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祥
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學者引導學習者在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或具體案例的分析中,親身參與和互動,使學習者掌握某些技能、策略,形成能力和行為習慣,建立某些情感、態(tài)度、觀念的教學過程。體驗式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和反思。體驗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鳴,反思是對知識的構建和深化。教師要讓學生在“體驗”和“實踐”中實現自我領悟,在反思中重構自己的經驗,形成自己的行動策略和方式,從而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教學活動中我們通常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來組織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
一、角色扮演
歷史雖然是過去的事,但老師要通過多種方法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幫助學生感知歷史,形成歷史概念,并通過學生對歷史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使歷史課生動起來。如在學習北師大版《維新變法運動》時,學生表演了“譚嗣同就義”的歷史課本劇。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歷史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這位“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第一人”的犧牲精神和偉大的愛國情操。此活動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升華。
二、記者采訪
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通過“情境”吸引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提供攀爬的支架,課堂因此有了生機和活力,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在學習北師大版《決定美利堅民族命運的內戰(zhàn)》這一課的“內戰(zhàn)的結束”子目時,筆者讓學生以“記者”的身份“采訪”林肯政府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后的美國黑人奴隸。“采訪”的過程充分說明了北方軍隊在法律頒布前屢屢失利,而頒布后形勢突轉的原因,通過該活動學生就能很輕松地消化、理解這一難以理解的問題。這樣不僅突破了難點,而且也啟發(fā)了學生:任何一個執(zhí)政者都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結論,進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導游引領
在學習中國古代史經濟部分的內容時,會涉及很多古代的城市建設,而這些內容又遠離同學們的生活實際。為了讓同學們能較為真切地了解和體驗古代城市的經濟文化生活,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和相關的城市布局圖以及平時所了解的相關資料,對該城市的經濟和文化生活展開奇思妙想。如在學習長安、東京、北京等古代城市,特別是在學習北宋都城東京時,同學們可以結合《清明上河圖》,把自己當成導游或旅行者。學生在此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既主動掌握了理論知識,又鍛煉了能力,還培養(yǎng)了自信和自尊,也充分體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學生人人成功為目標,以學生學會學習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理念。這種形式既能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值、學有所用,提高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又能通過模擬訓練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形成學習歷史的能力和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觀看視頻
歷史這門學科本身具有過去性的特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借助實驗手段使它再現,一個歷史教師的語言描述能力再強,也不如讓學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有直觀體驗效果好。觀看視頻是教學中的一種輔助手段,它可以盡可能地重現真實的歷史情況,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在歷史視頻中,解說聲音富有感染力,同時有活動影像的配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震撼,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印象。如講北師大版《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一課內容時,可播放電影《甲午風云》中的這樣幾個鏡頭:鄧世昌等北洋水師官兵在海上奮勇抗敵,壯烈殉國;李鴻章下令北洋水師“避戰(zhàn)自?!保淮褥蠡I備六十大壽慶典,大肆鋪張;北洋水師在威海衛(wèi)全軍覆沒。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在短時間里就毀滅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聯(lián)系李鴻章退縮避戰(zhàn)、慈禧太后鋪張浪費的鏡頭,不難得出結論:清政府的腐朽統(tǒng)治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清政府戰(zhàn)敗的根本原因。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五、參與辯論
歷史教學中設置辨論題,是歷史新課程探究式學習的基本理念的體現。它強調學生的體驗、探究、實踐在歷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歷史學習成為學生獲得積極、愉快、成功體驗的過程。設置辨論題進行是非之辯,可以充分展示當代中學生的精神風貌,反映當代中學生學習、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較好地形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例如,在學習“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時,可設計這樣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1945年8月,美國該不該向日本投擲原子彈”,并根據學生的意愿把學生分成正反方兩組,要求各組學生事先在課下按題意收集論據、完善觀點。最后,每組各推舉五名代表參與辯論。其程序是:各方陳述意見 自由辯論 歸納總結。辯論結束后由老師和同學共同裁判并具體分析雙方的辯論得失。像這樣的討論題目有很多,如:“秦始皇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你認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開辟新航路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等。這種討論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學生為了駁倒對方,翻閱了很多資料,辯論時興致盎然,氣氛熱烈,思維活躍,觀點鮮明。往往是時間已到,很多人仍意猶未盡。通過討論,學生在不同意見的碰撞中,明辨了是非,求得了共識,同時也提高了探究與思考的能力。
體驗式教學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每一種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關鍵是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發(fā)掘,去參與??傊?,恰當運用體驗式教學,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其封存的記憶,開啟其幽閉的心智,使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