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詼諧模仿”:納博科夫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批判

2013-04-09 07:49:30熊哲宏
關鍵詞:納博科洛麗塔弗洛伊德

熊哲宏

(華東師范大學 心 理與認知科學學院,上海200062)

筆者在2011年提出“納博科夫的圈套”這一概念。其要旨是:國內的評論家在論及《洛麗塔》的主題、特別是“亨伯特·亨伯特”這個人物時之所以爭議不休,甚至出現大量俗套而又平庸的評價,恰恰是因為中了納博科夫的圈套?!岸覀兺菀咨线@個圈套,主要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理解納氏小說的基本手法——詼諧模仿——的強大威力。也就是說,我們還沒有發(fā)現‘詼諧模仿’(Parody)與納氏的圈套之間有什么樣的內在聯系。我所說的納氏圈套,正是由于他運用詼諧模仿的結果;如果不理解他的詼諧模仿,就很容易陷進他的圈套?!雹?/p>

本文試圖在“納博科夫的圈套”這一概念的基礎上,全面論述納博科夫“詼諧模仿”的創(chuàng)作方法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之間的關系。其核心論點是:一部《洛麗塔》,實質上是納博科夫對弗洛伊德的文本進行詼諧模仿的產物;正是通過對詼諧模仿的杰出運用(特別是在“伊底帕斯情結”、“性象征”、“力比多”和“自由聯想”方面),納博科夫圓滿地實現了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文學批判。

一、納博科夫與“弗洛伊德式的伏都巫術”的宿怨

首先應該明確,納博科夫對弗洛伊德的批判不是學術式或理論式的批判,因為他既不是單純的學問家或學者,更不是作為心理學家的身份來介入的。在筆者看來,納博科夫對心理學的態(tài)度帶有明顯的詭譎意味。一方面,他似乎承認心理學是有用的,也相信心理學與文學有共通之處。例如,在晚年他曾說過,法國當紅大作家羅伯-格里耶的創(chuàng)作轉型就屬于心理學的層面——“最好意義上的心理學”。并相信,“一切有價值的小說家都是心理學意義上的小說家”②。

另一方面,他對心理學的評價卻并不高,甚至經常調侃心理學,特別是以辛辣地諷刺弗洛伊德而聞名于世。

不妨先來看看納博科夫眼中的心理測量。人的“心理”是可測量的嗎?就像你測量某一堰塞湖是否會危及下游的安全一樣?可惜在《普寧》中,溫德夫婦的兒子維克多——被作為父親的溫德診斷為“問題兒童”——被要求進行一次心理測驗。“結果分數不是大得出奇就是零:這個7歲的被測驗者在接受所謂的古都諾夫氏繪制動物測驗時獲得了相當于17歲智力年齡的驚人成績,可是在另一種弗爾威歐氏成人測驗中卻驟然降到兩歲兒童的智力水平。為設計這些奇妙的測驗方法,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技能和創(chuàng)造力啊!”③

而在那些挺美挺美的“羅夏墨跡”投射測驗中,心理學家相信兒童本來“應該”看到的什么低能的蛆啦、神經質的樹干啦、色情的長統橡皮靴啦等等,維克多居然沒法“看到”。而且維克多隨意畫的速寫,也沒有反映出所謂的“曼陀羅”(mandala,在梵文里是“魔環(huán)”的意思)?!皹s格博士等人常拿它來哄騙一些傻瓜蛋,形狀是一個或多或少鋪展開來的四重結構,就像半個剖開來的山竹果,要不像個十字架,要不像那輛行使磔刑的刑車,在那上面自我意識像形體那樣被分裂,要不說得更精確些,就像具有四個價的碳分子——腦子里那種主要的化學成分,被放大和反映在紙上。”④

搞心理測量的心理學家要想反駁納博科夫的嚴肅批評,還真得費一番功夫。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正如許多批評家早就指出的,他經常對弗洛伊德表示敵意,尤其是在他的翻譯小說的序言中。例如,他在《防守》的英文版前言中寫道:“在我最近為這些英文版寫的前言中已經形成了一條規(guī)則,那就是對維也納學派說幾句鼓勵的話。手頭這篇前言也不會例外。”⑤這就致使人們想要知道,弗洛伊德的什么著作或理論得罪了他以及為什么。《洛麗塔》和《微暗的火》中的詼諧模仿表明,他對這位“好大夫”的了解程度超過了他公開承認的?;蛘哒f,他對弗洛伊德的刻薄評價表明,他對精神分析學雖然是不屑一顧但實際上是熟悉的。

