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宗耀
(福建省中共黨史學會,福建 福州 350007)
1933年6月,中共(蘇區(qū))中央局根據(jù)共產(chǎn)國際駐上海軍事顧問團(以下簡稱“顧問團”)的意見,決定將紅一方面軍主力分成“東方軍”、“中央軍”,先在閩、贛兩省分離作戰(zhàn),再合兵夾擊撫州、奪取南昌,試圖以此打破蔣介石即將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的第五次“圍剿”,以及實現(xiàn)其念念不忘的革命在一省或數(shù)省首先勝利。
從“東方軍”組建、入閩作戰(zhàn)到回師江西的三個月時間里,朱德(中革軍委主席、中國工農(nóng)紅軍總司令兼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周恩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總政委兼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彭德懷(中革軍委副主席、紅三軍團軍團長兼“東方軍”司令員)、滕代遠(紅三軍團政委兼“東方軍”政委)等前方紅軍領導人(以下簡稱前方領導人)在若干戰(zhàn)略戰(zhàn)術問題上,與中共臨時中央總負責人博古、中革軍委代理主席項英等后方中央局或中革軍委領導人(以下簡稱后方領導人)以及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遠東局(以下簡稱“遠東局”)、“顧問團”有著不同的思路,并坦誠地交換過意見。雙方的異議,實質(zhì)上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與教條、偏見、浮躁等思想的碰撞。
本文擬依據(jù)有關歷史資料,就“東方軍”戰(zhàn)略戰(zhàn)術問題中雙方五次較大的異議,作簡要的記述。
一、關于分兵福建的問題?!蠓筋I導人接受“顧問團”的指示,提出中央主力紅軍分兵,以紅三軍團為主組建“東方軍”,入閩執(zhí)行三個階段的作戰(zhàn)任務。朱德、周恩來認為,中央主力紅軍此時不宜分兵,即使分兵,還是以紅五軍團為主組建“東方軍”,且僅在閩北即靠近閩贛省的邊界地區(qū)活動。
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取得勝利后,剛剛抵達瑞金不久的博古等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過高地估計革命形勢和紅軍力量,想要“連續(xù)地戰(zhàn)勝敵人”,命令紅一方面軍主力接連攻打樂安、永豐、宜黃3座縣城,試圖以此打開通往南昌的大門。由于各種原因,紅軍沒有完成預定的計劃。
“顧問團”認為:是“我們的主力集中于一個單獨的作戰(zhàn)單位,即方面軍,這就不能從各方面配合作戰(zhàn)”;“我主力的束縛,以致對于北方的敵人很少機會再給以有力打擊”。提出需要有“我們外部的力量的行動”,“從方面軍調(diào)出若干部隊,為著在六月、七月進行分離的作戰(zhàn)”。1933年6月,他們發(fā)出《對今后作戰(zhàn)計劃的指示》(簡稱“滬電”或“長電”)。
“滬電”要求以紅五軍團為主,“包括清流以北福建所有的力量,以后便應包括贛東北的力量”,組建“東方軍”。第一階段于7月初“完成在清流、寧化、歸化(注:即明溪)區(qū)域的集中”,“從速進攻消滅……可能在此的部隊之前進的各旅的實力”;第二階段“從清流、寧化區(qū)域繼續(xù)向北進攻,以將樂為總方向”,于7月底完成消滅在閩北區(qū)域發(fā)現(xiàn)的敵人部隊的任務,并圍攻或奪取邵武;第三階段與方面軍會合,“開始從撫州區(qū)域向南昌的進攻”。
“滬電”強調(diào):“望你們在適當?shù)目紤]以后,接受這一計劃,作保障今后進行這一計劃的必然過程中一切實行步驟與行動所根據(jù)的總路線。我們完全知道,新的形勢,將給此種計劃以許多糾正,阻止我們直接執(zhí)行這一路線,這種牽制,當然是可能的,但我們不應拒絕執(zhí)行這一計劃。”[1]225
中央局接受“顧問團”的指示,為了更有力地打擊福建境內(nèi)的國民黨軍隊,提出:“擬改令彭滕(注:即彭德懷、滕代遠)率三軍團全部,去做東方軍的基干?!薄耙弧⑽遘妶F依計劃在北面地帶,積極活動。”同時,詢問正在前方指揮作戰(zhàn)的朱德、周恩來:“你們意見如何望即電復?!保?]232,233朱德、周恩來多次復電,坦率地表達了意見,歸納起來有兩大項內(nèi)容:
(一)蔣介石在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北面“正對其主力部隊七個師(九、十、十一、十四、四十三、五十九、九十師)實行點驗改編,限七月半完成”,與北線面臨的危險相比,東南戰(zhàn)線的敵人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并沒有構成大的威脅,十九路軍和福建境內(nèi)其他的國民黨軍隊在近期內(nèi)不會輕舉妄動,倒是蔣介石“一貫希望壓迫我主力退入建寧、寧化,好與十九路軍等去進行殘酷決戰(zhàn)”。[2]建議不如及早顧及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北線的危險,在此尋找戰(zhàn)機,破壞敵人的“圍剿”計劃。
朱德、周恩來提出參考意見,項英卻于6月17日連致兩電指責他們貫徹“滬電”不力。同日,朱德、周恩來復電解釋:“滬電”中“許多具體規(guī)定須加考慮與修改,才能實現(xiàn)這一行動的總方針,否則預先可看到的將不能達到他所預想的要求”。[3]251-25218日,周恩來又致電申述:“正因有滬電,關系全盤利害及前途,故在同意它的總路線下,須仔細考慮它提出的具體步驟是否能夠達到它所預期的要求,而不致將兩月時光空空過去,甚至影響到許多部隊的減員與減弱戰(zhàn)斗力。這必須從敵情、地形、物質(zhì)條件與我們的任務各方面加以估計?!保?]297
(二)原則上接受“滬電”,可以暫時抽調(diào)一部分主力,但不能過分削弱主力,還是按照“滬電”提出的以紅五軍團為主組成“東方軍”,“方面軍主力一、三軍團目前絕對不應分開”。并建議:“東方軍以活動于建泰將樂邵光(注:即建寧、泰寧、將樂、邵武、光澤)地區(qū)為合宜,……這不僅較打盧興邦、十九路軍易于求得補充,并容易求得運動戰(zhàn),且對于贛東北目前嚴重現(xiàn)象也給了直接援助?!保?]234-235
