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威”一詞一般被認為是單純詞,但考其語源,似乎不盡然。通過對“伊威”的訓詁,結合語音、字形、意義得出了“伊威”為聯(lián)合式合成詞的結論。
關鍵詞:伊威 單純詞 合成詞
《詩經(jīng)·豳風·東風》有“伊威在室,蠨蛸在戶”兩句,用以描寫室內(nèi)因久不打掃而使“伊威”“蠨蛸”這兩種小蟲寄居室內(nèi)的現(xiàn)象。
《爾雅·釋蟲》:“蛜威,委黍?!惫弊⒃唬骸芭f說鼠別名然所未詳”。陸德明曰:“蛜,音伊,本,今作伊威”(《十三經(jīng)注疏·爾雅注疏》)。三國時東吳學者陸璣云:“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似白魚者是也”(《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后世學者在提及“伊威”一詞時,基本上引用的是以上幾種說法。綜合來說,“伊威”即“鼠婦”,這種蟲似白魚,喜陰。
《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鼠婦屬(Porcellio)等足目鼠婦亞目鼠婦科的1屬。身體卵形,較平扁,背部稍隆,頭部很小,胸部寬大,7自由節(jié),腹部小,各節(jié)向后趨窄。尾節(jié)末端多向后突出呈三角形?!植己軓V,全世界有150種以上?!钣诔睗竦氖瘔K下、腐爛的木料下、腐殖質(zhì)豐富的地方……庭院的水缸下、花盆下以及室內(nèi)的陰濕處。……”(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如圖:
“伊威”常見的寫法大致有四種:
1.《詩經(jīng)·豳風·東山》作“伊威”;
2.《爾雅·釋蟲》作“蛜威”;
3.《說文解字段注·蟲部》①作“威”;
4.元稹《月十三韻》作“蛜蝛”。(據(jù)《全唐詩》)
郭璞所說“舊說鼠別名然所未詳”,“伊威”一詞早在郭璞那個時代已經(jīng)無從考證。因此要想探求“伊威”的造詞結構,只能從其字形和古音來分析了。
“伊威”之“伊”,許慎《說文解字·蟲部》作“”,篆作“”,從“蟲”,從“尹”。
歷來說文諸家皆以其為“從伊省聲”,這是值得商榷的(依苗夔說)②?!皬囊潦÷暋辈环稀笆÷暋钡囊?guī)律(如“家”從“豭”省“叚”為聲之類),“”是否為形聲字,暫且存疑。
“尹”,篆作“尹”,象形字,像手握東西的樣子?!跋x”表類別。故“”應當是一個模態(tài)的成分,以人手模擬蟲子之“手”或足。如“威”一詞和以下幾詞中的“”,皆是模擬“尹”來命名的:
【】蟬的一種。朱駿聲曰:“蘇謂之知了”。
【蛜】蟹的別名。(以上兩條據(jù)《漢語大詞典》)
【】蜻蜓之別名。(據(jù)明代方以智《通雅·卷四十七》)
上面提及的幾個詞和“威”都是一些多足小蟲,由這些例子基本可以確定,“”為會意字,模擬多足小蟲之態(tài)。鼠婦多足,且其足常充當“手”的作用,故用“”字。
關于前述幾種不同寫法,“”當為其本字:
【伊威】(出自《詩經(jīng)·豳風·東山》)“伊”應當為“”之假借?!墩f文解字·人部》:“伊,從古文‘死”;又先秦典籍假借甚多,且“伊”“”二字上古音同屬喉音脂部,顯然“伊”為“”之假借。
【蛜威/蝛】(出自《說文解字段注·蟲部》、元稹《月十三韻》)“蛜”較“”后起,是先秦后之學者以為“”乃形聲,而“尹”(上古音屬以聲真部)不表聲,又照《詩經(jīng)》“”假借作“伊”而給“”加一“人”,以順字理。(《毛詩注疏》中陸德明之音義尤為典型。)故,“蛜”后成“”之異體。
威,篆作“威”,從“戌”,從“女”,會意字。“戌”,十二地支之一,可指一天中大致傍晚的時候。
《說文解字·女部》:“威,姑也?!惫耪Z有詞“威姑”,指“婆婆”。后徐鍇注曰:“土盛于戌,土,陰之主也,故從戌”。
實際上,從字形來看,“威”的最初意義應當為“悲戚的樣子”,后引申為“威懾”“尊嚴”“欺凌”之義。在父系社會,女性經(jīng)常是被“威懾”“欺凌”的對象,因而《說文解字·女部》釋“威”為“姑”,也就有了“威姑”一詞。
上文說,鼠婦的生存環(huán)境是“庭院的水缸下、花盆下以及室內(nèi)的陰濕處”,又是一種小蟲,恰合“威”的本義。
