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舒心
在日本漢學研究中,抄物是特別重要的一種形式。所謂“抄物”,主要是指日本五山時期(大體相當于中國的元明時期)禪林的漢籍注釋書,內容上涉及四部,數量也十分可觀,語言上主要為漢文、和文兩種,也有介于二者之間的,是一座有待開拓的學術寶藏。盡管如此,抄物的研究一直未引起學界的重視。日本學者主要是從語言學的角度加以研究,而從中國文史傳統(tǒng)的角度加以利用者則非常罕見。日本影印出版的“抄物資料集成”等叢書,編者的學術背景大多為語言學,就很能說明這一問題。
《四河入?!?00卷,成書于日本天文三年(1534),為日本五山禪僧笑云清三(生卒年不詳)所編的蘇軾詩歌“抄物”匯編。主要為太岳周崇(1345—1423)的《翰苑遺芳》;瑞溪周鳳(1391—1473)的《脞說》(成書于日本寬正四年,1463);桃源瑞仙(1430—1489)講、一韓智翃筆錄的《一韓聽書》(又名《蕉雨馀滴》,成書于1475年前后);萬里集九(1428—1507)的《天下白》(成書于日本文明十四年,1482)。此外還引用了嚴中周噩(1359—1428)的《東坡施抄》、惟肖得嚴(1360—1437)的《東坡詩抄》、江西龍派(一號續(xù)翠,?—1446)的《天馬玉津沫》,加上編者的按語,內容極為豐富。就整個漢文化圈而言,對蘇詩進行逐句逐字的講解,顯然以此書為最,《四河入?!凡粌H代表了五山禪林蘇詩研究的最高成就,而且在蘇詩注釋史乃至中國詩歌注釋史上也是一座極堪矚目的豐碑。
有鑒于此,本文對《四河入?!返膶W術價值略陳己見,以期引起學術界對這部珍貴域外漢籍的進一步的關注。
一、 輯佚價值
在中國文學史上,蘇詩注釋以南宋和清人的成就最為顯著,南宋時出現了“四注”、“五注”、“八注”、“十注”等蘇詩集注、分類編次的“分類注”(有“增刊本”分類注和“批點本”分類注等多種版本,其中以劉辰翁批點本最為流行)和《施顧注蘇詩》(簡稱“施顧注”)。后兩者的注釋價值和學術價值都很高,但與“分類注”的流行相比,《施顧注蘇詩》卻長期湮沒無聞。蘇詩注釋在元明兩代相對冷落。至清代,受到新發(fā)現的“施顧注”殘卷的影響,一時出現了眾多質量較高的蘇詩注本,如邵長蘅等整理的《施注蘇詩》、查慎行《蘇詩補注》、翁方綱《蘇詩補注》、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和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等。如果我們把眼光移向域外特別是日本,那么五山禪僧研讀蘇詩的風氣以及《四河入海》的出現則填補了元明時代蘇詩注釋的時間空白。
《四河入?!烦蓵谌毡咎煳娜辏?534),相當于明嘉靖十三年,這意味著五山禪僧較清人更早接觸到流傳到日本的一些南宋諸家注本,其文本可能比中土傳本更為完整,值得關注。通過考察可知,《四河入海》中引用的蘇軾著作主要分為兩類:蘇詩注本和蘇軾詩文合集(簡稱“全集”)。由于各抄物是以蘇詩研讀為中心的,故而牽涉到的蘇詩注本也就比較多,特別是當時流行的“分類注本”(即《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又稱“王狀元本”、“百家注本”),在五山禪林中流傳的版本最多。而《四河入海》對蘇軾全集的引用雖然比起蘇詩注本來內容較少,但時至今日,一些版本已經失傳,《四河入?!返囊贸蔀樘綄み@些版本原貌的關鍵線索,這部分內容也就顯示出極高的價值。