博古等人反對朱德、周恩來的意見,認為:“滬指示編組東方軍團及其作戰(zhàn)綱領,主要的是改進從前一手打人的單一作戰(zhàn)線,而成為更有利的配合各方的兩根作戰(zhàn)線,來開展戰(zhàn)斗新的局面。”“你對于目前的利益和慮及如滬所預見的地形,甚至行軍的困難,只令東方軍團在泰邵作戰(zhàn),而束縛其主力向東面進展,結果將不能達到滬所說的前途?!敝厣?“北方戰(zhàn)地既不能與敵人主力決戰(zhàn),調(diào)出三軍團,尤其彭滕去任指揮是適宜的?!保?]245,246
“遠東局”也指責朱德、周恩來:“方面軍的意思是僅僅接受第三階段,完全取消了第一階段,并很多的修改了第二階段,這是大大的改變了原來計劃的意見。在原來計劃中,第一與第二階段是進入決定勝負第三階段之初步條件,……我們?nèi)匀徊荒芡饽銈兊囊庖?。”并盛氣凌人地指示中央?“我們想最好從現(xiàn)在起就停止在這一問題上交換意見,并讓你們立即開始工作,同時在你們與前方負責指揮的同志中應用一切可能達到在這一問題上的一致,是所至盼?!保?]124,126
中央局于6月22日致電周恩來,認為朱德、周恩來的建議“僅側重閩贛、閩浙贛方向,而對東南、西南戰(zhàn)線將來無重大影響”,“我們認為不適合的”。強調(diào):“上海電最主要的為建立兩作戰(zhàn)線,以準備八九月之總進攻,因之在目前階段上,將[來]撫贛間區(qū)域作為我們鉗制方向,而以清歸間為這時間之反突擊方向;在戰(zhàn)略總之防衛(wèi)方面下,一五軍團及兩個獨立團,足夠擔負鉗制任務,而反突擊之力量,亦必須以三軍團與彭為指揮適合。”并指示:“現(xiàn)在已非我們從容討論一個又一個計劃的時候,請于接電后重新考慮接受上海整個計劃及我們的提議,即以三軍團代五軍團并立即行動?!保?]248-249
中央局此電宣布結束雙方間的討論且下達了命令。周恩來于23日復電:“絕對服從你們命令,并立即執(zhí)行?!蓖瑫r覺得有必要提出:“我要求在部隊調(diào)動中回瑞(注:即瑞金)一行,面陳不同意見或改在博生(注:縣名,即原寧都縣)開軍委會或中局會。因許多問題非電文所能詳,許多批評完全不是我們愿[原]意也?!保?]249
后方領導人否決朱德、周恩來的正確意見,堅持紅一方面軍必須分兵作戰(zhàn),以紅一軍團、紅五軍團等組成“中央軍”,留在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北線;以紅三軍團為主組成“東方軍”,東進福建。在當時的形勢下,這種“兩個拳頭打人”的戰(zhàn)略是錯誤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失敗的前奏和發(fā)端。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就對當時的中央領導人“在作戰(zhàn)問題上,它否認了敵強我弱的前提;要求……‘兩個拳頭打人’”,進行了反思和批判。[6]40
二、關于奪取泉上的問題。——前方領導人認為,應先集中力量奪取寧化縣泉上土堡,對“東方軍”的今后活動有利。后方領導人認為,“東方軍”應先奪取清流縣城和打擊援敵十九路軍,才有大影響。
7月1日,中革軍委發(fā)布命令:“為迅速建立和完成撫河以東的作戰(zhàn)地區(qū),著以三軍團(暫缺第六師)、十九師為東方軍。開始組成部分,任彭德懷兼東方軍司令員、滕代遠兼政委。為配合作戰(zhàn),三十四師及閩贛軍區(qū)、寧清歸分區(qū)、各獨立師團營不論,歸彭滕就近指揮,并以袁國平(注: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兼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兼東方軍政治部主任,后東方軍仍直接受一方面軍朱、周指揮?!保?]當晚,彭德懷、滕代遠發(fā)出《關于消滅盧興邦敵集中部隊的命令》。2日,“東方軍”主力離贛赴閩。
4日,彭德懷、滕代遠在石城縣城就入閩時首戰(zhàn)地點擬出3個方案,請示朱德、周恩來并轉項英。甲方案是寧化縣泉上、清流縣城和嵩口3處一起打,乙方案是先以清流縣城和嵩口為主要目標,丙方案是集中力量先奪取寧化縣泉上。他們認為“以丙項為有利”,因為:1.泉上位于寧化、清流、歸化3縣交界處,是閩西北的交通要沖,奪取后可以“小部進逼延平(注:即南平),……主力進攻沙縣”,敵人“有迅速救援之充分可能,給我以堅決的機動各個擊破敵人”。2.奪取泉上可以減輕今后行動的后顧之憂,甚至“有改十九路進攻閩西計劃的可能。同時孤立邵武,完成我第三時期的大計劃”。3.泉上土堡內(nèi)囤積了大批的糧食、食鹽和軍事物資,進一步還“可附帶在沙縣籌一筆款,解決目前困難”。[7]128
5日,朱德、周恩來復電基本同意丙項方案:“如敵情無變化,三軍團應首襲泉上。占領后迅速取得歸化,以一部斷嵩口通永安聯(lián)絡,相機截擊永安或連城來援之敵?!保?]129當晚,彭德懷、滕代遠發(fā)出《東方軍關于消滅盧敵之行動命令》。6日,集結在寧化縣禾口、茶湖崗的“東方軍”主力直奔泉上。7日,紅五師掃除了紅洞崗、天子嵊等敵外圍工事,將泉上土堡團團圍住。
就在此時,由于后方領導人“當時心目中只有中心城市,即使一時打不了大城市也要打縣城,完全不把小小的泉上土堡放在眼里。所以,他們不顧實際情況,下令東方軍首先攻打清流縣城”。[7]237項英于6日致電朱德、周恩來:“對東方軍目前的行動,如就來電所云,事實上僅能消滅泉上、歸化之敵,即轉移北上,絕無可能打擊連城援敵?!薄拔乙馊砸郧辶鳛楣裟繕?,堅決消滅三團人。”“連城敵有增援可能,若消滅援敵,東南、西南戰(zhàn)線有大影響。”[7]131
彭德懷、滕代遠奉命調(diào)整部署,于7月8日發(fā)出命令:除了“第五師主力繼續(xù)攻圍泉上土圍之敵,努力進行坑道作業(yè),其十三團以襲取歸化前進,并于當日以迅雷手段奪取該城及消滅敵人全部”外,“第四師具有襲取嵩口坪,斷敵人清流、永安、尤溪、歸化聯(lián)絡,并監(jiān)視清流、永安、連城敵人之目的”。[7]132
“東方軍”要圍點打援,敵人即飛蛾撲火。8日,新編第二師第六旅旅長張興隆帶第九團盧勝斌(盧興邦兒子)部由清流北上救援泉上。9日上午,紅四師在寧化、清流交界的延祥石獅嶺設伏。此役,紅軍圍殲援敵5個連,擊斃張興隆以下官兵一百余人,俘獲盧勝斌以下官兵三百余人,繳獲步槍四百余支、手槍20支、機關槍4挺。
“東方軍”牛刀小試即告捷,士氣高漲。紅四師乘勝追擊,進占清流縣嵩溪;紅五師第十三團解放歸化縣城;寧化獨立第七師進占清流縣的嶺下、田背一線;紅三十四師挺進到連城、清流交界的霧閣地域,從而切斷了泉上與永安、清流、連城等方面的聯(lián)系。在這樣的形勢下要不要集中力量先奪取泉上,前后方領導人之間仍有不同的看法。
