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穎
(四川外語學院國際關系學院,重慶 400031)
大學“第二課堂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第一課堂教育的重要補充,是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在21世紀這個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的時代,第二課堂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因此本文把傳統的“第二課堂活動”上升到“第二課堂教育”這個更高的層面上來,以便更加準確地認識“第二課堂”,更好地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所謂第二課堂教育,主要是指在第一課堂教學之外開展的,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特長、增加學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的教育教學活動與內容。
學分制是與學年制對應的教學管理制度,是把規(guī)定的畢業(yè)最低總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量和畢業(yè)標準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是當代國家高校普遍使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自19世紀末在美國哈佛大學誕生起,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學分制之所以可以較好地發(fā)展起來,有其合理性及必要性,符合大學“學術自由”的辦學理念。我國推行學分制也比較早,1919年前后,北京大學就依照美國的辦法,改行學分制和選課制。目前,各普通高校都普遍引進學分制,學分制已成為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突破口[1-3]。
近幾年,尤其是在“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提出之后,我國各高校在第二課堂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就四川外語學院而言,第二課堂教育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文素質教育,包括人文講座、人文論壇、知識技能類活動、個性特長發(fā)展類活動等;二是社團及文體活動;三是社會實踐活動;四是科學研究活動。四川外語學院第二課堂教育在重慶高校中一直有口碑,多次獲得上級有關部門嘉獎。
四川外語學院自2010年開始實施學分制以來,無論是對于師生教學興趣的激發(fā)、教育內容的充實,還是教學結構的調整、教育模式的完善等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質量明顯提高。但是學分制教育模式依然主要適用于第一課堂教學活動,而體現在第二課堂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學分,目前只有2~3個學分。比如《四川外語學院學生創(chuàng)新教育與素質教育考核暫行辦法》第六條規(guī)定:凡在國家級刊物上發(fā)表1篇專業(yè)論文的,可計3個學分;在省、市級刊物上發(fā)表1篇專業(yè)論文的,可計2個學分。第七條規(guī)定:以上各項學分可以充抵學生通識課(公共選修課)學分,但最多只能充抵2學分(1門課程)等。不難看出該辦法在實施的現實性、充抵學分的合理性等方面都有局限性。
相對于第一課堂而言,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積極性不高是四川外語學院的一大現狀。很多學生對于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的內容、形式、意義等認識不足。要讓學生積極參與第二課堂教育活動,除了教育活動本身需具有價值和可觀賞性以外,學校對第二課堂教育的正確引導、科學評價、適度獎勵,以及教育本身對參與者的啟發(fā)性等也至關重要??傮w來講,四川外語學院第二課堂教育尚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對第二課堂教育功能認識不足。很多教師甚至部分領導仍然認為第二課堂僅是第一課堂的補充,主要是豐富同學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培養(yǎng)興趣愛好,營造一種校園活動氣氛,而沒有認識到第二課堂在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的重要的育人功能。
2.第二課堂教育缺乏有效的保障。首先,從硬件上來講,學校在教學設施建設和設施配備及其使用中更多關注的是滿足第一課堂教學的需要。很多學生自發(fā)組織的甚至是學院層面組織的第二課堂活動在申請適合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特點的場地時手續(xù)繁多,有時還需要交納一定的使用或占用費,從而影響到師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熱情與積極性。其次,從軟件上來說,第二課堂的經費相較于第一課堂而言,明顯偏低,而且經費的使用更偏重于學校大型主流活動,小型活動則由系部或學生團體自籌經費。由于在經費上難以提供足夠保障,因而影響了第二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
3.第二課堂教育缺乏長效的管理與評價機制。雖然四川外語學院明確規(guī)定了第二課堂創(chuàng)新學分的考核辦法,但實施上的不確定性、評估內容的局限性、鑒定方法的欠科學性與權威性,使得四川外語學院第二課堂教育長期處于一種相對混亂的狀態(tài)。2011年6月,在四川外語學院學生“課外活動應該加分”的呼喚下,校團委及教務處經研究決定,將學生參加的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按照相應強度、難度及完成程度給予加分,而加分的形式則是按一定比率分別加到相關學生當學期每門科目的成績上。該規(guī)定引發(fā)很大爭議,沒多久就停止執(zhí)行。由此可以看出,學校第二課堂教育目標、內容、監(jiān)督等各大體系均有不完善之處,無論是管理層面還是評價方法方面尚未形成穩(wěn)定、合理的長效機制,因而必然會影響到第二課堂教育的正常開展。
4.學生個體參與第二課堂教育缺乏有效引導。目前大部分外語類院校對第二課堂比較重視,為學生第二課堂配備有專門的教師,如團委書記、團總支書記等。但是整體而言,專門的教師不等于專業(yè)的教師,且教師與學生比例相對較低,并且許多外語類院校指導教師身兼數職,時間精力無法保障。由于沒有專業(yè)指導教師,第二課堂教育設計隨意性大,活動銜接性差,指導專業(yè)性不足,不利于學生第二課堂教育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2005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注重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積極面向非本專業(yè)學生開設文學、歷史、哲學、藝術,以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課程,提升大學生的人文和科技素養(yǎng),增強社會責任感,為大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第二課堂要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鼓勵開展以提高大學生多方面能力和擴展專業(yè)知識為目標的課余活動?!钡诙n堂不僅僅是第一課堂的合理延伸和適當補充,它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更是全面素質教育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吸引更多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第二課堂教育學分制化”無疑是一項有現實意義的舉措。
“第二課堂教育”學分制化是指在普通高校學分制實施的大環(huán)境下,將第二課堂教育納入到學分制中,以教育成果完成的數量、質量、價值等為評價標準,并將其量化為學生學分的一種教育管理模式。
1.使第二課堂教育規(guī)范化,提高了師生參與積極性