簡單地說:《四河入?!分幸玫奶K詩注本主要有“分類注本”、趙次公注蘇詩本、《施顧注蘇詩》;而引用的蘇軾全集有“東坡文集”、《東坡先生別集》、《東坡外集》、“大全集”等。其中,“施顧注”作為蘇詩的最重要注本之一,現今已不存完帙;趙次公注蘇詩得到時人甚高的評價,但包含“趙次公注”的“集注本”(宋刻《集注東坡先生詩前集》殘帙)現只存四卷,而“趙次公注”被收入“分類注”中時又經過了大量刪削,其原貌已不可復睹。因此,保存在《四河入?!分械摹笆╊欁ⅰ焙汀摆w次公注”便顯示了不可替代的價值。日本京都大學已故教授倉田淳之助先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與同事小川環(huán)樹教授和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團隊一起進行了對《四河入?!返妮嬝ぷ?,并于1965年推出了此項研究的成果——《蘇詩佚注》(上、下),上冊主要內容便是從《翰苑遺芳》中輯出的“施顧注”和“趙次公注”?!短K詩佚注》中的“施顧注”成為后來學者復原《施顧注蘇詩》不可或缺的部分,充分證明了《四河入?!返妮嬝齼r值。但《四河入?!返妮嬝齼r值還沒有被充分發(fā)掘,以“趙次公注蘇詩”為例,《四河入?!分械摹摆w次公注”散見于《翰苑遺芳》、《一韓聽書》、《天下白》之中,但《蘇詩佚注》基本上只輯錄了《翰苑遺芳》中的部分,而散見于《一韓聽書》、《天下白》中的許多條“趙次公注”都被忽略了。這直接影響了我們對“趙次公注蘇詩”原貌的認識。
又如“東坡別集”。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所附趙希弁《讀書附志》著錄“《東坡先生別集》三十二卷、《續(xù)別集》八卷”,并云:“乃蘇公嶠刊置建安而刪略者,淳祐甲辰(1244)廬陵郡庠刊?!标愓駥O《直齋書錄解題》也著錄有“東坡別集四十六卷”,以后又見于《文淵閣書目》等諸家書目。但可能由于質量不高等原因,趙希弁著錄的《東坡先生別集》三十二卷(《續(xù)別集》八卷本)與陳振孫著錄的四十六卷本《東坡別集》在清代中葉均已失傳,其內容、體例俱無從得之,學者們對“別集”的探討只能依據書目的簡單著錄,也就很有可能產生錯誤的推測。而在《四河入?!分校峨庹f》、《天下白》等諸家抄物大約引用了三四十條出于“別集”的文字,經考證,極有可能出自三十二卷本《東坡先生別集》,如果能將這些引文整理出來,進行深入研究,必將豐富我們對此書以及蘇軾著作版本流傳情況的認識。
二、 注釋價值
作為蘇詩注本,《四河入?!返牡妆緸椤锻鯛钤偌易⒎诸悥|坡先生詩》劉辰翁批點本,書寫語言主要為漢文(部分為五山僧侶的日文口語),注釋方法則是先分段,然后選取重要的詞句進行注釋,依次排列“脞”(《脞說》)、“芳”(《翰苑遺芳》)、“白”(《天下白》)、“一”(《一韓聽書》)等蘇詩講讀內容。從表面上看,《四河入海》似乎只是對“分類注”的補充,彌補了“分類注”過于簡略、不注出處等缺點,但《四河入?!窡o論在引書規(guī)模還是在解釋的詳細程度上都遠遠超過了“分類注”,并呈現出日本五山禪僧的注釋特點。
《四河入?!防昧嗽S多“分類注本”沒有利用的資料。與“分類注”的編纂者相比,五山禪僧們具有后發(fā)優(yōu)勢,他們在“分類注”外又得見其他注本,如《施顧注蘇詩》即是?!笆╊欁ⅰ钡氖褂么蟠筇岣吡宋迳蕉U僧注蘇詩的質量,他們由此得以糾正了不少“分類注”中的錯誤。如《四河入?!肪硎胖洞雾嵡厣僬潞湾X蒙仲》“鑒里移舟天外思,地中鳴角古來聲”二句,“分類注”有前句的“趙次公注”云:“‘鑒里移舟蓋越州之景,王羲之嘗曰‘每過山陰道,如明鏡中行是也?!焙缶涞拇喂⒈弧胺诸愖ⅰ本幾胝邉h削,但太岳周崇見到了趙次公注原文,《翰苑遺芳》抄錄如下:“次公曰……‘地中鳴角古來聲乃公孫瓚與其子書,言袁氏之攻‘鼓角鳴于地中,梯沖舞吾樓上,是易京事,而用于越州,此可疑者一也?!刂续Q角乃四字全語,庾信‘地中鳴鼓角用對‘天上下將軍,人最稱為工,今卻用對‘鑒里移舟,若只是王羲之事則不工矣,此可疑者二也?!睂τ谮w次公的疑問,瑞溪周鳳有回應,《脞說》云:“如次公注則以為不可解,然上句以言越也,下句只據公孫瓚故事,故疑之而已。然元微之《會稽州宅》詩有‘鼓角聲從地下回之句,則今蓋用之也。二句共言越,明矣?!比鹣慕庾x不是個人的新發(fā)現,而是從“施顧注”而來,《施顧注蘇詩》卷二十八,本詩“地中鳴角古來聲”句下注曰:“元微之《會稽州宅》詩‘星河影向檐前落,鼓角聲從地下回?!?/p>