項英于9日致電朱德、周恩來:“我意當三軍團在泉上、歸化乃至沙縣行動勝利的開展中,我三十四師的行動,第一應抓住清敵回援運動中配合獨七師消滅該敵。第二應乘連城敵向永安或漳平追擊,而均應跟蹤截擊,并令地方武裝相機占領連城?!_展閩西局面?!保?]8310日又致電朱德、周恩來:“東方軍”主要突擊方向“應向著清、連”,“只留一團圍攻泉上,并由該團抽出一連為基干,領導歸化東北游擊隊,鞏固歸化。另一團監(jiān)視嵩口坪和配合獨七師由北佯攻清流敵人,防敵由北岸逃脫。余主力四團(如泉上攻下,北岸只留少數(shù)部隊)配合獨七師,其余全部立即轉移清流南方,位于適當?shù)攸c,……或消滅清流撤退之敵,或配合三十四師打擊連城增援之敵。”[7]133-134
后方領導人仍然重清流縣城、輕泉上土堡,彭德懷、滕代遠于10日向項英、朱德、周恩來表明:已經(jīng)命令紅四師、紅三十四師和獨七師監(jiān)視封鎖清流縣城并作佯攻,但是“泉上成為向東擴大蘇區(qū)及東方軍運動極大障礙”,“五師除一團在歸化征集資材向將、沙、延游擊外,兩個團、軍團直屬隊擬先克泉上,奪取其糧食?!薄叭贤羾雍艽?,……猛攻不易,坑道還須三天才能完成?!保?]13411日,朱德、周恩來也電項英:“在博生已說好,先襲泉上后逼清流,才易打擊敵人增援隊,不采取積極進攻清城的辦法。已電告彭滕即本此急以攻泉上,部隊分一部乘勝襲擊歸化(只敵一營,無堅固工事),斷敵右后方,配合主力斷嵩口聯(lián)絡,易威脅清敵,調(diào)敵增援隊,或改攻清流?!辈⑻嵝?“閩省不利游擊”,“加以天熱多病”,“請你們決定部隊行動時稍稍顧及此點?!保?]300
由于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第二三二旅第二團謝瓊生部、第三團楊富強部奉命北上救援清流,于10日在連城縣的霧閣、馬屋一帶遭到紅三十四師的截擊,敗退四堡、北團;紅三十四師乘勝進占上堡。后方領導人非常興奮,項英于11日直接電令朱德、周恩來、彭德懷、滕代遠、周子昆(紅三十四師師長兼福建省軍區(qū)司令)、曾日三(紅三十四師政委兼福建省軍區(qū)政委):“七十八師已由連城派兵兩團應援,并邀清敵夾擊我三十四師”,“三十四師不應單獨作戰(zhàn)”,紅三軍團應配合“消滅之”。[8]88
11日,朱德、周恩來致電項英:“頃接彭滕來電請示,力言……圍攻泉上、鞏固歸化,留一團兵力萬萬不足,因泉上敵之兵力超過八連人。我主力南移,連敵如不動,清流敵可北向解泉上圍,我成隔岸觀火,迂回過河須三天行程。”“我們已復電令其依預定計劃有步驟的爭取勝利。請勿急,尤請勿直接命令彭滕曾周,使他們無所適從,時時請命,反束縛其不能機斷專行?!保?]135同日,周恩來另致電博古等人:“我意如果敵情不出意外變化,行動步驟不宜擾亂,機動亦須與正在執(zhí)行的戰(zhàn)場方針相合?!薄霸谶@里除直接通知敵情與緊急危險時處置外,項代主席請勿直接電令彭滕周曾,使他們對上級整個部署無所適從,這是戰(zhàn)斗中大忌?!保?]302
項英于12日復電申明:“我迭電你們不是命令,而是提出某一階段中作戰(zhàn)意圖?!钡珗苑Q:“迅速消滅泉上之敵,當為完成第一步的主要部分,至于兵力多少,不是原則問題,可按情況增減?!薄拔胰膸熢谶B敵北援,只能相當阻遲敵人,獨七師力量更弱,……宜以主力適時的集結清流西南適當?shù)攸c,與三十四師適應敵情,各個擊破之,如敵來援最好首先消滅之?!保?]91
根據(jù)項英的意見,朱德、周恩來于12日電示彭德懷、滕代遠,命“東方軍”主力要盡快消滅泉上的守敵,其他部隊要準備截擊連城的援敵,“如清敵被困死守,連敵北向增援,我三軍團與三十四師應不失時機的取得聯(lián)系,截擊由連城增援之敵?!保?]136
12日,紅四師第十二團奪取清流縣嵩口,并向秋口推進。14日,駐守清流縣城的新編第二師副師長兼第四旅旅長盧興榮率部逃往永安,被紅軍圍困在泉上的第七團程思海部成為甕中之鱉。彭德懷、滕代遠于14日晚發(fā)出命令:紅四師進占清流縣城,其第十二團推進嵩口坪,獨七師暫歸第四師指揮;紅十九師在黃潭、白蓮一帶活動,并向將樂之敵隔河佯攻以威迫之;紅三十四師以安樂為中心,派隊向連城北的馬屋、霧閣游擊,并將安樂、長校一帶堡壘徹底破壞;“第五師第十三團主力仍在歸化照原工作外,該師主力集中力量圍攻泉上。”[7]137博古、項英認為,“東方軍”的布置和行動未抓住消滅敵人“這一稍縱即逝的時機”,“混亂了作戰(zhàn)階段,特別是丟失了各階段的中心,勢必累贅第三階段的工作無法順利進行?!保?]34316 日,項英致電朱德、周恩來:“東方軍應以迅速行動,先滅四堡之兩團,并準備打擊連城敵之增援部隊約三團至四團之眾?!保?]95周恩來認為項英這樣的部署會誤事,復電指出:“泉敵不應放走,圍攻至少要兩個團(兩團無外圍,敵有突圍可能)。立刻以四團兵力配合三十四師襲擊四堡(四堡有工事),打增援敵則火力不足?!辈⑻嵝?,如果“調(diào)十九師接圍泉上,以三軍團全部南移則須延遲三天,泉上到四堡三天,又恐四堡之敵情有變化。”[7]240
但朱德、周恩來還是顧全大局,令紅十九師迅速由將樂縣白蓮地域南下,兩天后趕到泉上接替圍攻任務;紅三軍團集中全部兵力,與紅三十四師一起打擊四堡、北團的十九路軍所部。隨后,他們在復電博古、項英等人時表明:你們的電示“使我們命令彭滕發(fā)生困難,如此部署是否能適應變化,不能有很好把握,但已令彭滕努力爭取”。[3]253
紅三軍團還沒有來得及集結部隊南下,十九路軍北上救援的兩個團已經(jīng)縮回連城縣城,彭德懷、滕代遠決定繼續(xù)集中力量攻打泉上。19日拂曉,泉上土堡圍墻被炸開一個缺口,紅軍沖入土堡與守敵展開巷戰(zhàn)。至上午8時許全殲守敵,敵團長自殺,三百余官兵被擊斃,團副和兩個營長以下官兵1244人被俘;紅軍繳長短槍925支、迫擊炮2門、機關槍9挺、子彈五萬多發(fā)、現(xiàn)款萬元和大量糧食、食鹽等物資。國民黨寧化縣新、舊縣長各1人,寧化、清流、明溪等縣的民團頭目5人,以及泉上周圍各縣逃亡的豪紳土劣及武裝二百余人,均被紅軍抓獲。
“東方軍”奪取泉上土堡,是前方領導人堅持正確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勝利。第二天,周恩來就項英不顧實際和可能、連日喋喋不休地電催攻打清流縣城等提出意見:“我們爭論并非意圖不同,更非不認識主要突擊方向或總攻下泉上即應北上與東向?!薄拔覀儾煌?,乃在我們判斷連敵援不如你所料,不主張三軍團主力立刻過清流河及南下?!薄岸阒鲝埛直舷?,這是戰(zhàn)略實施在戰(zhàn)術上的問題,須估計到當?shù)財城?、地形與我兵力、給養(yǎng)條件等。我堅持執(zhí)行已定步驟(每一步驟是有前后接應的)達到勝利?!保?0]
