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東求,張學梅
(1.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黃岡438000; 2.浠水縣人民醫(yī)院,湖北黃岡438200)
圣散子方考
南東求1,張學梅2
(1.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黃岡438000; 2.浠水縣人民醫(yī)院,湖北黃岡438200)
圣散子方,最早載于鄂東四大名醫(yī)之一的宋代名醫(yī)龐安時的《傷寒總病論》醫(yī)著中。此方乃宋代文學家蘇軾友人巢谷所傳,蘇氏復傳于龐,龐氏載于該著《傷寒總病論》。蘇氏特為斯方作序,斯方于世影響甚大,歷代醫(yī)家多有記述,查閱有關史籍,考證斯方之源、作用及其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祖國醫(yī)藥;巢谷;蘇軾;龐安時;方劑;圣散子
中醫(yī)組方,歷經漢族先民長期臨證積累,至秦漢以后,其組方原則,漸趨完善縝密。然所積之方,臨證施治,須辨證而用之。即便名醫(yī)名方,亦皆如此。否則將貽患于人。名方圣散子亦不例外??际欠?,最早載于宋代名醫(yī)龐安時《傷寒總病論》一書,方源于蘇軾友人巢谷。蘇軾傳于友人龐安時,并為此方作序。是以此方于世影響甚大,然是方“偏溫,用于時行寒疫病自無不可”,于溫疫之治則不宜,對此,歷代醫(yī)家多有記載,且褒貶不一。
傳說蘇東坡有位鄉(xiāng)友,名巢谷,字元修,行伍出身,亦通醫(yī)道,藏有秘方。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貶謫黃州,巢谷得知,不辭萬里,特趕來黃州看望老友。東坡亦通曉醫(yī)道,得知巢谷藏有秘方,求巢相傳。言若將秘方傳開,可造福于世,以利天下生民。然巢谷不可。言當今人心不古,若惡人得方,必將借方盤剝百姓,百姓受苦更多。東坡仍苦苦索求,巢谷無奈,遂帶東坡至長江邊,言既然子瞻兄苦求此方,弟今與之,然請兄絕勿再傳他人,以免誤落惡人之手而貽害蒼生。請子瞻兄以江水為盟,發(fā)誓決不失約。東坡遂指江水發(fā)誓,絕不傳人,倘若失言,必將葬身魚腹。
后東坡與蘄水名醫(yī)龐安時相識,且交誼深厚。安時得知東坡藏有秘方,特往黃州求之。東坡知安時為一代名醫(yī),醫(yī)德高尚,得方可以救人,遂慨然相贈,并欣然為此方作序。
這則傳說,由詩評家丁永淮、戲劇家熊文祥二位先生輯錄,見于合著《蘇東坡的傳說》??上髡f只載其方名為“圣散子”,卻未述其方藥。
《蘇東坡黃州作品全編》(丁永淮、梅大圣、張社教編注)一書(1996年)中,亦編有《圣散子敘》一文。諸先生經過多方考究,特于文末注曰:“此文當作于元豐六年(1083年)下半年。圣散子,蘇軾的老鄉(xiāng)巢谷元豐五年九月從四川來黃探望蘇軾,元豐六年正月離黃,巢谷將其‘圣散子’藥方傳與蘇軾,約不傳人,指江水為盟。黃州時疫,合此藥散之,所活不可勝數。后蘇軾將此方傳給蘄水名醫(yī)龐安時,附于龐著《傷寒總病論》(浠水縣志有載)中,并欣然為之作序?!弊⑽闹幸辔醋⒎剿?,然與上述傳說內容吻合。且注明蘇軾友人巢谷來黃州探望及離黃準確時間,并注明蘇軾獲此方后,適遇黃州時疫,蘇軾以此方救人無數。后將此方傳與友人龐安時,載于龐氏醫(yī)著,并為作序,自是情理之中。
查考有關文獻,圣散子確有其方。最早見載于《傷寒總病論》。作者即是宋代名醫(yī)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自號蘄水道人。生于北宋慶歷二年(1042年),卒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是鄂東四大名醫(yī)中最早一位(另三位:明代萬密齋、李時珍,清代楊際泰)。《宋史·方技下》有《龐安時傳》。據載,龐安時出身醫(yī)學世家,兒時讀書,過目輒記,父為一方名醫(yī),授以脈訣,安時曰:“是不足為也。”獨取黃帝、扁鵲脈書治之,未久,即能通其說,時出新意,辯詰不可屈,其父大驚,時年猶未冠。不多久因病耳聵,遂益讀《靈樞》《太素》《甲乙經》諸書,凡經傳百家涉其道者,靡不通貫。為人治病,十愈八九,活人無數。
