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寶坻區(qū)中醫(yī)院(301800)楊金泉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是臨床較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臨床癥狀較復雜,許多患者久治不愈,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與工作。本病中醫(yī)屬“胃脘痛”、“痞癥”、“反胃”、“嘔吐”等范疇,多有上腹部脹痛或隱痛,食欲不振,噯氣、惡心等癥狀。筆者采用小柴胡湯隨癥加減治療慢性胃炎54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情況 觀察病例皆來自我院2009~2011年門診病人;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4例,男33例,女31例;年齡27~66歲,平均(41.5±0.27)歲。對照組57例,男 27例,女30例 ;年齡22~67歲,平均(42.4±0.31)歲。2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制定標準如下:①自覺胃脘部痞塞脹滿甚至脹痛不適,或兼有噯氣泛酸,納少嘈雜等癥狀;符合中醫(yī)肝胃不和、脾胃濕熱、脾胃虛弱型的胃痛或痞滿。②纖維胃鏡病理組織學診斷證實為慢性胃炎。③C14呼氣試驗,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HP)陽性。
1.3 檢驗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效果評定結果
2.1 對照組 給予奧美拉唑20mg bid,阿莫西林0.5bid。
2.2 治療組 給予中藥治療,方藥:柴胡12g、黃芩6g、黨參10g、半夏10g、甘草6g、生姜6g、大棗6個。煎取200ml,早晚餐前各服100ml,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胃痛較甚者,加元胡10g、郁金9g;腹脹明顯者,去大棗,加厚樸10g,木香6g;便秘者,加芒硝15g;食積者,加枳實 9g、萊菔子15g、雞內金15g;泛酸者,加海螵蛸15g,黃連6g、吳茱萸6g;有瘀血者,加赤芍12g、桃仁10g;陰虛者,加沙參15g、玉竹9g;氣虛者,加黃芪15g。4周為1療程,在服藥期間不使用其他治療胃炎的相關藥物,療程結束后再行胃鏡檢查。
3.1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半年至1年內不復發(fā),胃鏡檢查正常。顯效: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半年至1年內不復發(fā),胃鏡檢查改善明顯。有效:癥狀基本消失。半年至1年內雖有復發(fā),但程度減輕,持續(xù)時間縮短,胃鏡結果改變不大。無效:癥狀和體征及胃鏡檢查無改善。
3.2 結果 見附表。
慢性胃炎的病機為肝、脾、胃功能失調。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脾以升則健,胃以降則和。脾胃的升降又全賴肝氣調暢。若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則中焦運化失司,脾胃升降逆亂,則可導致慢性胃炎的發(fā)生。
本方見于《傷寒論》第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毙〔窈鷾珵樯訇柌〔窈C主方,方中柴胡為君,疏肝理氣,和解少陽。黃芩苦寒為臣藥,善清泄少陽相火。半夏和胃降逆,散結消痞,黨參、甘草益氣,共為佐藥。生姜、大棗為使,益中氣,生津液。如此配合,調和少陽為主,兼顧胃氣?!墩渲槟宜幮再x》曰:“柴胡味俱輕,陽也,升也?!?/p>
《名醫(yī)別錄》云:“黃芩大寒,無毒。主治痰熱,胃中熱”方中柴胡與黃芩比例為2:1,柴胡清少陽經之熱,黃芩清膽腑郁火,二藥相合,經腑同治,清疏并行,使氣郁得達,火郁得發(fā),可共調中焦氣機升降。半夏配生姜,調理胃氣,降逆止嘔。黨參、甘草、大棗相伍,扶正祛邪,預為固護,防柴芩苦寒傷胃。諸藥配伍,攻補兼施,寒熱同調,配伍嚴謹,相輔相成,溫而不燥,寒而不凝,補而不滯,標本兼治,共奏疏肝解郁,益氣健脾之功效?,F(xiàn)代社會人們精神壓力較大,生活無規(guī)律,工作緊張,造成肝氣失調,脾胃損傷,所以,慢性胃炎的治療還應注意生活習慣,飲食、情志調理,避免過度緊張、過饑過飽,飲食寒熱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