但納博科夫晚年在一系列訪談中多次表示,他不想再來討論弗洛伊德“這個有趣的人物”。他已經在小說和《說吧,記憶》中表達了他的看法。至于人們說他對精神分析的“熟悉”,他澄清道:“只是從書本上熟悉。這種折磨本身,即使作為一個玩笑,也太愚蠢、太討厭,不值得考慮?!雹?/p>

筆者認為,納博科夫通過詼諧模仿對弗洛伊德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第一,弗洛伊德用“伊底帕斯情結”來解釋人的心理發(fā)展;第二,弗洛伊德用“性象征”解釋所有的夢;第三,弗洛伊德用“力比多”這樣的性概念解釋人的一切行為;第四,弗洛伊德用“自由聯想法”再現所謂“原始場景”對病人進行治療。

在具體展開論述之前,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詼諧模仿”的概念。納博科夫的模仿之所以是“詼諧式的”,主要是指模仿的對象是其他的藝術作品,或者是它自己模仿自己——“自我模仿”。作為被寬泛地稱為“創(chuàng)作方法”的手法或技巧,詼諧模仿是一種顯示極大的藝術意志力和文學自控力的“變形方法”——形象地說,就是“小丑長出翅膀、天使模仿翻頭鴿”,以此作為“跳進嚴肅情感的最高境界的一種跳板”?!斑@就好比一個畫家說:注意,我在這里給你們看的不只是一幅風景畫,而是一幅表現如何用幾種不同的方法描繪同一處風景的畫;我相信,把這些不同的方法和諧地結合起來,就會展現出我想讓你們看見的那處風景了?!雹?/p>

納博科夫經常把喬伊斯、普魯斯特、福樓拜、波德萊爾等作為他小說中的模仿對象。

二、對“古希臘神話的日常運用”的詼諧模仿

納博科夫詼諧模仿最多的,莫過于弗洛伊德的文本了。他旗幟鮮明地斷言:“在我看來,弗洛伊德主義及被其荒唐的理論和方法所玷污的整個領域是最可惡的自欺欺人的騙局。對此我完全拒絕接受”⑧。在納博科夫眼中,弗洛伊德“荒唐的理論和方法”,首當其沖的是他的假設:“所有的心理問題都可以通過古希臘神話的日常運用得到解決”⑨。

納博科夫所說的“古希臘神話的日常運用”,就是指弗洛伊德人格發(fā)展理論中的“伊底帕斯情結”(Oedipal Complex;或稱“戀母情結”)。首先要指出的是,在《洛麗塔》中,“亨伯特·亨伯特”(或簡稱“亨·亨”)這個人物,實際上是對弗洛伊德的“伊底帕斯情結”進行詼諧模仿的產物。認識到這一點,是我們理解納博科夫詼諧模仿的實質乃至走出他設置的“圈套”的關鍵。

時下國內許多評論文章仍然堅持認為,亨·亨的人格特征是“病態(tài)”的,他患有各種各樣的人格障礙。他首先表現出的是一種倒置性的障礙——戀童癖。對性感少女的瘋狂迷戀,是他最典型的特征,并且不隨時間的流逝而消減。他把“性感少女”定義為:9歲到14歲之間,不一定要漂亮,但別具魅力?!拔艺加辛怂齻?,她們并不知道”。亨·亨還患有其他的人格障礙。他經常產生一些古怪反常的想法、態(tài)度和行為(盡管按現在的標準,還沒有達到精神病的程度),他幾乎很少有社交興趣,表現出與他人的距離感和極度冷漠。同時,他還有輕微的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普遍懷疑;傾向于把他人的行為理解為故意的威脅或對自己的蔑視。例如,帶著洛麗塔在美國到處旅游的途中,亨·亨老是產生這樣的幻覺:有人跟著他們,想把洛麗塔從他手中搶走;他不允許洛麗塔與外面的人搭話,不希望洛麗塔跟同齡的孩子玩,生怕暴露了他繼父情人的身份……

亨·亨的人格特征真的是“病態(tài)”嗎?或者說,納博科夫真想把他描寫成有嚴重人格障礙的人嗎?一旦我們悟出了納博科夫詼諧模仿的妙處,自然地就會得出否定的結論了。

