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人們常說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馬克思說:“音樂是人類第二語言?!背枋侨说穆曇襞c語言相結(jié)合的一種音樂。所以歌曲是對語言的應用,它能激發(fā)人們的情感,活躍人的思維。隨著小學英語教學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和教師發(fā)現(xiàn):歌曲、歌謠對兒童,甚至成年人的外語學習有著不可替代的輔助作用,歌曲、歌謠在教學中深受孩子們的歡迎,歌曲、歌謠有其獨特的內(nèi)涵和魅力。然而,隨著歌曲、歌謠的廣泛普及,一些教師對于歌曲歌謠的教學有著錯誤理解,使歌曲歌謠教學淪為一種形式,而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其對教學的輔助作用。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師在教學歌曲歌謠時,錄音機一開直接讓學生聽,然后跟唱,旋律唱得不對時繼續(xù)跟唱,而對于歌謠歌曲中的一些生詞,教師只是一帶而過,學生們也唱得含含糊糊,唱到最后也只能跟著錄音哼哼。
教學歌曲與歌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工具,最終要達到掌握語言的目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有一些令學生困擾的概念、句型、語音,單憑講又難以理解,歌謠就為此提供了一種解決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唱、玩的過程中得以掌握。如語法方面談及“am,are,is”區(qū)分,教師講了很多,但還會有一部分學生搞不清楚,這時教師可通過“Be Song”進行教學:“‘Am,are,is are not the same.Im Mike and you are Nancy.He is David and she is Helen.‘Am,are,isare not the same.This is an egg and that is a cake.These are apples and those are pears.”對“am,are,is”加以區(qū)分。這首歌謠,通過不同人稱I、you、he、she,不同的指示代詞this、that、these、those與“am,are,is”的搭配,產(chǎn)生“am,are,is”在用法上的對比,反復吟唱,孩子們就比較明白“am,are,is”的不同,在區(qū)分它們的時候就相對簡單。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單詞的發(fā)音與語調(diào),要重視學生的語音練習,其次要讓學生在熟練掌握單詞的基礎(chǔ)上通過反復吟唱加以區(qū)分。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歌曲和歌謠不僅能使英語學習變得輕松和愉快,而且它們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學習。因此,在歌曲歌謠的教學過程中,側(cè)重點是語音練習,不要過分追求旋律、節(jié)奏的精確度,重點要放在發(fā)音和語調(diào)上。教師要把課堂的重心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上,歌曲歌謠教學最多也只能起一個輔助作用,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切不可單純地為歌曲歌謠而進行教學。
二、運用時機不當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我們常會聽到教師這樣說:“如果你們這節(jié)課表現(xiàn)好,我就教你們一首英文歌曲和歌謠?!痹诓簧儆⒄Z課堂中,歌曲和歌謠往往被當成對學生努力學習的一種獎賞,或被用作課前準備活動,或被用于課堂冷場,或是課堂結(jié)束前填補多余時間,而沒有被當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語言學習手段。
英語歌曲歌謠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把歌曲歌謠合理地運用在適當?shù)奈恢糜兄诮虒W,并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歌曲歌謠用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必須正確恰當運用英語歌曲歌謠。
1.課內(nèi)的運用
(1)課前:此時歌曲歌謠的運用,主要是營造氛圍,調(diào)動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讓整堂課從一開始就營造一種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以便投入新知識的學習。
(2)課中:此時歌曲歌謠的運用,往往起到一個過渡、銜接作用。通常是為了讓學生輕松一下,以便以更充沛的精力轉(zhuǎn)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同時,用歌曲歌謠自動調(diào)節(jié)課堂秩序,使之有張有弛,收放自如。有時,學生往往一個游戲下來,激動的心情難以平復。此時,唱一首短歌,有助于拉回他們的注意力,更好地將課堂進行下去。
(3)課后:此時歌曲歌謠的運用,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鞏固課上的內(nèi)容。將學生新學的內(nèi)容再用歌曲歌謠的形式唱唱跳跳,就會避免枯燥的反復操練,使其在課結(jié)束時仍然興致勃勃,對句型和結(jié)構(gòu)的掌握也就顯得輕松、自然了。
2.課外的運用
(1)課間:可以在課間播放一些英文兒童歌曲歌謠,不必強迫他們?nèi)W,讓他們在耳濡目染、無形中感受英語、學習英語,這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對于不是母語學習者的我們,擁有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
(2)校外:除了在學校里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外,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多看兒童英語節(jié)目,或是將學校里學過的英文歌,唱給父母聽。這樣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使之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三、教唱方式單一
在上英語課時,我們看到最多的是教師拎著錄音機進來,然后“Play”鍵一按,學生便跟著錄音機搖頭晃腦地唱起來。一眼望去,有的學生是認認真真地在學唱,有的學生是眉頭緊鎖,有的則是埋著頭自己干自己的事。
雖然歌曲和歌謠是兒童感興趣的,但如果教學方法呆板,就會使“神奇”化為“平淡”。對于小學生來說,單一的教唱方式是最不可取的,教師應不斷嘗試學生感興趣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定要讓全體學生動起來。
1.肢體動作表演法
在課堂上運用肢體語言能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教學的效率。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示范,邊讀邊展示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和歌謠的內(nèi)容。操練時采用多種形式:全班起立,邊朗讀邊做動作;個別同學到教室前展示;小組合作——一人朗讀另一人展示肢體語言。這樣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2.一問一答競賽法
用問答的方式唱歌謠,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問答比賽的形式可使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自然地掌握所學語言。例如,在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時,可以采用問答法。具體做法是將全班分成兩大組,一組問,一組答:
Group A:What,what,what are you doing?
Group B:Swimming,swimming,we are swimming.
問的一方站起來,有節(jié)奏地拍手提問;答的一方站起來,邊做動作邊回答?;卮饡r根據(jù)教師即時舉起的卡片內(nèi)容回答,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新學的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反應能力。比賽的組織方式也可以是男女比賽或個人比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3.替換歌詞創(chuàng)編法
明快的節(jié)奏,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形象生動的語言能調(diào)動孩子們的多種感官。在教學歌曲和歌謠后,讓孩子們改編所學的歌曲和歌謠,孩子們在“舊藥換新湯”的活動中,豐富了想象力,不知不覺地提高了用英語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時,當學生會唱了課本上的“We can sing and dance”這首歌時,我就鼓勵他們根據(jù)這首歌進行自由改編,學生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他們編出了一些讓我意想不到的作品。如以下這首:
You can swim and we can ski.
They can make a model plane.
Are you ready?Lets begin.
Lets swim.Lets ski and make a model plane.
通過聽歌、唱歌到編歌,學生不但能熟練地運用詞匯,而且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中不能忽視英文歌謠和歌曲的教學,這種教學英語的方法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們很快記住他們所學習的東西,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而且新課改下,《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教學也提出了這方面的要求,無論是一級目標還是二級目標,都要求能夠說唱15—20首(30—40首)簡單的歌謠,能演唱15—20首(30—40首)簡單的英文歌曲??梢姮F(xiàn)在的教育者們越來越重視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英文歌曲和歌謠了,而充分發(fā)揮歌曲和歌謠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也是教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