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歌行與樂府的關(guān)系
——以《文苑英華》為研究重點

2012-08-15 00:49王輝斌
關(guān)鍵詞:歌行英華樂府詩

王輝斌

(湖北文理學(xué)院文學(xué)院,湖北襄陽 441053)

論歌行與樂府的關(guān)系
——以《文苑英華》為研究重點

王輝斌

(湖北文理學(xué)院文學(xué)院,湖北襄陽 441053)

歌行與樂府的關(guān)系既密切而又復(fù)雜。《文苑英華》中20卷歌行主要為新題樂府,20卷樂府主要為舊題樂府。這一事實表明,《文苑英華》中歌行與樂府,是同一家庭中的兩位重要成員。清人馮班“歌行者,樂府之名也”的認(rèn)識,也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

文苑英華;歌行;樂府;比較研究

歌行與樂府的關(guān)系,是文學(xué)史上一個相當(dāng)復(fù)雜的問題。說其復(fù)雜,是因為歌行屬于詩體學(xué)的范疇,而樂府則是指一種“入樂之歌詩”,即其屬于詩歌品類的范疇,二者本無可比性,但由于“入樂之歌詩”的特殊性,而使得樂府成為了一種本非為詩體的詩體。所以,將樂府詩稱為一種詩體,即構(gòu)成了文學(xué)史上一種極為特殊的詩體學(xué)現(xiàn)象。從淵源的角度講,樂府詩始于漢武帝設(shè)立樂府機(jī)關(guān)的西漢時期,而歌行則首見于沈約《宋書·樂志四》,此后,在由唐而清的1300年(此舉其成數(shù)而言)間,二者卻因人們的認(rèn)識不同,而使得其既分而合,又合而分。僅就分而言,為宋初李昉、宋白等人所選編之《文苑英華》,即為最具典型性的一例?!段脑酚⑷A》凡整千卷,其于卷151至卷330共收詩180卷,于卷331至350中,又收有歌行20卷。這種分類編排的事實表明,在李昉、宋白等人看來,歌行與詩似乎是一種并列平行的文體,即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有如詩與賦、詩與文一般。而尤值得注意的是,在《文苑英華》的180卷詩中,又收有20卷(卷192至卷211)樂府,這一實況表明,在李昉、宋白等人的認(rèn)識觀中,歌行與樂府也是并列平行的,即二者是兩種相對獨立的文體。李昉、宋白等人的這種認(rèn)識,對于后世論樂府或歌行者影響甚大,如胡應(yīng)麟《詩藪》、馮班《鈍吟雜錄》等,即皆與其關(guān)系密切,但其是否正確,卻歷來少有涉筆者。有鑒于此,筆者即對其做一重點考察與論析。

一、《文苑英華》所收歌行與樂府

中華書局1966年影印本《文苑英華》,由于是宋刊本與明刊本的一種混合物,所以于正文卷首附了一篇明人胡維新的《刻文苑英華序》,以述其原委。其中有云:“《苑》之集始于梁,而部系類,分悉宗《選》,例非嗣文,以承統(tǒng)乎?”此則表明,《文苑英華》的分類編排,主要是因“宗《選》”所致,也即是受蕭統(tǒng)《文選》影響的結(jié)果。關(guān)于《文選》的選錄之況,蕭統(tǒng)《文選序》曾有所言及,即首先將文與經(jīng)、子、史區(qū)別開來,繼之以體為分類標(biāo)準(zhǔn),將所選收之文,分為38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細(xì)分為若干小類。如詩這一大類,即被細(xì)分為補(bǔ)亡、述德、勸勵、獻(xiàn)詩、公宴等22小類。雖然如此,但其中卻沒有歌行。由此可見,《文苑英華》雖然是“而部系類,分悉宗《選》”,即沿襲了《文選》的編纂體例與分類原則,但其實則并非是“悉宗《選》”的,而是增加了歌行一類。而事實上,《文選》的38類之分并非科學(xué),對此,黃侃《文選平點》、駱鴻凱《文選學(xué)》等已多所指出,《文苑英華》沿襲《文選》者,亦應(yīng)如是。