雖然“分類注”和“施顧注”是兩部最重要的蘇詩注本,但在中國蘇詩注釋史上,清代之前,“施顧注”湮沒無聞;清代之后,“分類注”又遭到嚴厲的批評。兩者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整合,而在《四河入海》中,五山禪僧對兩部注本加以充分的吸收,確保了《四河入?!吩谔K詩注釋方面的質量。
其次,五山禪僧將使用資料的范圍擴大到內典即佛教典籍上,提高了注釋的準確度。蘇軾生前與當時的一些僧侶有深交,也創(chuàng)作了一些以這些交往為背景的詩歌。但一般的注釋者由于缺乏佛學知識,對此類詩歌的注釋往往語焉不詳。如《四河入?!肪硭闹乃d《贈常州報恩長老二首》,“分類注”對這兩首詩幾乎沒有注釋,“施顧注”也只注明典故,兩本都沒有說明所謂“報恩長老”是指何人。而《翰苑遺芳》引《五燈會元》云:“常州報恩覺照寶月禪師,越州鄭氏子,嗣金山法惠,惠嗣凈慈善本?!倍字小八]福老懷真巧便,凈慈兩本更尖新”二句,《一韓聽書》注“薦福老懷”云“天一義懷禪師,云門五世,嗣雪竇也,住薦?!保蛔ⅰ皟舸葍杀尽痹疲骸皥A照禪師,名宗本,號大本,嗣天衣,云門六世。大通禪師名善本,住錢塘凈慈,號小本,嗣大本,云門七世也。”《天下白》引“云門宗譜”“雪竇顯——天衣義懷——圓照宗本——凈慈善本——金山法惠——報恩覺照”,并引《佛祖通載》敘述“兩本”生平。憑借燈錄、僧傳等內典,五山禪僧們完美地解決了“分類注”、“施顧注”遺留的問題。今天,蘇詩的最權威注本是中華書局本《蘇軾詩集》,該書將宋人、清人的注釋一網打盡,并進行了綜合考辨。但《蘇軾詩集》中對于這兩首詩的注釋,比起《四河入海》恐怕仍顯遜色。
蘇軾是宋代文化的巨人,他的成就涉及到諸多領域,注釋者如果只關注一個方面便無法對蘇詩作出全面的解讀。而日本五山禪僧出于對宋代文學的極大興趣,搜集的典籍涉及到宋代文化的各個方面,從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對蘇軾注釋有用的資料。比如萬里集九在??碧K詩時,不僅使用了“分類注本”的各種版本和“七集本”、“別集”等蘇軾全集,而且將參考范圍擴大到詩話、類書等方面。據不完全統(tǒng)計,《天下白》中用以??钡姆翘K集就有《方輿勝覽》、《事文類聚》、《苕溪漁隱叢話》、《冷齋夜話》、《容齋隨筆》、《詩林廣記》、《詩人玉屑》、《詩學大成》等等。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五山禪僧使用資料的范圍之廣。
三、 典籍流傳價值
如上所述,五山禪僧們熱衷于搜集各種漢籍,經史子集、內典、道書,無所不包。在注釋蘇詩的過程中,禪僧們旁征博引,使《四河入?!返钠噙_100卷之巨,故該書包含了許多漢籍流傳的重要信息,對漢籍東傳日本的研究有重要意義。整理《四河入?!返囊龝こ躺醮?,本文在此僅約略舉例。
如考察五山時期的《文選》版本,本書可提供一些具體線索。該書卷七(之一)《次韻章傳道喜雨》“中和樂職幾時作”句,續(xù)翠云:“《文選》第五十云‘樂音‘岳。”萬里對此發(fā)表評論曰:“《文選》第五十無《中和樂職宣佈》之事,第五十一有之,只如淳注如右(“右”誤作“石”,此段之右《天下白》引《文選》第五十一“如淳注”)而不注音。如淳《漢書》注之,李善注引之而已。六臣、五臣等不注音,不知續(xù)翠涉獵之《文選》即《集注文選》歟?陳仁子《增補文選》歟?《增補文選》則于本朝不過兩三部,某寫之,而自第一至第四十,《集注文選》未見其本也?!卑矗骸短煜掳住匪段倪x》為李善注,無注音。除此之外,萬里還參考了六臣注、五臣注、《集注文選》、陳仁子《增補文選》。五臣注《文選》前一般冠有呂延祚《進集注文選表》,所以前人有時也稱五臣注為“集注文選”,如《季滄葦藏書目》著錄“《集注文選》三十卷,十五本”。