弗洛伊德不是說,兒童在三至五歲期間,若戀母情結發(fā)展不善就會導致其終生的人格障礙嗎?那好,納博科夫的詼諧模仿表明,我這里的亨·亨,根本就無所謂(或不存在)戀母弒父這個問題。他無所謂“戀母”,因為他的母親在他三歲那年在野餐會上遭到電擊而死。三歲,按弗洛伊德的說法,剛好是幼兒戀母情結“開始”的時期(至五歲“結束”)。納博科夫選擇這個年齡讓他母親去世,顯然是特意安排的。既然母親沒了,“除了保留在最最黑暗的過去中的一片溫暖,在記憶的巖穴和幽谷中,她什么也不存在了。我幼年的太陽……已經從那片記憶的巖穴和幽谷上方落下。”⑩如果說,這里“幼年的太陽”是對母愛的一種隱喻的話,那么對亨·亨來說,他的幼年就根本未曾享受過這種“太陽”,因而也就不存在什么他想要獨占母親的愛、并殺死父親的強烈愿望——這正是戀母情結的要害之處。

更有甚者,亨·亨完全不存在“弒父”的問題。他并不排斥他父親(自認為父親是一個“文雅、隨和的人”),而且倆人的關系還不錯:“我親愛的小爸爸,則帶我出去劃船、騎車,教我游泳、跳水和滑冰,給我念《堂吉訶德》和《悲慘世界》。我對他既崇拜又尊敬,每逢偷聽到仆人們議論他的各個女朋友,就為他感到高興。那些美麗和藹的人兒對我十分寵愛,還為我深可慨嘆地失去母親而溫柔地加以安慰,流著可貴的眼淚?!痹诤唷ず嗍龤q的時候,父親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把他認為亨·亨需要了解的性知識都告訴了他。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就此得出結論:亨·亨不存在弗洛伊德所謂童年期“創(chuàng)傷性的經驗”,或者“被壓抑的經驗”。相反,他“在一個有著圖畫書、干凈的沙灘、橘樹、友好的狗、海景和笑嘻嘻的人臉的歡快天地中長大,成了一個幸福、健康的孩子?!?/p>

不僅亨·亨的童年期是一個幸福、健康的孩子,而且《防守》中的象棋大師盧仁更是有著“童年的光輝”。有一次在住療養(yǎng)院期間,那位精神病學教授跟他大講童年:“說詳細點,我求你了。我對你小時候都是怎么忙活的很感興趣,你怎么玩?我想你肯定有一些白鐵做的兵人兒……”可是在這樣的談話中卻很少能讓盧仁活躍起來。盡管經常問到他童年情況,就刺激著他的思緒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童年的天地中。但是卻出現了令弗洛伊德式專家尷尬的情況:一種是,現在要盧仁“把想起的往事用話語表達出來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簡單,沒有成人的話語能適合表達他童年稚嫩的印象。”即使偶爾說到童年的什么事情,他也說得斷斷續(xù)續(xù),很不情愿的樣子——快快地說個大概,往往只提一個字母,一個數字,像是象棋中一步復雜的走法,蘊含著各種可能性。第二種情況是,盧仁在回憶時“往事也是空空如也”。也許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自己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往事”到底都去了哪里?他的童年變成了什么?陽臺漂流到了什么地方?那些在林中沙沙作響的熟悉小徑都爬向了何方?“看樣子那個遙遠的世界仿佛是不可重復的”。第三種情況似乎更“離譜”了。盧仁從他的童年記憶中提取到的,不是所謂“創(chuàng)傷性經驗”,而是某種“善和美”。如今的童年“變成了神奇的安全地帶,在那里他可以縱情暢游,有時候會讓他極其快樂”。而且“父母的形象”如今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時間的迷霧使他們變得和藹可親”。這就是盧仁如今很愿意在自己的思緒中去游歷的童年時代。

這樣一來,對“古希臘神話的日常運用”,不過就是一把“開鎖的玩具裝置”,可是弗洛伊德學派的小后生卻把它當成了“解讀小說的真正鑰匙”,豈不可笑乎?