正因為《文苑英華》是“分悉宗《選》”的,所以其將所選收的近兩萬篇作品,亦分為了38類?!段脑酚⑷A》中的這38類,若從今天文體學(xué)的角度言,則其實際上只為賦、詩、文三大類,即賦為一類,詩與歌行為一類,雜文以下全為一類?!段脑酚⑷A》將歌行從詩中抽出而另為一類者,其中原因,是頗具考察之必要的?;蛑^歌行在唐代甚為成熟發(fā)達(dá),故《文苑英華》乃將其分為一類云云,實則不然,原因是近體詩在唐代較歌行更為成熟發(fā)達(dá),但其卻不曾被另分為一類,這一實況表明,所謂的“成熟發(fā)達(dá)”說是根本站不住腳的,雖然如此,但歌行為《文苑英華》38類之一者,則成為了一種既成的事實。

《文苑英華》中的20卷歌行,共有詩364首,其中重合者10人17首,實際為347首。而在重合的17首中,除杜甫《徒步歸行》、李白《梁國吟》2首屬于歌行重合外,余15首全部為詩,而在這15首詩中,屬于樂府的有7首?!段脑酚⑷A》卷192至卷211共著錄樂府20卷,凡1080首。這20卷樂府,是自有樂府詩總集以來,所選收樂府詩之最多者。其中,漢晉六朝隋之樂府詩為498首,有唐一代之樂府詩為582首。這一具體數(shù)量表明,李昉等人在選編20卷樂府時,是相當(dāng)注重唐人的樂府詩的。而在這1080首樂府中,屬于重合者為7人7首,實際為1073首。

二、《文苑英華》歌行與樂府之比較

值得注意的是,李昉、宋白等人在編選20卷的歌行與20卷的樂府時,并沒有對二者進(jìn)行任何文字上的定義,因之,其選錄歌行或樂府的標(biāo)準(zhǔn)為何,也就不得而知。雖然如此,《文苑英華》卷192“樂府一”之下的一段文字,卻頗有助于我們對此之認(rèn)識。其云:“樂府共六十卷,以《藝文聚》、《初學(xué)記》、《文粹》諸人文集并耶。郭茂倩、劉次莊《樂府》參校,注下同者為一作。”[1](P941)但這段不足40字的文字,卻存在著這樣幾個問題:一是“樂府共六十卷”,這里的“六十卷”顯然為“二十卷”之誤,否則“六十卷”樂府詩,與中華書局本《文苑英華》所收樂府為20卷的實況,就極不相符;二是“《藝文聚》、《文粹》”,此二書之名為省稱,具體應(yīng)為《藝文類聚》、《唐文粹》;三是據(jù)“郭茂倩、劉次莊《樂府》參校”云云,據(jù)此可知,此段文字的作者應(yīng)為南宋周必大等人,蓋因郭茂倩《樂府詩集》乃后于《文苑英華》。盡管問題不少,但其中的“以《藝文聚》、《初學(xué)記》、《文粹》諸人文集并耶”一句,卻是頗值得注意的,即其表明,《文苑英華》之于樂府的選編,主要是將《藝文類聚》、《初學(xué)記》、《唐文粹》“諸人文集”之樂府詩合并的結(jié)果所致。即是說,《藝文類聚》、《初學(xué)記》、《唐文粹》“諸人文集”對于樂府詩的認(rèn)識,構(gòu)成了李昉、宋白等人的樂府觀。

復(fù)次上海古籍出版社版《藝文類聚》,共收樂府詩2卷,即卷41“樂部一”之樂府古詩、卷42“樂部二”之樂府。卷41樂府古詩凡40題110首,除去《飲馬長城窟行》、《陌上?!?、《相逢行》、《驅(qū)車上東門行》4首古辭外,計詩人24家。卷42之樂府凡71題137首,除去《長歌行》2首古辭外,計詩人39家。以此合勘卷41樂府古詩,并去其重合者,可知《藝文類聚》的2卷樂府,共選錄了47位詩人的111題247首樂府詩。

