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波
【摘要】直覺思維是以“非邏輯”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思維方式.數(shù)學雖以嚴謹?shù)倪壿嬎季S著稱,但在人腦中進行的思維活動,“非邏輯”的直覺思維卻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說,直覺思維是數(shù)學思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概念或是解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是數(shù)學教育義不容辭的職責.
【關鍵詞】直覺思維;數(shù)學悟性;直觀領悟;合情推理;類比聯(lián)想;頓悟靈感;嚴格證明
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無疑是數(shù)學教育的“重頭戲”,但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忽視“非邏輯”的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以前歷次頒布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大綱》中提到的均是“數(shù)學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可在《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中,其中的“邏輯”兩字已被去掉,而是說成“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意味著已經將“非邏輯”的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納入數(shù)學教育的目標之中,大大拓展了數(shù)學思維的外延,標志的是數(shù)學教育理念的發(fā)展和進步.
何謂“非邏輯”的直覺思維?著名特級教師黃安成先生在文[2]中將此種思維統(tǒng)稱為“數(shù)學悟性”,并指出其主要特征:“所謂數(shù)學悟性,就是指對數(shù)學對象及解決問題時的‘直觀領悟、合情推理、類比聯(lián)想、靈感頓悟.”
1敝憊哿煳
數(shù)學主題通常都是由邏輯推理得到的,彰顯的是數(shù)學理性精神的光輝,理論上的嚴謹通達才能使人心理和諧順暢,且記憶牢固.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也有一些數(shù)學主題的獲得依靠的是直觀領悟,而不是嚴謹?shù)倪壿嬐评?正如德國數(shù)學家克萊因說:“一個數(shù)學主題,只有達到直觀上的顯然才能說理解到家了.”這種理念在數(shù)學新課程、新教材中已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如兩個計數(shù)原理、排列組合公式、各種概率公式的推得,都是不嚴密的,但利用生活中獲得的數(shù)學經驗,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學生都能達到直觀的理解.
《立體幾何》中的公理的出臺也都是基于“直觀上的顯然”.一些概念與定理,如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定義,只能利用具體的事物來導引學生形成和樹立.即便是定理,如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過去的教材給出了嚴格的證明,但由于圖形復雜、方法生澀、推理繁冗,初學者很難達到透徹的理解和熟練的駕馭,屬于“吃力不討好”之舉,故新課程、新教材已將其刪去.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充分運用直觀能力可使學生達到實質性的領悟.一條直線如果與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垂直,當然不能判斷這條直線與這個平面垂直;但即使一條直線與平面內無數(shù)條直線垂直,也不能判斷這條直線與這個平面垂直,因為這無數(shù)條直線如果互相平行,那么它們只代表著一個方向,則只能“相當于一條直線”;但如果一條直線與平面內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則可以判斷這條直線與這個平面垂直,這就叫做“線不在多,相交就行”.在“純理性”論持有者看來,這段話與邏輯思維毫不沾邊,“什么叫‘相當于?不通!”可是學生絕對能懂,而且非常歡迎這種說法.
還有一個更典型的案例,即“導數(shù)”的教學.從直線的斜率到函數(shù)的平均變化率、函數(shù)的瞬時變化率,再到導數(shù)概念的最終出臺,我們何曾見到一點邏輯思維的痕跡?下面的教學片段頗具說服力:
圖1
教者首先帶領學生回顧“平均變化率”的概念,函數(shù)y=x2在區(qū)間[1,1+a]上的平均變化率,即對應的曲線割線的斜率.如圖1(多媒體課件配合),當a的值依次為0.1,0.01,0.001,…時,割線的斜率依次為2.1,2.01,2.001,…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奇妙的規(guī)律,即當a的值越來越接近于0時,割線的斜率就越來越接近于切線的斜率2.這不應是偶然的吧?需對一般情形進行探討:
設曲線C:f(x)=x2上的點P(1,f(1)),Q(1+a,f(1+a)),則割線PQ的斜率為
k割=f(1+a)-f(1)(1+a)-1=(1+a)2-1a=2+a.
那么當a的值無限趨近于0時,2+a無限趨近于2,即k割就無限趨近于k切,可概括為a→0,則1+a→1,2+a→2,Q→P,k割→k切.
更一般地,設曲線C:y=f(x)上的點P(x0,f(x0)),Q(x0+Δx0,f(x)+Δx0),那么割線PQ的斜率為
k割=f(x0+Δx0)-f(x0)(x0+Δx0)-x0=f(x0+Δx0)-f(x0)Δx0.
則當Δx0→0時,k割→k切,就將k切叫做函數(shù)y=f(x)在x=x0時的導數(shù).
這里的“越來越逼近”“無限逼近”“最逼近”等規(guī)律都不是通過嚴謹?shù)倪壿嬐评淼玫降模墙柚谏鷦?、具體、形象的畫面,使學生的大腦產生“內化”效應,漸漸地領悟其實質,這種“內化”就是直觀領悟的反映.
再說一個反面的教學案例,某教師在“數(shù)學歸納法”的教學中,試圖用“高觀點”來統(tǒng)領教學,即用極嚴謹?shù)耐评矸绞絹黻U釋數(shù)學歸納法的理論基礎與淵源,甚至將最小正整數(shù)、無窮大等高深理論引進課堂,結果弄巧成拙、事與愿違,學生只能是一頭霧水.這節(jié)課名副其實地歸入“廢品”之列.
正面的經驗和反面的教訓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嚴謹?shù)倪壿嬎季S不是萬能的,也不是隨時和隨處可見的,學生的思維能力中絕對地包含直覺思維能力.
