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偉
摘 要:人文精神是高校教育全面發(fā)展的體現(xiàn),更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體現(xiàn)。它是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精華所在。面對高校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現(xiàn)象,加強和促進大學生人文精神教育是高校的重大課題和巨大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人文精神 大學生 高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8-099-02
一、高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共產(chǎn)主義社會在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中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比祟愓w性發(fā)展實踐的最終目標是塑造“完整的人”。而人文精神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一種以人為本,以人為對象、為主體的思想。同樣,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真、善、美的價值理想,對人生價值的理解是人文精神存在的前提,說到底,它的終極目標就是人的自身的發(fā)展。因此,高校教育中心必然地蘊含著、滲透著強烈的人文關懷。高校的教育中提出人文精神似乎是畫蛇添足,然而,作為高校教師,特別是作為人文學科教師的筆者目睹了高校教育的現(xiàn)實和現(xiàn)狀,深深地體會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以及高校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缺失的事實。
人文和科學本是大學里兩門非常重要的領域,然而在技術理性所統(tǒng)治的今天,科學理性對人文精神的壓抑使得人文精神在大學里日漸萎縮??茖W理性所推崇的理性萬能和理性至上導致了人類對技術和科學的新的迷信。結果竟是科學獨攬大局,人文精神退縮到被人遺忘的角落,科學主義的思想使得那些“飛流直下三千尺”、“輕舟已過萬重山”美麗的感覺變成了夸張的東西,從而喪失了感覺的豐富多彩,使世界變得單一和現(xiàn)實。
高校教育中缺乏人文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許多高校按照市場的需要和發(fā)展來設計大學的發(fā)展以及學科、專業(yè)、課程的建設,那么與市場聯(lián)系不太緊密的人文學科由此受到歧視,從而導致人文精神嚴重的失落。
第二,在目前高校的教育體制中,人為地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割裂開來,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在大學生的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片面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有技術沒文化的“單面人”。
二、高校教育關注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第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fā)點是人,現(xiàn)實的、具體的人,他的哲學的目的是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所關注的話題就是人的價值和人存在的意義的問題。面臨著現(xiàn)代社會人類生存的種種困境,面臨著我國社會急劇變革的過程,作為敏感而富有豐富思想的大學生更應該關注人文精神的發(fā)展。人文精神對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人文關懷是哲學的永恒話題,理所當然應該是教育的永恒話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xiàn)了高校教育對“人”的核心的關注,也體現(xiàn)了高校教育在對“人”的培育中關注生命的價值取向,即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人。關注大學生作為活生生的“人”以及一個“完整的人”的塑造是整個教育世界的意義。因此要實現(xiàn)教育以人為本的目標就必須理解生命的全部含義,領悟教育的真正使命。人文素質教育是保證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基本條件。人文素質教育同時也是實現(xiàn)“完整的人”的必備條件?!巴暾娜恕钡乃茉旌腿说娜姘l(fā)展的理念體現(xiàn)了深刻的人文精神。
第三,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靈魂是人文精神。歷史經(jīng)驗的發(fā)展反復證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有賴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發(fā)展。世界所面臨的各種復雜的問題決不能單方面地依賴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或人文精神的發(fā)展來解決。高等教育中缺乏人文精神必然會導致教育的片面化,其結果是影響整個社會人才素質結構失調,進而會進一步導致社會的全面和諧與發(fā)展。
三、高校教育體現(xiàn)人文精神的路徑分析
第一,把人文精神滲透于具體的教學中。首先,注重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關心和深入探討人生、人心和價值等問題,是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教師的首要使命,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把西方哲學中的人文精神、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人生智慧引進教學,讓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終極關懷在中外古今哲學的對話中更開放更有生命力。其次,作為理工科的教師在教授和傳播知識的過程中,對于人文精神的滲透同樣不可逃脫責任和缺乏這樣的意識。我們通常說塑造完整的人和完整的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目標,有人是否探討過,一個只注重自然知識和技術技能傳播的單向度的教師能否達到這樣的培養(yǎng)目標呢?試問在普通高校中是否存在著這樣的課堂,即一個注重科學知識傳播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課堂呢?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人文精神的滲透應該體現(xiàn)在每一門課程當中,這樣的課堂才能體現(xiàn)馬克思所提出的人類的終極目標,即實現(xiàn)人的全面的本質。這樣的教育才是和諧的教育,全面的教育,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所說的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以及人與人的統(tǒng)一。人的科學和自然科學是同一門科學是每一位高校教師必備的認知。
第二,改變教育理念。首先,作為人文學科的教師有指導性地讓學生讀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思想,借鑒中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話題討論,促使學生發(fā)表自己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見解,鼓勵他們具備一定的批判精神。放棄或取消傳統(tǒng)的閉卷考試的方式,在探討式的學習中滲透人文思想,關切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和人生。其次,作為理工科的教師應該加強人文知識的修養(yǎng)。從單面的自然知識傳播和技能的教授轉向為社會所希冀的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的全面教育人,從而完成和塑造完整的和完美的人的任務。在引導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與技術的同時應該考察到技術理性并不是人之主體性的終極目標和最高的目的,技術理性并不是人之主體性的唯一規(guī)定性。總之,“認知目標”和“情意目標”是我們的教育理念改變中所應具備的要素;作為一個“完整的”和全面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著眼于智力開發(fā),更要致力于人格的全面培養(yǎng)——培養(yǎng)個體的健康情感、塑造個體的健全人格、開發(fā)個體的各種潛力。社會的發(fā)展和人的全面本質的實現(xiàn)是教育的終極目的。使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教師的巨大的人格魅力。
第三,加強校園的人文文化建設。高校的人文精神建設還有賴于校園文化的發(fā)展。首先,要展開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系列講座。其次,開展積極向上的、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最后,建設和諧的優(yōu)美的校園景觀,提高學生的素質,陶冶情操,升華人文精神。
四、結語
人文精神是人類的核心文化精神,它是引導大學生成才和成長的關鍵所在,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的人文精神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歷史使命,為人類培養(yǎng)合格和健全的完整的人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所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
參考文獻:
1.楊林.以“和”為本與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重建[J].社會科學,2001(09)
2.陳志尚,陳金芳.關于人的素質的兩個理論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
3.何柏芝,曹紅麗.切實加強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8(03)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7)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