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燕
[作者通聯(lián):湖北大學文學院]
新課程改革自2001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實施,它提出在我國教育實踐中要“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雹儆纱耍袊逃芍匾暋盎局R、基本能力”的傳授轉變?yōu)榘l(fā)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這一轉變在語文教學中最直接的展現(xiàn)就是教材單元的編排由“文體單元”發(fā)展為“主題單元”。
語文教材單元編排方式的改變?yōu)檎Z文教學實現(xiàn)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能力提供了科學的平臺,同時向以文體知識為基礎的具有遞進性、系統(tǒng)性特征的寫作教學提出了高難度的挑戰(zhàn)。為了配合語文教材的編制體例,現(xiàn)行的寫作教學中多提倡教師著重解決學生“寫什么”的問題,漸漸拋棄了以往注重解決學生“怎么寫”的問題。主題作文寫作被作為寫作教學的重點,學生作文內容的充實受到了極高的關注,而協(xié)助學生系統(tǒng)性寫作知識的建構這一教學內容被放到了次要地位。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似乎是體現(xiàn)了語文新課標中提出的在教學中“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這一要求,實則是曲解了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
寫作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個性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寫作教學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它一方面能檢驗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運用能力,提高學生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它也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過程,在指導學生認識社會、體驗人生,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完善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若想完善寫作教學,就要以寫作知識教學為基礎,逐層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01)中明文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寫作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薄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謹慎地將寫作教學的目標提高到高中生應“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庇纱?,我們可以直觀的獲得課程標準對寫作知識教學的明確要求。同時,在課程標準制定的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被放于首位的。知識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寫作教學以及其它各類形式的語文教學中“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并不是弱化知識、忽視知識,而是在尊重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配合“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合理安排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于潛移默化中將知識教授于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參與者、協(xié)助者而不是灌輸者。
寫作知識具有層級性、系統(tǒng)性的特征,寫作知識結構的完善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支撐,是實現(xiàn)寫作課程三維目標的重要基礎。寫作知識教學不是教師將知識僵化的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回歸“死記硬背”的學習狀態(tài);不是“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而是幫助學生在感受理解的基礎上建構自己對寫作知識的認識體系并形成正確的知識觀,將其運用于寫作;將寫作教材轉化為有效的寫作教學,呈現(xiàn)必要、有用的寫作教學內容。寫作知識教學的科學性還體現(xiàn)在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以及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把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基于此,輔助學生建構寫作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將“寫什么”與“怎么寫”相結合,達成寫作教學的三維目標。
學生寫作知識體系的建構是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寫作知識形成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對知識內容的選擇與呈現(xiàn)方式上?!拔某啥罅⒎ā?,在長期的寫作實踐中,人們創(chuàng)造、積累了極為豐富的寫作知識。寫作知識教學離不開具體的寫作知識,吸取前人豐富的寫作經(jīng)驗是幫助學生建構寫作知識體系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應清楚的認識到,寫作知識的教學絕不是將一個個刻板的定義強加給學生。寫作教學中,應在符合寫作知識教學的科學內涵的基礎上,對寫作知識進行辨證選擇,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建構寫作知識體系。每一種寫作知識都具有層級性、系統(tǒng)性的特征,對寫作知識的教學要遵循其內部特征。
寫作手法凸顯了作文中表達的藝術,它隨著知識的發(fā)展而不斷更新與豐富。在寫作教學中這種訓練很有必要,指導學生學習這些方法和技巧,在表達作文內容時靈活運用,可以增強作文的表達效果,提升讀者的賞讀欲、認同感。