《詩經(jīng)·豳風·東山》:“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一方面,相貌丑陋的小蟲“伊威”出入于室中,讓人生畏;另一方面,連年的征戰(zhàn)使室中無人,其氣氛亦是令人生畏。這種小蟲雖無害于人,但著實令人生畏?!耙镣敝巴辈坏×恕巴弊帧氨莸臉幼印钡牧x項,還取了“令人生畏”的義項。
至于“威”后世寫作“蝛”,應當是由“蛜”所同化。
至此,“伊威”一詞字形的演變已經(jīng)很清楚了。如下圖所示:
威(本字)(假借)伊威(異體)蛜威(同化)蛜蝛
“伊威”,鼠婦“多足”即用“(伊)”字,鼠婦喜陰、令人生畏故用“威”字?!耙镣敝妹蓪κ髬D這種小蟲的外觀、生活習性模擬而來。
一個詞語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伊威”一詞的形成也不僅僅與其字形有關。從其上古讀音來講,“(伊)”字上古聲母屬于喉音,上古韻部當屬脂部;“威”字上古聲母與“(伊)”字同屬喉音,其上古韻部屬于微部。脂部與微部上古鄰韻,可視作疊韻。故“伊威”一詞在上古為雙聲疊韻聯(lián)綿字。
再回過頭來看郭璞的注解:“舊說鼠別名然所未詳”,可知在郭璞時代,“伊威”的音義由于漢語由先秦兩漢入三國魏晉時期的巨大變化,已經(jīng)無人能曉,故可以推測,“伊威”由其別名“鼠婦”取而代之。觀“鼠婦”一詞,亦為一個模態(tài)詞。宋代陸佃《埤雅·卷十一》中有這樣一段話:
“蛜蝛,《詩》曰:‘伊威在室”。伊威,甕器底蟲形似白魚。而《大爾雅》曰:“伊威,委黍,一名鼠婦,食之令人善淫術。曰鼠婦淫婦是也,亦曰鼠負。陶隱居云:鼠在坎中背則負之,今作鼠婦,如似乖理,誤矣,蓋鼠婦一名鼠姑亦或謂之鼠粘。鼠婦猶鼠姑也,鼠粘猶鼠負也,因濕化生今俗謂之濕生?!?/p>
陸佃攥錄的觀點大致有以下兩點:“鼠婦”的得名源于其藥用價值;“鼠婦”的得名源于其生存習性。
從這則文獻看來,雖然鼠婦可治婦科病(《全國中草藥匯編》可印證),但“食之令人善淫術”實屬附會,這可以說是宋元理學的“成果”。而晉代郭璞云:“舊說鼠別名然所未詳”,說明在晉代以前,“鼠婦”之名稱已經(jīng)存在。
陸佃又引前人說:“蓋鼠婦一名鼠姑亦或謂之鼠粘”,“鼠婦猶鼠姑也,鼠粘猶鼠負也,因濕化生今俗謂之濕生”,這些觀點似乎是可信的。“鼠”與“鼠婦”的生存環(huán)境相同,鼠婦小而鼠較大,二者外形皆似紡錘,故“鼠”加另一成分“婦”以命名“伊威”。雖然這些觀點極有俗語源的嫌疑,但就“模態(tài)”這一命名方法來說,似乎是合理的。
《爾雅·釋蟲》云:“蛜威,委黍”,“委黍”一名究竟從何而來,待考。
歷來也有人提出“伊威、鼠婦、委黍”是三種不同的蟲子。段玉裁《說文解字段注·蟲部》:“威,即今之地鱉蟲,與鼠婦異物?!侗静荨方?jīng)曰:‘鼠婦,一名蛜蝛,以其略相似耳……蓋一物而略有異同,今難細別耳。”
“伊威”到底在上古指哪一種蟲,只能從郭璞的注釋“舊說鼠別名然所未詳”來推斷了。不管“伊威”是指段玉裁說的哪一種小蟲子,其生存習性都是相同的,我們由“伊威在室”和《說文解字段注》的“今難細別耳”皆可得知。不論“伊威”指的是“土鱉”“鼠婦”還是“委黍”,其命名的道理都是確定的,是模態(tài)的聯(lián)合式合成詞。再說,自先秦以后,“鼠婦”早已約定俗成為“伊威”之別名甚至代名詞了。
注釋:
①本文所引《說文解字段注》、苗夔之說皆據(jù)丁福?!墩f文解字詁
林》(中華書局,1988);所引許慎《說文解字》為1963年中華書局版。
②苗夔《說文聲訂》云:“凡省聲者必如:疛、紂皆從肘省無肉;
梳、疏皆省無疋;……家豭省無叚……非此俱不得謂之省聲也?!痉锹暫我灾^之省聲……”
參考文獻:
[1][漢]許慎,[宋]徐鉉.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8.
[3]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Z].北京:中
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
(李暉 浙江寧波寧波大學中文系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