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德
現代公民社會的治理模式需要什么樣的國民素質呢?普特南長期研究意大利地方民主政治的結果顯示,民間自組織的能力才是現代公民政治品質好壞的關鍵。自組織的能力包括兩點,一是一群人組成小團體,對內能自訂規(guī)則,合作信任,自我監(jiān)督,自我治理,解決自己的問題;對外,則能夠多元包容,妥協商議,產生集體秩序。
國人的素質夠不夠?有人總想找出中華文化中也有民主“傳統”,說一些孟子曰過“但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來說明中國歷史上的民權思想。然而,此類思想只能說明王權是可以推翻的,卻不必然導致現代公民社會的治理模式。
倒是另有一種說法比較靠譜,說中國自古就有結社(自組織)能力,比如孟憲實研究唐代敦煌農民,就可以看到自由結社的證據,或是明代文人結詩社之類的活動。其實中國自古以來自組織的傳統就很強,雖然較多表現在血緣、宗族、鄉(xiāng)親和幫會這類團體中,較少是平等的結社,但國人強于小團體的內部自組織、自治理,則是不爭的事實。只是中國人卻缺乏自組織的第二種能力──小團體外的協商、辯理與合作的能力,所以總是小團體間各自為政,甚至打成一團。
更糟糕的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連這樣的自組織能力又受到一次又一次的破壞,從“新文化運動”中的“把線裝書丟到坑廁中”,到國家主義、集體主義的革命教育,到市場洗禮下自私功利的哲學,讓兩岸的中國人都一樣,雖不能說自組織能力低劣,但實在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那么中國人真不合適現代公民社會的治理模式嗎?非也,可干中學,漸演化。以這次中國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為例,其實誰當選并不那么重要,但是,無論是選地區(qū)領導人,還是“立法委員”的選舉,不再有兩顆子彈的疑云或各式各樣的槍擊案,不再有選前一個晚上忽然出現鋪天蓋地的謠言,不再有“非常光盤”“非常錄音帶”爆一些不清不楚的猛料;當然最重要的是,賄選也變得很少,而且沒有輸了選舉就聚眾抗議的事情。這不是一蹴而成的。長期以來,臺灣地區(qū)社會治理探索過程中的鬧劇、笑劇甚至悲劇從不缺乏,從“立法院”打架到街頭抗議變暴動,從選舉中的“奧步”(不正當的競選手法)到常有人輸了選舉就聚眾抗議,從賄選、作票(造假票)疑云到“黑金政治”,從民粹主義到暴民政治,說不勝說。1994年,臺北市長選舉,藍綠兩陣營都瘋狂了一樣,選舉造勢后群眾不肯散去,還要游街,兩隊人馬在街的兩側互相叫囂謾罵,我剛好從中間開車過去,就感覺兩邊“暴民”似要打街頭巷戰(zhàn)了。那時社會整個被撕裂了,臺灣人民的民主素養(yǎng)可一點都不高。臺灣地區(qū)治理模式能有今天的成果得來不易,是二十年來一點一滴慢慢學習、漸漸覺醒得來的。
自組織能力是慢慢學習得來的。沒有機會自組織的人民就不會學習自我治理以自行解決問題,所以只能成為“憤青”,只會罵爹罵娘卻沒有行動能力。沒有機會自組織的人民就不會學習如何與別人協商、包容并合作,只能遇到異見便一陣攻訐謾罵,甚至造謠生事。平常一肚子不滿,自然遇到風吹草動就成了亂闖盲動的“不明真相的群眾”,因為他們要的是發(fā)泄情緒的機會而不是事情的真相。只有平常能自組織起來自行管理的人民才會學習理性的辯論,包容的胸襟,協商妥協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而共同合作,一起實施,并互惠公平地分享合作成果。
中國人的自織織能力是不夠,但以此為理由而剝奪他自組織的機會,只會使他素質越來越差,越來越有理由不敢放手,結果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只有正向地走出一步,讓他在跌倒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政府一步一步地放手,大家才一步一步地學會自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