第二課堂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第二課堂始終處于第一課堂的附屬地位,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從而也不能保證第二課堂活動按時、有效地開展,其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另外,外語類院校的專業(yè)性質,使得第二課堂的形式、內容、制度、管理等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本文提出將第二課堂教育學分制化,加強和規(guī)范對第二課堂的管理和指導,可以有效改變第二課堂無序狀態(tài)和無評價的狀況,同時還可以強化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自覺性。
將第二課堂教育學分制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有利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個性發(fā)展。第二課堂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拓展學生綜合素質”,不再單純定位于是第一課堂“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補充。將學生在第二課堂中所獲得的成果與學分有機結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參與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培育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質的目的。
2.使育人結構合理化,提高了第一、二課堂銜接的有效性
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大系統的兩個子系統。對學生第二課堂活動進行調整、設計和整合,不僅能促進第二課堂子系統實現局部優(yōu)化,使第一課堂的教學在第二課堂活動中達到有效的延伸和補充,而且通過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兩個子系統的有機結合,能促進育人系統的整體優(yōu)化。
3.使學分制更加完善,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學分制在我國實施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第一課堂學分制相對成熟的基礎上,納入第二課堂學分制,高校學分制得以更加完善。
隨著科技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在不斷增高。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健康成長規(guī)律出發(f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實踐操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素質教育本身是一個復雜的教學過程,它不可能僅僅依靠第一課堂就能完成,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素質需要借助第二課堂來完善與豐富。第二課堂采取開放式教學,涉及到的教學內容比較廣泛,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課堂教育”學分制化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在探索階段我們可以參考其他大學的成功做法。第一,西北大學推行“課外附加學分制”,它“要求學生修滿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最低學分外,還應修滿課外附加學分才能畢業(yè)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一般說來,課外附加學分可根據學生參加學科競賽與學術活動、思想品德與社會工作、文體活動與公益活動等情況來評定”。①http://baike.baidu.com/view/132.htm西北大學按照附加學分制的形式將第二課堂教育活動轉化成學生的學分。第二,西安外國語大學推行“零課時學分”——用于鼓勵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開展科研活動、撰寫學術論文、參加公益活動(勞動),并鼓勵學生閱讀一些專業(yè)以外的書籍,特別是閱讀一些有助于提高人文素養(yǎng)(外語院校的學生往往容易忽視本民族文化,因而在這方面指定一些書籍要求學生閱讀并進行考察十分必要)的書籍。學生可以從上述幾方面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這部分“零課時學分”。零課時學分具體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由讀書獲得,另一部分靠獎勵獲得[4]。這樣一來,學生在校期間修讀的學分則由第一課堂學分和第二課堂學分兩部分組成。上述兩所大學的學分制改革實踐,為我們的“第二課堂教育”學分制化提供了重要參考。
第二課堂豐富多彩,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但其形式、類別、作用、目的、意義等則有較多差異??蓪⑵溥m當分類,明確哪些是可以轉為學分的活動,哪些是興趣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一方面也為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提供發(fā)展的平臺。但第二課堂附加學分所占比率的多少依然有待商榷。
“兩制”學生管理模式是指年級制和導師制的教育管理模式。第二課堂學分制化,無疑提高了對學生的管理要求,加上近年來高校擴招,學生管理事務的繁瑣,這些因素使得學生教育管理一線的年級主任(輔導員)工作日益繁重,很難做好對全體學生的輔導與管理。因而單純依靠一個年級配備的一名年級主任(輔導員)已經不能適應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需要。為此,我們應該加強輔導員與導師的分工合作。在低年級,由年級主任(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在高年級,則為學生配備班級專業(yè)導師。這樣就能切實落實“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的育人理念。
第二課堂教育學分制化,是高校學分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與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學校需重視學分制下第二課堂的發(fā)展,建立完善第二課堂教育管理制度,包括第二課堂教育開展的內容要求,考察原則與辦法,教育成果轉化為學分的原則及方法等;并組織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承擔審批、指導、協調、評價成果轉化學分工作及監(jiān)督管理工作。這些保障措施,可以使第二課堂的開展不至于流于形式,同時可以降低第二課堂開展的難度,避免管理上的疏漏,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將更有利于第二課堂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5]。
四川外語學院是一所專門的語言學校,但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向綜合性大學邁進。除了要在第一課堂教學上做出重大調整外,第二課堂教育的形式、內容、方法、管理、監(jiān)督、評價等方面也應相應努力改進,以彰顯第二課堂強大的育人功能。我們在實施第二課堂教育學分制起步階段可以借鑒其他高校的做法。除了前面提到的西北大學成功實施的“課外附加學分制”和西安外國語大學的“零課時學分”外,南京理工大學結合學校特點制定的《南京理工大學第二課堂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完成8個第二課堂學分等也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鑒的。
[1] 曹冰雪,楊蕾,陳波,等.高校第二課堂學分制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0(S2).
[2] 王正.學分制條件下高校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思考[J].改革與戰(zhàn)略,2006(6).
[3] 戴克林.芻議學分制的教學管理機制——關于新建本科院校學分制教學管理機制的思考[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6(8):40 -41.
[4] 陸競.關于構建外語院校學分制管理體系的幾點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86.
[5] 夏衍中.將第二課堂活動成果轉化成學分的嘗試[J].教學管理,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