生的?計算機感染病毒后會有什么癥狀呢?……教師對這些問題明確后,歸納出關鍵問題,再讓學生通過看書、上網、討論等方式來解決。
3.嘗試學習法
嘗試學習,就是突出讓學生嘗試,在自覺訓練中掌握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信息技術課上,學生都特別想自己動手,經常會出現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偷偷做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進行嘗試學習。當然,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先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的嘗試就不會變成“亂試”,然后讓學生預習教材中的例題,并根據例題的方法嘗試完成類似的練習。當學生碰到問題時不要急于幫助學生解決,可以提供一些啟示和鼓勵,讓學生再次練習,直到最終掌握技能。
4.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就是指兩人或多人組成小組,一起探究、練習,互相幫助,共同學習,達到目的的一種學習方法。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佳途徑。
例如,在學習用Word制作小報時,筆者讓學生四人組成一個“編輯部”,明確各人分工,在制作的過程中,大家既能充分發(fā)揮各自特長,又能團結一心,取長補短。
總之,創(chuàng)新學習的方法應該還有很多,只要我們不斷學習、研究,就可能創(chuàng)造更多更有效的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根本,采取有效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大膽實施,大膽改革,使課堂真正成為“處處是創(chuàng)新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新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新之人”的創(chuàng)新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