徐堅《初學(xué)記》無樂府之專目,其僅在卷15“歌第四”列舉了古樂府《燕歌行》、《艷歌行》、《長歌行》等32題,而無只字歌辭;姚鉉《唐文粹》也選收了2卷“樂府辭”,共152首,其中的主要詩人為盧照鄰、崔國輔、李頎、王維、李白、杜甫、李賀、元稹、白居易等[2](P52)。以上所述,即為《文苑英華》卷192“樂府一”之“以《藝文聚》、《初學(xué)記》、《文粹》諸人文集并耶”的實況,即三者合計,其樂府總數(shù)為329首(含重合者)。這一數(shù)量相對于《文苑英華》的1078首樂府詩而言,可知李昉、宋白等人在編選20卷樂府時,于《藝文類聚》、《初學(xué)記》、《唐文粹》之外,乃是參考了大量的其他總集與別集的。

與20卷樂府相比,《文苑英華》中的20卷歌行之編選,則無任何文字說明,而周必大等人在??睍r,也不曾對其有任何的文字交待,因之,這20卷歌行的選錄標(biāo)準(zhǔn)為何,也不得而知。雖然如此,如果將《文苑英華》的20卷歌行勘之《初學(xué)記》卷15“歌第四”之所載,可知詩題以三字題為主,且結(jié)構(gòu)為××歌者,雖非古樂府,卻是可目之為樂府的。此為其一。其二,如果再將《文苑英華》的20卷歌行勘之上引《藝文類聚》2卷樂府古詩與樂府,以及《唐文粹》之2卷樂府辭,又可知詩題以三字題為主,且結(jié)構(gòu)為××行、××篇、××吟、××辭(詞)、××引、××曲、××嘆者,亦是可目之為樂府的。這樣的樂府題,雖然與音樂已無必然之聯(lián)系,但其屬于典型的樂府詩題,則乃不言而喻,因為與××結(jié)構(gòu)的歌、行、篇、吟、引、曲、嘆等,乃皆具有歌辭性特點,即與之結(jié)構(gòu)而成的詩題,皆符合漢樂府的命題規(guī)律,如《豫章行》之于《桃源行》等,即足可說明之。正因此,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鑒》卷一《體凡》中,即對樂府詩進(jìn)行了如此定義:“往題者,漢、魏以下,陳、隋以上樂府古題,唐人所擬作也;新題者,古樂府所無,唐人新制為樂府題者也。其題或曰歌,亦或曰行,或兼曰歌行。又有曰引者,曰曲者,曰謠者,曰辭者,曰篇者。有曰詠者,曰吟者,曰嘆者,曰唱者,曰弄者。復(fù)有曰思者,曰怨者,曰悲若哀,曰樂者,凡此多屬之樂府,然非必盡譜之于樂。”[3](P2)此則表明,將《文苑英華》20卷歌行中的××歌、××行、××篇等,目之為樂府詩者,是完全言而有據(jù)的。