常見的寫作手法主要分為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與修辭手法三種。表達方式是運用語言符號反映客觀事物、傳情達意、寫真?zhèn)魃竦姆椒ê褪侄?。③常見的表達方式主要有五種: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每一種表達方式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更細膩、具體的劃分,如記敘就可再細分為順敘、倒敘、插敘等。表現(xiàn)手法是在熟練運用表達方式基礎上的提高,可以豐富學生作文結構,加強學生作文的立體感,主要有聯(lián)想、想象、襯托、對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辭手法是將表達內容更為形象的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方式、方法,在語文發(fā)展史中主要形成了比喻、夸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等方法。
寫作手法是隱于文本的,在具體教學中應精選文本示例來展現(xiàn)寫作手法美妙的藝術渲染力,在具體文本中引導學生體會寫作手法合理運用的曼妙作用,而不是將定義好的寫作手法解釋給學生。寫作手法的教學不能忽視閱讀教學的輔助作用,閱讀文本囊括的各種寫作手法是展現(xiàn)寫作手法功用的一手材料。只有引領學生建構自己的寫作手法知識庫才能更好的使其掌握、靈活運用各種寫作手法。
每種寫作手法都有自己別具一格的特征,它們?yōu)閷W生作文內容的組織提供了豐富的呈現(xiàn)方式。各種寫作手法的難度又是有差別的,可以說寫作手法具有難度高低的級別之分。寫作手法的教學需要針對各學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以及學生語文知識掌握能力的強弱有計劃的成系統(tǒng)的具體安排。
文體是約定俗成的各類文章的表達體例、模式。文體知識教學在寫作教學中具有較大爭議。新課改后,絕大多數(shù)語文科考試都將 “文體不限”納入作文命題內容,部分教師將此直接等同為寫作教學不需要文體知識,教學實踐中逐漸出現(xiàn)了淡化文體知識的現(xiàn)象。辨證的分析“文體不限”的內涵,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限’指你(學生)在選擇某一文體時可以不受限制,一旦選定好一定的文體后,你就必須嚴格按照這種文體的要求進行寫作?!雹軣o文體寫作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學生作文內容呈現(xiàn)方式的雜亂性與無序化,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違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寫作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
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文體知識經(jīng)歷了漫長演變后,定型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三大基本文體。此外還有各類的應用文體。文體知識教學就是訓練學生掌握各類文體寫作的具體技能。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達到:記敘清楚有序;說明準確精練;議論鞭辟入理;描寫栩栩如生;抒情真摯濃郁;應用文要做到遵循慣用格式,語言嚴謹、平實。
每種文體都有一定的體式與行文要求,但這并不是有棱角的束縛學生寫作能力展開的僵死的框架。文體教學是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樹立清晰的內容呈現(xiàn)、表達的體例觀。寫作教學不是要學生將華麗的辭藻與天馬行空的內容隨意堆砌,而是要學生在寫作中培養(yǎng)一定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并能夠運用有序、合理的表達表現(xiàn)內心世界,通過表達,順利的與人溝通,喚起讀者共鳴。文體教學對學生發(fā)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文體觀,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fā)展。
幾種常用文體的寫作難度也具有強弱之分,在學生心理、認知發(fā)展過程中,最易理解的是記敘文,其次分別是說明文與議論文以及各種應用文體。教師應在寫作教學中遵循學生認知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建立系統(tǒng)性的文體知識教學體系。
寫作是語言的藝術,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情達意的綜合訓練。寫作知識中的言語知識教學要與日??谡Z交際中的言語相區(qū)分。書面言語知識的掌握可以促進學生發(fā)展日??谡Z交際中語言表達的能力。這是寫作知識教學中所有學者及教師都認同的需要重視的教學內容。
言語知識在學生作文中的體現(xiàn)與表達手法、文體密不可分,學生作文需要運用言語知識來體現(xiàn)其它各類寫作知識,形成具體文章。寫作教學中應指導學生的書面語言達到準確、簡明、得體、生動的要求。
對學生言語知識構建的引導需要融入語文教學的各個場景中,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用語也是不可忽視的一例榜樣。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深入觀察,細致揣摩各種情景中人們言語表達的特征,并注意精練口頭語言,學會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語文教材主題單元的設置有利于學生體會各種不同的情境,是學生掌握良好的言語知識的有效教學內容。教師要特別注意發(fā)掘教材中的言語知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煉準確、簡明、得體、生動的語言,形成自己的言語知識積累并運用于寫作材料的展現(xiàn)。
人類言語系統(tǒng)的發(fā)展是具有遞進性特征的,任何人的言語知識都是依照字、詞、句、段、篇章的階段規(guī)律建構的。建構有效的寫作教學就不能脫離言語知識這一系統(tǒng)性發(fā)展特征。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體現(xiàn)在寫作教學中:陳述性寫作知識就是寫作的基本概念與原理,例如寫作手法、文體知識等;程序性寫作知識就是寫作的具體過程及方法,包括材料的選擇、結構安排以及修改;策略性知識是指在寫作教學中指導學生對自己寫作過程的自我監(jiān)視,是一種特殊的程序性知識。
寫作教學中程序性知識及策略性知識概念的引入突出體現(xiàn)了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這一具體目標。學生作文內容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結構是寫作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寫作的程序性知識及策略性知識貫穿于學生寫作的整個過程,有利于學生作文的整體性布局與寫作過程的合理安排。前者解決了學生寫作應怎樣進行,寫作內容應怎樣安排的具體問題,后者是對前者的監(jiān)察與審視,解決了寫作過程進行的是否合理,作文是否已經(jīng)可以完成的問題。
