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冶
[摘要]目的:評估牙種植機在斷根拔除術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在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漢陽醫(yī)院口腔科門診拔牙中斷根的患者56例,分成兩組。分別采用傳統(tǒng)拔除法和牙種植機輔助斷根拔除法,比較手術時間及術后3天創(chuàng)口疼痛程度。結果:傳統(tǒng)組28例拔除16例,另12例因操作困難改種植機法全部拔除,歸為中轉組;種植機組28例全部拔除。手術時間種植機組明顯短于傳統(tǒng)組(P<0.01),疼痛程度種植機組明顯輕于傳統(tǒng)組(P<0.01)。結論:牙種植機應用于斷根拔除術具有手術時間短、效果確切、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值得推廣。
[關鍵詞]牙種植機;斷根;拔除術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9-0-0
斷根拔除術是牙槽外科較復雜的手術之一。傳統(tǒng)的拔除方法無非是增隙法、鑿骨法,臨床操作往往存在視野不佳、操作困難、術后反應重、并發(fā)癥多等不足。筆者一次在行上前牙種植手術中,先鋒鉆鉆及牙槽骨中遺留殘根時(術前檢查已發(fā)現),阻力強大,印象深刻,后換用小球鉆游離殘根周圍骨質及纖維組織,刮出殘根。由此,筆者嘗試將種植機法斷根拔除術應用于臨床,并與傳統(tǒng)斷根拔除法進行了比較。渦輪機法由于機器轉速過高,術者不宜控制,相關區(qū)域易導致舌神經或下牙槽神經不可逆損傷[1]而未列入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在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漢陽醫(yī)院口腔科門診拔牙中斷根的患者,斷根頂距牙槽嵴頂≥3mm,按照性別、年齡、牙位配對分成兩組,每組28例(男38例,女18例),年齡15~52歲,平均26.3歲;磨牙26例(不包括第三磨牙),雙尖牙30例。
1.2 器械設備:牙種植機(Nouvag MD20,瑞士)、16:1種植反角手機(Nouvag,瑞士)、直徑1.0mm球鉆(Osstem,韓國)。設置:扭矩20Ncm,轉速1800~2000rpm/min。
1.3手術方法
1.3.1分析:拔牙斷根后,結合X線檢查綜合判斷斷根的數目、形態(tài)、大小、部位,以及與周圍重要組織結構的比鄰關系。
1.3.2操作:常規(guī)消毒鋪巾,取牙槽窩入路,傳統(tǒng)組采用增隙法、鑿骨法將拔牙器械插入牙根與牙槽骨之間進行拔除;種植機組將直徑1.0mm小球鉆水冷下鉆入牙根與牙槽骨之間去骨,然后用根尖挺或根管銼拔除斷根。
1.4檢測指標:56例斷根拔除均由筆者完成,所有病例均無青霉素過敏史,術后給予同種抗生素口服3天(頭孢拉啶膠囊,規(guī)格0.25g,0.5g/次,首次加倍,3次/天),鎮(zhèn)痛藥必要時口服(芬必得緩釋膠囊,規(guī)格0.3g,每次0.3g)。并記錄檢測指標。
1.4.1 手術時間:從手術開始至斷根取出。
1.4.2 術后疼痛程度:3d復診詢問術后疼痛感覺。“0”無明顯痛感;“I”有痛感,但不用口服止痛藥物;“II”有明顯痛感,需口服止痛藥物;“III”有劇烈疼痛,口服止痛藥物后仍有痛感。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采用t檢驗比較手術時間,采用秩合檢驗比較術后疼痛程度,檢驗水準取α=0.05。
2結果
傳統(tǒng)組28例中16例拔除斷根,另12例手術30min后由于操作困難,且進展不大,未盲目使用暴力,轉入中轉組,采用種植機法,全部拔出,并重新記錄手術時間(見表1)。種植機組手術時間短于傳統(tǒng)組(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種植機組與中轉組手術時間比較(P=0.074>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種植機組疼痛等級明顯輕于傳統(tǒng)組(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傳統(tǒng)組與中轉組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斷根拔除從牙槽窩入路進行手術,牙槽窩底難以直視,加之新鮮牙槽窩滲血,使根挺、根尖挺或骨鑿插入斷根與牙槽骨之間困難。傳統(tǒng)的增隙法、鑿骨法,即使有經驗的臨床醫(yī)生也往往感到棘手。如上述器械錯誤的置入斷根頂端,且盲目用力,使斷根移位,極易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2]。