而據(jù)筆者的統(tǒng)計,又可知在《文苑英華》的20卷歌行中,以××歌命題者為152首,以××行命題者為68首,以××篇命題者為23首,以××詞(辭)命題者為12首,以××引命題者為9首,以××謠命題者為6首,其他如以××曲、××怨、××吟、××嘆命題者,則有16首,總計為286首。即是說,在《文苑英華》2卷共347首歌行之中,屬于胡震亨《唐音癸鑒》卷一《體凡》所言之以××歌之類命題且可目之為樂府者,乃有286首,其數(shù)量剛好占總數(shù)347首的83%。這一數(shù)據(jù)表明,《文苑英華》20卷中的歌行,其實只有61首。而應(yīng)注意的是,即使在這61首歌行中,也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樂府詩。以白居易為例,被李昉、宋白等人目之為歌行而實際為樂府詩者,即有《七德舞》、《新豐折臂翁》、《華原磐》、《五弦彈》、《胡旋女》、《澗底松》、《牡丹芳》、《隋堤柳》、《兩朱閣》、《司天臺》、《官?!贰ⅰ肚丶恕?、《百煉鏡》、《鴉九劍》、《西涼伎》,共15首,且均出自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4](P52-90)類此者,另有李白、韋應(yīng)物、李賀、皎然等人的10首。二者共25首,若再加上以××歌、××行命題的286首,則其總計為311首。這一具體數(shù)據(jù)表明,在《文苑英華》20卷的347首歌行中,其實際上的歌行只有不足40首,而且,這不足40首的歌行,主要是一些贈、送之作,如任華《雜言贈杜拾遺》、《雜言贈李白》,杜甫《贈裴施州》、《送顧八分文學(xué)適洪吉州》,李白《憶舊游贈譙郡元參軍》,張謂《贈喬林》,劉禹錫《送僧仲剬東游兼寄呈靈澈上人》,李賀《送韋仁實兄弟入關(guān)》等。這類贈、送之作,雖然大都為七言,但其詩題卻均非××歌、××行之類的命題結(jié)構(gòu),故其為地地道道的歌行體,乃是甚為清楚的。

三、《文苑英華》歌行與樂府的關(guān)系

從樂府詩批評史的角度進(jìn)行審視,唐人最早論及歌行與樂府之關(guān)系者,當(dāng)首推元稹的《樂府古題序》一文,其中有云:“況自風(fēng)雅至于樂流,莫非諷興當(dāng)時之事,以貽后代之人,沿襲古題,唱和重復(fù)。于文或有短長,于義咸為贅謄,尚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古以諷之義焉。曹、劉、沈、鮑之徒,時得如此,亦復(fù)希少。近代唯詩人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fù)依傍?!保?](P4604)元稹此文,雖然是為和劉猛、李馀樂府古題而寫的一篇序,但其所言,卻成為了檢驗新題樂府的一條標(biāo)準(zhǔn)。即在元稹看來,只要是符合“凡所歌行”而又屬于“即事名篇,無復(fù)依傍”者,便為新題樂府,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即是此方面的代表作。為元稹所舉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4詩,既全為七言歌行,又皆為新樂府之屬,故唐人樂府歌行之認(rèn)識,即因此而始。由元稹的這一論述可知,不沿襲古題的歌行(這里主要指七言歌行),且又具有“即事名篇,無復(fù)依傍”之特點者,即為新題樂府。以此合勘上引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一《體凡》之所言,可知為《文苑英華》所選編的286首以××歌、××行為題的歌,不僅皆為樂府之屬,而且?guī)缀跞珵樾骂}樂府(其中有少量屬于舊題樂府,如朱孝廉《白雪歌》、韋應(yīng)物《長安道》、辛德源《霹靂引》、皎然《風(fēng)入松》、李賀《箜篌引》等)。

