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卓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慢性腎衰竭是由于代謝產物在體內大量潴留而呈現(xiàn)消化道、心肺、神經、肌肉、皮膚、血液等廣泛的全身性中毒癥狀,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難治性疾病。發(fā)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快速增長趨勢,而且預后差,醫(yī)療費用高,已經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終末期腎臟病(ESRD)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全球ESRD(指依賴透析和腎移植的患者)人數持續(xù)增加,每年ESRD人數的增加已超過了人口的年增長率。目前,慢性腎衰竭國內外尚無明確治愈的方法,只能控制及延緩其進展,最終導致腎臟替代治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使ESRD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長,但是由于并發(fā)癥的存在,透析仍是一種死亡率高、生活質量不夠理想的高花費治療。因此,尋找延緩腎臟疾病發(fā)展、推遲透析及腎移植時間的有效方法則有十分重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張琪教授從醫(yī)70余年,精于仲景學說,諳熟金元四大家、明清各家學派,臨床對腎系病、心腦疾病、糖尿病、肝病、神志病、風濕病、血液病及溫熱病、肺系疾病等疑難疾病均有豐富的經驗,獨具特色,療效卓著。自60年代起,張琪教授將腎病的治療與研究作為主攻方向,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腎臟病方面有著獨特的理論與臨床療效。對改善慢性腎衰竭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療效、延緩慢性腎衰竭進展方面均有較好的療效。通過合理科學的中藥配伍,可標本兼顧,提高療效。在臨床上采用辨證論治的方法,延緩慢性腎衰竭患者的病情進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慢性腎衰竭是由多種慢性腎臟疾病日久發(fā)展而來,其病機特點是以虛為主,虛實夾雜;病機的核心是脾腎兩虛為本,濕濁瘀血內停為標;脾腎兩虛貫穿其始終。張琪教授崇尚前賢李東垣補脾治后天和張景岳補腎治先天的學說,在臟腑辨證中,尤其對內科病慢性腎炎慢性腎衰竭等重視脾腎兩臟,提出調補脾腎理論。現(xiàn)將張琪教授從脾腎論治慢性腎衰竭的經驗介紹如下。
脾在生理上,除運化水濕外,還有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飲食入胃以后通過脾的運化功能,將精微物質化生氣血,使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筋骨皮脈得以濡養(yǎng),即“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慢性腎衰病機主要因素之一為脾胃虛弱,水谷精微不能正常運化,氣血化生乏源,脾胃功能之強弱與病情預后關系極為密切,因此補脾胃以益氣血生化之源在治療本病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臨床常表現(xiàn)為面色無華,唇淡舌淡,乏力倦怠,不思飲食,脘腹脹滿,泛惡作嘔,便秘或腹瀉,舌苔白膩,脈象沉弱等。治療此類型患者常用歸芍六君子湯。
脾與腎的關系甚為密切,是先天與后天相互滋生,相互促進的關系,脾腎必須保持協(xié)調。脾的運化功能,必得腎陽的溫煦蒸化才能化生氣血精微,而腎精必須依賴脾的運化精微滋養(yǎng),才能不致匱絕,各自維持著正常生理功能,保證機體充滿生機和活力。臨床上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腰膝酸痛,小腹冷痛,腹瀉不止,畏寒肢冷,夜尿頻多,余瀝不盡,嘔吐,腹脹,顏面及四肢浮腫,舌淡胖而有齒痕,苔白滑,脈沉細遲弱。治療此類型患者常用脾腎雙補方或加味參芪地黃湯。
慢性腎功能衰竭往往以脾腎兩虛、陰陽俱傷、濕毒貯留、虛實夾雜出現(xiàn)者居多,臨床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頭眩,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唇淡舌淡,腰膝酸軟,腹脹嘔惡,口中穢味,舌淡紫,苔黃,脈沉滑或沉緩等。治療應補瀉兼施,正邪兼顧,補脾腎,瀉濕濁,解毒活血,補與瀉熔為一爐,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常用補脾腎泄?jié)釡?/p>
魏某某,男,61歲,2012年2月1日初診。主訴:倦怠乏力1年,胸悶、氣短2周。病史:該患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倦怠乏力,雙下肢浮腫,與當地醫(yī)院就診,查尿液分析:PRO3+,腎功:Cr340umol/L,診斷為“慢性腎衰竭”。予“尿毒清顆?!钡戎委?,效果不佳。近2周病人出現(xiàn)胸悶、氣短,復查腎功:Cr548umol/L,為求中醫(yī)藥治療來門診。既往糖尿病病史15年?,F(xiàn)癥:倦怠乏力,胸悶、氣短懶言,腰膝酸軟,嘔惡,雙下肢浮腫,舌淡紫,苔黃,脈沉滑。西醫(yī)診斷:2型糖尿病,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功衰竭。中醫(yī)診斷:虛勞(脾腎兩虛,濕濁瘀血)。治法:補脾腎,瀉濕濁,解毒活血。方藥:西洋參15g,白術 15g,茯苓 15g,赤芍 30g,菟絲子20g,熟地黃 20g,淫羊藿 15g,大黃 7g,草果仁 10g,紫蘇 15g,桃仁 15g,紅花 15g,丹參 20g,當歸 20g,川芎20g,甘草15g。水煎服,早晚各1劑。
二診:2012年2月22日復診。服上方21劑,病人倦怠乏力減輕,胸悶、氣短消失,勞累后雙下肢浮腫,大便日2次,舌質淡紅,苔白,脈沉滑?;?尿液分析:PRO2+,腎功:Cr512 umol/L。治以益氣健脾,補腎活血。方藥:黃芪30g,黨參20g,山藥20g,山茱萸 20g,白術20g,當歸 20g,何首烏 20g,菟絲子 20g,補骨脂15g,女貞子 20g,淫羊藿 15g,炮姜 20g,白豆蔻 15g,丹參15g,紅花15g,草果仁 15g,大黃 7g。水煎服,早晚各1劑。
三診:2012年3月21日。服上方28劑,病人全身有力,食欲增進,腰仍稍痛,但較治療前大減,舌潤,脈沉滑。化驗:尿液分析:PRO2+,腎功:Cr386umol/L。病情穩(wěn)定。
按語:本病辨證為脾腎兩虛,濕濁瘀血,治宜溫補脾腎以助化源,少佐活血化濕濁之品。以扶正治本為其原則,以補脾益腎為主,再結合它證兼以利濕消腫、活血化瘀等。重在恢復正氣,扶正祛邪,使腎功得以恢復,常用脾腎雙補方治療,使陰陽調濟以助腎氣,而恢復腎之功能,助化源益氣補血。慢性腎衰其病本在于脾腎兩虛,為本虛標實之證,妙在又加入丹參、當歸、川芎等活血之品,使其改善腎之血流量,補消合用,其效頗佳。
[1]孫偉毅,潘麗歆.張琪教授診治慢性腎衰竭學術思想初探[J].中醫(yī)藥學報,2011,39(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