蘇東坡于元豐三年二月(1080年)謫居黃州,時龐安時正值壯年時期,其醫(yī)名遠揚。據《東坡志林·游沙湖》載,蘇東坡曾于黃州東南三十里處沙湖購田,因前往相田淋雨而得病。聞蘄水麻橋龐安時善醫(yī),遂往蘄水求治?!鞍渤km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睎|坡戲之曰:“余以手為口(東坡口吃),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眱扇艘灰娙绻?。經安常調治,東坡病愈,遂同游蘄水清泉寺。蘇軾有《浣溪沙》詞,記游此事。詞有小序曰:“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詞曰:“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贝撕髢扇送鶃砩趺??!稏|坡志林》《仇池筆記》《蘇黃尺牘》皆有記載。
茲錄龐安時醫(yī)著《傷寒總病論》載方如下:
肉豆蔻十個、木豬苓、石菖蒲、茯苓、高良姜、獨活、柴胡、吳茱萸、附子(炮)、麻黃、厚樸(姜炙)、藁本、芍藥、枳殼、白術、澤瀉、藿香、吳術(蜀人謂蒼術之白者為白術,蓋茅術也,而謂今之白術為吳術)、防風、細辛、半夏(各半兩,姜汁)、甘草一兩。
東坡特意為此方作序,安常亦將此序載于書中。此方有何臨證效用,如何煎用此方,蘇翁皆于序中闡述明白。此方原為何人所傳,為何復傳安常,序末蘇翁亦特意交代:“其方不知所從來,而故人巢君谷世(巢谷在世時)寶之……余既得之,謫居黃州,連歲大疫,所全活至不可數。巢君初甚惜此方,指江水為盟,約不傳人。余竊隘之,乃以傳蘄水人龐君安常。龐以醫(yī)聞于世,又善著書,故以授之。且使巢君之名與此方同不朽也?!?/p>
由此可見,丁永淮、熊文祥先生所輯傳說,言巢谷傳方東坡,龐氏復向東坡索方,東坡慨然而允,并為之作序,方出有源,雖屬傳說,實有史料可考。后丁、梅、張諸先生編注《蘇東坡黃州作品全編》,收編《圣散子敘》一文,并對此文特作詳注,證明其事其方其文,合乎史實。
圣散子方,載于一代名醫(yī)名著中,又因蘇翁乃一代文豪,專為一方作序,對其臨證治療效果,評價甚高,其美譽之詞,令人確信此方效果非凡,如序中云:“時疫流行,平旦輒煮一釜,不問老少良賤,各飲一大盞,則時氣不入其門。平居無病,能空腹一服,則飲食快美,百疾不生,真濟世衛(wèi)家之寶也。”致使此方傳播甚廣,個中原因,不言而喻。然不知醫(yī)者,或不明方旨者而用之,其使用結果,則令人不寒而栗。
宋人著書即有記載。最早當推哲宗紹圣四年(1097年)進士葉夢得,字少蘊,號石林,蘇州吳縣人。其《避暑錄話》中載:宣和(1119—1125)以后,此藥盛行于京師,太學諸生,信之尤篤,殺人無數。今醫(yī)者悟,始廢不用。
較葉夢得稍晚者有醫(yī)學家陳言,字無擇,號鶴溪道人,浙江青田人,為南宋永嘉醫(yī)派創(chuàng)始人。其著《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亦名《三因極一病源論粹》,簡稱《三因方》十八卷)中,為誡后人慎之,將蘇翁之序全文錄下,并于“圣散子方”后特加評語:“此藥以治寒疫,因東坡作序,天下通行。辛未年(1151年),永嘉瘟疫,被害者不可勝數,往往頃時。寒疫流行,其藥偶中抑未知方土有所偏宜,未可考也。東坡便謂與三建散同類,一切不向向,似太不近人情。夫寒疫,亦能自發(fā)狂。蓋陰能發(fā)躁,陽能發(fā)厥,物極則反,理之常然,不可不知。今錄以備療寒疫用者,宜審之。不可不究其寒溫二疫也。”
晚清國學大師俞樾(1821-1907年),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其著《茶香室叢鈔·卷十一》,特將宋名醫(yī)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有關“圣散子方”評語轉錄書中,以誡后人慎之警之。當代學者錢遠銘先生主編《經史百家醫(yī)錄》,復將俞樾先生轉錄之文,編入集中,并特附《按語》曰:“中醫(yī)之謂疫,包括多種烈性傳染病,未可以一方統(tǒng)治之。圣散子由辛香燥烈之藥組成,雖用治寒疫,亦應辨證加減使用?!睂τ谑ド⒆臃街兄T藥功效,此語已述之明白清楚。圣散子方即便療治寒疫,同樣應據病情輕重緩急之情,進行加減使用。倘若并非寒疫,其疾病性質與之相反,若用此方,則會造成嚴重后果。輕者病情加重,重者導致死亡。宋代葉、陳二位醫(yī)家所載,便是確鑿之證。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傷寒總病論〉釋評》一書(1987年6月),由湖北浠水縣衛(wèi)生局、湖北中醫(yī)學院合編。書中對“圣散子方”,特加《按語》:“從方藥組成看,全方偏溫,用于時行寒疫病自無不可,但若云:‘一切不問陰陽二感,或男女相易狀’,未免言過其實?!?/p>