三、關于攻打連城的問題。——中革軍委遵照“顧問團”的意見,對“東方軍”入閩作戰(zhàn)的第一階段任務進行加碼,要求立即由北向南攻打連城縣城。朱德、周恩來提出“東方軍”應盡快北上的意見被否決后,彭德懷、滕代遠建議,應改為先奪取朋口等地再由南向北進攻連城縣城為宜。
“東方軍”在寧化、清流、明溪地區(qū)取得勝利,已完成“滬電”制定的第一階段作戰(zhàn)任務。朱德、周恩來于7月21日致電博古、項英等人:“判斷連敵尚無意援清,現(xiàn)盧部退永(注:指永安)、張師(注:指第四十九師)內(nèi)訌、區(qū)部(注:指第七十八師)更不會分兵受打,十九路軍全部求我決戰(zhàn)亦尚非其時?!薄皳?jù)敵情,我東方軍如威脅連城敵可困守,……天熱路遠糧荒,我亦不易持久,且更延長北上日程,增加減員,于決戰(zhàn)不利?!保?]22日又電中革軍委:請你們計及前途,早將下一步作戰(zhàn)方針(已兩電)電示,以便好部署第二階段。[9]344他們此時急著要“東方軍”北上,就是希望紅三軍團主力能盡快返回江西反“圍剿”。
但“顧問團”認為:“按照計劃,三軍團在占領歸化和清流后應急轉北上。但是來自南面的威脅和三軍團的有限戰(zhàn)績,促使指揮部對計劃作出了第一次改動?!碧岢觥皷|方軍”要南下攻打連城,“戰(zhàn)役確定了十天至十二天的期限”。[11]530
項英貫徹“顧問團”的意圖,于24日兩次電示朱德、周恩來:“目前,我以為三軍團主力應速轉移河南(注:指清流河以南),……截擊連敵”,“遵上海指示,求得消滅十九路軍之一部,以擴大地區(qū)。第一階段任務,而減輕南方戰(zhàn)線以后之困難,并擬于八月五日左右向北?!保?]96,97
接著,中央局又轉發(fā)“遠東局”的新指示:“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們只能同意暫時擴大三軍團在第一階段的任務。三軍團應該從清流東南向連城擴大進攻,以便掩護我南方力量反對十九路軍的作戰(zhàn),并以威脅閩南的敵人放棄他們繼續(xù)追攻瑞金的企圖。……應在八月五日以前再回轉北方,以便完成第一、二階段自原來規(guī)定的任務。”最后強調(diào):“總之,在我們的一切行動中必須記著我們不能允許以討論或含糊的步驟,來浪費我們的任何時間?!保?2]
對中革軍委輕率改變“東方軍”作戰(zhàn)部署一事,周恩來曾向中央局及項英提意見:在上海計劃未實現(xiàn)前,我有不同意見,不斷提出。既經(jīng)決定,我堅決主張應依照一個計劃有步驟地完成,不要因暫時危險與變動轉移已定路線,必要的修改不應與其基本原則相反,因為原則變動過多,這個計劃便殘缺不全,失去中心是軍事大忌。同時表示:軍委電令不變,仍絕對遵照執(zhí)行。[3]254-255
當時,中革軍委不僅命令“東方軍”立即進攻連城,而且“限時限刻到達,并指定攻擊點(從北向南攻擊)”。駐扎連城的第七十八師區(qū)壽年部是十九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守著強固的野戰(zhàn)工事,裝備在當時白軍中數(shù)第一等,有相當戰(zhàn)斗力。我由北向南完全處于仰攻,難于接近。”彭德懷“帶領偵察排偵察了一天,找不到攻擊點”。而縣城南約七十里的朋口、璧洲、莒溪,是龍巖、上杭往連城、長汀的交通要沖,只有該師第二三四旅第五團的三個營分別駐守。雖然“工事堅固,地勢險要,但守兵少”,紅軍襲占此處,可調(diào)動連城的守軍出援并在運動中消滅之,再居高臨下攻打連城縣城,均較容易得手。因此,“要完成任務必須機動,改變原計劃?!臑橛赡舷虮惫ァ薄#?3]180-181
由于后方領導人“不給前線指揮員一點機動權,誰也不允許改變他們的作戰(zhàn)計劃。面對這種情況,彭德懷、滕代遠……電告朱周轉報項英,要求改變作戰(zhàn)方案,經(jīng)過反復爭論,才獲得批準。”[7]242
7月26日,彭德懷、滕代遠在連城縣霧閣發(fā)出命令:“消滅朋口、莒溪、新泉一帶敵人并調(diào)動連城、龍巖之敵而各個擊破,以乘勢奪取連城?!保?]14027日,“東方軍”南下,繞道進入長汀縣東部。29日,彭德懷、滕代遠在長汀縣中屋村發(fā)出命令:“第十九師以殲滅朋口、壁州(注:應為璧洲)一帶敵人之任務,……務堅決、突然以干脆解決此敵為要”;“第四師以策應朋口作戰(zhàn),打擊敵人增援部隊”,并對朋口北面“嚴密偵察警戒”;“第五師以協(xié)助十九師殲滅朋口敵人,并準備迎擊南面來援之敵為目的”,“并截斷和竊聽朋口通新泉電話”;“第三十四師以迷惑并鉗制連城敵人之目的,……盡情破壞敵人交通?!保?]141-142
30日,紅軍先后取道松毛嶺隘口進入連城境內(nèi),迅速圍攻朋口等地。區(qū)壽年接到守軍的告急電話后,即令第二三四旅第四團由旅部參謀主任林朱梁和團長鐘經(jīng)瑞帶領火速南下救援。當晚,他們抵達莒溪。
第二天,紅軍率先占領朋口與莒溪之間的制高點貴仞山,激戰(zhàn)兩個多小時,全殲援敵第二三四旅第四團及第五團一部分。同日,紅軍各部攻占朋口、璧洲、莒溪。此役,敵軍損失近兩個團。團長丁榮光、團副高強斌和賴作梁、營長黃康和吳康鑒等739人被俘,營長龔耀新等被擊斃,只有林朱梁、鐘經(jīng)瑞帶少部分官兵逃回連城;紅軍繳獲長短槍七百八十多支、機關槍20挺、花機關槍60挺、子彈十八萬多發(fā)、手榴彈四百多枚和許多軍用品。
區(qū)壽年獲悉朋口等地慘敗,急電蔡廷鍇:“共黨主力向連城進攻,外圍部隊均被其包圍,請援救?!保?4]310蔡廷鍇考慮到該師的位置較孤立,有被全殲的危險,令他們迅速撤往永安;令雜牌部隊馬鴻興部等就地掩護,新編第二師派所部在永定邊境接應。同時,令第六十師第一八○旅放棄連城南部的新泉、芷溪、廟前等防地,撤到龍巖境內(nèi)。
“東方軍”奪取朋口等地后,即向連城縣城推進。8月1日,彭德懷、滕代遠向項英、朱德、周恩來報告作戰(zhàn)計劃:集結主力于適當?shù)攸c,一部進行攻堅和陣地爆破,同時在運動中消滅增援敵軍。[15]84此時,項英致電朱德、周恩來、彭德懷、滕代遠:“敵似有逃脫可能,你們應迅速作機動的部署,如果該敵逃脫時,毫不失時機消滅之?!保?]1062 日,“東方軍”一面收復連城縣城,一面追擊逃敵。
3日凌晨,紅軍追至連城縣姑田,敵軍猝不及防、亂作一團,區(qū)壽年也差點成為俘虜。敵官兵三五成群地逃至永安縣小陶,以為脫離危險,正準備用午餐,紅軍又追至。據(jù)李天佑回憶:“師部指示我們乘勝追擊,我分兩路并肩向小陶追去。一天一夜跑了一百八十里,戰(zhàn)士們累得直喘粗氣,草鞋繩擦破了腳,石頭把腳掌磨出了裂口,但是大家沒有停腳,吞一口炒米干糧,喝一口泉水,又鼓起勁追擊。沿途敵人亂七八糟地丟下了鋼盔、槍支、彈藥、醫(yī)藥材料、電臺、行李和行軍鍋?!保?]218
