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仲華
過去,語文閱讀教學存有一種傾向,就是簡單地把閱讀教學當成語文訓練,而這種閱讀訓練走向規(guī)范化、試題化,朗朗的讀書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繁瑣的分析和訓練。即便根據教材的要求背誦一些文章,也大多是為背誦而背誦,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反而妨礙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經過近幾年來的語文課改,在歷經“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過分追求形式的課改階段,終于“浮華洗盡見清醇”,凸顯本色語文。因此,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大力倡導詩意閱讀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必然趨勢。要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積極倡導詩意閱讀,我的體會有以下方面:
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只能是一個對話的輔助者和引導者,教師要用自己認真閱讀的態(tài)度,誠懇傾聽的神情,領悟探究的精神,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進而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倡導詩意閱讀就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要善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地隨著文章的思路去讀。教師和學生同樣都是閱讀中的參與者,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既能與學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又要鼓勵學生指正老師的教學錯誤。同時,教師也要敢于、善于表現自我,在解讀文本中流露出對文本的喜怒哀樂,大膽宣泄個人的主觀色彩。
倡導詩意閱讀既要注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更要面向每一位學生。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指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更指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是作品的“最后的完成者”,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經歷、人生感受、思想理念各不相同,閱讀時的切入點也不相同,因此,每個學生在解讀文本時的接受創(chuàng)造也是各不相同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是學生在閱讀中詩意的具體體現。詩意閱讀就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充分展示閱讀教學的魅力,使閱讀課成為學生張揚個性的舞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興趣是詩意閱讀成功的保障。詩意閱讀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教師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更要解讀學習的主體——學生,要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根據學生的特點,充分挖掘教材,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盡量將學生帶入某一種氛圍中,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積極開展一些激勵措施,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時,我首先讓學生描繪出自己心目中荷塘月色的樣子,然后根據課文內容以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結合學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后,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huán)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征性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郁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發(fā)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辈⒃诖嘶A上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學會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豐富積累,體會生活無窮無盡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閱讀教學要上出語文課的“語文味”,所謂“語文味”就是要注重“讀、品、悟”,對文情并茂的好文章,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讀是語文教學的傳統手段,也是時興的手段。通過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受。
教學中,教師的引領作用要恰當,教師既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定于一尊,也不要把學生蕪雜、膚淺、錯誤地理解也看為應該尊重的“詩意”“多角度”,這樣的閱讀教學必然會走向另一個極端,甚至流于形式。
每一篇文章抒發(fā)了作者的人生感悟,都表達了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會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氣氛。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感情為紐帶,以自己真實的、完整的人格與學生交往,指導學生理解生活,理解世界。在文本解讀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要允許學生出錯,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意見。教師在解讀文本時要傾注自己的激情,更要在教學中對學生充滿熱情。只有這樣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才是真摯的,只有師生間的感情交流是真摯的,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才會準確。
教師要用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去引導學生,感染學生。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促使學生置身于文本所特有的情景中,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一致的情境,形成一定的感情基調,從而使學生能不自覺地進入到文章角色之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觀其境,如聞其聲,形成理解文本所需要的情感基調,從而能更好地解讀文本。
如《鄉(xiāng)愁》一文的教學中,“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顯示出了漂泊、隔離、訣別、和望而不能歸的離愁別恨。教師用飽含真情的朗讀使學生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形成了共鳴。在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景下,學生仿佛看到了 “母子別”、“新婚別”、“生死別”、“家鄉(xiāng)別”四幅凄婉而美麗的畫面,從而體會到了詩人的悲歡離合,觸摸到了詩人一顆滾燙的愛國赤子之心!
活動是學生感知材料、理解材料的重要方式。閱讀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師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讓學生在積極活動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課堂討論是學生展現自我,與人合作,探究真理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解決問題,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分享……采用不同的方法來組織學生討論,教師要善于通過設計探究性、開放性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思考交流的積極性。
比如:學散文,可設計:“選擇文中你覺得最美妙的句子作賞析”;學古詩,可設計:“選擇詩中你覺得最傳神的字眼進行品析”;學小說,可設計:“選出你認為最能體現人物特征的細節(jié)描寫分析?!比绱说鹊龋S機提問,由于有“你認為……”作寬容余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分析對象,暢所欲言。
教師還應根據文本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解讀。比如詩歌教學中的配樂詩朗誦、根據詩句繪畫;童話、劇本、小說教學中的課本劇表演等。
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充滿著生機和活力,語文教師要積極倡導詩意閱讀,在閱讀中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在閱讀美文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讓語文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靈,讓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充滿詩意,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色彩,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