三、對弗洛伊德式“釋夢”的詼諧模仿

納博科夫坦言:“我們的子孫無疑會帶著同樣的笑意和蔑視看待今日的精神分析學家,如同我們看待占星術和顱相學。以不學無術、邪惡的胡說八道對輕信的公眾進行欺騙的最極端的例子便是弗洛伊德式的夢的解釋。每天早上,我以駁斥那個維也納庸醫(yī)而得到極大的樂趣,那就是我回想和解釋我的夢的細節(jié),根本不用性象征或神秘的情結來說事。我建議我可能的病人也這么做。”在他看來,弗洛伊德對夢的“性象征”異想天開的探索,就“有點像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尋找培根式的離合詩”。

弗洛伊德神侃說,夢不是隨便做的。它必有其隱潛的內容,亦即夢的意義;而這種意義,要通過一定的象征方式,像樓梯、通道、鋼筆、陽臺等等,隱晦地、寓意式地表達出來。

可納博科夫偏偏最討厭“象征”與“寓意”。他自己曾解釋說,“這一方面由于我與弗洛伊德式的伏都巫術有宿怨,一方面由于我厭惡文學神秘主義者與社會學家發(fā)明的概括化”。其實,夢沒有弗洛伊德說的那么復雜,用不著什么“性象征”或“情結”便可得到解釋。

納博科夫曾用自己的夢的體驗現身說法:“一個星期我有兩次會做一個長長的噩夢,先前夢中曾出現的不速之客,會在多少有些重復的環(huán)境中露面——破碎印象如萬花筒般的排列,白天思緒的斷片,不負責任的機械意象,完全缺乏任何弗洛伊德理論運用和闡釋的可能性,但很像人閉上困倦的眼睛,通常會在內眼瞼的屏幕上看到變化著的形象?!?/p>

納博科夫認為,“所有的夢都是白天生活現實變換了順序之后的重新組合”。若要解釋的話,不需要借助“象征”,更用不著“性象征”。

在《透明》中,他用主人公休·珀森的例子詼諧模仿了所謂性象征。珀森一旦入睡,睡眠會使他進入一種類似精神失常的狀態(tài)。他無法相信,體面的人也會做荒唐下流的噩夢,使夜晚變得破碎不堪,白天還在他耳邊嗡嗡作響。不論是朋友們偶然講述的噩夢,還是弗洛伊德有關夢境的論著中所記載的個案及其令人發(fā)笑的闡釋,都遠不如他幾乎每天晚上都會有的經歷那么復雜,那么邪惡。就某些“噩夢主題的反復再現”而論,他可以與最好的精神病患者一比高低,因而可以說他經歷了“做夢的痛苦”。

珀森噩夢主題的表達還有這樣的特征:在某些情況下,他能弄出此主題的“第一個初稿”,隨后在相當長的時間間隔里,又搞出不同的幾個“版本”,細節(jié)有了改變,情節(jié)有了完善,一些令人厭惡的新情景添加了進來,但是每次重寫出來的都是那“同一個故事”的又一個版本,否則那個故事也就不存在了。

納博科夫“以最充分最犀利的反弗洛伊德力量”強調說:“一個人在夢中所受的折磨與他在清醒生活中的經歷沒有任何關系,無論是直接的關系還是在‘象征’意義上來說。色情主題只不過是諸多主題中的一種,正如《男妓》在這位嚴肅作家(他太嚴肅)的全部小說中只不過是一種非本質的離奇東西”。既然色情或性主題不過是夢中眾多主題中的一種,那么弗洛伊德用性象征來解釋所有的夢,顯然就貽笑大方了。

納博科夫晚年曾真誠地告誡那些初出茅廬的文學批評家說:“如果你發(fā)現的象征不是你自己的腳印就自問一下。忽略寓意。無論如何將‘怎樣’置于‘什么’之上,但別將‘怎樣’與‘那又怎樣’混淆起來。信任你的汗毛的突然豎起。在這一點上別把弗洛伊德摻和進來?!?/p>

四、對弗洛伊德“性的概念”的詼諧模仿

弗洛伊德在構想心理如何運作時提出了“恒定原則”。他假設人的“心理裝置”竭力要使它自身存在的“興奮量”盡可能地保持在最低水平上,或者至少使這種興奮量保持不變。為此他杜撰出“力比多”(libido;性的能量)概念。力比多在量上是固定的、守恒的,性的能量(或愛欲能量)可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但它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由于這個概念總是與生物學上的“性”(sex)有關,致使他對兒童心理發(fā)展階段的刻畫都帶有鮮明的性色彩——所謂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潛伏期和青春期。