在馬鴻興部、第二三二旅第二團謝瓊生部拼死抵抗下,第七十八師大部分官兵才得以逃脫,于3日深夜逃至永安縣洪田,雖然得到新編第二師所部接應,仍如驚弓之鳥、繼續(xù)逃命,于4日凌晨逃入永安縣城。經(jīng)清點,該師又損失官兵約一個團、各種槍支三百多桿和許多行李輜重。
連城戰(zhàn)敗是十九路軍入閩“剿共”以來受到的最大挫折,尤其是部隊撤退時的混亂情形,更是有史以來最狼狽的,使蔣光鼐、蔡廷鍇感到莫大恥辱。蔡廷鍇嚴詞叱責第七十八師師長區(qū)壽年和第二三四旅旅長張君嵩,對幾個幕僚實行撤職或記大過處理,對將校罰俸一月、尉官半月,還處決了個別丟槍的逃兵。
紅軍窮追猛打至洪田,才奉命凱旋。“我們勝利回師連城,歡天喜地,利用敵人的會場、運動場,開了個干部同樂晚會,慶祝我軍建軍的第六個周年。”[7]218-219
“東方軍”獲得連城大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十九路軍驕矜自負、紅軍行動迅速隱蔽和英勇善戰(zhàn)等,但最重要的是,前方領導人及時地建議變動后方領導人某些不切合實際的部署,制定了正確的作戰(zhàn)方案。
8日,毛澤東等人代表蘇維埃中央政府致電祝賀:“英勇的你們,在東方戰(zhàn)線上把頑強的敵十九路軍打得落花流水。這一勝利,表現(xiàn)我工農(nóng)紅軍已更加壯健、更加無敵”[16]。
19日,《紅色中華》刊登通訊歡呼:“我東方作戰(zhàn)軍自東出以來,第一仗就消滅了盧興邦半部,克復了泉上、清流、歸化、泰寧;第二仗又消滅了區(qū)壽年大半,嚇跑了六十師、六十一師,恢復了朋口、連城、新泉、白沙,使十九路軍退到龍巖、永安不敢伸頭,一共赤化了五六百里,這實在充分地表現(xiàn)出了我工農(nóng)紅軍的英勇善戰(zhàn)了呵!”羅列了“東方軍”所獲的勝利品和光榮戰(zhàn)績。[17]
四、關于進軍閩北的問題。——后方領導人和共產(chǎn)國際駐上海機構要求“東方軍”在閩北打幾場勝仗,再轉入第三階段。朱德、周恩來迫切希望“東方軍”盡快完成入閩作戰(zhàn)任務;彭德懷、滕代遠對中革軍委指定的北上線路提出異議,并認為南平、順昌、將樂3座縣城應以圍點打援為宜。
連城縣城收復時,“東方軍”入閩作戰(zhàn)已有一個月。此時,蔣介石正在積極部署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第五次“圍剿”。朱德、周恩來迫切希望“東方軍”盡快完成入閩作戰(zhàn)任務,馬上返回江西。
但是,后方領導人繼續(xù)忽視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北線面臨的危險,仍把注意力放在東線,希望“東方軍”在打擊福建境內(nèi)國民黨軍隊方面能取得更大成果。項英于8月9日致電朱德、周恩來:“東方軍因需要補充、整飭,應在連城或途中多休息幾天,無須集結建、泰等待八月底才轉進資溪?!辈⑻岢觥皷|方軍”第二階段的任務:“打擊將樂、邵武兩翼,以爭取以后決戰(zhàn)更有利的條件?!薄皷|方軍北上路線,可以一支隊取道永、沙,借此分散閩敵兵力出順、將;主力經(jīng)將、泰回,力求首先消滅將樂敵人,再向邵、光、資方向進入第三階段?!保?]108
彭德懷、滕代遠致電項英、朱德、周恩來,認為中革軍委提出的北上路線,不是最佳方案。因為:1、“區(qū)、盧兩逆(注:即區(qū)壽年、盧興邦)慘敗,東線敵人受威脅極大,我們即占沙縣,劉逆(注:即劉和鼎)孤軍越閩江南援,可能極少極少?!?、“如將樂、順昌敵撤退,渡將水困難,……其他材料亦不易找?!薄皩⒊恰孔泳诔莾?nèi),且三面水,僅西面高山,如其儲糧豐富,有三團兵夠守?!?、“以支隊威脅永、沙,以一團太少,不能完成任務;兵力大,離后方遠,病兵轉送不易。如劉和鼎集全部于洋口、延平,有因早暴露企圖給蔣逆準備,害處特多。”他們建議:“取道寧化集結建寧,其利特多。(一)行動秘密。(二)攻擊邵武、光澤、順昌、將樂由我選擇。(三)蔣逆之五、六兩師進攻黎川境內(nèi),乘其立足不穩(wěn),即消滅其一兩師?!μ帲嘧邇商炻?,沒土豪打,請過細考慮電示?!保?]143-144
但后方領導人沒有采納前方領導人的各項建議,還于10日轉發(fā)“遠東局”發(fā)出的《對目前形勢和軍事部署的指示》、《對一方面軍行動部署及任務的指示》、《對中央蘇區(qū)紅軍作戰(zhàn)步驟的指示》,用來壓制前方領導人,主要內(nèi)容是:
1.“在第二階段中的作戰(zhàn),主要的注意力是在東北方。因此在九月前,為著對付五次‘圍剿’,……從我們?nèi)康谋χ校瑬|方軍應占百分之四十,中央軍應占百分之三十?!?/p>
2.“三軍團在目前的條件下,應開始向北,達到將樂行動?!薄鞍嗽麻g我們在福建的中部,至少應該消滅敵人的兩師?!?/p>
3.“提議調(diào)五軍團的一個師到建寧、泰寧的方面去,以便與三軍團合作進攻將樂和順昌?!?/p>
4.“在我們所希望的順昌、將樂取得以后,東方軍……即應率領三四個師,轉向邵武、光澤、資溪?!保?2]2749,2750,2755
12日,項英馬上表態(tài)“我意應努力照此電示”。[8]11013 日晚,他下達《對紅軍第一方面軍的作戰(zhàn)部署》。
根據(jù)中革軍委的指示,朱德、周恩來于15日向紅一方面軍各軍團發(fā)出指示:“彭滕指揮四師、五師、十九師,及到將樂后之六師(在黎川)與六十一團(在泰寧)為東方軍”,“求得消滅洋口、順昌、將樂地帶之敵,并準備打延平西來增援隊,九月初準備向邵、光轉進”;林彪、聶榮臻指揮“中央軍”,“任務在鉗制正面之敵”;紅十三師和紅二十師為“撫東支隊”,“準備配合東方軍截擊邵武之敵”;紅十五師為總預備隊;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擬十八號東移泰寧指揮主力作戰(zhàn)?!保?]145-146
16日,“東方軍”主力開始由連城北上。雖然天氣炎熱、道路崎嶇、病員增加到一千五百多名,但紅軍發(fā)揚不怕困難、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經(jīng)清流、歸化、夏茂、石溪口,馬不停蹄地進軍閩北。
26日,紅四師、紅五師攻占位于富屯溪邊的建甌縣洋口和南平縣峽陽,俘虜守軍第五十六師所部數(shù)十人,繳機關槍4挺、火輪4艘、食鹽15萬斤、煤油六百余瓶和許多軍用品,籌款30萬元,籌集到大量的糧食、布匹、藥材、食品等物資。同時,成立洋口革命委員會和各級蘇維埃政權,組織黨、團、工會和反帝大同盟等,“在五天內(nèi)就有將近五百名的群眾自動報名加入了紅軍,……不久東方軍指揮部就要把這批新戰(zhàn)士編為一營?!保?8]