具體來說,寫作教學對學生程序性知識的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選材的能力、布局謀篇的能力以及修改作文的能力;對學生策略性知識的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調節(jié)、控制自己作文方法、布局方式的選擇的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整體意識,引導學生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寫作過程。指導學生在寫作前組織寫作材料的選擇、編寫作文的結構提綱;依據(jù)主題要求合理剪裁材料,做到詳略得當;運用多種寫作手法安排文章結構中的具體內容;在文章初步完成后對文章進行修改。
程序性知識與策略性知識的概念本身就帶有濃重的系統(tǒng)性特征,在寫作教學中對這兩種知識的教學要體現(xiàn)它們的這一特征,輔助學生建構系統(tǒng)的寫作知識體系。
現(xiàn)行語文教材按照主題單元安排教學內容,打破了以往按照“知識、能力結構”編寫教材的體例。語文課程不再是按照顯著的文體特征對語文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由簡到繁的展現(xiàn),不再是由記敘文教學、說明文教學、議論文教學等一系列知識難度的層層遞進來安排語文教學內容?,F(xiàn)行的語文教學是由主題教學將社會生活與語文知識相結合,整體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特征。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篇中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章,積章而成篇。”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就像一篇文章完成的過程一樣,有一定的遞進順序。學生寫作是一個整體的過程,整體的完成需要協(xié)調各局部的關系。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在遵循寫作知識教學的內容與科學內涵中進行,主題單元的設置顯然不符合寫作知識教學的規(guī)律特征。在寫作教學中合理處理兩者的關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規(guī)劃整體性、系統(tǒng)性寫作知識教學。
寫作教學在基礎教育學段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中,它不是孤立的知識教學系統(tǒng),而是基于學生在豐富的語文課堂中獲得的各種逐層遞進的語文知識而逐步開展。有效、規(guī)范的教學離不開系統(tǒng)、完整的學科知識的開發(fā)、建構與完善。⑤寫作教學需要建構系統(tǒng)性的知識體系,同時它的發(fā)展也離不開語文教學的整體知識構架。完善寫作教學,就要從各方面規(guī)劃整體性寫作知識教學。
寫作知識教學目標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寫作知識教學目標是指教師在具體的寫作課堂中對寫作知識教學目標的把握;廣義的寫作知識教學目標是教師遵循寫作知識層級性、系統(tǒng)性的內部特征而規(guī)劃的長遠的寫作知識教學目標。廣義目標的規(guī)劃受到寫作知識系統(tǒng)性特征的制約,它包含并規(guī)定了狹義目標的制訂,廣義目標由一個個具體的狹義目標的實現(xiàn)而最終達成。
“一課一得”是對狹義的寫作知識教學目標的完美闡釋,在每一堂寫作課程中,引導學生獲得具體的一種寫作知識,并熟練掌握,以逐步整合、完成廣義的寫作知識教學目標。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每一學段都設計了不同的寫作教學的目標,每一目標對應了不同的寫作知識,但是并沒有明確指出具體的寫作知識教學的目標,對廣義寫作知識目標沒有明確的表征,不利于寫作知識教學的整體性規(guī)劃,不利于達成寫作教學的三維課程目標。
各學段寫作知識教學的安排應具有遞進性以及連貫性,不能因為教師的更換、年級的升遷而打破寫作知識的內部系統(tǒng)性特征。因此國家應頒布更為具體的寫作知識教學綱要,制訂具體年級的、學段的寫作知識教學目標即廣義寫作知識教學目標,然后再由教師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本身的教學個性等來具體安排寫作知識教學的狹義目標,引導學生建構、掌握系統(tǒng)性的寫作知識體系。
知識管理觀認為,知識分為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能夠用語言、公式、數(shù)字等符號明確表達的知識,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相對,是指難以言述的隱藏在表達符號中的知識。顯性寫作知識多是在具體的寫作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呈現(xiàn)的具體的寫作知識,隱性寫作知識是隱含在語文其它各種形式的教學課堂中的,融入其它語文知識教學內容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寫作知識。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國文教本中排列著一篇篇的文章……要使學生試著去揣摩它們,意會要怎樣地結構和表達,才能正確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師給予幫助;從這里,學生得到了寫作的知識?!雹迣懽髦R隱含于語文教學的每一角落,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體現(xiàn)。教師應充分發(fā)掘寫作知識的這一特性,將寫作知識教學巧妙地內隱于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語文綜合活動課程。與學生進行有意識的交流,在交流中融入多樣的寫作知識,讓學生自行體會語言文字經(jīng)過系統(tǒng)組織后所展現(xiàn)出的獨特魅力。
顯性寫作知識教學與隱性寫作知識教學是相互依托的,前者通過后者得到鞏固,后者依靠前者被學生所體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將兩者結合才可以幫助學生建構、深化系統(tǒng)性的寫作知識,培養(yǎng)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系統(tǒng)性寫作知識教學是極其有必要的:它可以檢驗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輔助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的必經(jīng)之路。
注釋:
①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年版。
②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頁。
③普麗華、江少川:《現(xiàn)代寫作概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頁。
④曹建召:《論文體知識的演變》,《課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1期。
⑤葉黎明:《論寫作知識呈現(xiàn)方式的變革》,《課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2期。
⑥葉圣陶:《略談學習國文——葉圣陶論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