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 要:在體育課中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是奠定學生終身愛好體育的前提,也是學校體育課中一個重要的課題。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體育強調情感、興趣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指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愛好,改進陳舊的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養(yǎng)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增強體質,這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
關鍵詞:小學體育;興趣;游戲;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4-0013-01
在目前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急需改進陳舊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小學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有趣味的活動中,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在不知不覺間完成學習任務,這已成為廣大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普遍關心的問題。
一、讓游戲成為課堂的基本旋律
好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老師的任務就是保護和發(fā)展他們的體育興趣。而體育游戲作為一種體育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生動而活潑,還能鍛煉身體,培養(yǎng)學生堅毅品質和團結合作精神,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經(jīng)常運用競賽和游戲的方法,適當?shù)鼐幣乓恍└傎愋杂螒蛉ゾ毩?,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趣味性,又能創(chuàng)造熱烈的體育氛圍。如在投擲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比賽射紙飛機,比比誰的飛機飛得高、飛的遠,學生都特別感興趣,很快就進入了投擲訓練。通過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練中樂、樂中思,使學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體現(xiàn)。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避免了動作練習的枯燥感和單調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使學生增添了其樂無窮的新鮮感,從而達到累而想練,疲而不厭,愛好體育活動學習的興趣。
在具體指導學生進行鍛煉時,我還經(jīng)常把體育鍛煉和游戲娛樂結合起來。比如一邊練跳繩,一邊教小學生們唱兒歌:再如在教學“前滾翻”時,我由一個滾動練習的游戲開始,首先讓學生認識正確動作的重要性,然后進入學習部分,大部分學生一開始就被游戲吸引而注意力集中了,興趣也就激發(fā)了。
在體育課程中我還經(jīng)常采用競賽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學100米跑時,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以接力賽跑的形式進行比賽,得第一的小組獎勵他們一面競賽小紅旗。這樣學生就對跑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合作精神,很多不擅長跑步的學生也都鼓足了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小組爭光。這樣的鍛煉會使孩子感到滿身喜悅,可以很快喚起學生熱烈、高昂的歡快情緒,產(chǎn)生愉悅心理,使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技能,體驗到知識之樂,身心都得到鍛煉。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課堂充滿活力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運用語言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教師聲情并茂、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描述活動情節(jié)、過程,以及角色對話等,使學生如臨其境,盡情參與;還可以運用圖畫顯示創(chuàng)設情境,即用圖板(小黑板等)標示活動路線、方向,用掛圖顯現(xiàn)動作形態(tài)、過程,利用景物烘托環(huán)境氛圍,以及在場地上描畫“河溝”、“魚塘”等。運用歌謠口訣創(chuàng)設情境: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fā),把技術動作要領編寫成通俗易懂的歌謠口訣,使朗誦與意念相結合,學習與鍛煉相結合,盡快領會動作要領。
小學體育教學中“情境”運用要把握時機,課堂的準備部分可以通過模仿各種勞動、運動、生物活動等,達到身體由相對安靜狀態(tài)向運動狀態(tài)過渡的目的。小學生活潑好動,極善形象思維,他們見到某種事物,便會情不自禁地浮想聯(lián)翩,甚至手舞足蹈。教師可抓住這一特點,把思維、動作融為一體,在教師預設的情境中鍛煉。如“找春天”就是在教師語言啟發(fā)下,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很多奇妙的動作。準備活動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完成的,教師說“春天來了,小樹長高了”,學生可做伸展運動;“春天來了,桃花悄悄開了”,學生可做蹲起斜上舉動作,也可三、五人拉手成圓形,表示桃花開;“春天來了,青蛙醒了”,學生可邊叫邊跳。在這樣的活動中,使學生的智能和體能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師預設的情境教學中,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基本部分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角色模仿和情境活動,發(fā)展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性、靈活性,以及走、跑、跳、擲、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動能力。如,在做高抬腿跑時,讓學生想一想上坡騎自行車時的腿部動作;在培養(yǎng)跑的沖刺能力時,可創(chuàng)設“追逐跑”或“抓特務”等小游戲進行;在跳躍練習時,可創(chuàng)設通過“雷區(qū)”;投擲練習時,可創(chuàng)設“炸碉堡,填炮彈”。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下吸引了學生的參與欲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既鍛煉了身體,又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新授教學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教師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這個過程。為達到此目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啟發(fā)、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正確的思維,輕松地接受新知識。在新課教學中,要改變班級只是作為制約學生課堂行為的一種“靜態(tài)的集體背景”而存在的現(xiàn)象,使班級、小組等學生集體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動態(tài)的集體力量”。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新授知識的動作要領,而是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讓學生進行自學積極地思維,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教師則根據(jù)學生所提問題進行邊整理、邊刪改、邊示范、邊講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確的動作要領,使學生在充滿熱烈探討的交談氣氛中和積極參與思維的過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識的內容。如在新授“前滾翻”內容時,場地安排是把墊子擺設在斜面上,在帶著學生來到布置好的場地前時,用問題來幫助學生進入學習角色,問題設置有:墊子的用處?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這時學生便圍繞著教師的問題提出了一連串的疑問。教師則根據(jù)學生所提的問題再用重問與輕問相互交替的方法,來抓住重點、引出關鍵問題,使學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師再運用近問與遠問的相互配合,把知識和技能進行縱向連貫。
總之,小學體育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我們老師注意并思考的問題,但是不管怎樣,作為一門動作性極強的技能課,調動學生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有了興趣的支配,一切課堂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