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白“道論”詩歌中的生態(tài)詩格與人格

2012-08-15 00:44:28
文藝評論 2012年2期
關鍵詞:道家天地李白

馮 芬

我國的唐代,是一個崇奉道教的時代,道教對唐代尤其是盛唐文學藝術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生活在此時期的李白,也深受古代道教和道家思想的影響。他一生“學仙求道”的歷程,使其思想、個性和氣質與道家哲學相契合,他把道教的思想與風神熔鑄在詩歌中,使其詩歌從思想內(nèi)容到藝術風格明顯地烙上了“道”印。筆者姑且將李白蘊含道家思想的詩歌稱為“道論”詩歌。自20世紀后半期以來,隨著生態(tài)批評的崛起和蓬勃發(fā)展,以新的觀念和視角來評價“自然主題”的作品也越來越多。生態(tài)批評立足于生態(tài)學立場,用人與自然不可分的觀點來探討生態(tài)和文學的問題,這是一種切實研究生態(tài)問題和文學文本的新的批評模式。而從各種辭書讀物和學術信息中,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常識性的看法,即中國傳統(tǒng)尤其是老莊關于“道”的論說,已然顯示出與全球性生態(tài)問題顯而易見的密切關系,完全切合生態(tài)批評的主旨。當代學者嚴苛的分析和論證表明,道家與生態(tài)是天然的伴侶,尤其是當代因日益破裂的人與自然的關系而造成的人類的精神危機的日漸加深,對道家深邃的生態(tài)智慧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論文即從生態(tài)批評的視角探討詩人因“道”而生成的生態(tài)詩格和生態(tài)人格,以啟發(fā)現(xiàn)代人人性深處的回歸意識,幫助我們恢復在當代處于異化的自然和宇宙的世界中因追逐物質和權力而喪失的整體意識。

一、“道論”詩歌張揚的生態(tài)詩格

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響,在詩歌中也主張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jīng)二十五章》),宣揚天地人三者有機和諧,對神奇的自然擁有宗教性的敬畏,而人應該效法自然的秩序重視安身立命的地球,尊重宇宙的變易和客觀規(guī)律,“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老子·道德經(jīng)六十四章》)。詩歌《日出入行》最能反映李白這一自然之道。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歷天又復入西海,六龍所舍安在哉?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徘徊?

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羲和!羲和!汝奚汩沒于流淫之波?魯陽何德,駐景揮戈?逆道違天,矯誣實多。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此詩表現(xiàn)了天地萬物以自然運行的思想。日出日落、草木枯榮、四時變化等“萬物興歇皆自然”,人不能違背和超脫自然規(guī)律,只有委順它、適應它,同自然融為一體,這才符合天理人情。李白詩中還多處提到“自然”,從詩的上下文看,“自然”主要指非人為的、天然的意思,有時候“自然”與“道”同義。如《月下獨酌》其二詩云: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

天上既有酒星,地下復有酒泉,是天地亦愛酒,故人之愛酒,與天地相通,飲酒既合于自然,又與道相通。此外,《草創(chuàng)大還贈柳官迪》也出現(xiàn)了“自然”一詞:“天地為橐龠,周流行太易。造化合元符,交構騰精魄。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此處所說的“自然”,即自然而然之意。天地造化有它奇妙的功用,它是自然的,無目的的。遠古時代關于自然的這一觀念,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始終延續(xù)了下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沒有背棄那個“天人合一”的原點,只是在固有的原點上不斷地復述著。

“中國的老子把自然比作‘玄牝’,傾向于把自然看作一個有機也有靈的整體,一個同時包容了人類自己在內(nèi)的混沌化一的整體,一個充滿活力、飽含生機、擁有著自己的意志和情感的整體,當然,那也是一個充滿神秘和魅力、令人尊敬又令人畏懼的整體?!雹倮畎桌^承了老莊有機整體的宇宙觀,始終堅持天人合一、敬畏天地、忠恕體物、抱樸懷素的自然觀,從而導致他形成了獨有的思想態(tài)勢和心理框架,在創(chuàng)作上也秉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的風格。其詩風不注重辭采,而重在真性情的自然表達,往往于曠放中洋溢著童真般的情趣。如“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詠石?!罚弧笆殖皱\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等,活畫出一個崇尚自然、無拘無束,毫無顧忌的李白形象。又如《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整首詩是李白寂寥時一個人在月下悟道,體驗塵世孤獨,尋求精神皈依的過程。詩人因為不堪孤獨酌飲,故邀明月、共歌舞,成為一個三人共飲的場景,表現(xiàn)出李白與月亮在精神上的契合,突出詩人超越現(xiàn)實、向往永恒的渴望,使詩歌于哲理中洋溢著濃郁的自然情韻。這正是道家主張“道法自然”,追求個性解放的藝術體現(xiàn);閱讀李白的詩歌,就是在閱讀大自然,體悟大人生。

