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玲 史增友 王曉靜 王宏昌 劉桂芝 彭寶瑩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人民醫(yī)院體檢科,河北 豐潤 064000)
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淋巴水腫是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和放療后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水腫一旦形成很難治愈[1]?,F(xiàn)代醫(yī)學治療很難解決根本問題,療效不穩(wěn)定。2005-01—2012-10,我們應用中藥組方治療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淋巴水腫40例,并與呋塞米片治療4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現(xiàn)代乳腺腫瘤學》[2]中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診斷標準。
1.2 一般資料 全部80例均為我院乳腺外科患者,門診33例,住院47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年齡32~68歲,平均(47.3±12.2)歲;術后水腫發(fā)生時間(2.1±1.1)d;上臂臂圍(36.1±3.3)cm;前臂臂圍(32.1±3.1)cm。對照組40例,年齡31~64歲,平均(46.7±11.6)歲;術后水腫發(fā)生時間(2.5±0.9)d;上臂臂圍(35.9±3.2)cm;前臂臂圍(33.4±3.4)cm。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2組均應用自制軟枕抬高患肢,患肢由遠端向近端做向心性按摩,配合乳癌術后康復功能鍛煉;保護患肢,避免在患肢進行靜脈采血、靜脈注射等有創(chuàng)操作;避免患肢過度用力,不提重物(5 kg以上);做好健康教育,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患者康復信心。
1.3.1 治療組 予中藥組方。藥物組成:桂枝10 g,茯苓10 g,豬苓 10 g,白術 10 g,地龍 10 g,生甘草 10 g,黨參15 g,當歸 15 g,川芎 15 g,益母草 15 g,澤蘭 15 g,半枝蓮15 g,生黃芪30 g,薏苡仁30 g,白花蛇舌草30 g,三棱 6 g,莪術6 g。日1劑,由我院煎藥室煎制,取汁300 mL封袋分裝,每袋150 mL,每次1袋,分早、晚2次服。
1.3.2 對照組 予呋塞米片(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163)20 mg,每日1次口服。
1.3.3 療程 2組均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1.4 患肢周徑測量方法 用皮尺測量肘橫紋上10 cm(上臂)及肘橫紋下7 cm(前臂)兩部位的周徑并記錄,將平均周徑作為觀察指標[3]。
1.5 療效標準 上肢淋巴水腫根據其程度分為3級,輕度水腫:患側上肢周徑比健側粗3 cm以下,多限于上臂近端,常發(fā)生于手術后短期內;中度水腫:患側上肢周徑比健側粗3~6 cm,水腫的范圍影響到整個上肢,包括前臂和手背;重度水腫:患側上肢周徑比健側粗6 cm以上,皮膚硬韌,水腫的范圍波及整個上肢,包括手指,使患者整個上臂和肩關節(jié)活動嚴重受限[2]。顯效:水腫完全消退或減輕1個級度;有效:水腫減輕但未達1個級度;無效:水腫未減輕或加重[2]。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4.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2組治療后患肢上臂及前臂平均周徑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治療后患肢上臂及前臂平均周徑比較cm,±s
表1 2組治療后患肢上臂及前臂平均周徑比較cm,±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 別 n 上臂平均周徑 前臂平均周徑治療組 40 29.4±1.7* 26.0±2.1*對照組 40 33.7±2.3 30.1±2.2
由表1可見,治療組治療后患肢上臂及前臂平均周徑均較對照組減少(P<0.05)。
2.2 2組療效比較 見表2。
由表2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表2 2組療效比較 例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高發(fā)惡性腫瘤,目前手術治療為乳腺癌的首選方法。術后上肢淋巴水腫作為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和放療后的并發(fā)癥,對于外科醫(yī)生而言仍然具有挑戰(zhàn)性,輕則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重則成為殘疾。據報道,目前常規(guī)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發(fā)生率為6.7% ~62.5%[4],并且發(fā)病率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77%的乳腺癌患者術后3年內發(fā)生了上肢淋巴水腫,之后上肢淋巴水腫的發(fā)病率以每年1%的幅度增加[5]。乳腺癌根治術行腋窩淋巴結清掃,切斷了上肢淋巴回流通路,上肢淋巴不能充分回流,手術創(chuàng)傷、瘢痕形成壓迫腋靜脈,影響上肢靜脈回流,術后放療引起的放射性損傷亦使血液和淋巴回流受阻,組織間液蛋白濃度增高,膠體滲透壓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血漿外滲,造成水腫,亦可促發(fā)炎癥和進一步纖維化,水腫一旦形成,很難治愈。
中醫(yī)學認為,乳腺癌患者體內正氣不足,痰、瘀、毒、邪結聚為患,手術和放化療必損傷脈絡,耗傷氣血,氣虛不能推動血行及運化水濕,水濕內停,瘀阻脈絡而形成腫脹。主要病機為氣血不足為本,瘀血濕阻為標,治宜補益氣血,活血利水,兼顧解毒。中藥組方由四君子湯、當歸補血湯、五苓散等傳統(tǒng)名方加味而成。四君子湯合薏苡仁健脾益氣除濕;當歸補血湯益氣生血;五苓散溫陽利水,健脾化濕;益母草、澤蘭活血利水;川芎行血中之氣,與桂枝、地龍活血通絡;三棱、莪術、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活血解毒散結;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藥。全方益氣養(yǎng)血,扶正固本,解毒散結,活血化瘀,溫陽利水。中藥組方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既能減輕手術、放化療對機體造成的損傷,預防癌細胞復發(fā)轉移,又能改善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病情,切合乳腺癌術后氣血損傷、經脈瘀阻、水濕停聚的病因病機,故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1] 金宇,張仲海,楊趕梅,等.扶正消瘤顆粒劑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18):2247-2248.
[2] 左文述.現(xiàn)代乳腺腫瘤學[M].2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86.
[3] 李樹玲.乳腺腫瘤學[M].2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422,693.
[4] 賈肖林.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康復護理指導[J].工企醫(yī)刊,2012,25(4):80-81.
[5] 蘇韋禎.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治療現(xiàn)狀[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8,17(6):93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