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梅 劉靜 李恒 盧珊紅 聞佩琪
(武漢鋼鐵公司總醫(yī)院外科,湖北 武漢 430080)
外科門診換藥室工作中,常常遇到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傷口肉芽組織水腫而導致創(chuàng)面延期愈合的患者,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傷口肉芽組織水腫、柔軟且突出傷口床,大部分外觀顏色淺紅或蒼白,也有少數(shù)鮮紅色或伴有滲液,患者常常以傷口愈合不良就診。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們采用泡沫敷料用于肉芽組織水腫創(chuàng)面換藥,較好地解決了肉芽組織水腫,傷口難以愈合的問題,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門診就診的肉芽組織水腫創(chuàng)面患者共94例104處。其中男56例60處,女38例44處,年齡15~62歲,平均年齡(38.3±12.2)歲;傷口部位:背部16例16處,胸前26例26處,下肢12例14處,腳踝與腳背26例32處,腹部10例10處,其他4例6處;傷口面積8.0cm2以上14處,2.0cm2以下46處,2.0~8.0cm244處;致傷原因:燒(燙)傷殘余創(chuàng)面38處,外傷后的創(chuàng)面46處,膿腫切排后的創(chuàng)面14處,不明原因6處;初診(以入選病例時算)時病程4周以下35例,4~8周41例,8周以上28例;所有入選的病例均無糖尿病、血管病變、免疫機制異常及結核等慢性基礎疾病,傷口局部無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隨機將46例50處傷口設為對照組;48例54處設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傷口狀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創(chuàng)面處理 常規(guī)評估患者全身及傷口局部情況,用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面后,干棉簽搽干創(chuàng)面;觀察組根據(jù)傷口大小選擇合適的泡沫敷料即Biatain(也稱滲液吸收貼,丹麥康樂保公司生產)貼敷于創(chuàng)面,超過邊緣2cm為宜,有邊型可直接固定,無邊型則用膠布或彈力繃帶固定即可,每3d換藥一次,至傷口愈合;對照組采用10%氯化鈉溶液浸泡的紗條(以不滴水為宜),貼敷于創(chuàng)面,外層無菌敷料包扎,每2d換藥一次,至傷口愈合。
1.2.2 觀察指標 創(chuàng)面情況:傷口色澤、水腫、出血及肉芽組織生長情況;患者對疼痛的主訴;傷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shù);所需費用。
1.3 評定標準
1.3.1 療效評定 顯效:首次復診時,傷口水腫明顯減輕,增生的肉芽組織明顯回縮;有效:第二次復診換藥時,水腫減輕,增生的肉芽組織有所回縮;無效:第三次復診換藥時,水腫無減輕,創(chuàng)面蒼白或肉芽組織回縮不良,分泌物仍較多或有出血。
1.3.2 疼痛評價 采用四點口述分級評分法(VRS-4)[1]。
1.3.3 愈合時間 從入院第一次換藥起至傷口完全愈合的天數(shù)。
1.3.4 換藥次數(shù) 從入院第一次換藥起至傷口完全愈合的換藥次數(shù)。
1.3.5 治療費用 每次換藥費用乘以換藥次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秩和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傷口療效及疼痛情況比較 處(%)
表2 兩組患者傷口換藥次數(shù)、愈合時間及所需費用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傷口換藥次數(shù)、愈合時間及所需費用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傷口數(shù) 換藥次數(shù)(次) 傷口愈合時間(天) 平均費用(元)觀察組 54 8.2±3.1** 26.2±4.4**293.6±27.8對照組50 12.5±2.7 32.7±5.3 284.6±20.5
3.1 傷口的良好修復有賴于合理的傷口處理,目的是盡可能在短時間內閉合傷口,完成再上皮化。我們采用泡沫敷料外敷旨在優(yōu)選療效好、痛感輕微、愈合快、又經(jīng)濟的傷口敷料及最佳的傷口護理效果。
3.2 本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泡沫敷料外敷,每3d換藥一次,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而更換敷料時疼痛感比較,觀察組明顯輕于對照組,差異有極顯著意義(P<0.01)。泡沫敷料是由聚氨酯和聚氨酯薄膜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外層為疏水材料,內層為親水材料。此類敷料具有多孔性,表面張力低,富有彈性,具有高吸收性能,適用于處理有滲液的傷口,結合彈力繃帶使用有抑制肉芽組織增生的作用[2];且不粘連傷口,取出時不會引起新的出血點,對傷口無刺激性。而濃鹽水紗條在敷料干燥后,由于纖維粘附在創(chuàng)面上,強行祛除時易引起出血和疼痛。觀察組平均換藥次數(shù)較對照組顯著減少(P<0.01),傷口平均愈合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1)。分析此結果認為,泡沫敷料能產生有利于傷口愈合的微環(huán)境,而其較強的吸收滲液性,能有效控制肉芽組織內多余的滲液并延長更換敷料時間,減少傷口換藥次數(shù)。比較兩組傷口所花費的費用,觀察組患者所花費換藥費較對照組無顯著增加(P>0.05)。由于觀察組換藥次數(shù)少,而換藥費用又不顯著增加,還節(jié)約了患者往返醫(yī)院的時間,同時降低了護士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單位時間的工作效率。
3.3 注意事項 (1)泡沫敷料不可與次氯酸溶液或過氧化氫溶液等氧化劑一起使用,可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并搽干傷口周圍皮膚;(2)無粘膠敷料可配合彈力繃帶一起使用,或直接用膠布固定;(3)當滲液接近敷料的邊緣1~2cm時,需要及時更換。
[1]王艷,鄧勝平.病人疼痛評估及護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4,19(8):79.
[2]王震云.醫(yī)用傷口敷料的研制與臨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