上述兩段按語,于圣散子方臨證功用,評價可謂公允中肯,不失偏頗。于醫(yī)家臨證用藥,其指導意義,亦尤為重要。
圣散子方令歷代諸多名家評述,雖貶多褒少,然皆出于一意:醫(yī)道濟世,方藥救人,為醫(yī)者當尤其謹之慎之,切不可草率行醫(yī)用藥。其實昔蘇翁索方、傳方,并為此方作序,亦出自慈悲之心,欲廣傳于世,以濟世救人,其仁人之心,足可鑒之。再者,蘇翁甚贊此方功用,并非全無道理。蘇曾以此方在黃州救治患者眾多,時疫亦正好與此方所治相合。蘇翁積此救治經驗,故于斯序中甚贊斯方功用,亦是合情合理。蘇翁雖非臨證醫(yī)生,然平生喜好中醫(yī)中藥,并留心收集醫(yī)藥方書,且將平生所集藥方編成一書。后人將該藥書與大科學家沈括(字存中)藥書,合為一書,為之《蘇沈良方》,此書亦廣傳后世,史書有載。
至于后來因此方“殺人無數”,實非蘇翁所愿。而因蘇翁作序,“言過其實”,此“過”雖難回避,然筆者以為,安常先生亦有其責。安常知醫(yī),熟諳方藥,行醫(yī)數十年,其臨證經驗豐富,當知此方宜忌,應于書中加以評述,以誡醫(yī)者用方謹慎,然安常先生只載其方其序,竟未著一字述說。抑或受當時醫(yī)家于傷寒一病,認識所限,是以安常亦未敢評說。昔清代大史學家章學誠于《文史通義·文德》中提出“臨文必敬”、“論古必恕”之說,言:“敬非修德之謂者,氣攝而不縱,縱必不能中節(jié)也。恕非寬容之謂者,能為古人設身而處地也?!庇纱苏撝?,則責安常先生,亦無道理。是以后人評述此方時,只責蘇翁,不評安常。
至此,由蘇序引人深思者,其得有二。
其一,世間著書立說者多,為人作序者亦多,而作序者當引以為誡。尤其為醫(yī)書作序者,當尤須謹慎。醫(yī)者著述,一方一藥,皆人命攸關。蘇序之鑒,豈可忘記!
其二,世間序文,因多種原因,大都褒多貶少,甚而只褒無貶。是以閱讀序文,當存謹慎之心。而閱讀醫(yī)書,尤其如此。人之患病,千奇百怪,即便所患之證,其病相同,其病程亦是千變萬化。豈可以一藥而通治之?是以中醫(yī)有辨證施治一說。先宜辨證尋因,而后據不同癥狀而施治之。方宜據證而建立,藥宜據證而增減,且有因病而異,因人而異,因地域、氣候、季節(jié)諸因素而異。世間萬事萬物,亦皆于變化之中,為醫(yī)者,建方用藥,皆在變化之中。故凡言一方一藥神效無比者,或言通治百病者,實不足信。正如哲人老子所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此讀醫(yī)之尤誡也。
[1]宋·陳言(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生出版社,1983.
[2]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點校注釋,(蘇軾)東坡志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
[3]丁永淮,熊文祥.蘇東坡的傳說[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
[4]錢遠銘.經史百家醫(yī)錄[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86.
[5]浠水縣衛(wèi)生局,湖北中醫(yī)學院.傷寒總病論釋評[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6]陳夢賚.中國歷代名醫(yī)傳[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7.
[7]丁永淮,梅大圣,張社教.蘇東坡黃州作品全編[M].武漢出版社,1996.
[8]方詩銘.中國歷史紀年表[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
[責任編輯:曾 華]
R289.5
A
1672-1047(2012)03-0084-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2.03.22
2012-05-18
南東求,男,湖北浠水人,中醫(yī)副主任醫(yī)師,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黃岡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研究方向:祖國醫(yī)學史研究,中醫(yī)古代文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