納博科夫顯然不能接受這樣的性概念。他堅信,當面對人的“天性”(Nature)問題時,弗洛伊德用這樣一種“性的概念”來解釋一切,就犯了嚴重的推理錯誤。在《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實生活》中,他假借主人公之口這樣詼諧模仿道:“因為‘性’(sex)一詞的發(fā)音,包括粗俗的嘶嘶聲和‘ks、ks’的噓聲,在我看來是那么荒唐,我不禁懷疑這個詞是否真的代.表

.什么概念。說實在的,我相信我們在處理人性問題時,給予‘性’一種特殊的情境,讓‘性的概念’流傳(如果這種東西存在的話),并用它‘解釋’其他的一切,是一個嚴重的推理錯誤?!?/p>

人的心理發(fā)展是由“性”決定的嗎?或者心理障礙的出現是由于“性”沒有得到滿足所致的嗎?其實,“肉體的愛不過是表達同一件事物的另一種方式,而不是一種由‘性管’奏出的特殊音符,你一旦聽到那種音符,它就會回響在你靈魂的所有其他區(qū)間”。在這里,“性管”(Sexophone)一詞是納博科夫對“薩克斯管”(saxophone)的詼諧模仿(用Sex取代前綴sax),旨在說明性欲、性交對人的心理與行為的作用,并不像弗洛伊德所夸大的那么重要,似乎它就像從薩克斯管那里奏出的特殊音符,直接就能影響到你的心理(“靈魂”)的整個區(qū)域。例如,就心理健康問題而言,小說中的敘事者說,“即便我從某個可靠的來源得知克萊爾不大符合塞巴斯蒂安做愛的標準,我也不想把塞巴斯蒂安經常發(fā)生的焦慮和緊張歸咎于他對性生活的不滿意?!?/p>

在《防守》中,納博科夫在描述主人公盧仁的象棋天賦時,以詼諧模仿的方式批判了弗洛伊德的性決定論。盧仁的教練瓦倫提諾夫為了有效地指導盧仁,“他還發(fā)明了一個特別的理論,那就是盧仁象棋天賦的發(fā)展與他的性需求的發(fā)展有聯系,在他身上,象棋代表著他的性需求在朝特殊的方向發(fā)展。他認為盧仁處于內在的緊張狀態(tài)是有益的,如果通過自然方式得以放松,恐怕會浪費了他身上寶貴的能源。出于這樣的擔心,他不讓盧仁接近女性,對盧仁守身如玉的孤僻性格暗自高興?!边@里納博科夫諷喻的是弗洛伊德的“升華”概念——人的性能量,可以通過別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的性行為,得到象征性的滿足。盧仁正是通過下象棋而升華了他本能的性需求。

在晚年的采訪中,當有人問及納博科夫“您覺得最令人振奮的那種庸俗就是美國的性習慣的庸俗”時,他直截了當地回答說:“性作為一種風尚,性作為一個普遍觀念,性作為一個問題,性作為一種老生常談——我覺得這一切太乏味,難以言表。我們不談性吧。”由此我聯想到亨·亨的所謂“性反?!眴栴}。已如前述,既然他在“伊底帕斯情結”時期的發(fā)展是正常的,我們評論家怎么就不能把他看作一個正常人,一個追求自己愛情和欲望的成熟的正常男人呢?首先,什么人正常,什么人不正常(或異常),或者說某人“變態(tài)”,其實就連心理學家也說不清楚,因為他們也提不出區(qū)分“正?!迸c“變態(tài)”的明確標準。一個人的某個行為,到底算是一種“功能障礙”,還是屬于一種“功能正?!钡姆磻?,很難有劃分的標準。既然在科學上——據稱心理學是“自然科學”——都沒有定論,干嗎我們搞文學評論的,就一定要給亨·亨帶個“變態(tài)”的帽子呢?