宇宙自然、社會人生、文學藝術原本是一個渾然有機、充滿活力、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整體?!霸姼琛⑺囆g曾經(jīng)就是人類的生長、繁衍、創(chuàng)造、自娛、憧憬、期盼,就是人類生活本身,人類曾經(jīng)與詩歌、藝術一道成長發(fā)育,憑借著詩歌與藝術棲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駕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對峙于天地自然之外?!雹谠娙松钤谧匀坏恼T惑之中,詩歌也響應自然的召喚,這種與自然交融的詩風或許可稱之為藝術的生態(tài)詩格,而李白的詩歌就是生態(tài)詩格的典范之作。不僅其自身,而且其思維都服從道家“自然”的法則。李白的“道論”詩歌告訴我們:“道”與科學精神有著根本的不同,人類自以為科學技術可以無限地開發(fā)利用周圍的自然界,然而作為萬物總根據(jù)的“道”,卻反復強調宇宙、自然界的神秘性,人類只是宇宙萬物的一部分,人類在與自然和宇宙打交道時必須采取柔和的合作性方式。此外,李白“一生好為名山游”,詩中大量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運用,體現(xiàn)出他那種走進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融入自然的情懷,不僅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繼承,也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生態(tài)觀。

二、“道論”詩歌彰顯的生態(tài)人格

生態(tài)人格,抑或稱為自然人性、自然人格。指詩人的個人養(yǎng)氣、精和神等方面顯示的獨有風格。因道家思想的影響,李白的“道論”詩歌彰顯出他獨有的個性與人格面貌。

(一)追求自由、堅持獨立、超越塵世

追求個性自由和人格及精神的獨立,是李白深層生態(tài)思想的精髓。莊子愛好自由的思想在李白灑脫不羈的個性中找到了契合點,對他來說,“道”與純真高潔、自由奔放是同義語?!暗馈钡淖罡呔辰?,就是使“我”進入自由空靈的無限境界:“自心自虛渺,外物空頹靡。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金門答蘇秀才》);“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泰山詩其一》);“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泰山詩其三》);“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云》)。他隱居和求仙學道也是出于對自由隱逸生活的追求,對封建秩序的反抗。遠離塵世的喧鬧、仕途的坎坷、人心的險惡,他用異常高亢的音調歌頌著山林隱逸的逍遙愉快和醉鄉(xiāng)中的自由縱適:“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山中問答》。道家自然淳樸的隱逸觀,對詩人的美學觀影響很大。詩人心歸萬物,完全沉浸于自然美景中,表達自己想要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返璞歸真”的天然境界。在這一境界中,他的精神也不以心為形役,不需服從物質需求,看重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得到寧靜和恬適。

此外,李白篤信道教,使他更充分地發(fā)展了獨立的個性與理想人格,而不受世俗禮法約束。他那“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古風其十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夢游天姥吟留別》)的獨立人格,那寄情山水、超越塵世的瀟灑風神,都有道家思想的烙印?!肚f子·逍遙游》云:“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李白直接繼承了莊子這一思想:“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千里”《上李邕》,“騰昆侖,歷西極,四足無一蹶”(《天馬歌》)。他幻想自己像神鳥大鵬那樣叱咤神行,“上摩蒼蒼,下覆漫漫”,“左翼掩乎西極,右翼蔽乎東荒”(《大鵬賦》),不受任何外物的限制和束縛。它們逍遙自在、獨立不遷、不屈不撓的特征和李白所追求的狂放不羈、飄然不群、純真執(zhí)著的個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莊周的超乎時空,物我合一,逍遙于天地萬物的主體絕對自由的思想,在李白這里化為自由的靈魂。