但從行文可知,萬里所謂“集注文選”不是五臣注,而極有可能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文選集注》?!段倪x集注》一書,曾引起眾多中日學者的興趣和爭論,從萬里的敘述可知,在他的時代,這部書雖然聲名在外,但當時已極罕見,萬里本人也未見到。又“陳仁子《增補文選》”,即元代大德間陳氏于古迂書院刊刻的《增補六臣注文選》六十卷(附《文選補遺》四十卷),世稱“茶陵本”。此書元明兩朝都有重刻,但最早的“明翻茶陵本”刻于嘉靖初年,《天下白》成書在此之前,則萬里所見應該是元刊本。從引文可知,元刊《增補六臣注文選》在室町后期已經傳入了日本,而且有兩三部之多。從行文的語氣來看,萬里抄的可能是陳氏所刻《文選補遺》,該書與《增補六臣注文選》為同一系列,恰為四十卷。這些信息對我們了解日本中世《文選》的流傳情況顯然頗有裨益。如果能夠對《四河入?!分械摹段倪x》引文詳加考察,必然可以得出更為具體的結論。
又如中土久佚的元《松齋梅譜》。該書在明清兩代幾乎不傳,諸家書目中只有明晁瑮《寶文堂書目》(“元刻不全”)、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十五)著錄,然最終亡佚,僅日本留有傳本。如《中國書畫全書》第二冊收錄之《松齋梅譜》,即以日本靜嘉堂文庫本斷句排印。該書早期流傳資料甚少,學者引以為憾,但據《脞說補遺》,可確定《松齋梅譜》傳入日本在永享甲寅,即1434年,相當于明宣德九年?!端暮尤牒!肪硎唬ㄖ墩沦|夫寄崔徽真》題下引《脞說補遺》云:“按會稽吳太素季章所編《松齋梅譜》十二載宋廣平《梅花賦》曰‘垂拱三年,余春秋二十有五云云”。并引《百川學?!肥d《學齋拈畢》云:“唐文多有遺軼,要切者如宋璟《梅花賦》,皮日休謂其‘清便富艷,有南朝徐庾體,因效之為《桃花賦》,今皮之《桃花賦》尚傳而宋之《梅花賦》乃不┐?!鐝V平《梅花賦》,則平生訪尋終不得見,是可惜也,俟更博訪之?!比鹣疲骸翱惕樱ㄈ鹣苑Q)謂《松齋梅譜》永享(原文誤作“亨”)甲寅歲始自大明來,予謁雙桂肖翁(惟肖得嚴號“雙桂”),翁指座隅素屏風曰:‘七十年來欲見而未得者,忽焉在此。予就而見之,宋廣平《梅花賦》也,蓋以《梅譜》張于屏面也。翁因曰:‘非只此邦人不得見之,彼方亦然乎?予便寫此賦而歸,自甲寅至寶德己巳,既十六年,始于《學齋拈畢》得彼方人惜此賦不傳之證。雙桂逝矣,恨不告之,姑錄已示后學。”按:唐宋璟所著《梅花賦》,后世罕見,故《學齋》有如此之嘆。但此賦并非如瑞溪所言在中土絕跡,方回《桐江集》卷四即有收錄,云“于舊國子監(jiān)得此賦寫本”;元劉壎《隱居通議》卷五收錄題名宋璟所作《梅花賦》二篇,一篇為偽作,另一篇即《松齋梅譜》所載;此賦明田藝衡《留青日札》卷一也有收錄,《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其為依托顯然”;清人宋翔鳳、俞樾都做過辨?zhèn)?,堪為定論。宋璟《梅花賦》原作已經失傳,雖說《松齋梅譜》所收者為后人偽作,但惟肖、瑞溪等五山禪僧對之均深信不疑,使得該作品最終借助于《松齋梅譜》一書,在日本得到了廣泛地傳播,十分有趣。由此可見,《四河入?!分胸S富的引書對考證宋、元、明版漢籍東傳日本的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除此之外,《四河入?!返膶W術用途還有很多。日本學者對于五山文化的研究大多從詩僧們的詩文集等著作入手,卻往往忽略了他們傾注了大量心力的抄物,典型的例證如芳賀幸四郎的名著《中世禪林的學問及其文學的研究》,幾乎對抄物未加利用,而《四河入海》的許多材料均可以補充甚至糾正該書的觀點。總之,《四河入海》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亟待研究和發(fā)掘。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