彭德懷、滕代遠奉命于30日在洋口發(fā)出《為迎擊援敵奪取延平的命令》。紅四師、紅五師主力經(jīng)南平縣茂地、三千八百坎,于31日包圍南平縣城,并占領城外的制高點玉屏山和九峰山。與此同時,紅十九師主力包圍順昌縣城;紅六師、紅二十一師第六十一團包圍將樂縣城。為了制訂攻城的計劃,彭德懷曾先后親臨順昌、南平城外觀察,經(jīng)分析認為,南平、順昌、將樂3座縣城易守難攻,以圍城打援為宜,得到朱德、周恩來的支持。
“東方軍”進軍閩北,來勢兇猛;國民黨福建當局相當緊張,四處告急求救。蔣介石僅電復:“將樂、順昌、延平各守軍防御工事尚堅,糧秣可支半月,希飭固守待援?!缥夜俦軋匀虋^斗,即僅一團之眾,憑藉工事,亦可擊潰‘第三軍團’全部也?!保?9]
由于南平是福州上游的門戶,軍事地位十分重要、不容丟失,十九路軍雖然在朋口吃過紅軍圍城打援的虧,蔡廷鍇還是不得不令駐扎在古田縣水口一帶的十九路軍補充師第二旅司徒非部,派一個團就近增援南平。
9月3日,“東方軍”紅五師第十三團和紅四師第十團冒雨沿著閩江東下。先在吉溪俘獲敵前衛(wèi)排,緊接著渡江在下道、樟湖板、尤溪口一帶殲敵一個營,擊潰兩個營。此役,紅軍共繳步槍百余支、重機關槍3挺、汽車2輛、運送子彈等軍用品的船4艘和運送糧食、食鹽等物資的船4艘,擊沉火輪一艘。
十九路軍在夏道又打了敗仗,蔣介石不但沒有派兵來援,還教訓蔣光鼐、蔡廷鍇:“圍攻延平之匪,……亦不能徘徊過久,此時只要延平各城能固守半月,一待北路軍發(fā)動,則匪必西退,回顧老巢。故此時我閩軍主力,應先待其向西撤回時而邀擊之,不必正面急急進援,免遭暗算?!保?0]
為了保住戰(zhàn)略要地南平縣城,蔡廷鍇又令第六十一師所部沿沙溪北上、補充師所部溯閩江西進,再次增援南平,并派飛機協(xié)同作戰(zhàn)。
“東方軍”主力奉命撤圍南平縣城,集結于該縣西南地域。18日,紅五師第十三團與敵第六十一師第一八三旅第六團在西芹的芹山遭遇。經(jīng)過激烈的肉搏戰(zhàn),紅軍一個主力團全殲十九路軍最精銳的一個主力團,斃傷敵二百余人,除了敵團長鄭為楫等少數(shù)官兵漏網(wǎng)外,俘敵團副、營長各一人和官兵一千余人,繳獲步槍八百余支、自動步槍8支、機關槍6挺。
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東方軍”先后殲滅新編第二師兩個團和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補充師、第六十一師四五個團,輝煌的戰(zhàn)績與前方領導人提議并實行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是密不可分的。
五、關于回師江西的問題。——朱德、周恩來認為,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北線的軍事形勢日趨緊張,“東方軍”應立即返贛。后方領導人和共產(chǎn)國際駐上海機構把攻取順昌或將樂縣城、消滅敵人基干力量,作為“東方軍”回師江西的先決條件,結果貽誤戰(zhàn)機,導致第五次反“圍剿”一開始就陷入被動。
8月下旬,蔣介石進攻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北線的準備工作已經(jīng)接近尾聲。但紅一方面軍的一個“拳頭”正在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東北面作戰(zhàn)、一個“拳頭”正在西北面活動,正面黎川一帶兵力相對薄弱。9月初,贛敵開始移動。3日,朱德、周恩來建議中央局:“東方軍”應結束東線戰(zhàn)斗,“集結延城附近,準備回師。”[3]255
“遠東局”卻認為:“我們還有兩周時間用來結束福建……的作戰(zhàn)行動。”[11]490后方領導人也提出:“目前東方軍應該速將順、將攻下和集結主力于適當?shù)攸c,依據(jù)情況變化迅速各個擊破敵人?!薄拔覀儸F(xiàn)要從各方努力,特別要以優(yōu)勢兵力于決戰(zhàn),……先干脆消滅敵之基干兵團?!薄叭绻苋绱耍坏鼊倮耐瓿闪说诙A段,而且是打破了敵人五次‘圍剿’的東方戰(zhàn)線,開辟了擊潰閩敵的更順利的局面?!保?]159
12日,周恩來電復中央局并轉上海:蔣介石在廬山舉辦的軍官訓練團第三期就要畢業(yè),已于9月10日開始點驗部隊,這是將要“圍剿”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信號,如果“東方軍”繼續(xù)在閩作戰(zhàn),“北上期必更延遲”。13日,周再致電博古、項英并轉上海:“滬電主要作戰(zhàn)方針,我是同意的,當然在執(zhí)行時還須隨情況改變以擴張戰(zhàn)果到最大限度。”強調(diào):執(zhí)行“滬電”的第一步關鍵在“求得勝利的結束東方戰(zhàn)斗,迅速北上”,并提出“東方軍”回師路線與作戰(zhàn)方案。[3]256
14日,項英在致朱德、周恩來并轉彭德懷、滕代遠的電報中,依然堅持:“現(xiàn)我主力集結峽陽、茂地附近的機動地位是可以的”,“容我東方軍遲于二十日若干時間再行北上”,“這樣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還容我們采用各個擊破的手段,先打閩敵,以便將來獨立對贛敵作戰(zhàn)?!保?]168
后方領導人命令“東方軍”繼續(xù)在閩北活動,前方領導人只得服從。直到紅軍在芹山打了大勝仗后,十九路軍委托陳公培前來談判求和,周恩來敏銳地抓住這個機會,又提出“東方軍”應結束入閩作戰(zhàn)、盡快班師回贛的建議。
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
“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方針。十九路軍及其前身部隊的3任最高指揮官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于1933年5月24日在福州城內(nèi)于山的“補山精舍”商定,發(fā)揚“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精神發(fā)動“抗日反蔣”運動。他們響應蘇維埃中央政府及紅軍在年初發(fā)表的“共同抗日三條件”《宣言》,把“聯(lián)共”作為舉事的一大策略,在思想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飛躍。
