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忻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yī)院蘇州市立醫(yī)院東區(qū),江蘇蘇州,215001)
放療是食管癌重要治療手段之一,但單一常規(guī)放療后5年生存率一直在10%左右。三維適形放療(3DCRT)是近年開展的新技術(shù),其優(yōu)勢在于照射野的形狀與腫瘤保持一致,在相對合理的劑量分布基礎(chǔ)上能夠較好的保護周圍正常組織。現(xiàn)對本院治療的58例食管癌患者進行總結(jié),并與常規(guī)放射治療的62例食管癌患者(CF組)進行比較,分析其治療效果,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2007年3月—2009年1月接受3DCRT食管癌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為經(jīng)病理學證實的食管癌患者,病理類型均為鱗癌。男30例,女28例,年齡37~68歲,中位年齡52歲;病變長度≤5 cm 27例,5~ 10 cm 31例 ;上 、中 、下段食管癌分別為12、28、18例;卡氏評分≥70分,均能進食半流質(zhì)或流質(zhì),無穿孔征象,無出血,肝腎功能正常,血白細胞≥4×109/L,血小板≥100×109/L,血紅蛋白≥80 g/L。CF組62例,病理類型均為鱗癌。
在模擬機下定位設(shè)野,CF組采用3野照射(設(shè)前正中野和背后2個斜野),其上下界分別在病變上下端外3 cm,前野寬6 cm,后斜野寬5.0~5.5cm;采用6MVX線照射,2.0Gy/次,5次/周,總劑量 64~68 Gy,32~34次,整個療程44~48d。3DCRT組所有患者均先用真空墊體模固定,仰臥雙手抱頭體位,做好有關(guān)體表標志,CT定位掃描。為了使食管癌原發(fā)灶的上端顯示清晰,在掃描前口服稀釋的泛影葡胺約50 mL,腫瘤部位以3 mm層厚連續(xù)掃描,腫瘤以外的部位5~10 mm層厚連續(xù)掃描,腫瘤以外各掃描10層。采用6MV X線照射,照射1次/d,用6~8個共面或非共面野進行適形照射,2 Gy/次,5次/周,總劑量60~70 Gy,6~7周完成。其中5例外侵病例照射40~50 Gy共4~5周,重新定位,重新計劃縮野照射。
治療計劃設(shè)計:根據(jù)CT掃描結(jié)果,同時參照食管鋇片、增強CT及食管鏡檢查結(jié)果,由放療醫(yī)師、物理師及放射科CT室醫(yī)師共同勾畫大體腫瘤體積(GTV)、臨床靶體積(CTV)、計劃靶體積(PTV)以及腫瘤周圍重要臟器及機構(gòu),GTV包括CT上可見的管壁增厚、管腔狹窄以及向管腔外生長的腫塊、轉(zhuǎn)移的縱隔淋巴結(jié)等;CTV包括原發(fā)灶及其前后左右1.0 cm的組織,上下2.0 cm左右,PTV主要考慮擺位誤差和靶區(qū)移動,一般在CTV外放5 mm。并與物理師一起根據(jù)劑量體積直方圖(DVH)設(shè)計出優(yōu)化的治療方案。90%的等劑量線作為處方劑量,PTV內(nèi)部劑量差異<±5%,脊髓受照最大劑量低于45 Gy,肺受照20Gy體積占全肺體積百分比<30%。
療效評價:全部患者順利完成治療計劃,近期療效在放療結(jié)束后3個月按實體瘤的近期療效標準客觀評價,按X線造影標準分為基本正常、明顯改善、改善、不變及進展。正常組織急性反應按RTOG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評價。
3DCRT組放射治療后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別為69.3%、61.2%及43.5%,CF組放射治療后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別為 51.3%、42.1%及34.1%,在局部控制率上3DCRT組高于CF組(χ2=5.87,P=0.023)。
3DCRT組放射治療后1、2、3年生存率分別為61.5%、50.7%及41.6%,CF組放射治療后1、2、3年生存率分別為48.2%、42.1%及31.0%。3DCRT組高于CF組(χ2=5.21,P=0.032)。
按RTOG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評估2組白細胞減少、放射性食管炎、晚期并發(fā)癥及全身反應。3DCRT放射治療組白細胞減少(χ2=6.23,P=0.012)及全身反應低于CF組(χ2=5.15,P=0.028),3DCRT放射治療組放射性食管炎(χ2=7.35,P=0.008)發(fā)生率高于CF組,晚期并發(fā)癥2組無明顯差異(χ2=0.54,P=0.583)。
食管癌常規(guī)分割放射治療的療效多年來無明顯提高,5年生存率 8%~16%[1]。多位學者[2-3]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82%左右食管癌為非對稱浸潤生長,且大小不一,在模擬機下僅以食管造影作為照射野定位、照射野大小基本一致的照射方式使腫瘤內(nèi)存在低劑量區(qū)。多數(shù)學者認為,提高腫瘤局部照射劑量有可能提高其局部控制率,進而提高遠期生存率,但放射性肺、脊髓和心臟損傷是限制胸部腫瘤放療劑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3DCRT能使腫瘤靶體積在三維空間位置上劑量分布更為均勻,且以腫瘤靶體積為處方劑量,在提高腫瘤局部照射劑量的同時保護周圍正常組織。Bedford等[4]認為,三維適形放療技術(shù)能夠在不增加全肺平均劑量的前提下使食管受照劑量增加5~10 Gy,腫瘤局部控制率提高15%~25%。本研究表明3DCRT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高于CF組,其中3DCRT組的局部控制率與生存率與文獻[5-6]報道基本一致,表明3DCRT通過適形野的設(shè)置實現(xiàn)高劑量區(qū)的分布與靶體在三維空間上的形狀一致,從而提高局部控制率,進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狀況。
[1] Delcambre C,Jacob J H,Pottier D,et al.Localized squamous-cell cancer of the esophagu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ree treatment schedules[J].Radiother Oncol,2001,59(2):195.
[2] 肖澤芬,章眾,王鑄,等.食管癌照射野合理使用的初步探討[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1999,8:27.
[3] 陳志堅,陳創(chuàng)珍,李東升,等.食管癌放射治療CT模擬和常規(guī)模擬定位的對比[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1,10:85.
[4] Bedford J L,Viviers L,Guzel Z,et al.A quantitative treatment planning study evaluation the potential of dose escalation in conformal radiotherapy of the oesophagus[J].Radiother Oncol,2000,57(2):183.
[5] 牛道立,胡惠玲,任春麗,等.三維適形放射治療食管癌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4,13(3):193.
[6] 蔣杰,王奇峰,肖澤芬,等.132例食管癌三維適形放療的療效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9,1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