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現(xiàn)代對話理論認為:閱讀就其本質(zhì)而言,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lián)系;閱讀行為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確立了對話和交流的關系,這種對話和交流是雙向的、互動的、互為依存條件的,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因此,閱讀就具有了態(tài)度上的主動性、需求上的多樣性、心理上的獨特性,這是其一;其二,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學生與作者的對話,教師與作者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甚至還包括編者與作者的對話等,所以,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一、引導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
新課程倡導“快樂教學”、“愉快學習”、“健康發(fā)展”、“幸福成長”的理念,因而,閱讀教學首先要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里的“樂趣”有“興趣、趣味、快樂”等含義。
語文實驗教科書一般都有編排新穎、內(nèi)容豐富、風格多樣、富有文化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等特點,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它就是作者和編者提供給我們的寶貴的激發(fā)閱讀興趣的資源。如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看,教材中的“詞串”教學名為識字,實為韻文閱讀。“詞串”所串聯(lián)的詞語,內(nèi)容相關,合轍押韻,讀起來感到趣味無窮。請看課文并體會:
太陽 鬧鐘 小鳥
穿衣 下床 起早
刷牙 洗臉 早餐
上學 升旗 做操
教師如果善于開發(fā)和利用教材的這些資源,就能夠從小滋潤“興趣”這朵小花,并使它枝繁葉茂。我們開發(fā)和利用這些資源的切入點非常多,如教學時盡可能地展示課文插圖,指導看圖;利用兒童愛聽故事、愛讀故事的天性,用童話、故事引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咀嚼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形式美、意境美等。
二、轉(zhuǎn)變思想,更新觀念,樹立全新教學觀
首先,變“講堂”為“學堂”,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活動空間還給學生。在語文閱讀課教學中,教師不再照本宣科“滿堂灌”,而是和學生共同討論,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其次,變“接受者”為“發(fā)現(xiàn)者”,給學生個性化閱讀和探究閱讀的空間。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谡n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高屋建瓴,把“漁”授與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展示出學習的主體性,并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取“魚”。在獲取“魚”的過程中,學生會體會到質(zhì)疑、釋疑中的曲折、反復、失敗與成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感興趣,并易于接受,而抽象的語文知識則不容易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且單調(diào)刺激的注意穩(wěn)定性很難維持很長時間,要使學生較長時間地維持注意的穩(wěn)定性,必須使注意對象有變化。因此,須借助電化教學中的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
《美麗的南沙群島》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介紹了南沙群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物產(chǎn),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南沙群島的贊美與熱愛之情。然而,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少,對南沙群島沒有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南沙群島的“情”也難以激發(fā)起來。而借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這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南沙群島去做一次愉快的旅游。學生興致盎然?!罢埓蠹疑巷w機,閉上眼睛”。然后,我按下錄音機鍵,教室里響起隆隆的飛機聲,逼真的聲音讓學生感到真的乘飛機來到南沙群島。學生一睜開眼睛,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了南沙群島的美麗景色,情不自禁地議論開來:南沙群島的島嶼真多啊,南沙群島真迷人啊……學生置身于南沙群島的美景中,怎能不涌起由衷的情,由衷的愛?運用電教媒體,達到了“入境始與親”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樂于觀賞和學習呢?
四、運用圖畫再現(xiàn),增強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用語言描寫的情景,通過圖畫再現(xiàn)出來,就變得具體可見,能幫助學生感受形象,進入情景。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開掘隧道部分時,我首先讓學生回答詹天佑根據(jù)山勢不同分別采用了哪兩種開掘方法,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幅畫,讓學生指出。回答這一問題后,讓學生把詹天佑的兩種方法在圖中表示出來。這樣就能讓學生懂得詹天佑根據(jù)地勢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目的是節(jié)省時間,縮短工期。接著我提問:“如果居庸關的隧道也像八達嶺那么長,你們認為采用中部鑿井法好不好?”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簡筆畫的展示,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思維。這樣利用簡筆畫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到詹天佑不畏艱險,在崇山峻嶺中創(chuàng)造奇跡的愛國精神。
五、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增強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多思考、勤動筆的習慣。要讓學生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邊做筆記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要訓練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深入思考和認真分析,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訓練學生養(yǎng)成做各種類型的讀書筆記的習慣,如摘抄要點、制作卡片、做讀書筆記等。
2.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學生在預習、自學的過程中,運用工具書可以迅速解決隨時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小學生應養(yǎng)成隨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3.閱讀衛(wèi)生習慣。閱讀衛(wèi)生習慣要求正確處理好閱讀與環(huán)境、閱讀與衛(wèi)生的關系。閱讀時要注意光線、位置、姿勢,如不在直射或暗弱光線下看書;不要躺著、走著或在晃動的車子上看書;坐姿要端正,眼睛與書本保持一定距離。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學生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過程。語文教師必須遵循學生的這一認識規(guī)律,靈活處理好“讀”“思”“議”“練”之間的辯證關系。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積極積累,多讀多練,閱讀能力就定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