蔡廷鍇通過何香凝“與共產(chǎn)國際代表機構進行談判”,“同意與紅軍一起作戰(zhàn),反對帝國主義和南京”;李濟深、陳銘樞委托朱蘊山、梅龔彬、彭澤湘等人赴上海尋找中共中央談判,“承諾接受共產(chǎn)黨的所有建議”。[11]443,516但由于共產(chǎn)國際方面和上海中央局實行“左”傾關門主義路線,致使雙方的聯(lián)系一直得不到要領。
十九路軍抵擋不住“東方軍”的進攻,損失慘重,“幾乎全部動員來對付紅軍這次東征,……但防廣兵單,捉襟見肘?!保?1]79-80據(jù)陳銘樞回憶:“其時十九路軍處境困難,蔣、蔡要求一致合作、抗日反蔣,早具決心,甚至犧牲整個部隊,亦在所不惜?!呶已杆偻泄舱勁校悦庖归L夢多、發(fā)生意外?!保?2]124他們改請陳公培幫忙,直接到閩北前線找紅軍領導人談判。9月22日,陳公培身藏著蔣光鼐、蔡廷鍇致朱德、毛澤東要求“為軍事合作的磋商”的密信,到達南平縣西芹的紅軍駐地。
當天,周恩來接到彭德懷等人的報告,即建議后方領導人同意與十九路軍方面接觸談判。同時,電告項英、彭德懷、滕代遠:“蔣、蔡代表陳公培即吳明,此人為共黨脫黨者,常在各派中奔走倒蔣運動,……可由國平(注:即袁國平)前往西芹與吳明面談?!保?]309他的意見,與毛澤東、朱德等多數(shù)的中央高層領導人的意見不謀而合。中共臨時中央核心成員張聞天也認為:“即使我們同他們有著怎樣不同的與相反的政治立場,即使我們在其他問題上沒有任何妥協(xié)的可能,我們?yōu)榱送炀戎袊褡宓奈M?,是愿意同他們訂立作?zhàn)的戰(zhàn)斗協(xié)定,去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一切帝國主義,……去粉碎敵人的五次‘圍剿’,去爭取蘇維埃革命的新勝利?!薄斑@是一種妥協(xié),也許是非常短促的妥協(xié),……這種妥協(xié)當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所容許的。”[23]2-4
由于在中共臨時中央高層領導人中,正確的意見占了上風,中央局同意彭德懷等人以紅軍的名義與陳公培談判。23日凌晨1時,中央局致電朱德、周恩來、彭德懷、滕代遠,提出與十九路軍談判的先決條件:“停止軍事進攻與經(jīng)濟封鎖”;“釋放在福建牢獄中的關押政治犯,及保證反帝運動和反帝組織之自由”;“發(fā)表反帝及反蔣之政治宣言”。強調(diào):“談判時,請依據(jù)上述條件及中央政府屢次宣言,但過分及一時不能接受之條件,可不提出?!保?2]2841接著,項英也回電朱德、周恩來、彭德懷、滕代遠:“必要時可派國平先往西芹,與陳公培一談?!薄瓣P于談判對策問題,……以中央局指示電為基礎進行?!保?]179
23日,陳公培從西芹來到南平縣王臺,彭德懷、滕代遠、袁國平在“東方軍”司令部隔壁的“八角樓”二樓與他展開談判。
陳公培首先表明:十九路軍“與紅軍進行妥協(xié),此完全是因處境困難,陳銘樞所主持,蔣、蔡同意,……李濟深同病相憐,贊同反蔣”。并轉達蔣光鼐、蔡廷鍇的態(tài)度:“停止進攻蘇區(qū),釋放政治犯,取消經(jīng)濟封鎖”;要求“紅軍退出洋口,以泰寧、將樂、建寧、清流、連城為國界”;“保守條約內(nèi)容的秘密”[7]157;并“建議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24]48
彭德懷在談判中指出:十九路軍“抗日是對的;來閩‘剿共’是錯誤的,也是蔣介石的陰謀——即‘剿共’和消滅蔣光鼐、蔡廷鍇,對蔣介石都有利”。陳公培表明,十九路軍現(xiàn)已認識到“要反蔣抗日,不反蔣就不能抗日”。彭德懷深表贊成:“對!抗日必須反蔣,因為蔣執(zhí)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賣國政策,只有抗日才能停止內(nèi)戰(zhàn)。”[13]182
“東方軍”領導人遵照中央局的指示精神,提出了和談的具體意見,陳公培對此沒有異義,雙方談判進展順利。
此時,敵北路“剿匪”軍已經(jīng)準備完畢,即將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北線發(fā)起進攻,而“東方軍”圍攻順昌、將樂兩縣城仍未果。所以,周恩來獲悉“王臺談判”有了眉目,即于24日、25日致電項英并轉中央局:“目前東方戰(zhàn)局不出兩途,或集結最大兵力暫留在東方與閩敵全部決戰(zhàn),或及時結束勝利北上?!辫b于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北線敵情已日益緊張”,提議“東方軍必須最大限度集結兵力,以最大機動求得勝利地結束東方戰(zhàn)斗”;“不為強敵所滯,以便能在運動中滅敵一部,趕早北上”;“否則將會失去剪除贛敵左翼良機,坐視其搶先集中撫河”。[25],[26]
但是,“遠東局”卻要“東方軍”繼續(xù)滯留在閩北地區(qū)擴大戰(zhàn)果,“盡快占領順昌和將樂,……然后向延平西北發(fā)起攻勢”;并且“同十九路軍的談判應盡快以令人滿意的方式結束,……應該爭取得到更多的東西”。[11]502,506中央局唯共產(chǎn)國際方面的指示是從,直到25日12時仍指示前方領導人:要十九路軍方面在談判中作出更多的讓步,如“應撤退水口、尤溪口之線”等;要我軍“對于駐閩蔣系軍隊劉、盧、周(注:即劉和鼎、盧興邦、周志群)等進行軍事行動”,包括對順昌、將樂縣城以及沙縣、邵武縣城的“積極行動”。[12]
不出前方領導人所料,敵第八縱隊周渾元部以絕對優(yōu)勢的兵力,于25日向黎川發(fā)起猛烈的進攻,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北面的門戶危在旦夕。當天半夜,中革軍委急電朱德、周恩來:“第一方面軍應即結束東方戰(zhàn)線,集中泰寧出其西北地帶,消滅進逼黎川之贛敵。”[1]35927 日,朱德、周恩來向相關各軍團發(fā)出指示:“軍委令方面軍主力即結束東方戰(zhàn)線,……方面軍執(zhí)行上述任務”,“東方兵團仍由彭滕指揮,分兩縱隊于明二十八日開始前進集中”。[7]158,159
28日,“東方軍”奉命集結,準備離閩。同日,黎川縣城失守。周恩來即一針見血地指出:“撫東戰(zhàn)局,因我為將、順堅城所系之誤?!保?7]