弄清楚了《文苑英華》20卷歌行的真實情況(即有311首樂府且為新題樂府),對于其20卷的樂府之選編,也就容易理解了。僅就《文苑英華》20卷樂府的目錄言,可知其幾乎全為舊題樂府,也即皆為漢魏六朝時期的古樂府詩題。為便于認(rèn)識,茲將其依次抄錄如下:《京洛篇》、《帝王所居篇》、《帝京篇》、《煌煌京洛行》、《新城安樂宮》、《凌云臺》、《長安道》、《洛陽道》(卷192),《神仙篇》、《升仙篇》、《升天行》、《道士步虛詞》、《飛龍引》、《鳳簫曲》、《鳳笙曲》、《陽春歌》、《金樂歌》、《白纻歌》、《美女篇》、《日出東南隅行》、《日出行》、《月重輪》、《泛舟橫大江》(卷193),《公子行》、《少年行》、《輕薄篇》(卷194),《結(jié)客少年場行》、《行行且游獵篇》、《門有車馬客》、《對酒歌》、《對酒》、《對酒示申屠學(xué)士》、《湘中對酒行》、《對酒曲》、《秋日對酒》、《錢塘對酒曲》、《前有一樽酒》、《前有樽酒行》、《將進(jìn)酒》、《山人勸酒》、《相勸酒》、《飲酒樂》(卷195),《俠客行》、《西游咸陽中》、《俠客控絕影》、《劉生》、《燕歌行》、《雁門太守歌》、《將軍行》、《戰(zhàn)城南》、《胡無人》(卷196),《塞上曲》、《塞下曲》、《出塞》、《塞上》、《入塞》(卷197),《度關(guān)山》、《關(guān)山曲》、《關(guān)山月》、《隴頭水》、《隴頭吟》、《隴西行》、《出自薊門行》、《擬塞外征行》、《苦戰(zhàn)行》(卷198),《從軍行》、《古悔從軍行》、《從軍有苦樂行》(卷199),《行路難》、《蜀道難》(卷200),《巫山高》、《江南行》、《蜀國吟》、《白銅踶歌》、《襄陽行》、《大堤曲》、《襄陽歌》、《豫章行》、《東武吟》、《武陵深行》、《紀(jì)遼東》、《廣陵行》(卷201),《長相思》、《有所思》、《君子有所思》、《自君之出矣》、《古別離》、《潛別離》、《遠(yuǎn)別離》、《久別離》、《長別離》、《生別離》、《別離曲》(卷202),《幸甘泉宮歌》、《棹歌》、《紹古歌》、《勞歌》、《鞠歌行》、《浩歌》、《長歌行》、《短路》、《放歌行》(卷203),《長門怨》、《長信宮》、《西宮秋怨》、《昭君怨》、《班婕妤怨》、《銅雀臺》、《銅雀妓》、《湘妃怨》(卷204),《古意》、《長安古意》、《擬古》、《擬古贈陳子昂》(卷205),《飛來雙白鶴》、《黃鶴》、《烏生八九子》、《烏夜啼》、《烏啼曲》、《烏啼曲贈張評事》、《烏棲曲》、《烏棲篇》、《晚棲烏》、《雉子班》、《射烏詞》、《朱鷺》、《斗雞》、《斗雞東郊道》、《看斗雞》、《寒食斗雞》、《雞鳴高樹巔》、《晨雞高樹鳴》、《賦雞鳴篇》、《雞鳴曲》、《東飛百勞歌》、《擬古東飛百勞西飛燕》、《燕燕于飛》、《雙燕離》、《野田黃雀行》、《野田雀》、《滄海雀》、《雀乳空城中》、《空城雀》(卷206),《梁甫吟》、《白頭吟》、《游子吟》、《妾薄命篇》、《妾安所居》、《宛轉(zhuǎn)歌》、《擬古神女宛轉(zhuǎn)歌》、《古興》、《古曲》、《古歌》、《古詞》(卷207),《陌上桑》、《采?!贰ⅰ墩蹢盍?、《梅花落》、《殿前生桂樹》、《采蓮》、《采菊》、《采菱女》、《青青河畔草》(卷208),《君馬黃》、《紫騮馬》、《騘馬驅(qū)》、《騘馬》、《白馬》、《發(fā)白馬》、《擬飲馬長城窟》、《走馬引》、《愛妾換馬》(卷209),《臨高臺》、《登高臺》、《上之回》、《釣竿篇》、《箜篌謠》、《箜篌引》、《李憑箜篌引》、《公無渡河》、《苦熱》、《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仍呈王員外》、《五言酬薛員外誼苦熱行見寄》、《苦熱行》、《苦寒》、《猛虎行》(卷210),《登名山篇》、《秦王卷衣》、《上留田行》、《古挽歌》、《怨歌行》、《悲哉行》、《懷哉行》、《獨不見》、《定情篇》、《雜曲》、《憶昔行》、《偪仄行》、《胡笳曲》、《云中行》、《長干行》、《小長干行》、《江風(fēng)行》(卷211)。共計203題。在這203題中,有少許為郭茂倩《樂府詩集》所無,如卷192《帝王所居篇》(張正見)、《帝京篇十首》(唐太宗)、《賦得雞鳴篇》(岑德潤)、《雞鳴曲》(李廓),卷210《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仍呈王員外》、《五言酬薛員外誼苦熱行見寄》等。