2焙锨橥評
合情推理與直觀領悟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但也有自身的特征,那就是雖具有一定的推理成分,但卻沒有完整的邏輯推理鏈條,而具有簡約、跳躍、猜測等特點.如前所述,在建構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需要合情推理,在解答填空、選擇題中更需要合情推理.對于解答題,雖然最后的表述需要的是一絲不茍、滴水不漏的推理過程,但在形成思路、確定目標的探索、嘗試、構思、檢索、猜想、突破、檢驗、辨誤等過程中卻離不開合情推理.英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休厄爾說:“若無大膽放肆的猜測,一般是作不出知識的進展的.”將合情推理提升到“大膽放肆”的層面,可見合情推理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圖2
如在“補集”的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深刻領悟圖2含義的基礎上,很快順理成章地理解知識的本質并得到“補集”的所有性質:
這類通過合情推理實現(xiàn)知識的順應與同化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充分利用合情推理的強大功能是在數(shù)學教學中實現(xiàn)節(jié)時高效不可或缺的良策.
圖3
例1如圖3,過點P(0,3)的動直線l交橢圓x29+y24=1于不同的兩點A,B,若A位于P和B兩點之間(不含P,B),設|PA|∶|PB|=λ,求λ的取值范圍.
此題原有的解法極其繁冗,可在課堂上竟有學生給出令人驚愕的簡捷解法:
當直線l與x軸垂直時,|PA|=1,|PB|=5,則λ=15.
如果直線l與橢圓相切,設切點為M,此時A,B兩點重合于M點,|PA|=|PB|,λ=1.而A,B為不同的兩點,所以λ≠1.
綜上所述,λ的取值范圍是15,1.
上述解法雖不能說盡善盡美,但閃耀著智慧火花的合情推理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褒獎.
3崩啾攘想
從表面上看來,甲乙兩種事物似乎沒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但由甲事物的結構、形態(tài)、特征聯(lián)想到乙事物.基于此,將解決與甲事物有關問題的技能、技巧遷移到與乙事物有關的問題中來,就叫做類比聯(lián)想,屬于“非邏輯思維”范疇的一種直覺思維.
比如,設三角形的周長為C,內切圓半徑為r,則三角形的面積S=12Cr,由此可得r=2SC或C=2Sr.那么在立體幾何中,若多面體有一內切球,內切球的半徑為r,多面體的表面積為S,體積為V,則V=13Sr,r=3VS,S=3Vr.從三角形到多面體,從面積到體積,從內切圓到內切球,跨度不可謂不大,但運用類比聯(lián)想,瞬間實現(xiàn)了溝通,可解決的問題多多.
例2在1,2,3,4,5,6這六個數(shù)中任取五個組成數(shù)字不重復的五位數(shù),求所有五位數(shù)的和.
此題的原本解法非常繁瑣,經過改進,雖有所簡化,但仍有學生感到不滿意,他們給出了如下令人慨嘆的更加簡捷的解法:
五位數(shù)共有A56=720(個),其中最小的是12345,最大的是65432,
所以所求和為12345+654322×720=27999720.
道理如下:
將這720個數(shù)按從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得a1,a2,a3,a4,…,a717,a718,a719,a720,它們雖然不能構成等差數(shù)列,卻具有類似于等差數(shù)列的性質:a1+a720=a2+a719=…=12345+65432=77777,故得解.
類比聯(lián)想創(chuàng)造了奇跡!
4繃楦卸儻
一位哲人曾說過:“創(chuàng)造是思維的‘短路,通常是‘不大講道理的,若過分囿于邏輯推理,則很難作出創(chuàng)造.”這與上面休厄爾的名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著名數(shù)學家、數(shù)學教育家波利亞也說:“無論如何,你應該感謝所有的新念頭,哪怕是模糊的念頭,甚至是感謝那些把你引入歧途的念頭.因為錯誤的念頭往往是正確的先驅,導致有價值的新發(fā)現(xiàn).”
例3設集合A={0,2,3,5,8},B={1,3,5,7,10},集合C同時滿足:①若將C的各元素均減去2,則所得新集合是A的一個子集;②若將C的各元素均加上3,則所得新集合是B的一個子集,那么滿足這兩個條件,且元素最多的集合C=.
若循規(guī)蹈矩地進行邏輯推理,此題的解答必將陷入困境,必須來個“靈機一動”:題目說“減去2”與“加上3”,我們就來個“加上2”與“減去3”.那么將集合A的各元素分別加上2,得集合D={2,4,5,7,10},將集合B的各元素分別減去3,得集合E={-2,0,2,4,7},則所求集合C=D∩E={2,4,7}.
不起眼的一個“金點子”閃耀的卻是創(chuàng)造靈感的思想光輝.
圖4
例4如圖4,平行六面體AC1的底面ABCD是菱形,∠C1CB=∠C1CD=∠BCD=60°,當CD∶CC1為何值時,A1C⊥平面C1BD?請給出證明.
這是一道著名的高考試題,有相當?shù)碾y度,常規(guī)解法為:設CD∶CC1=x,設法列出關于x的方程,但構建和解方程談何容易!在這種困境之中一個大膽的頓悟使題解出現(xiàn)了根本性的轉機,所求比值會不會是1呢?試試,還真的試成功了:
事實上,當CD=CC1時,C-BDC1是正三棱錐,很容易證得A1C⊥平面C1BD,與列方程的解法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行文至此,我們一方面感慨于直覺思維的巨大功能和培養(yǎng)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但在本文末,還必須說以下兩點:
(1)直覺思維的功能絕對掩蓋不了數(shù)學理性精神的光輝,絕對不能因為強調了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削弱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絕不能滿足于利用直覺思維對于問題的解決,不能停留在“感情用事”的層面上.利用直覺思維解決問題,即使再漂亮、再簡捷、再優(yōu)美,最后還須做到理性回歸,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黃安成.談數(shù)學悟性.上海:數(shù)學教學,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