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偉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立意偏頗,主要表現(xiàn)在情趣低級、漠視生命、不知感恩、牢騷滿腹、不合時宜、急功近利等方面。本文中所說的“意”是指初中學生作文表述的意愿、愛憎和追求,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論點。
一、瞄準時代,關注熱點
“文章合為時而著”,只有敏感地抓住時代的脈搏,把思維的觸角伸向廣闊的社會,才有可能駕馭材料。如十八大召開,提出了要建成小康社會的構想,圍繞這個主題讓同學們分析建成小康社會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有位學生就寫了他身邊的故事來加以說明,很有現(xiàn)實意義。
該同學選取了三個片斷說明了我們祖國的變化:
片斷1:電視——昨天的嘆息。在這個故事里,他講了那臺老式電視機了,三天兩頭“發(fā)脾氣”,要么不聽使喚,要么干脆罷工,有時還飄起漫天雪花,發(fā)出不滿的“哧哧”聲??刹?,有天晚上,我們一家正興致勃勃地看“快樂驛站”,屏幕突然一下子黑了,機身還冒出了火花……爸爸抽著悶煙,眼睛死死盯著那臺徹底“死去”的電視。我知道,他是在為錢發(fā)愁,一臺新電視要花不少錢呢!
片斷2:電腦——今天的歡笑。星期天回家,一臺嶄新的“清華同方”立在桌上,這可把我樂壞了,我摸摸鼠標,又摸摸屏幕,高興得直喊:“太好了!太好了!我可以上網了,我可以查資料了!”一天晚飯桌上,爸爸破例打開了一瓶紅葡萄酒,笑瞇瞇地倒了一杯,神秘地說:“小雨,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你猜猜看,是什么?”爸爸美美地呷了一口酒,神采飛揚地說:“你老爸在網上做成了一筆大買賣?!?/p>
片斷3:新房——明天的希望。爸爸請來鄰村的一位大學生,為我們家設計新房。我的眼前仿佛矗立起一座漂亮的白色樓房,陽臺上,鮮花怒放,灑滿陽光。這是夢嗎?美好的明天已經向我發(fā)出了盛情邀請……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把自己的直接經歷和見聞,家事、國事通過觀察聚焦時代,這樣寫作時才容易找到與當今時代的結合點。提倡學生從電視和影視作品中去了解充滿時代氣息的素材,鼓勵學生走向社會,觀察社會現(xiàn)象,關注社會熱點。
二、獨辟蹊徑,凝練語言
如果文章主題一般化,不新穎,大家都雷同,就難以寫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穎。立意的獨創(chuàng)性并非憑空而來,也不可隨意杜撰。它來自于生活。學生平時應注意觀察和體驗周圍的生活。
如:初中課本中有許多現(xiàn)代詩,學了現(xiàn)代詩以后,根據我班情況,我讓學生分析在現(xiàn)代詩的一些特點后試著自己去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詩,有的同學獨辟蹊徑,寫出了與眾不同的詩來。
如吳同學的《春雨沙沙》中的部分內容:“小燕子,剪一把,/剪得桃花滿天笑,/剪碎雪花春雨下,/沙沙沙,沙沙沙,/淋醒春姑娘小腦瓜。/春姑娘,垂釣線,/它把小草釣地面,/大地綠,花兒艷,/剪去寒冬迎春天?!?/p>
“學而不思則罔”,善于從常見的事物中認識到新的東西,領略到新的含義,寫文章就能出新意。要在觀察和研究生活現(xiàn)象的基礎上獨辟蹊徑,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要在生活的激流中汲取新思想,獲得新感受,可以將這些想法通過小詩來表達,語言更加凝練。
三、力求深刻,入木三分
我們要透過事物的現(xiàn)象去挖掘其本質,思考對人生、對社會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東西,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并給人以啟迪。要深入思考,挖出事物最本質的東西來。只有發(fā)掘深刻的意蘊和哲理,才能具有充滿震撼人心的力量;許多人的寫作經驗告訴我們:主題的提煉過程,應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顯微鏡和望遠鏡深入“開發(fā)”和“挖掘”出事物所蘊涵的本質的意義,這樣才能“鑿開頑璞,方始見玉”,寫出主題深刻、入木三分的文章。
如:李同學寫的《穿越藍天》片斷:
開頭:寂靜的夜,我凝視著家鄉(xiāng)的天,數(shù)著上空的星,回憶著港城的昨天,品味今日,憧憬未來。
中間:一條條大路,寬敞明亮,筆直地伸向前方,伸向富裕生活的希望。而原來狹窄擁擠的街道,沒了;骯臟污濁的路面,消失了。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像利劍刺破蒼穹,高高地挺起驕傲的胸膛。而過去低矮破舊的院落,沒了;黑暗狹窄的平房,消失了。
家鄉(xiāng)的夜晚,是燈的海洋:高樓上閃爍著七彩霓虹,家鄉(xiāng)河飄動著彩色光帶,馬路上流淌著燈的河流,窗口里蕩漾著光的溫馨。這樣的夜晚,多么寧靜而祥和。
……
昨天,你是否還記得,你的家,穿過千萬條小巷,你是否還記得,你的家,只有簡陋的廚房,你是否還記得,你的家……回顧過去,成就斐然;展望未來,充滿了機遇與挑戰(zhàn),任重而道遠。
結尾:我的家鄉(xiāng),是我溫暖的愛的被窩,那屬于我的一角天空,依舊是我的天堂,回憶的天堂,它依舊是我心的歸宿,我的家,我記憶里永遠的家鄉(xiāng),我內心深處暖暖的情意。
立意關乎文章水平,認識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找準事物的特征。記敘文要有健康的思想,議論的文章要有正確的觀點,寫文章要有深度,盡量不要重復別人說的話,要力求深刻,入木三分。
四、橫向拓展,柳暗花明
為了形成新穎的立意,我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橫向拓展,發(fā)現(xiàn)新意。《愛蓮說》就是一個橫向拓展的好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是蓮花,作者拓展到潔身自好的君子,讓文章“柳暗花明”。運用類比聯(lián)想橫向拓展,關鍵是由某種生活現(xiàn)象與感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做多角度的聯(lián)想類比,然后從各種啟迪中選擇新穎而富有時代氣息的立意。
如張同學寫的《幸福是什么?》,他先從“我的幸福是媽媽的懷抱……大地的幸福來自燦爛的花朵……天空的幸福來自如雪的白云……幸福是來自心靈中脈脈的溫情……”幾個方面展開,最后寫道:“幸福照亮了我的人生。讓我的人生擁有如水月華。穿越時間與光陰,幸福永遠是最真誠的溫暖?!?/p>
“橫看成嶺側成峰”,角度不同可以產生不同的思維結果,教師在引導學生作文時,不妨也換一個角度,打破學生原有的思維定勢,開掘他們創(chuàng)新的源泉,使學生的作文步入一個“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總之,“文以意為主”,意勝則文勝,立意正確、新穎、深刻,學生寫起來,才會放開手腳去表達,讓人讀來如品香茗,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