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要不要寫生,本來不成問題,是因為自古至今,一代代山水畫家通過寫生獲取了自然的形與神,養(yǎng)成了人與山水合一的情懷,觸動了繪畫創(chuàng)作的靈感,但它竟然成為問題,是因為現(xiàn)在確實有一種看法,認為中國的山水畫是不需要寫生的一種藝術,似乎寫生敗壞了傳統(tǒng)的純潔。
其實歷史事實剛好相反,中國山水畫正是通過富于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的寫生,才一步步由畫學之附庸蔚為丹青之大國。有跡可求的山水畫之祖荊浩,就是山水畫寫生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他在太行山對景寫生達“數(shù)萬本”,才悟出氣、韻、思、景、筆、墨這“六要”。抽棄其寫生,荊浩的學說就變成莫名其妙的談玄。當然,此后的山水畫家并不像荊浩那樣明確標舉對景寫生的價值,但所有杰出山水畫作品,必然是與現(xiàn)實的山水有著內(nèi)在的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畫家只有在表現(xiàn)他個人最具感情意義,最為熟悉的山水時,才可能產(chǎn)生出優(yōu)秀山水畫作品。揆諸荊浩、李成、關仝、范寬、郭熙、馬遠、夏圭……莫不如此。
……
新一代山水畫家孫文忠,在陜西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和教學,關陜一帶壯麗幽深的自然,是他研習山水畫藝術的基礎。他偏愛北宋諸大家,追隨關仝、范寬足跡,借鑒李可染山水寫生的經(jīng)驗,以水墨對景寫生為承接前賢畫學之切入點,常年與終南、太華的山林泉石相依相伴,他所作水墨山水寫生畫,有意境,有個性,是獨立的山水藝術作品,而且嚴謹、質樸,是研習山水畫的教學材料。我在“臥游”之余,深感畫家在人心浮躁的今日,攜筆墨以終南太華為師,于茲有深意焉。 (責編:辛友)
水天中簡介: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原所長、博士生導師。
孫文忠
孫文忠,1962年生,1985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現(xiàn)任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