在這里,筆者順便試圖提出“亨伯特·亨伯特式的欲望”這一概念。其要旨是說,亨·亨的欲望,是任何一個正常的中年男子都具有的合理的欲望——專門指向年輕(幼)女子的身體的欲望;這種欲望既不屬于所謂的“性變態(tài)”,也不是假道學家們譴責的所謂“亂倫”。當然,這一概念需要從多重角度加以論證。但無論如何,最后的結論應該是:任何一個想要把亨·亨對洛麗塔的戀情說成是戀童癖的人,都無一例外地陷入了曲解亨·亨這個人物(及其作者納博科夫)的誤區(qū)。

就連亨·亨自己都非常清楚:“洛麗塔”是他主觀建構的產物。“我瘋狂占有的并不是她,而是我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是另一個想象出來的洛麗塔?!?/p>

更何況,當今進化心理學已經一勞永逸地證明:男人對“繁殖價值”大、“生育力”高的年輕女人的欲望,是進化而來的一種專門的心理機制。亨·亨不過是被文學大師刻畫到極致的典型男人而已。在亨·亨的“時間魔島”上,一個男人與少女之間的年齡差,“一般總是三四十歲”,這樣才能使男人受到一個性感少女的魅惑。但在筆者看來,亨·亨的一個最大失誤,就是只顧自己的欲望滿足,而多少忽略了洛麗塔的心中,“還有一個花園,一道曙光,一座宮殿的大門”。

從進化心理學的觀點看,亨·亨與洛麗塔在一起交歡時,他肯定也沒有“亂倫”的意識——盡管他一再說自己“卑鄙齷齪”,但那不過是納博科夫的一種詼諧模仿。如果他真的有這種意識的話,他就不可能對洛麗塔產生那么強烈的欲望。進化心理學研究表明,亂倫不亂倫,與女孩年齡的大?。ú还苁锹妍愃?2歲,還是18歲)沒有關系,而是與血緣關系或“遺傳相關度”有關(所謂遺傳相關度,比如,父親與兒子是50%[r=0.5];祖父與孫子是25%[r=0.25];以次類推[0.125……])。例如父親與女兒的遺傳相關度就高,而這個父親與他的侄女的遺傳相關度就低得多。這是科學常識。亂倫的意識是人的大腦中進化而來的心理機制,任何正常人,都會有能力去抑制那些不合理的亂倫欲望。

五、對精神分析式治療方法的詼諧模仿

在《防守》的英文版序言中,納博科夫影射了精神分析式治療方法:“我希望,精神分析學家和接受精神分析的人都能欣賞盧仁精神崩潰后接受治療的具體方法(比如暗示療法,即暗示棋手把自己的‘后’看成媽媽,把對方的‘王’看成爸爸)?!彼寡裕骸拔液茈y想象任何心智健康的人會去看一個精神分析醫(yī)生,但當然,如果一個人精神錯亂了,他就會病急亂投醫(yī);總之,庸醫(yī)和怪人、巫醫(yī)和圣人、國王和催眠師都能給人治病——尤其是給那些歇斯底里的人治病。”

在《普寧》中,納博科夫對弗洛伊德開創(chuàng)的“自由聯想”法的詼諧模仿是耐人尋味的。人生只有童年(亦即童年的“創(chuàng)傷性經驗”)嗎?自由聯想可以讓你滑回到那個年代!不僅如此,自由聯想還可以讓你的無意識“上升”到意識——“有本事讓病人相信他們目睹了自己的觀念”、“每個人在幼時所遭受的不痛快的事就如同死尸一般浮現出來了”;而且,回想起來的種種“細節(jié)”竟然是如此清晰,“據說這種感覺是快淹死的人,尤其是以往俄國海軍里快沒頂的人,所享有的一種戲劇性特權——一種窒息現象。有一位老資格的精神分析學家,名字我給忘了。把這種現象說成就像是人在受洗禮時無意識引起的休克,這種休克使那些介于首次和末次浸禮之間的往事一下子都迸發(fā)出來,讓人統統想起來了?!?/p>

納博科夫將亨·亨模仿成一個曾幾次因“精神錯亂”(指抑郁癥和壓抑感)而在療養(yǎng)院接受治療的“病人”,而他的“徹底康復”多虧了他在接受治療時“發(fā)現的一種情況”:耍弄一下那些精神分析學大夫真是其樂無窮!狡猾地領著他們一步步向前;始終不讓他們看出你知道這一行中的種種訣竅;為他們編造一些在體裁方面完全算得上是杰作的精心構思的“夢境”(這叫他們,那些勒索好夢的人,自己做夢,而后尖叫著醒來);用一些捏造的“原始場景”戲弄他們;始終不讓他們瞥見一絲半點一個人真正的性的困境。