牙種植機鉆頭在2000rpm/min左右(本文選用直徑1.0mm球鉆,轉速1800~2000rpm/min)切割牙體組織與牙槽骨手感差異極大。利用此特性,突破拔牙器械進入斷根與牙槽骨之間的難點。本研究中傳統(tǒng)法、種植機法也融合了根尖挺及根管銼的使用[3-4]。
牙種植機應用于斷根拔除術,由于其轉速較慢,操作上提供了良好的手感及去骨的準確性,又由于其獨立的冷卻生理鹽水降溫系統(tǒng),大大降低了術中去骨的熱損傷。一次性使用的輸水管、吸引管,配合種植手機和鉆頭的滅菌,可以輕松杜絕交叉感染的發(fā)生。
精細規(guī)范、輕柔微創(chuàng)的操作是牙種植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5],這一點借鑒用于斷根拔除術。操作上無需直視牙槽窩底,重視手感,由于吸引管及時吸走種植手機沖水、唾液、血液,口內視野好,注意鉆頭深度及長軸的把握。球鉆抵牙根與牙槽骨交界處,稍向外、向下輕壓鉆入,一旦突破2mm左右,即緊貼根面環(huán)繞去骨,突破點多選斜斷面低點進入,上頜考慮腭側,下頜考慮遠頰為宜。筆者體會,隨著該技術的熟練使用,手術時間還有縮短的趨勢。
研究結果顯示種植機法較傳統(tǒng)法手術時間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反應輕,如常規(guī)牙種植術后一樣局部無明顯腫脹及疼痛,患者易于接受。由于術中未使用暴力,在控制深度及方向前提下,易于避免諸如器械損傷下牙槽神經、斷根移位進入上頜竇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以往斷根拔除術在器械進入斷根與牙槽骨之間失敗時,多改用切開翻瓣入路,組織創(chuàng)傷大,且去除牙槽骨會導致牙槽嵴變窄、變低,不利于后期義齒修復[6]。本文傳統(tǒng)組12例遇困難后轉入中轉組采用種植機法均順利拔除,種植組28例全部順利拔除,提示該技術效果確切,可取代翻瓣入路斷根拔除術。中轉組術后反應較大考慮為兩種方法術后反應疊加之結果。本研究傳統(tǒng)組16例中有2例在10min以內拔除,這2例斷根前牙體已松動,且牙槽骨較疏松,根尖挺輕挑即出,手術時間短,術后反應也輕,顯示了簡單病例中傳統(tǒng)方法成本低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牙種植機應用于斷根拔除術具有手術時間短、效果確切、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筆者建議,拔牙斷根后傳統(tǒng)方法10min內無進展的棘手病例,切忌盲目暴力操作,推薦使用種植機法。本研究例數偏少,屬小樣本研究,而且研究結果也存在一些因素的干擾。如檢測指標中疼痛程度主觀性較強,個體對疼痛的耐受差異、對鎮(zhèn)痛藥反應不同以及檢查醫(yī)生本身判斷的誤差,必將對檢測結果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耿溫琦,王收年.下頜阻生智齒[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8-129.
[2]趙怡芳.口腔疾病診療并發(fā)癥[M].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98.
[3]宋惠芳.臨床112例牙根拔除術的方法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09, 15(1):84.
[4]徐江,劉海霞,肖朋.利用鼠尾銼輔助拔除斷牙根的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26(5):623.
[5]賈保軍,呂新海,黃征難,等.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30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18(7):997-998.
[6]俞光巖.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精要與并發(fā)癥[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1:16.
[收稿日期]2012-07-20[修回日期]2012-08-27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