此時,后方領導人又恨不得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立刻飛回江西,與紅一軍團等一同奪回黎川縣城,不顧“東方軍”主力遠離主戰(zhàn)場、長途急行軍疲乏和翻越閩贛邊界大山困難等,連續(xù)幾天催促前方領導人:“我們對于此次作戰(zhàn)計劃,……特別從爭取寶貴時間來堅決實行”;“一切的行動都應該……迅速突然”;“只有我東方軍全體加速行動,完滿堅決的執(zhí)行軍委電令方成功”;“特別注意加速行動的時間”;“戰(zhàn)機緊迫,對于命令執(zhí)行不容任何遲疑或更改”。[7]187,192,195,196,197朱德、周恩來提醒他們應該尊重現(xiàn)實,“唯東方軍每日走六十里,七日不停的行程”才能返贛。[28]
9月29日,“東方軍”左、右兩縱隊奉命從駐地開拔,于10月4日抵達泰寧集結,休整一天后即分途回師江西。
“東方軍”此次入閩征戰(zhàn)三個月,不僅如以上所述,在軍事上取得輝煌的戰(zhàn)績并成功地舉行了“王臺談判”,而且“新建立革命政權的:泰寧:余坊、梅口、麻嶺、澤坊,四區(qū)(泰寧原有五個老蘇區(qū));將樂:積善、水南、高灘、萬安、新路口,五區(qū);順昌:大干、橋頭,(尚有未詳);延平:洋口、峽陽,(尚有未詳)。武裝的建立:將、順、延及泰寧的東部已集中成立‘閩中獨立團’,人約二千余;各區(qū)的游擊隊尚在擴大與成立中。分配土地:余坊、大干、橋頭已分田,其余未詳。群眾團體組織:各區(qū)都成立了工會和貧農(nóng)團,會員由十余人至百余人”。[29]這些勝利,是在前方領導人正確指揮、廣大指戰(zhàn)員英勇奮斗和群眾密切配合下取得的。
“東方軍”的光輝業(yè)績永遠彪炳史冊!
另一方面,后方領導人教條地執(zhí)行“遠東局”、“顧問團”的指示,決定紅一方面軍分兵作戰(zhàn),犯了嚴重的錯誤。《遵義會議決議》曾指出:“差不多經(jīng)常分散(主要是一、三軍團的分散)兵力,這種分兵主義的結果,就使我們經(jīng)常處于被動地位?!保?0]457-458他們在“東方軍”入閩后,不顧實際、好大喜功,隨意改變作戰(zhàn)計劃,使“東方軍”在福建境內(nèi)的時間一再延長;當敵北路“剿匪”軍即將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北線發(fā)動進攻時,仍然不分主次矛盾,反對“東方軍”即刻回師江西,更是錯上加錯。由于黎川失守,致使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第五次反“圍剿”一開始就陷入被動。
“東方軍”的深刻教訓永遠引為鑒戒!
[1]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9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2]周恩來.關于敵人向我閩贛蘇區(qū)進攻策略分析的報告[Z].1933-6-17.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4]周恩來軍事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中央對方面軍改變原作戰(zhàn)計劃的意見[Z].1933-7-12.
[6]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7]中共三明市委黨史研究室,泰寧縣委黨史研究室,編.東方軍研究[Z].泰寧縣印刷廠,1997.
[8]項英軍事文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朱德年譜: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10]周恩來.關于打泉上戰(zhàn)略部署的爭論問題[Z].1933-07-20.
[11]共產(chǎn)國際、聯(lián)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3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
[12]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歷史資料文庫·黨的系統(tǒng):第4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13]彭德懷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4]蔡廷鍇自傳[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
[15]王焰.彭德懷年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6]紅色中華.1933-8-13.
[17]紅色中華.1933-8-19.
[18]紅色中華.1933-9-24.
[19]蔣介石指示蔡廷鍇及劉和鼎剿匪方略電[Z].1933-08-29.
[20]蔣介石致蔣光鼐、蔡廷鍇指示閩境剿匪軍事電[Z].1933-09-07.
[21]蔡廷鍇.回憶十九路軍在閩反蔣失敗經(jīng)過[G]//文史資料選輯:第59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
[22]朱宗震.陳銘樞回憶錄[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
[23]洛甫(張聞天).關于蘇維埃政府的宣言與反機會主義的斗爭[J].斗爭,1933(36).
[24]共產(chǎn)國際、聯(lián)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5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
[25]周恩來.關于目前東方戰(zhàn)局兩個前途的分析[Z].1933-09-24.
[26]周恩來.關于剪除左翼敵部署的請示[Z].1933-09-25.
[27]周恩來.對敵進剿布置的分析和應剪除贛敵左翼方針的建議[Z].1933-09-28.
[28]朱德,周恩來.關于東方軍中央軍作戰(zhàn)意圖的報告[Z].1933-10-03.
[29]赤色戰(zhàn)士通訊·東線上的新蘇區(qū)[N].紅色中華1933-10-06.
[30]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0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