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軍仁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農村大批青壯年進城務工,孩子缺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理念落后,個別教師教學方法簡單;學生學習態(tài)度欠端正,思想波動大等。致使學困生大量產生,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從消除學困生厭學情緒、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教給學困生必要的學習方法三個方面探討了農村學困生教育轉化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學困生;成因;教育策略
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農村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既有社會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學生個人因素。下面我就從家庭、學校、學生個人三個方面作簡要分析。
一、家庭因素
當前農村學生特殊家庭多。
1留守兒童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農村大批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留守兒童大量產生。一個班級留守兒童少者占三分之一,多者達半數(shù)以上。他們的監(jiān)護權多有祖輩代理。祖輩對孩子溺愛有加,要求不嚴,學業(yè)輔導有困難。還有個別孩子單獨生活,家長電話遙控,家教真空。
2.單親學生在各班或多或少存在。由于家庭的不完整造成親情缺失。不協(xié)調的家庭熏陶教育、或沉悶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了無形的陰影。心理被扭曲,自輕自賤,自暴自棄,總覺不如人。性格孤僻,不善言辭,不善同他人交往,不善積極參加有意義的課外活動。生活缺少笑容,學習態(tài)度冷漠,不求上進。
二、學校因素
農村學校地處偏遠,條件艱苦,教育資源滯后。新的教育理念一時半會貫徹不到位。盡管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根深蒂固,時不時影響著個別老師的思想和教育方法。課堂教學對學困生和優(yōu)等生同等要求,不作區(qū)別對待。對學困生缺乏愛心、耐心,教育方法簡單,體罰或變相體罰間或有之。學困生厭學情緒有增無減。
三、學生個人因素
大多數(shù)學困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欠端正,學習不感興趣,不愛念書。課堂行為懶惰,不專心聽講,不用心思考問題;課后抄襲作業(yè),不及時復習;課前也不預習,學習習慣差,不講究方法。
大多數(shù)學困生是非觀念差,易受誘惑。對網絡資源不能正確利用;對他人的不良引誘不能理智分析和判斷,思想波動大,外出務工念頭時有萌生。人在教室坐,心卻羨慕他人的自由生活,混天度日,意志薄弱,毅力欠缺,缺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缺少勤奮認真、努力向上的學習品質。
學困生每個班級都有,影響教學質量的快速提升。學困生的學習困難問題已成為學校教學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學生家長期盼解決的問題。也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問題。作為一名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轉化學困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一)用愛感化學困生,讓學困生端正思想,消除厭學情緒。
教師要有愛心。教師要把愛的陽光照到每一個學生心田。學困生更需要關愛。老師無意間對學困生一個微笑,或無意間拍一拍學困生的肩膀,他們會從中感受到溫暖,受到鼓舞。老師要富有愛心,像父親或母親關心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學困生的學習和生活,讓他們消除孤獨和無助的感覺。只有老師愛學生,學生才會愛老師,才會敞開心扉和老師交流,才會相信老師講的道理,才會喜歡老師教的學科??芍^“親其師,信其道?!?/p>
教師要有耐心。學困生是客觀存在的,卻又是完全可以轉化的。老師要客觀地看待學困生,對他們不嫌不棄。耐心開導學困生,使他們懂得“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耐心開導學困生,使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的,振作精神,增強學習信心,增強認真學習的責任心。耐心引導學困生,使他們明辨是非,正確利用網絡,謹防他人不良引誘。耐心幫助學困生分析學困的原因,找出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確定轉化措施和策略。
教師要細心。
只有細心才能發(fā)現(xiàn)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和點滴進步,抓住激勵契機。學困生除了學習成績不好外,在其他方面卻可以表現(xiàn)出自身的優(yōu)勢和長處。如責任心、愛心 、同情心、動手能力、組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生活作風等。教師要細心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對學困生在其他方面表現(xiàn)出的優(yōu)點和進步要及時肯定,讓他們正確評價自我,增強自信。同時,因勢利導,消除他們學習中的厭倦情緒,點燃他們學習的激情,增強他們認真學習的上進心。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讓學困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情境,借用多媒體等手段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景,有助于激發(fā)學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義務教材人教版第二十四章“圓”時,可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情境: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怎樣設計一個運動場的跑道?怎樣計算蒙古包的用料?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困生感受、體驗學習的必要性,產生學習渴望,激發(fā)學習興趣,進而熱愛學科,熱愛學習。
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重塑學困生努力學習的信心。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是貫徹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平等和諧的氛圍能使學困生拋棄自暴自棄的心理包袱,輕松愉快的投入學習,大膽交流討論,大膽嘗試探究,大膽提出問題,大膽闡述見解。教師在課堂問題設置時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A問題,簡單問題多啟發(fā)、多鼓勵學困生解答,使他們從成就中感受喜悅、感受自信,不斷增強學困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勇氣和信心,煉就學困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困生勤奮認真,獨立思考,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對學困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
學習方法是學習過程中為了達到學習目的、掌握學習內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讓學困生學會預習。預習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找出新學內容所需要的知識,并進行回憶重溫,為學習新內容創(chuàng)造條件。其二,閱讀新內容,了解其梗概,找出重點和關鍵點。預習時邊閱讀、邊思考、邊查找、邊書寫。寫下自己的看法和搞不懂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課,掌握聽課的主動權,提高學習效率。
讓學困生學會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大多數(shù)得益于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學困生應以優(yōu)秀生為榜樣,在課堂上全神貫注,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仔細看老師的示范,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記寫或標記老師強調的重點和關鍵點。思維始終跟著老師走,與課堂進程合拍。
讓學困生學會記憶。學生憑借記憶才能獲得知識和技能、增長才干、提高能力。根據(jù)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可知:遺忘在學習之后就立即開始,速度呈現(xiàn)先快后慢趨勢。新學的知識在一天之內,若不及時復習鞏固,就只剩下25%左右。這就要求學困生要養(yǎng)成及時復習記憶的良好習慣。當天所學,當天消化,當天記憶,切勿過夜。一天中兩頭的時間是記憶最佳的時間,希望學困生充分利用。除合理利用記憶時間外,還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記憶方法。學困生應盡可能地運用理解記憶。記憶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
讓學困生學會反思。反思就是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學習過程中的反思能有效及時鞏固學習體驗,使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結構化、規(guī)律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趁熱打鐵,及時引導學困生反思。反思問題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反思是如何理解題意,找到解題突破口的;反思運用了哪些基本知識、基本方法、技能技巧;反思走過那些彎路、犯過哪些錯誤,原因何在;反思解答過程是否正確、簡捷、表達是否符合邏輯,與過去做過的題目有無聯(lián)系;反思學習中獲得了哪些知識、技能技巧和經驗教訓等。
總之,農村學困生的形成原因諸多,學困生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氨鶅鋈?,非一日之寒?!蓖瑯樱瑢W困生的教育轉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件任重道遠的工作。讓我們教育工作者用足夠的愛心、耐心尋找學困生的長處,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激勵他們一步一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