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原因有二:一是郭茂倩與李昉等人在樂府認(rèn)識觀上存在著差異,即為李昉等人在《文苑英華》中認(rèn)定為樂府者,郭茂倩并不作如是認(rèn)識,故于《樂府詩集》乃不予收錄;二是郭茂倩在編撰《樂府詩集》時,由于篇幅大、數(shù)量多等緣故,有可能因疏忽而漏掉,而李昉、宋白等人之所以將《帝京篇》、《雞鳴曲》等作為樂府予以收錄者,所考慮的應(yīng)主要是因其與古題相近或者相似,如《帝京篇》之于《京洛篇》,《雞鳴曲》之于《雞鳴》(古辭),《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仍呈王員外》之于《苦熱行》等,乃皆可為證。即是說,在李昉等人看來,《帝京篇》等之所以為樂府者,關(guān)鍵在于其詩題乃是因古題而派生變化的結(jié)果。而這種派生與變化,在南朝詩人的樂府詩題之于漢魏古題中,比比皆是,如傅玄《艷歌行》之于古辭《陌上?!?,陸機(jī)《日出東南隅行》之于《艷歌羅敷行》,傅玄《豫章行苦相篇》之于古辭《豫章行》,鮑照《出自薊北門行》之于曹植《艷歌行》等,即皆為其例。所以,李昉等人雖然在《文苑英華》中將歌行另立為一個類別,但在其認(rèn)識觀中,則是將歌行與編入詩中之樂府等同的,即認(rèn)為二者皆為樂府詩,所不同者,只是一為舊題樂府,一為新題樂府而已。這就足以表明,李昉等人在選編《文苑英華》時,是認(rèn)為歌行與樂府乃為同一家族中的兩位重要成員,故而皆為其安排了整20卷的篇幅。正因此,才加深了后人對歌行與樂府的認(rèn)識,如明人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三《古體下》有云:“七言古詩,概曰歌行?!保?](P41)而清人錢良擇則謂:“歌行本出于樂府,指事詠物,凡七言及短句不用古題者,通謂之歌行?!保?](P781)又,馮班《鈍吟雜錄》云:“歌行者,樂府之名也?!保?](P41)特別是馮班“歌行者,樂府之名也”的認(rèn)識,更是將歌行與樂府的關(guān)系進(jìn)行了畫龍點睛的闡釋。這樣看來,可知李昉等人在編纂《文苑英華》時,自作主張地增加歌行為一類者,還是極具見地的,而宋及其后的歌行大都為樂府詩的事實,又可對此佐證之。

[1]李昉,徐鉉,宋白,等.文苑英華[M].北京:中華書局,1966.

[2]王輝斌.唐后樂府詩史[M].合肥:黃山書社,2010.

[3]胡震亨.唐音癸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白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5]元稹.樂府古題序[A].全唐詩[C].北京:中華書局,1965.

[6]胡應(yīng)麟.詩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7]錢良擇.唐音審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8]馮班.鈍吟雜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責(zé)任編輯 韓璽吾E-mail:shekeban@163.com

I207.22

A

1673-1395(2012)08-0001-04

2012-06-11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BZW072)

王輝斌(1947—),男,湖北天門人,教授,碩導(dǎo),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文學(xué)文獻(xiàn)學(xué)、佛教文學(xué)研究。

猜你喜歡
歌行英華樂府詩
樂府詩中發(fā)展出早期敘事詩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breaking of aluminum particle shells
Empirical Likelihood for Partially Linear Models Under Associated Errors
長歌行
樂府詩
長歌行
東瀛長歌行
雪域高原長歌行
漢樂府古辭在唐代的傳播
QUANTILE ESTIMATION WITH AUXILIARY INFORMATION UNDER POSITIVELY ASSOCIATED SAM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