(二)秉持自信、要求平等、崇尚自然

李白的自信有時達到狂妄至極的程度。也因這一絕對自信,成就了一代詩仙領盛唐“半壁江山”的地位以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的豁達開朗,豪言壯志,他相信自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這種“舍我其誰”的非凡自信,是詩人一種對自身價值的分外珍惜和極端高揚,也可以說是他自然人性的一種徹底的流露。

而李白要求人們之間的友誼和平等關系,在那個時代也是少有人敢想敢為的?!肚f子·秋水》云:人“在于天地之間也,猶小石木之在大山也,人率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于萬物也,不似豪未之在馬體也”?莊子所言是人與人之間存在貴賤尊卑的執(zhí)著,是從人相對于宇宙比較得出的結果。李白所接受的,是他從道家宇宙觀所體悟出的人生觀:人人平等,不存在任何高下之分。李白個性蔑視錢財和權貴:“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手持一支菊,調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這種對統(tǒng)治者的傲岸和不可屈服,充滿著“浩然之氣”和叛逆精神,其實質還是平等思想的體現(xiàn)。

道家最貴自然,崇尚純真?!肚f子·漁父篇》曰:“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比吮仨毐3肿晕业恼鎸嵄拘?,不能祿祿滯于俗。在這一思想基礎上,李白也主張?zhí)斓厝f物,都各自有其天賦本性,都有理由有權利按其本性自由生存。“所貴曠士懷,朗然合太清”(《雉子斑》),自覺順應自然,虔誠尊重自然,主動親和自然,是曠達之士應有的博大闊遠、光明圣潔的情懷。同樣,李白的思維個性也吸納了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jīng)八章》、莊子“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刻意》)的觀念,認為只要順應自然的循環(huán)變化,就會對世間萬事萬物持以超然姿態(tài)并淡出功名利祿。如《入彭蠡經(jīng)松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游覽之志》一詩:

前賞逾所見,后來道空存,況屬臨泛美,而無洲渚喧,漾水向東去,漳流直南奔,空蒙三川夕,回合千里昏,青桂隱遙月,綠楓鳴愁猿,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論,吾將學仙去,冀與琴高言。

李白也認為,世間最完善的事物莫過于水,水生育萬物滋潤群生而與它物無爭。正因為李白的不爭,順其自然的本性,才導致他在仕途的失意不振。在那個奸臣當?shù)赖膭觼y時代,他不違背自己的自然、正直的本性,而是退隱山林,保持其精神的獨立和超然。尤其是“安史之亂”后,李白在廬山巢云撫松、清修養(yǎng)性,在與秀峰松云的對話中,對精神進行了自我調整和自我超越;他尋找自然,其實就是尋找自己,找回他清靜、坦誠、自然的本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李白確乎擁有超然絕卓、傲然不群的本真和自然的個性:不虛偽做作,不故設城府,不故作深沉,不韜光養(yǎng)晦,不掩飾內(nèi)心,就像一個童心未泯的孩子。李白詩歌充滿激情的、活生生的生態(tài)思想和人格,與我們生態(tài)時代的核心精神不謀而合,能幫助我們在自然藝術以及人類精神生活之間尋求更明智、更美好的生存方式。人類必須在心靈深處培植起道性自然無為的信念,并身體力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世界的生態(tài)危機。

猜你喜歡
道家天地李白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紙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紙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漫畫道家思想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6:45:11
拾天地之荒
海峽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 08:39:43
漫畫道家思想
牢記道家養(yǎng)生“十不過”
紅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6:11
倒下的那一刻
戲劇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
道家思想に學ぶ現(xiàn)代的ガバナンス
马鞍山市| 唐山市| 石渠县| 日照市| 平凉市| 辉县市| 宝应县| 祁连县| 县级市| 建阳市| 海口市| 三台县| 平山县| 永清县| 龙井市| 樟树市| 邵阳县| 三台县| 长沙县| 江北区| 宜州市| 樟树市| 沽源县| 兴仁县| 东港市| 搜索| 沂源县| 泊头市| 黑水县| 襄垣县| 蒙自县| 鄂托克旗| 临夏市| 三门县| 大冶市| 和静县| 满洲里市| 沅江市| 浏阳市| 乐陵市|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