納博科夫對弗洛伊德“創(chuàng)傷固著”治療理論的詼諧模仿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范例。正如前文已指出的,既然亨·亨并不存在一個戀母情結發(fā)展不善的問題,那么弗洛伊德相應的“創(chuàng)傷固著”理論,也就用不到——或套不上——亨·亨的頭上。“固著”,是英文fixation的漢譯。在弗洛伊德那里,是關于兒童心理——特別是性心理——發(fā)展的一個特征。其簡單的意思是指,兒童將自己的性能量(“力比多”)貫注在某一個對象上而不能改變。這樣,所謂創(chuàng)傷固著,就是指患者固著于過去的某一心理創(chuàng)傷情景,而不能使自己從其中解脫出來。

納博科夫模仿“創(chuàng)傷固著”的口吻寫道:“我深信,從某種魔法和宿命的觀點而言,洛麗塔是從安娜貝爾開始的。我也知道,安娜貝爾的死引起的震驚,加強了那個噩夢般夏天的挫折,成為我整個冰冷的青春歲月里任何其他風流韻事的永久障礙?!薄皩嶋H上,要是有年夏天我沒有愛上某個小女孩兒的話,可能根本就沒有洛麗塔?!闭沁@樣的詼諧模仿給讀者設置了一個圈套:因為它很容易使讀者產生這樣的看法:與安娜貝爾的相愛——特別是她死于斑疹傷寒——就是亨·亨的童年創(chuàng)傷性經歷;他無法從這樁經歷中走出來。所以,他就很自然地迷戀年幼的女孩,他潛意識里希望能回到過去,重溫他和安娜貝爾的愛(因為洛麗塔與她,都不過是“同一個孩子”)。

于是,那個“能干的精神病大夫”(暗指弗洛伊德)急于要亨·亨帶著洛麗塔到海邊去,因為亨·亨與安娜貝爾死前的最后一次約會——“我們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作出挫敗命運的嘗試”——是在海灘上;只有在那兒,才能讓他最終徹底擺脫那種“潛意識的困擾”——幼兒時與安娜貝爾那“未完成的戀情”??墒?,據筆者分析,有兩個原因使這個“治療”方案全然泡了湯。一是盡管亨·亨帶著洛麗塔到了幾個似乎不錯的海灘,結果不是被惡劣的天氣給完全攪了,就是洛麗塔身上粘滿了沙子——像一頭海牛似的,亨·亨第一次對她“不再有什么欲望”。這怎么能最終滿足他對性感少女的欲望呢?又怎么能夠治好他迷戀少女的“病”呢?再一個原因就是,縱然亨·亨找到了“一片合乎心意的”海灘,那也為時已晚。因為他“真正的解放在很早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發(fā)生”了——在那個破舊的門廊上第一次發(fā)現洛麗塔的時候。

注釋

①熊哲宏:《納博科夫〈洛麗塔〉的“圈套”》,《中華讀書報》2011年7月20日,第19版。

○26Buss D.M.,Boston M.A.Evolutionary psychology: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 (3rd ed).New York:Pearson,2008.

猜你喜歡
納博科洛麗塔弗洛伊德
洛麗塔裙
優(yōu)雅(2022年6期)2022-07-21 11:53:02
《洛麗塔》與納博科夫的“文學性”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國內首次結集出版
文學教育(2018年4期)2018-05-24 09:01:42
從弗洛伊德入門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迷失的美國麗人
——《洛麗塔》的成長小說解讀
花開一朵,至情綻放——從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看杜麗娘
名作欣賞(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30
薇拉必須在場
讀者(2010年11期)2010-07-04 10:23:43
《洛麗塔》:薇拉必須在場
意林(2010年14期)2010-05-14 16:48:47
《夢的解析》出版
時代先鋒(2009年2期)2009-02-19 10:04:24
遂昌县| 元阳县| 迭部县| 巴马| 南和县| 城口县| 凌源市| 班玛县| 桐乡市| 五峰| 固镇县| 大英县| 文水县| 南安市| 清新县| 衢州市| 濮阳市| 安化县| 巴东县| 海盐县| 河津市| 巴马| 中方县| 吉水县| 闽清县| 晋城| 乡城县| 仙居县| 洱源县| 襄樊市| 永靖县| 沂南县| 扎鲁特旗| 平安县| 清流县| 蓬安县| 张北县| 京山县| 岳阳县| 双峰县| 广汉市|